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婚(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812 字 2個月前

事實證明,格蘭維爾首相想的太美好了,黃金價格暴漲的最大黑手就是英國財團,投機者們隻是明麵上衝鋒陷陣的小足子。

這些金融財團不知道盲目抬高黃金價格帶來的後果麼?顯然這是不可能,他們都是專業人士,可不是內閣政府那幾位業餘愛好者。

可是為了利益他們還是乾了,甚至格蘭維爾內閣政府做出炒高黃金價格,阻礙維也納政府買入黃金的決策,背後都少不了財團的影子。

隻不過英國畢竟不是美國,金融財團還做不到一手遮天,所以做的非常隱晦,隻是收買了政府智囊團成員提出了這個建議,並沒有直接站到台麵上來。

這還不算什麼,曆史上還有人在內閣大臣經常看的報紙上發表文章,進而影響到英國的政治。

沒有辦法,選舉出來的政客,不可能是全才啊!在很多領域,他們都是門外漢,就和眾多吃瓜群眾處於同一水平,想要忽悠住他們真的不難。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很多時候被忽悠了,政客們自己都不清楚。不少白癡政策,就是這麼製定出來的。

財團抬高黃金價格自然不可能是為了賺取那麼點兒差價,更多的還是想要因此打擊競爭對手。

黃金價格上漲,帶動英鎊幣值上漲,自然會影響到了國內的工商業。對家大業大的企業來說,這種短期的波動他們撐得住。

對大部分中小資本家來說,無疑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大家都在進行擴張,成本突然暴漲,短期內很多企業進入了虧損狀態,這一虧損資金鏈就出現了問題。

財團的機會也就來了,要麼接受他們的條件,要麼就準備破產吧!無論怎麼選擇,這都是一場大魚吃小魚的資本盛宴。

倫敦股市一貫都是英國經濟的晴雨表,黃金價格的波動首先就波及到了股市,最先倒黴的就是投機者們。

大起大落的黃金價格,讓杠杆玩家們成功的賠了底朝天。

原本受到了熱捧的金礦企業,一日之間蒸發了百分之三十的市值,相關產業也跟著倒了血黴。

按照經濟專家們的說法,新神聖羅馬帝國采用金本位製度過後,市場上對黃金的需求量大增,金價上漲是必然的。

在股市暴漲的時候大家信了,既然是利好的消息,企業自然要擴大生產了,隻要擴大生產才能在市場圈更多的錢。

現在金價暴跌,市場受到了刺激,股價狂泄不止,投資者們被坑的不要不要,財團們成功的完成了第一輪收割。

不光是這些相關企業,彆的行業也受到了影響。英鎊幣值的迅猛波動,直接讓很多企業賠掉了褲衩。

尤其是從事海外貿易的,英鎊幣值先上漲百分之二十,然後恢複正常,光這個彙率上的損失,就夠大家哭的了。

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這個波動直接要了他們的命。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資格被財團收購,很多業績不好、利潤微薄的企業直接進入了破產模式。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大英帝國就有兩百餘家企業被兼並改組,超過三千家企業直接被破產清算。破產潮來了,大壟斷時代來了。

後知後覺的格蘭維爾政府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都晚了。事情都發生了就算是讓財團收手,政府也沒有辦法給這些企業續命。

唐寧街10號

格蘭維爾首相一臉憔悴的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顯然最近的事情對他打擊有些大。

雄心壯誌還沒有來得及施展,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嚴重挫傷他的信心。

整理了一下思緒,格蘭維爾首相說道:“諸位,我們這次被財團們耍了,完全是被他們欠著鼻子走。

恐怕從一開始,就跳入了他們的陷阱中。事已至此,追究責任的事情先揭過,現在我們該怎麼善後?”

眾人沉默以對,除了捏著鼻子認了外,他們還能怎麼辦?找幕後黑手算賬麼?

人家隻是幕後推手,在規則範圍之內,誰讓他們自身判斷力不行,至始至終人家都沒有出過頭,想找人算賬,他們都知道該找誰。

被格蘭維爾首相盯的發毛的財政大臣喬治-格雷,硬著頭皮回答道:“首相,現在還是要儘快救世,讓市場恢複信心,避免情況惡化下去。”

儘管這次破產的企業,大都是沒有多少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可是帶來的失業人口,引發的股市危機都是真的。

要是不快點兒善後,要不了多久現在的股市危機、破產潮,就會引發全國性的經濟危機,那就真的無法控製局麵了。

格蘭維爾首相皺著眉頭問道:“你的意思是繼續求助於財團,不怕被他們給吞噬乾淨了?”

財政大臣喬治-格雷用非常冰冷的語氣說:“可是我們彆無選擇不是麼?如果不儘快擺脫危機,那麼我們就要一起被釘在恥辱的柱子上,成為曆史書上的反麵教材。

或許他們會寫,白癡的內閣政府為了阻止維也納政府收購黃金,進行金本位製度改革,就人為的製造了一場經濟危機。

至於財團的問題,不是還有秋後算賬麼?如果他們好好配合我們,把這次危機壓下去也就算了。

要是他們繼續放肆下去,那麼在我們完蛋之前,拉著他們一起下地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得不說格蘭維爾內閣運氣好,英國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產能過剩,不然他們這次騷操作就要永垂不朽了。

如果英國經濟危機爆發,那麼奧地利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隻要英國資本抽回資本,維也納政府要穩定國內經濟,自然就喪失了幣值改革的機會。

但對英國人來說,維也納政府完成金本位製度改革更加符合他們的利益,這有助於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因為阻止奧地利改革,引發國內的經濟危機。那就是為了損害大英帝國的利益,然後製造了一起經濟危機。說他們是外來間諜,估計英國人都信了。

至於解釋?他們不可能有機會解釋的,作為失敗者是沒有發言權的。財團要是不能把自己洗乾淨,那就不是財團了。

就算是解釋清楚了,英國曆史上最愚蠢的內閣之一,他們也是當之無愧。

不要指望有人幫他們洗地,如果他們是在損己利人,沒準未來大家為了政治需要,還會幫他們洗白。

甚至是被吹成最偉大的一屆政府,都是有可能的。這種操作,他們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事情已經發生了,理智的政客自然想要把影響降低到最低,繼續和財團合作,就不可避免了。

甚至為了逼迫財團出力,喬治-格雷連威脅都擺出來了。同歸於儘雖然不至於,但是他們不惜代價的反撲,重創財團還是做得到的。

說白了,這個年代的財團還在成長中,遠遠沒有達到巔峰時期,政府中還有官僚集團、貴族集團,可以製衡他們的勢力。

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大戰過後,倫敦政府為什麼會出台一係列白癡政策,打擊在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軍功貴族階級,看起來政府就像是大英帝國的掘墓人。

這也可以看成是權利鬥爭的延伸,取得了優勢的資本家們,趁貴族集團虛弱的時候,斷了他們的力量來源。

作為資本集團推出來的執行者,自然也收回了豐厚的回報,在曆史上獲得了高度讚譽,成為了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

格蘭維爾首相無奈的點了點頭,他還不想灰溜溜的下台,那麼妥協就不可避免了。

……

英國爆發危機的時候,弗朗茨的大婚也開始了。沒有標新立異,完全遵照哈布斯堡王朝的傳統進行。

盛大、奢侈、上檔次,至於電影中浪漫婚禮,弗朗茨非常肯定的說,那都是不存在的,完全是導演瞎編的。

按照慣例,婚禮地點還是在聖斯蒂芬大教堂,這裡還有數十位皇室成員的心臟,在這裡長眠。

想想弗朗茨就覺得寒顫,他完全不能理解死後為什麼要把心臟挖出來放在這座教堂中。

這可能是他的信仰不夠虔誠,不管怎麼說到了他這裡就算是終止了,反正弗朗茨是不準備效仿先祖了。

婚禮上弗朗茨就像演員一般,按照事先排練好的儀式,走上了一遍程序,然後接受了上帝的祝福,他就結婚了。

雖然繁瑣了一些,不過弗朗茨還是滿意的。一生就一次,麻煩一點兒也可以算是美好的回憶。

可能是老天爺給麵子,又或者是上帝保佑,總之3月12日這一天是風和日麗,沒有出什麼幺蛾子。

參加婚禮的賓客太多,宴會直接在露天廣場上舉行。

歐洲凡是排得上號的大貴族,基本上都派代表趕過來了。十三位國王親自參加婚禮,王子王孫加起來直接突破了三位數。

弗朗茨詫異的發現,親自參加婚禮的這麼多國王,居然都是沒出五服親戚,儘管歐洲沒有五服的說法,這也充分證明了哈布斯堡家族聯姻能力的強悍。

不過這種君主製的輝煌,能夠延續多長時間就是一個未知數了,畢竟德意誌地區彆的不多,就是國王多。

現在這些邦國王室一個都沒有被廢除,從這方麵來說,弗朗茨的吃相比曆史上普魯士王國好看的多了。

直接帶來的福利,就讓他的婚禮更加上檔次了。這麼國王齊聚一堂,都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唯一遺憾的是皇帝一個都沒有來,不然規格還可以再高一些,讓後人望塵莫及。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為了把這些國王請過來,新神聖羅馬帝國外交部就沒有少下功夫。

如果不是關係特彆好,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會過來壯這個聲勢。說白了,這也是哈布斯堡王朝向外界展示軟實力的舞台。

歐洲各國王室派出什麼檔次的賓客,也說明了大家關係的重視程度,對小國來說這也相當於一次政治站隊,隻不過這次不用擔心站錯了有麻煩。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的幾位皇帝自然要自持身份了,派出皇室人員出來走一趟就算給麵子了。

親自出馬,除非是大家私交非常好,不然是不可能的。非常遺憾的是弗朗茨和他們沒有多少交情,現在他們自然不會跑過來撐場子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