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烽煙,在大明東北方的大地山川之間狂亂的卷動著。就在後金的“詐和”企圖,意外的被一個年僅7歲的教唆殺人犯皇儲給攪黃了的同時。大金天聰大汗黃台吉心目中的最一次燕山之戰,也已經拉開了序幕。
在黃台吉的心目當中,這將是大金國和大明朝議和之前的最後一戰......不僅是因為賽諸葛的“六出魔咒”,還因為從黃台吉一出燕山開始,大金國就陷入了“虧本打仗”的泥坑。
一出燕山就打虧了,本以為入了長城就能發大財——長城以南的北直隸不是大明首善之都的所在嗎?應該富得流油才對啊,隨便打破一個縣城,就能出了大軍入口的本了吧?
可誰知道長城以南的州縣就沒有好打的!全都是他n的固若金湯,遵化、玉田、薊州、平穀、順義、昌平......打了一路,一座城都沒有攻破!最後還遇上了個勇冠三軍的大明小皇帝,在唐指山前一場激戰,差點把代善給打死!
而後來的二出燕山、三出燕山就更虧了——雖然大金國從蒙古人、朝鮮人那裡撈了不少好處,但是對上朱由檢的大明,那真是虧得都哭了。
到了四出燕山時,黃台吉準備趁著朱由檢在山西“抓老鼠”的機會玩一次大的,誰知道玩出了禍事,東西兩線慘敗啊!黃台吉本人在千裡鬆林以東送掉了一萬多人,其中有8000是真滿洲!而豪格、阿敏也在錦州慘敗,豪格本人差點被打死,阿敏現在還被圍困著......
四出燕山雖然虧了老本,但是黃台吉覺得自己還有一次“出燕山”的機會,所以就打算好好利用,再玩一把大的,怎麼都打出一個“澶淵之盟”吧?
所以黃台吉和整個大金國也算是豁出去了,在五出燕山之戰開始前,進行了最廣泛的動員,差不多把所有的老本都拿出來了。
和上一回四出燕山主要動用精兵去作戰的思路不同,這一回黃台吉和後金的大小貝勒們轉變思路,拿出了多年積攢的血本,從滿漢蒙朝六十四旗的1400多個牛錄中征發了整整14萬大軍!
當然了,這14萬大軍不可能集中一路,而是由北到南分了四路。擺在最北麵是昭烏達盟盟長吳克善所統領的3萬蒙古騎兵,進駐庫楞湖(呼倫貝爾湖)畔,威脅喀爾喀蒙古的車臣汗部,以吸引朱由檢、兀良哈率兵北上。
由多爾袞率領,以滿洲兩白旗為核心的3萬大軍擺在最南,則先開進朝鮮的平安道,然後以平壤為大本營,攻略朝鮮的寧安道、黃海道和京畿道等地——最低的目標,是先吃下朝鮮北部的半壁江山,然後再徐圖朝鮮南方之地。
而中路則又分成東、西兩個進軍路線。豪格率領滿洲鑲黃、鑲藍兩旗戰士為核心的1萬大軍,進駐義州,虛張聲勢,擺出一副要解錦州之圍的姿態,是為中東路。
而黃台吉則親率7萬大軍,沿著老哈母林河向南進軍,逼近大明大寧鎮北部的重鎮北寧城!
如果將後金四裡路大軍的行軍路線和預定的攻擊目標,全都標注在一張地圖上,就能一眼看出黃台吉和大金國的圖謀有多大了!
黃台吉這次所出所戰的雖然是還是燕山,但是所謀的卻是一個囊括了奴爾乾都司大部、故遼東鎮的遼河以東之地,以及朝鮮半島土地的大大的金國!
若是讓他得了手,那麼等朱由檢的大明熬過了自然災害回頭一看東北——好嘛,大金國都那麼大一個了!還能五年平定嗎?
而製定了這個大計劃的黃台吉,現在正領著大軍,沿著老哈母林河南下,擺出一副撲擊大寧鎮的架勢,以吸引袁崇煥的薊遼軍主力北上......當然了,黃台吉是不會和薊遼、燕寧兩軍決戰的。
薊遼、燕寧兩軍一合流起碼有8萬人,數量就比黃台吉的7萬人多一萬......而且這兩支軍隊的實力都不弱。上回豪格在小淩河邊就吃了大虧!黃台吉可不想再來一場硬仗了,這樣的硬仗就算打贏了,大金國也得自損個兩三萬!
人口少,傷不起啊!
正因為不想打決戰,黃台吉才拿出了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口糧充軍糧,在天聰八年的春播結束之後,拉出整整14萬大兵——這種規模的出兵,再加上至少兩個月的征戰,消耗的物資特彆是糧食草料相對後金,可是個天文數字!
而且這次進軍的四個方向當中,隻有多爾袞主持的朝鮮戰場能夠有點收獲,其餘的三個方向都是鐵定“虧本”的......所以五出燕山之後,必然是一場大饑荒!
雖然在後金的饑荒中餓死的都是包衣奴才和所謂的民戶(其實比包衣還不如),但是餓死太多了,還是會傷了大金國的元氣......
在夜色當中,黃台吉帶著幾名白甲兵,立馬高處,看著腳下自己統領的大軍營地中冒出的星星點點的營火,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這是整整七萬大軍啊!
哪怕洪承疇和袁崇煥合並一處,黃台吉都有信心能打贏他們......隻要朱由檢和兀良哈這對狗男女不來,憑借這裡的七萬大軍,黃台吉是不怕任何敵人的!
現在害怕的一定是洪承疇了!
洪承疇所領的燕、寧二鎮,向來是明朝對抗後金的前沿,雖然大規模的會戰沒怎麼打,但是小規模的接觸那是天天都有,參加人數超過1000人的戰鬥也時有發生。
所以大金這邊對燕、寧二鎮的情況還是有點了解的。知道洪承疇這個燕寧總督所轄的軍隊,就是約2萬人的燕寧軍和40多個軍民千戶所....多個軍民千戶所聽著好像很嚇人,似乎能出動4萬大軍,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兒。
朱由檢新搞出來的這種千戶製和明初的衛所軍戶製雖然有點相似,但是卻充分考慮了軍戶對於兵役的承受能力——在新的軍戶製下,負擔兵役的軍戶不再是亦農亦兵,而是地主兵。
所以在一個千戶當中,通常隻有100戶是軍戶,餘下的都是民戶。而一個千戶所占有的可耕地,都在12萬畝以上!
其中的10萬畝屬於100家軍戶(一家至少1000畝),2萬畝屬於900戶民戶。這900民戶不必負擔兵役,但是卻要租種軍戶的土地,向軍戶交租。這套體製看著有點落後,但卻是保障屯田千戶可以在長城之外牢牢占據地盤的唯一方法——如果讓軍戶們亦耕亦戰,那麼壓在他們身上的負擔就太重了,根本維持不了多久。
而且以百戶所、千戶所和衛為單位來經營屯田,效率肯定不如把土地直接分給軍戶....畝土地交一個正兵一個輔兵,然後服役若乾天,超過再另外算錢,這樣多清楚明了?
不過這種方法的可持續性雖然很強,但是每個千戶所的戰兵人數就少了......在極限動員(一個軍戶通常不會隻有一個男丁)的情況下,一個千戶所能出200戰兵就不錯了。
所以燕寧軍下麵的40個千戶最多隻能拿出8000人,還得留下一點守家,能跟著洪承疇上陣的也就是5000。
而洪承疇的2萬常備軍也不可能全部出動,怎麼都得留下幾千守城吧?
所以黃台吉根本不相信洪承疇的大軍敢出來迎戰!
就在這時,小丘之下,傳來了戰馬的嘶鳴聲音。
然後就聽見自己新任的巴牙喇纛額真譚泰(揚古利的弟弟)大聲報告道:“大汗,洪承疇出兵了!洪承疇的大軍出了北寧城,正沿著老哈河向那林城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