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虛張聲勢(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994 字 2個月前

戰爭爆發開始,弗朗茨的神經就緊繃了起來,不光是他整個奧地利政府高層,就沒有一個人敢放鬆。

儘管前線推進的速度非常快,比計劃中還要順利,可是奧地利政府依然在進行全國動員。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有些小題大做,打一個巴伐利亞王國就出動四十萬軍隊,國內還動員起來了百萬預備役部隊。

作為當事人,弗朗茨可以非常明確的說,這不是什麼小題大做,而是戰略需要。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就是現在奧地利的狀態,如果隻是對付一個巴伐利亞,或許出兵三五萬都可以完成任務。

反正慕尼黑近在咫尺,發動偷襲三五萬軍隊足夠了。完全沒有必要小題大做,搞這麼大陣仗。

這隻是軍事上,但政治上決定了這場戰爭,不能用常理對待。

就比如說現在巴伐利亞很多地方政府、軍隊宣布中立,這就是靠四十萬大軍的威勢,和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成果。

如果隻有三五萬軍隊,巴伐利亞的地方實力派會輕易妥協?沒有這些人配合,和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奧地利能夠讓巴伐利亞的守軍中立?

真實情況,不是弗朗茨天命所歸,也不是哈布斯堡王朝有多麼得人心,而是實力帶來了民心。

巴伐利亞民眾見識到了奧地利的實力,地方上的統治階級被嚇倒了,這個時候說客上陣,他們自然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

無論是資本家,還是貴族,他們都不會做螳臂擋車的事情,依附強者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這些人也是要臉的,“中立”恰巧就是一塊遮羞布,而民意又是掩蓋他們跳反本質的最佳利器。

奧地利政府也需要他們幫忙塑造一個眾望所歸的氛圍出來,以便收攏巴伐利亞王國的民心,為這場戰爭進行背書。

現在的結果非常不錯,大家默契的引導輿論,以德意誌統一為借口,將奧地利發起的這次戰爭進行了定位。

他們也以“自己不能背叛效忠的君主,又不能破壞國家統一”為由,給自己戴上了一個愛國者的帽子,然後光榮的宣布中立了。

謊話說多了,他們自己都不得不信了,因為現在奧地利是真的人心向背、眾望所歸了。

底層民眾想不到那麼多,吹噓了幾次,他們就認為奧地利發起的統一戰爭是正義的。凡是自認為是愛國的人,這個時候肯定不能阻礙國家統一。

可以說弗朗茨編造了曆史上最大的套路,所有當事人都被套路了進去,並且還走不出來。

身邊的人都把“德意誌統一”掛在嘴邊,為了合群你也不由自主跟著說了,殊不知身邊的人和你一樣,對這個觀念的認同度並沒有嘴上說的那麼高。

真正支持德意誌統一的,還是民族主義分子,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支持者。普通人隻是受大環境影響,被帶了節奏先入為主,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也是德意誌統一的擁護者。

現在洗腦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至少有上百萬巴伐利亞民眾被套路了進去,而完成這一計劃的恰恰是巴伐利亞地方上的名流。

他們自己也身在局中,一旦陷進去就出不來了。可以說這次戰爭,讓德意誌統一的觀念在巴伐利亞王國深入了人心。

這種事情,弗朗茨自己知道就行了,他是不會說出去的。外界的所有人,隻是看到了巴伐利亞民眾為了擁護德意誌統一,支持奧地利推翻巴伐利亞政府。

包括在慕尼黑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都認為自己被民眾拋棄了,不然無法解釋奧地利軍隊沒有遇到任何阻擋,就出現在了城外。

維也納

費利克斯首相樂觀的說:“陛下,第一步戰略穩了,在德意誌統一的大旗下,巴伐利亞民眾根本就沒有抵抗的意思,看來我們的計劃還是太保守了。

德意誌地區的民眾基礎,比我們預想中要好的多,或許我們的步子可以再放大一些,乾脆……”

弗朗茨搖了搖頭,巴伐利亞地區的人心所向是奧地利多年經營,加上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出來,德意誌其它地區根本就沒有辦法比。

要是繼續玩兒下去,就要穿幫了。現在還是見好就收,讓大家都認為德意誌地區的民眾都支持統一,誘使他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首相,貪婪是這個世界的原罪,越是緊要關頭,我們就越要控製住欲望。奧地利需要的是穩,而不是弄險!”

被驚醒的費利克斯首相冷汗直冒,果然成功容易使人迷失,變得狂妄自大。

外交大臣梅特涅開口說道:“沒錯,就算是德意誌地區的民眾基礎再好,現在我們也不具備統一德意誌的能力。

奧地利不能夠站在所有強國的對立麵,現在需要做的是落袋為安,把這些戰利品消化掉,轉化為國力。”

弗朗茨點了點頭,然後吩咐道:“梅特涅先生,柏林那邊就由你親自走一趟了,普魯士政府應該是被嚇著了,現在需要把他們穩住。

首相,你也幸苦一趟,再次出訪德意誌邦國,這次從薩克森開始,儘量用政治手段說服他們。”

統一戰爭必須要打仗麼?弗朗茨表示,曆史可以借鑒,普魯士人能夠用政治手段收複這些邦國,奧地利同樣可以。

在對內的時候,軍事手段還是能不用就不用的好。要是殺個血流成河,當時是爽快了,未來治理地方的時候就準備哭吧!

這些小邦國政府能夠一直存在下去,自然有其存身之道。曆史上的德二帝國為什麼要留下這些邦國,還不是為了穩定。

曆史上,德二帝國中央政府就靠懷柔手段下,把各個邦國政府的權利一點一點給蠶食掉了。

現在奧地利想要做到這一點更加容易,畢竟南德最大的邦國巴伐利亞王國已經被打掉了,剩下的幾個小邦國力量都不值得一提。

隻要君臣名份定了下來,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中央政府既有實力,又有大義在手,想要打壓地方政府太容易了。

實在是不行,曆史上不是還有一種轉封的說法麼?

逼急了,弗朗茨還可以不要臉,隻要抓住了把柄,就把這些所謂的國王、大公們的地盤兒給換了。

在他們經營就數十年,乃至於數百年的老巢,沒有辦法對付,換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怕他們不老實?

甚至弗朗茨還可以更無恥一些給個虛銜,比如說拿耶路撒冷國王的頭銜,和某個倒黴蛋換換王位。

這個神聖王位地位非同一般,可惜地盤在奧斯曼人的勢力範圍內,什麼時候能複國就不知道了。

……

慕尼黑王宮中,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不得不接受最殘酷的現實,或許他連跑路都做不到了。

慕尼黑城防軍居然宣布中立了,現在忠於國王的除了宮廷衛隊外,就隻有剛剛動員起來,準備保衛慕尼黑的一個新編步兵師。

可是這支部隊又可靠麼?答案是否定的,民意不可違,既然巴伐利亞民眾已經做出了選擇,他們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

現在之所以沒有宣布中立,完全是上層軍官還忠於國王,不像城防軍那樣被貴族、資本家給滲透了。

6月10日,這是奧地利圍城的第二天,奧地利勸降的代表已經進入了慕尼黑王宮中。

戰敗過後談條件,在歐洲大陸是常有的事情。在巴伐利亞王國的曆史上,這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隻不過和以往不同,這次巴伐利亞王室的地位岌岌可危,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自己都沒有太大的信心能夠保住王位。

但是首相奧古斯特卻向他保證,奧地利人不會廢掉他的王位,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吃相。

德意誌地區邦國那麼多,現在大家都還在看著,維也納政府不能夠做的太過分。

……

外交大臣巴克豪斯憤怒的說:“喬納斯先生,貴國的條件實在是太過分了,我們都同意加入神聖羅馬帝國了,你們提出了這麼多過分的要求,這分明是要吞並巴伐利亞!”

奧地利駐巴伐利亞公使喬納斯搖了搖頭說:“做錯事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現在的巴伐利亞政府可沒有談條件的資本。

巴克豪斯先生,你信不信就算是奧地利馬上撤軍,巴伐利亞政府也要完蛋,外麵的民眾可是恨不得把你們送上絞刑架。

現在巴伐利亞王國的情況,已經不適合王室繼續統治了,和奧地利置換國土,才是最好的選擇。

到時候尊敬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國王可以出任塞爾維亞國王,諸位也可以擔任塞爾維亞王國的大臣。

這已經是奧地利能夠做到的極限了,你們已經喪失了統治基礎,要是繼續統治巴伐利亞王國,未來注定革命不斷。

統一後的德意誌中央政府,不是幫你們真正革命的工具,巴克豪斯先生希望你能夠明白這一點。”

忽悠又見忽悠,巴伐利亞政府真的民心儘失了麼?弗朗茨知道還沒有,就憑地方政府選擇中立,而不是選擇倒戈就可以判斷出來。

可是他們自己不知道啊,厚厚的一疊中立宣言,搞的好像巴伐利亞民眾都是奧地利的擁護者一樣。

在他們看來,這種中立就是背叛,沒有直接倒戈那是沒有必要,奧地利並不需要他們出手,能夠保住自己的臉麵,誰也不會作賤自己不是麼?

外交大臣巴克豪斯繼續爭取到:“不行,巴爾乾半島太偏僻了,塞爾維亞就是一塊蠻荒之地,這分明就是在流放!

既然要置換王位,就必須要等價置換。奧地利必須要拿出一塊富裕的地區,才算公平。”

這不是他的底線低,而是錯誤的認知,讓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降低了心裡預期,負責談判的巴克豪斯自然也沒有了底氣。

在他們看來巴伐利亞王室已經丟了民心,無論是誰支持他都無法繼續坐穩巴伐利亞的王位,本來他是準備退位來承擔責任的。

可惜奧地利不答應,並且威脅他們,一旦王室不配合,就鼓動巴伐利亞民眾發動革命,將他們送上斷頭台。

這種威脅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不怕,隻要奧地利還是帝製國家,就不可能把他這個國王送上斷頭台,其他人就不一樣了。

殺起大臣來,奧地利人可不會忌憚,誅國賊不就是最好的借口麼?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巴伐利亞政府高層不得不做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思想工作。

甚至現在的談判,都是做給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看的。就是怕他突然想不開,要是一下子上吊自殺了,弗朗茨就要哭了。

那意味著奧地利這次白忙活了,死了一個國王,還敢吞並巴伐利亞王國,估計未來就要永無寧日了。

想要收攏民心,就必須要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配合,隻有他同意將王位讓出來,弗朗茨才能夠合法的取得巴伐利亞王國的統治權。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就必須要活下來,至少在奧地利吞並巴伐利亞之前,他都必須要活下來。

還必須要活的很好,不能讓巴伐利亞民眾看到他落魄,產生同情心。這才有了置換土地的事,奧地利代表提議用塞爾維亞換取巴伐利亞。

這個提議出現,談判就陷入了僵局。巴克豪斯要為自己效忠的國王爭取利益,而喬納斯又不願意做出讓步。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