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風起(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81 字 2個月前

慕尼黑王宮中,一場決定巴伐利亞王國命運的會議開始了。

“陛下,你的決議太草率了,這個時候我們向普魯士靠攏,必然會遭到奧地利人的報複。”首相慕爾的斯皺著眉頭說道

前不久普魯士政府提出“建立一個由奧地利、普魯士、巴伐利亞組成的德意誌責任內閣,共同主宰德意誌地區”。

這是馬克西米一世夢寐以求的,不經過政府同意,他就私下裡同普魯士人締結了盟約。

表麵上來看,這項計劃要是成功了,巴伐利亞王國的最高目標“三分天下”就實現了,畢竟他們的實力有限,不可能統一德意誌地區。

可實際上這個誘餌卻是帶毒的,現在普魯士王國在德意誌地區聲望大損,急需挽回聲譽,很明顯這個責任內閣計劃就是這麼來的。

現在巴伐利亞和普魯士王國攪和到了一起,對奧地利來說無疑是背叛,必然會遭到報複。

作為德意誌地區的老大,沒有奧地利的支持這所謂的責任內閣顯然是建立不起來的,馬克西米一世所追求的三分天下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質上的好處拿不到,還和聲名狼藉的普魯士政府攪和到了一起。彆的不說,消息傳了出去,巴伐利亞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度,又要下降幾個百分點。

不是所有巴伐利亞人都有三分德意誌的想法,在很多人看來巴伐利亞王國實力太弱了,要實現德意誌民族統一和奧地利合作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奧地利勢大,普魯士王國剛剛遭遇滑鐵盧,如果我們不支持他們,德意誌地區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現在維也納政府正在進行社會改革,從我們收到的情報來看,已經是初具成效了。

奧地利無論是人口、還是領土麵積,都超過了我們剩下所有邦國的總和,一旦他們把這些潛力轉化為國力,誰能夠擋住他們?”馬克西米一世反問道

慕爾的斯首相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支持和奧地利聯手一起統一德意誌地區,建立一個大德意誌帝國。

既然是聯手,自然就可以分蛋糕了。奧地利人做大股東,巴伐利亞王國也可以做二股東,在未來的董事會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自然是少不了的。

這是最能保證他們利益的選擇,和強者合作才是小國的生存之道,曆史上巴伐利亞就是這麼加入德二帝國的。

這些話想想就可以了,慕爾的斯是不會說出來的。不然馬克西米一世就要氣瘋了,首相都沒有了信心,那還得了?

“陛下,現在的時機不對,普魯士王國的聲譽太臭了,民眾對他們沒有任何好感,就算要和他們合作也要過了這個風頭再說。

奧地利政府忙著內部改革,三五年之內根本就不會有所動作。

隻要我們的盟友關係沒有終止,那怕是為了聲譽,奧地利政府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我們動手。

現在我們和普魯士已經擋住了奧地利統一德意誌地區的步伐了,他們就算想要統一德意誌地區也必須要我們配合才行。”慕爾的斯想了想說

名望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名望奧地利成為了德意誌邦國中的老大,同樣也受製於名望,阻礙了奧地利統一德意誌地區。

“民族主義已經崛起,大統一的思想在德意誌地區已經蔓延開了。如果我們不提前采取行動,越到後麵對我們就越不利。

神聖羅馬經濟同盟建立後,奧地利政府加快了在德意誌地區滲透的步伐,明麵上我們連阻止都不行。

真要是再過三五年,沒準奧地利都準備好了,直接武力統一德意誌地區。

奧地利在巴伐利亞的影響力太大了,誰知道有多少人會成為帶路黨?

我不認為巴伐利亞民眾會像抵抗外族入侵一樣抵抗奧地利人,從民間的情況來看,大德意誌派現在就恨不得讓奧地利軍隊打過來。

我們都清楚,阻礙哈布斯堡王朝統一德意誌地區的主要因素不是軍事,奧地利有這個實力,關鍵在於外交上。”

說這話的時候,馬克西米一世的心情很沉重。

“奧地利威脅論”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可是到了現在居然沒有市場了,大德意誌統一派巴不得奧地利更強些,好早點兒統一全國。

由於弗朗茨的蝴蝶效應,奧地利政府加大了對南德意誌邦國的輿論影響,民間認同奧地利的人越來越多,馬克西米一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與其說馬克西米一世親普魯士,不如說是被現實給逼出來的。為了保住權利,和普魯士聯合對抗奧地利是最佳的選擇。

曆史上他也是這麼想的,在普奧間左右逢源,隻不過他沒有想到普奧戰爭過後,奧地利政府居然會直接退出德意誌地區不玩了。

……

木已成舟,巴伐利亞政府就算是對國王的草率決定再有意見也無能為力。已經得罪了奧地利,現在不能再得罪普魯士。

1850年7月21日,普魯士王國聯合巴伐利亞、漢諾威、不倫瑞克等邦國,向德意誌聯邦議會提出了組建責任內閣。

曆史改變了,因為聲望受損的關係普魯士人改變了策略,沒有搞所謂的“三王同盟”,而是選擇了和巴伐利亞聯手。

維也納

普魯士人的行動,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奧地利的默許,不然他們串聯的不會那麼容易。

事到臨頭了,對於巴伐利亞的背叛,大家依然是憤怒萬分。

一旦“三巨頭”內閣建立,奧地利在德意誌地區的影響力將會大大受損,巴伐利亞的背叛更是打了奧地利政府的臉。

普魯士人的陰謀必須要製止,巴伐利亞政府的背叛也必須要進行報複,不然奧地利還怎麼在歐洲大陸混下去?

梅特涅提議道:“陛下,為了打擊普魯士和巴伐利亞的野心,外交部建議拉攏德意誌地區的小邦國,由所有邦國共同組建責任內閣。”

小邦國的話語權低,可是他們國家多啊,在議會吵架的時候就占便宜了。一旦由所有國家共同組建責任內閣,最後就和現在的聯邦議會沒有多少區彆了。

隻要想想看,一個人數超過三十的內閣,遇到事情就吵吵吵,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

在邦國平等的原則上,普魯士和巴伐利亞的權限就被壓縮到和小邦國同等地位,奧地利這個公認德意誌第一邦國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費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說:“恐怕沒有這麼容易,列強都不希望德意誌地區統一,想要靠一個責任內閣統一全國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就算是內閣建立了起來,又能夠指揮的動誰?無論是我們,還是普魯士,又或者是巴伐利亞那個叛徒,都不會把內閣當成一回事。”

這是必然的,一個空殼的責任內閣怎麼可能號令全國呢?

財政大臣卡爾提議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乾脆把水攪渾好了。

德意誌聯邦不能沒有皇帝,在組建責任內閣的同時,乾脆我們提出皇帝選舉,將德意誌統一的步伐在向前推進一大步。”

確實是前進一大步,共同的皇帝和內閣都出現了。有了大義的,名份在,德意誌地區的統一之路就好走了。

顯然普魯士王國是不可能同意的,除非他們願意給奧地利當小弟,不然就不可能在這個問題是妥協。

為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在任何國家都是通用的。在德意誌地區玩兒皇帝選舉,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外,連競爭對手都找不到。

影響力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可是沒有人能夠忽視它的存在,法理性更是決定歐洲皇位的絕對因素之一。

打開德意誌地區的曆史,就會發現有資格和哈布斯堡家族競爭的,都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剩下的各國王室,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法理性,都無法和哈布斯堡家族相提並論。

要是讓哈布斯堡王朝名義上統一了德意誌地區,不就是神羅的複活麼?

“如果沒有列強乾預,我們或許可以逼迫普魯士人接受,可是現在根本就不可能。

估計這個建議提出來,就會遭到大家的集體反對,我們無法抗住這麼大的壓力。”梅特涅搖了搖頭說

可以兵不血刃的統一德意誌地區當然好了,那怕隻是名義上的統一,奧地利也可以慢慢把“名義”轉化為現實。

顯然列強是不可能同意的,那怕是和奧地利結盟的俄國人也會立即翻臉,這是底線問題。

現在不比中世紀,德意誌地區的民族主義已經覺醒,一旦德意誌地區實現統一,那怕是名義上的統一,這個中歐大帝國都是令人顫抖的存在。

無論是西邊的法蘭西,還是東邊的俄羅斯,又或者是遠在海外的不列顛,都會感受到威脅。

站在歐洲各國的對立麵,奧地利可不是俄羅斯和不列顛,沒有地緣優勢、沒有可以充當天然防線的海峽。

地處四戰之地,就注定了奧地利帝國在國際政治中不能沒有盟友,被孤立意味著危險。

卡爾不慌不忙的解釋道:“所以,這個提議隻能把水攪渾,我們又不指望靠這麼簡單的政治手段,就能統一德意誌地區。

德意誌皇帝選舉隻是一次試探,試探的不是各國政府態度,而是德意誌地區民眾的態度。

大統一的思想傳播很廣,可是民眾對奧地利的接受度到底有多高,我們隻有一個初略估計,現在就當是做民意調查了。

這份數據,可以作為我們製定德意誌地區戰略的重要參考依據,避免走很多彎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