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不喜歡玩陰謀詭計,可惜實力不允許。
就比如說現在,算計英法俄三國的明明是一個陽謀,不知道怎麼回事又變成了陰謀。
陰謀和陽謀往往隻有一線之差,沒有哪個最強,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假如有人把弗朗茨的計劃告訴了尼古拉一世,結果會怎麼樣?
答案是:什麼也不會發生,尼古拉一世隻會一笑而過。
國和國之間,本來就是在相互利用,彼此有所算計都是正常的。想要親密無間的合作,彆傻了,這根本就不存在。
成熟的政治家們都隻看盟友做了什麼,造成的結果又會是什麼,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來決定兩國關係,而不是考慮盟友在想什麼。
所以坑隊友必須要有水平,要是水平不夠,反被隊友給坑了,不要哭泣,後麵被坑的日子還多著呢!
就比如說現在弗朗茨在坑俄國人,可實際上隻要奧地利履行了盟友義務,那就是俄羅斯最堅定的盟友,俄奧關係就不會受影響。
甚至現在弗朗茨告訴尼古拉一世奧地利要出兵幫忙,俄國人也不會有絲毫驚喜,反而是驚嚇的可能性更大。
出多少力,就分享多少戰利品,這是俄奧結盟的基礎。一旦利益分配失衡,聯盟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了。
俄奧同盟是平等盟約,不存在任何附屬關係。要是奧地利履行完自己的盟友義務過後,又承擔了更多的義務,那麼最終的戰利品分配自然要發生變化了。
現在發生在巴爾乾半島的戰爭,俄國人可不需要奧地利援兵,沙皇政府又不是愛護灰色牲口的主。不可能為了減少前線士兵的傷亡,就拿利益來換。
從戰略上來說,奧地利如果進攻奧斯曼帝國,最佳的出兵路線和俄國人現在的出兵路線完全是一樣的。
這是後勤決定的,靠多瑙河流域運輸戰略物資,從多瑙河下遊平原殺入保加利亞,可比從波黑、塞爾維亞過去翻山溝要強的多。
決定這次戰爭結果的不是占領了奧斯曼帝國多少地盤,而是能否攻克君士坦丁堡。
隻要俄國人占領了君士坦丁堡,英法海軍就隻能退出黑海海峽了,不然俄國人封鎖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他們就成了甕中之鱉。
掌握了黑海海權過後,可以海路運輸後勤補給,以俄奧兩國的國力,支撐百萬大軍在巴爾乾半島作戰問題都不大。
不像現在,無論如何努力俄軍投入到巴爾乾半島的兵力,最多也就四五十萬,再多都不用敵人來打,後勤就拖死了。
換了奧地利軍隊過去,這個數量至少還要減少四分之一。
灰色牲口號稱是歐洲最廉價的軍隊,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對後勤補給的要求,就是所有列強軍隊中最低的。
在近代戰爭中武器裝備落後、火炮少,也意味著後勤補給壓力小。
沙皇政府缺的是兵麼?
損失了幾十萬,大不了再補充幾十萬好了。要是讓奧地利軍隊參與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他們就不要想獨占黑海海峽了。
國家利益是非常現實的,不要期待盟友自帶乾糧來過來幫忙,還沒有目的。
黑海很小,俄國人早就把這裡當成了自留地,可不願意再分奧地利一份。
按照現在的盟約多好,俄國人可以拿到最大的利益,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一群灰色牲口的傷亡,沙皇政府最不缺的就是人。
……
費利克斯首相說道:“陛下,”
梅特涅說道:“陛下,昨天俄國駐維也納公使找過我,他們有意增兵巴爾乾半島,希望我們能夠提供更多的戰爭物資。
初步判斷,英法的參戰促成了沙皇政府這一決定。看樣子他們是想要通過增兵,向英法施加壓力。”
弗朗茨想了想說:“提供戰略物資的事情好辦,隻要俄國人肯給錢,就賣給他們好了。
元帥閣下,我想知道英法奧斯曼一方,能夠投入到巴爾乾半島的兵力有多少,俄國人增兵過後能不能占到上風?”
拉德斯基元帥盤算了一下後回答道:“陛下,從後勤上考慮,現在英法奧斯曼一方能夠投入的總兵力不會超過80萬。
不過隨著俄軍戰線的不斷向前推移,他們能夠投入的兵力就越多,要是在沿海地區決戰,他們能夠投入上百萬軍隊都有可能。
不過這是理想數字,要保障這麼多軍隊作戰,所需要的戰略物資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奧斯曼帝國最多能夠解決兩三層,剩下的需要從英法本土運過來了。
考慮到戰爭成本問題,英法很可能會選擇武裝廉價的奧斯曼炮灰和俄國人打。俄國人增兵過後能否占到上風,就要看英法軍隊所占的比重了。
從戰略上來說,我不看好俄國人能夠實現目標。由於喪失了黑海海權,俄軍的補給主要依耐於多瑙河運輸。
可是隨著戰線的向前推移,需要進行陸路運輸的路程也在不斷增加。
在保加利亞決戰俄國人最多可以投入50萬軍隊,如果到了伊斯坦布爾地區,俄國人最多就隻能投入40萬軍隊。
實際情況可能比這還要糟糕,畢竟奧斯曼帝國在巴爾乾半島經營了幾百年時間,俄軍占領這些地區過後,短時間內也很難清除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
奧斯曼人肯定會組織遊擊隊,專門破壞俄軍的補給線,增加俄國人的後勤運輸難度。
如果不能夠速戰速決,時間拖的越長,俄國人贏得戰爭的可能性就越低。”
弗朗茨微微一笑,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無法贏得戰爭的俄國人,才是奧地利的好盟友。
甚至在英法的壓力下,俄奧關係還有可能進一步。有一個穩固的後方在,奧地利才可以安心的種田。
現在弗朗茨就期待尼古拉一世的意誌堅定,好讓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更長一些。
曆代沙皇都做出了好榜樣,俄國人有句話:“沒有打過俄土戰爭的沙皇,一定不是一位好沙皇!”
俄土戰爭通常都要打上四五年,基本上是一代人打一次,除了上一次俄土戰爭外,最短都是三年起步,超過十年的都有兩次。
從軍事上來說,俄國人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小。打得贏就進攻,打不贏就防守。
打起消耗戰來,俄國人傷不起的是財力,英法傷不起的是人力。
毛熊損失幾十萬青壯,還可以再拿幾十萬出來,貴族們不會在乎士兵們的傷亡;英法損失幾十萬青壯,就要考慮國內的情況了。
俄國人隻要不服輸,舍得拿人命拚,英法就算是使出吃奶的勁兒,也沒有辦法徹底擊敗他們。
除非英法敢進攻俄國本土,從波羅地海一路打到聖彼得堡,在近東地區無論怎麼打,都要不了毛熊的命。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俄國人不能在短時間內贏得戰爭,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就是在考驗:俄國人財政承受能力,和英法承受傷亡能力。
畢竟這次戰爭沒有世界大戰那麼嚴重,英法俄三國都沒有到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家是不需要拚命的。
弗朗茨冷淡的說:“發動我們的力量再推一把,法國人已經上場了,可是英國人的遠征軍還在國內,舞台都搭建好了,不能讓他們缺席了這場好戲。”
約翰牛的節操實在是太低了,如果不把他們推上戰場,沒準倫敦政府還要做出和奧地利同樣的選擇。
況且,不讓英國人提前感受一下陸地戰爭的殘酷性,怎麼能夠讓他們在奧地利後麵的行動中安分些呢?
……
倫敦
由於奧斯曼帝國在保加利亞會戰中大敗,英國人事先準備象征式的出兵兩萬,顯然是不能夠滿足戰爭的需要了。
在前不久的巴黎談判中,帕麥斯頓不得不提高了英國人的出兵數量,從兩萬變成了八萬。
八萬軍隊對任何一個陸軍大國來說都是小問題,十天半個月就能夠湊齊,但是對英國人來說就不一樣了。
他們的袖珍版陸軍,一共才十幾萬人,一下子抽調這麼多兵力出來,顯然是困難重重的。
“帕麥斯頓先生,為什麼要擅自增加出兵數量,你知不知道這會給我們帶來了多大的麻煩?”陸軍大臣麥克西米不滿的問道
帕麥斯頓胸有成竹的解釋道:“麥克西米先生,這是政治需要。在剛剛結束的大會戰中,奧斯曼帝國損失慘重,按照我們事先的計劃,已經不能夠滿足戰爭需要了。
要遏製俄國人的野心,我們必須要投入更多的力量過去。
法國人同意再增兵12萬,加上他們已經投入戰場上的5萬軍隊,一共是17萬軍隊。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得不提高出兵人數。
況且,到了戰場上2萬軍隊實在是太危險了,一不小心還有可能全軍覆沒。
如果是8萬軍隊就安全的多了,不用擔心被俄國人一口吞下去,你們陸軍部也不用時刻提心吊膽。”
聽了帕麥斯頓的解釋,麥克西米的怒火更大了。他承認和皇家海軍相比,英國陸軍實在是拿不出手。
可是這樣鄙視他們就太過分了。要知道英國陸軍的戰鬥力並不差,隻是因為數量太少,在列強中才排不上號的。
“帕麥斯頓先生,你這是在質疑陸軍的戰鬥力麼?”麥克西米兩眼發紅瞪著帕麥斯頓質問道
這些事情想想也就算了,公開打陸軍的臉就太過分了。英國陸軍實力不濟,那是軍費太少造成的,可不是他們自身不努力。
意識到自己失言了,帕麥斯頓立即補救道:“不,麥克西米先生。恰恰相反,我很看好陸軍的戰鬥力。
正所謂能力越大,在戰場上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如果我們的兵力太少,是很容易被俄國人鑽了空子的。”
這話的他自己都不信,就算是在聯盟中英國出兵最少,當炮灰的任務還是會落在奧斯曼人身上,怎麼可能讓英軍去冒險呢?
麥克西米冷喝一聲:“哼!”
這個小插曲就過去了。
約翰-羅素首相轉移話題道:“麥克西米先生,我們的盟友已經等不及了,陸軍要多長時間才能夠準備好?”
對於奧斯曼帝國的表現,約翰-羅素是非常的鄙視。
怎麼說當年也是吊打整個歐洲社會的大帝國,現在居然這麼輕易的被俄國人按在地上揍,簡直就是丟儘了祖宗的臉。
鄙視歸鄙視,現在大家還是盟友,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該聯手的還是要聯手。隻不過奧斯曼人在聯盟中的話語權,再次下降了兩個檔次。
麥克西米等待這句話已經多時了,他從側麵回答道:“首相閣下,我們擴軍吧!”
這是一個尷尬的話題,因為英國人的重心向海軍傾斜的緣故,導致陸軍數量一直上不去。
十幾萬陸軍要維持廣袤的殖民地,留在國內的部隊才有多少?
如果抽調兩萬陸軍,他們還可以擠一擠就出來了。要是抽調八萬陸軍,本土的軍隊就一口氣全部拿出去了。
本土肯定是要留下軍隊的,那怕是為了彈壓愛爾蘭地區,也不能把國內的軍隊抽調一空。
海外殖民地上的陸軍數量也不多,沒有抽調的可能。當然英國人手中的殖民軍數量不少,如果可以充數的話,很快就可以湊出來。
約翰-羅素揉了揉額頭,然後問道:“你們準備擴軍多少?”
麥克西米笑嗬嗬的回答道:“不多,我們陸軍部的要求不高,隻要再擴編12萬就可以了。”
聽了這個數字,約翰-羅素搖了搖頭,說:“麥克西米先生,想要擴編12萬軍隊沒有問題,隻要你們能夠說服國會就行了。”
麥克西米臉色一紅,說服國會要是這麼簡單的話,現在英國陸軍的數量早就不是這麼袖珍了。
這個年代作為列強中唯一的工業國,加上世界第一殖民大國,大英帝國是真正的財大氣粗,就算是再多養十幾萬陸軍,也不能算問題。
麥克西米淡定的說:“首相閣下,陸軍的兵力有限,要守衛的地方又太多,現在留在國內的總兵力才七萬多人。
抽調兩萬軍隊就已經很勉強了,要是抽調八萬軍隊,我就算是把陸軍部打雜的清潔工都算上,也湊不夠數。”
這是一個擴軍的好機會,陸軍部自然不會放棄了。每一次擴軍都伴隨著大量的利益產生,麥克西米自然要儘最大的可能爭取。
“可是一次性擴軍12萬,還是太多了,我沒有辦法說服國會,還是剛才那句話:隻要你們有能耐說服國會,那就沒問題。”約翰-羅素麵不改色的反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