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1章 民以食為天,人無糧要反啊!(1 / 1)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21 字 2個月前

“萬歲爺,咱們武昌府的水田極多,天氣也暖,可比襄陽府闊綽多了,而且武昌府的土地小半都在楚府的子弟手中......咱們楚府的真宗子都是愛大明不愛孔方的,知道朝廷有困難,北方又在鬨災,都願意多多交稅。襄陽府畝稅一鬥六,咱們武昌府願意交足兩鬥!”

在武昌皇城內向朱由檢報告議稅結果的,就是楚府宗理,永安王朱容析。他是楚昭王朱楨庶二子朱孟炯的後人,爵封郡王。是楚王府一脈中僅次於偽楚王和偽宣化王的第三人。現在偽楚王、偽宣化王兩支都被逐出了玉牒,壓入了死牢,就等著賜死了。楚藩如果還要續封,當然是永安王朱容析最有資格受封了。

不過最有資格受封也不等一定會受封,而且楚藩能不能續封也不好說......萬歲爺可說了,要看表現!

所以永安王朱容析這些日子就在很努力的表現,終於拿出了一畝兩鬥的好成績!

其實他這也是在慷他人之慨......武昌府最大的地主就是楚王家,那可是二百幾十年不斷積累擴張得來的家業。

如果楚藩最後不能續封,或者和蜀藩一樣一腳踢到西北什麼地方去。那麼楚藩在武昌的百餘萬畝土地,就都歸了朱由檢。到時候莫說一畝兩鬥,就算一畝八鬥的租子也能收到的。

永安王朱容析如果能拿到楚藩的大權,這百餘萬畝土地就都是他的了!即便扣除兩鬥田稅,還有六鬥,再扣掉一些收租的成本,至少還能剩下五鬥......一百萬畝可就是五十萬石,全歸了朱容析!

“一畝兩鬥?好好......”朱由檢看到這個數目,笑得嘴都有點合不攏了。他當然也知道武昌府的水田有多肥!

隻要不發大水,一年收獲三石稻穀都不是問題......徐寡婦都和朱由檢說了,這類水田租給大戶,一年也能收上八鬥左右的租子。但是朱由檢手不夠長,對湖廣地方的掌控力度終究有限。不能保證這百餘萬畝水田一直可以收到比較高的地租。

另外,這百餘萬畝的水田能收到的不過是七八十萬石(不扣稅),而朱由檢想要從湖廣拿到的,卻是一年兩千萬石!

所以權衡再三,朱由檢還是決定續封一個楚藩,使之成為自己在湖廣的一個代理人——湖廣地盤那麼大,宗室那麼多,隻有一個襄王朱翊銘充當代理去控製宗室可不行,那樣很容易讓襄藩壯大。

所以得再扶植一兩個代理!

朱由檢瞧了瞧眼前這個肥頭大耳的朱容析,越看越覺得像祖爺......長得像,而且還那麼愛大明,一定是個“真王爺”。

“永安王,”朱由檢笑道,“朕再問你幾個問題,如果你答得好了,朕就下旨封你當楚王。”

“陛下請問,”永安王朱容析努力抑製著自己心裡麵的激動情緒,“臣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現在北方糧食減產得厲害,”朱由檢眉頭皺起,“陝西不少州縣因為大水絕收,河南省東部和北直隸的淮北地方大水橫流,幾十個縣也沒了收成......自朕禦極以來,北方各省連著鬨災,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可是民以食為天,人無糧要反啊!

朕這次南巡湖廣,雖然可以多收幾倍的稅......但是湖廣的糧食不會因為朕來一趟就多出2000萬石吧?朕如果把這2000萬石糧食存起來,湖廣地方的糧食供給會不會有缺口?糧價會不會大漲?東南和中原會不會出現饑荒?

永安王,朕知道你家幾代都販賣糧米,熟悉行市,可要如實和朕說啊!”

這幾個問題也太難了吧?

永安王朱容析剛高興了一半,心境就直往下落啊!

“萬歲爺......您想把2000萬石糧食都存起來?為什麼呀?”永安王朱容析不大明白,“今年這幾年災年啊,這災年應該開倉啊!”

“因為將來的災可能會更大!”朱由檢道,“現在國家沒有可以禦荒的糧食,太倉庫中也以存銀為主,沒有什麼存糧,一旦大災來臨,當如何禦之?”

湖廣要飯的成果是不錯的,但是靠皇帝要飯卻不能完全解決將來的糧荒。

因為糧食終究是種出來的,而不是要出來的!

所以朱由檢想要在大災來臨前存起一億石糧食是很有難度的,因為在大災來臨前的幾年也是年年有災,糧食供應依舊偏緊,一年要存上2000萬石,就意味著市麵上少了2000萬石的供應!

如果補不上缺口,是要餓死人的,而且還會引起民變!

“這個.......”永安王朱容析苦苦思索,“萬歲爺,這糧食增產可不容易啊!雖然湖廣一帶的地力未儘,如果糧價升一點,糧商多給點定金,也能促使農夫多種一點。”

“大概能增產多少?”朱由檢問。

永安王朱容析皺著眉頭,“這個.......可不好說,種地的事情畢竟看天吃飯,農夫能做的無非就是多播種一些,把原本荒著的坡地都種上耐旱的作物。如果風調雨順,倒也能補上2000萬石的缺口。”

“耐旱的作物?是蕃薯、芋頭和土豆嗎?”朱由檢連忙追問了起來。

“還有麥子......”永安王說,“湖廣多雨,即便是坡地也可以墾出來種麥子......不過產量不大高。”他頓了頓,“如果萬歲爺真的擔心將來缺糧,臣倒有個辦法。”

“說,快說!”

永安王斟酌著道:“臣建議萬歲爺賣掉一部分稻穀,再從湖廣、南直隸、江西、福建、浙江、廣東等省購買蕃薯和土豆,再用之賑濟北方的災民或儲存。據臣所知,蕃薯、土豆耐旱耐瘠,可以在南方的山地坡地上種植,隻是因為不大好吃,沒有多少人買,所以種的不多。”

這個時代蕃薯、土豆還沒有經過改良選種,產量也不是特彆高,用它們替代傳統的稻米、小麥可沒什麼賺頭,而且農民也不會那麼聽指揮。

所以最可行的辦法,還是通過糧商賣米購薯,以抬高其價格。

這幾年因為北方連年遭災,糧價比較高,隻要將每年收來的2000石稻米賣掉一部分,就能采購大量的蕃薯和土豆,再用之救濟災民,同時又能促進南方的蕃薯、土豆種植,逐步形成規模。

“這個辦法倒是不錯,”朱由檢點點頭,“還有彆的辦法嗎?”

“彆的辦法......”永安王朱容析又努力開動了一下腦筋,還真給他想到了一個,“萬歲爺,您得向淮河要糧食!2000萬石稻米,有淮上1500萬畝良田足以。而淮河、黃河大水一沒,幾倍的土地就淪為澤國。臣聽人說,在淮河兩岸,被拋棄的土地很多,許有數百萬畝!如果都能成為良田,當可大大緩解北方的災害。”

淮河......朱由檢吐了口氣,轉了半天,又回到了淮河!

湖廣要飯成功,改善的其實是大明朝廷的財政——一下多了1800萬的收入,大明從來就沒這麼富過!

但是總體的糧食供應,卻沒有因此大大增加。即便可以用永安王的辦法多搞一點蕃薯、土豆,但究竟夠不夠也難說。

最好的辦法,看起來還是把淮河、黃河淹沒的土地變回良田!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大運河就必須中斷!

可是靠運河吃飯的百姓,卻有上百萬之多!

又是百萬要飯之眾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