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793 字 2個月前

沒有猶豫多久,威廉一世就同意了這項計劃。普魯士的家底有限,沒有能夠拿出手的籌碼做交易。現在開的都是空頭支票,能不把數字填大一點兒麼?

國際局勢千變萬化,幾年前英法還在全力支持普魯士抗俄,轉眼間英法就要同俄國人緩和關係了。

不是威廉一世不想阻止這一切發生,實在是在利益麵前,根本就不是他能夠阻擋的。

已經沒落的俄羅斯帝國,不再是英法的競爭對手,自然可以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下一次普俄戰爭,即便是英法還會站在他們一邊,支持力度也不可能有上一次那麼大,想要贏得戰爭隻能靠他們自己努力。

俄國人就是前車之鑒,普俄戰爭中奧地利不再無條件支持他們,心態沒有調整過來的沙皇政府,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

俄奧關係日漸遇冷,實際上就是沙皇政府對維也納政府在普俄戰爭中有保留的支持不滿。

沙皇政府心中有氣,維也納政府心中也不舒服。在維也納政府看來自己做得已經夠多了,完全履行了盟友義務,付出的甚至還超出了盟約規定範圍,還要受俄國人的埋怨。

雙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解不開的結,成為了橫在俄奧同盟之間的一道坎,戰後兩國關係一直都沒有恢複如初就是證明。

作為旁觀者,威廉一世可以冷靜的思考問題。可是輪到自己了又不一樣,英法擺明了隻是把他們當棋子用。

打擊完俄國人後,所有的扶持幫助都戛然而止。倫敦政府一度想要扶持普魯士製衡法奧兩國,權衡利弊過後,最終還是沒有實施。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利益,繼續扶持普魯士王國,英國人要付出的代價太大,能夠獲得的好處太少,還要麵對法奧兩國的激烈反彈。

相比英國人,法國人更可恨,居然還在圖謀萊茵蘭地區。如果不是法國人突然吞並了意大利地區,造成了歐洲各國的恐慌,令巴黎政府不敢妄動,沒準萊茵蘭地區也要易主了。

在無法兼並德意誌聯邦帝國的情況下,萊茵蘭地區成為了普魯士王國的心病。威廉一世時刻提心吊膽,怕法國人不管不顧一口給吞下了。

為了擺脫困境,威廉一世多次提出要加入德意誌聯邦帝國。毫無疑問,遭到了漢諾威的強烈抵製。

鳩占鵲巢的事情,怎麼可能不警惕呢?

普魯士王國的體量要比德意誌聯邦帝國大得多,說得好聽是加入進來,換個說法就是要吞並德意誌聯邦帝國。

文得不行,武得更不行。柏林政府要對德意誌聯邦帝國動手,奧地利肯定不會答應。一旦強行動手,普奧戰爭就要爆發了。

那絕對是最糟糕的情況,真到了那一步,普魯士王國就是真的舉世皆敵了。

在和奧地利、德意誌聯邦開打的同時,還有應付落井下石的俄國人,沒準北歐聯邦都有插一杠子,搞不好法國人也會來湊熱鬨。

在利益麵前沒有什麼好說的,大家都抵禦不了誘惑。普魯士王國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歐洲列強中最糟糕的沒有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們擴張的時候必須要小心謹慎。

普俄戰爭對普魯士來說是挑戰,同樣也是機遇。普魯士想要發展壯大,最佳的選擇就是踩著俄國人上位,這是第一次普俄戰爭決定的。

最近幾年柏林政府沒有閒著,即便是政府兜裡沒錢,他們也在想辦法發展經濟。比如說:利用英法資本在新占領的土地上修鐵路,甚至還在幫波蘭人修鐵路。

為了籌集發展資金,柏林政府還加大了資源出口。萊茵蘭地區的礦產資源,大量被出口到法國、德意誌聯邦帝國。

硬是靠著工商業產品和礦產資源出口,普魯士王國實現了貿易順差。當然這其中更大的原因,還是波蘭王國為普魯士工商業產品提供了傾銷市場。

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出現了貿易順差,大量的資金從外界流入,應該是不缺錢的。

可惜普魯士是一個例外,這些財富都被用來償還了債務,經濟上不得不受製於英法。

為了償債,柏林政府儘可能的壓縮開銷。不過這並不包括軍費,再窮也不能夠窮軍隊,即便是現在普魯士的軍費開銷也從來沒有低於過財政收入的45%。

這種背景下,柏林政府想要釜底抽薪,拆散俄奧同盟也就不奇怪了。

隻有徹底擊垮了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才有一個安定發展的國際環境,才能夠把軍費開銷壓下去,安心的發展經濟,擺脫債務危機。

而拆分俄奧同盟就是贏得戰爭的第一步。威廉一世已經做好了提前發動戰爭的準備,真要是等沙皇政府完成了內部改革,戰爭的天平就完全倒向了俄國人。

第一次普俄戰爭,普魯士靠交通上的優勢贏得了戰爭,這種優勢自然要保留。

即便是進行了擴張,普魯士王國加波蘭王國的領土麵積也遠遠無法和俄國人比,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先修完鐵路。

目前計劃進展的非常順利,普魯士的鐵路建設進度,根本就不是俄國人能夠比的。

儘管亞曆山大二世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俄羅斯太大了,區區幾千公裡鐵路對這個帝國來說,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從戰略上來說,俄國人要擺脫交通困境,至少需要三十萬公裡鐵路。就算是忽視亞洲地區的領土,僅僅考慮歐洲部分領土,那也需要十五萬公裡,才能夠勉強滿足需求。

相比之下,普魯士王國就要好太多了,就算是加上波蘭王國,他們再修一兩萬公裡就足以滿足戰爭需求了。

當然想要達到原時空德二帝國那個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鐵路貫通到每一個鄉鎮,也隻有德國人做到了。

在僅僅54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麵積上,建設了六萬多公裡鐵路,可以說是五公裡內必見鐵路。德國人創下的鐵路覆蓋率,一直到21世紀都是一項無法打破的世界記錄。

當然,這種特殊情況是時代造就的。等汽車工業發展起來後,很多鐵路都喪失了經濟價值,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交通上麵臨的問題,亞曆山大二世也是一清二楚。悲劇的是他想要吸引外資投資鐵路,都無人問津。

給再多的優惠條件都沒有用,奧地利的捆綁鐵路都坑死了不少資本家,很多鐵路公司一虧就是十幾年,誰還敢去跳俄國人的巨坑?

現在英法資本投資普波兩國的鐵路,都隻是投資有經濟價值的主乾道,支線鐵路那是一概不碰。

俄國鐵路就更不用說了,那怕是把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鐵路拿出來招標,都沒有鐵路公司敢冒險。

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風險,最主要的是大家對沙皇政府信譽產生了懷疑。萬一鐵路修完了,沙皇政府宣布鐵路國有,大家還不賠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國鐵路還是國有製,高昂的運營成本,讓私人資本望而怯步。

曾經有奧地利鐵路公司前往俄羅斯考察,最後得出了結論,俄國鐵路的總體運營成本是奧地利鐵路的三倍。

都是冬天惹的禍。除了小部分地區外,俄羅斯帝國就是一個冰雪國度。這個年代技術有限,鐵路要冬季運營不僅風險高,所需要支付的維護成本也會大大增加。

成本高也就罷了,關鍵是還地廣人稀、經濟落後。無論貨流量,還是客流量都不足,這點兒收入根本無法滿足鐵路公司的運營。

沒有額外附加條件,誰願意去冒險建造一條無法贏利的鐵路呢?

無法贏利,民間資本不肯投資,俄國鐵路建設的責任都落到了政府肩上,這個建設進度自然就慢了。

即便是到了21世紀,俄羅斯的交通都和便利扯不上關係,歐洲部分尚且過得去,亞洲部分客運還勉強,大規模貨運依然是一個難題。

這個年代更不用說,偌大的俄羅斯帝國運營的鐵路總裡程還不到一萬公裡,具體的來說是7876公裡,不足普魯士王國的一半。

比曆史同期還要少,這都是戰爭的後遺症。財力匱乏的沙皇政府,鐵路建設進度也被拖延了。

……

在威廉一世準備挖牆腳的時候,亞曆山德羅維奇也抵達了倫敦。迎麵而來的怪味,灰蒙蒙的天空,讓亞曆山德羅維奇眉頭緊鎖。

號稱世界第一大城市的倫敦,居然就是這副景象,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唯一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大概是高高聳立的煙囪,衝天而起的濃煙,迎風起舞,宛若人間仙境。

哦,這些美景都是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萬一被嗆死了,可沒有人會負責。

這個年代的倫敦就是工業之美的最佳寫照,全世界汙染最重的城市之一,霧霾界的扛霸子。

亞曆山德羅維奇的運氣不錯,沒有在冬天過來,不然他就可以感受一下這個年代最具殺傷力的生化武器。

現在是秋天,倫敦的天氣還湊合,能見度還有幾百米,不會出現大規模中毒死亡事件。

迎接亞曆山德羅維奇的是英國王儲愛德華,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見麵了。兩人也是親戚了,歐洲王室是一家,這個說法一點兒也沒有錯。

他們就擁有共同的老丈人,被尊稱為“歐洲嶽父”的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九世。

事實再一次證明,歐洲王室都不好惹,即便是小國王室,也架不住人家親友團夠強大。

歐洲王室有一點規則很不錯,那就是親戚歸親戚,戰爭歸戰爭,就算是戰場上打得你死我活,私下裡大家還是可以做朋……友,不對應該是“親戚”。

兩人這點兒關係,還影響不到英俄兩國的外交。亞曆山德羅維奇還好點兒,已經開始參與政務,在政治上多少有些發言權。

愛德華就慘了,因為他生活不拘禮節,有時失於檢點,因此維多利亞女王一直不許他掌管有關實際朝政的任何事務。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空頭王儲,除了有個高貴的身份外,政治上根本就沒有他插手的餘地。

一陣禮節性的寒暄過後,兩人乘坐馬車離開了喧鬨的港口。曆史似乎在這一刻,翻開了新的一頁。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