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一定要教壞福臨弟弟(1 / 1)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257 字 2個月前

福臨弟弟就是順治小皇帝了。

金東珠這兩年一直和順治保持密切的書信往來——這當然是朱慈烺的意思了!

金東珠,也就是東莪格格現在是順治名義上的姐姐,而且又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順治皇帝的學習問題。

所以順治也不得不耐著性子和這個學霸姐姐通信,還在經常在信裡麵暗示,讓金東珠彆再往北京寄什麼法語課本了,法語真是太難學了!

而且納蘭明珠、索額圖、高賽他們仨學霸的法語比順治好太多了,每次布木布泰大媽看到四個人的考卷,就免不了訓斥順治一番。

順治還經常在信裡麵向東珠誇耀自己的算學成績多好,加減乘除全都會!這個順治可能是偏科,算學不錯,語文馬馬虎虎,法語則是糟糕得一塌糊塗。

不過東珠剛剛收到的信裡麵,順治卻沒有再抱怨法語太難了,因為順治要準備大婚了,所以這段時間沒有上課。

皇阿瑪多爾袞和皇太後布木布泰給他選了個漂亮的蒙古表姐,名叫孟古青,是布木布泰的兄長吳克善的女兒,但是順治似乎並不大喜歡這個女人。

另外,順治還告訴東莪,他已經當爸爸了!他的庶妃筆什赫氏為他生了個兒子,起名叫牛鈕,不過牛鈕的身體不好,總是得病......

最後,順治還在信裡麵催促東莪快點過門,爭取早一點給朱慈烺生個兒子!

現在朱皇帝還沒嫡子,所以東莪的兒子還是有機會的!

看完了福臨寫來的信,朱慈烺看了一眼臉蛋有點發熱的東珠(東莪),笑了笑道:“你還小,身子都沒長好,可不是當媽的時候啊。”

“哦......”小丫頭臉蛋一下紅成了個蘋果。

朱慈烺看著她這副羞羞答答的樣子,就有點想下嘴啃一口的衝動,但還是忍住了。

他把東莪格格接到身邊,可不是為了方便下嘴,而是為了方便帶壞順治!

朱慈烺知道多爾袞在去年得了一場大病,從八月一直病到十一月才稍微好了一點。不過也沒好太多,這些日子還在北京養著,看上去也不會太長久了。

而多爾袞一死,大清立馬就是一場天變啊!

如果順治可以在這場天變中奪回權力,那麼大清衰弱的轉折點就要來了。

所以朱慈烺這些日子就在通過東莪格格去影響北京的順治皇帝,爭取把他帶上削藩集權的路子

中央集權有時候會加強國力,而有時候又會嚴重削弱國家的力量,具體會怎麼樣,還得看情況而定。

而這情況呢,首先就得看中央集權的那個君是不是夠明了!如果遇上朱慈烺這樣的明君,集權一點當然好了。可順治不行!

其次,則要看非集權的封建或合議政體是否運轉良好。運轉良好,說明這個體製是符合發展和進步需要的,貿然改革,必然會適得其反。而多爾袞為清朝構建的“強勢攝政加九旗合議”的體製,到目前為止運轉良好。大權雖然沒有集中到多爾袞手中,但是也避免了滿洲八旗內部的火並。八旗人少,要是火並一場,精兵強將一準死上不少。

即便不發生“天京事變”那樣的火並,順治奪權後也一定會清洗兩白正藍這三個旗,還會對多鐸控製的關外諸旗下手——九旗關外固山已經自成體係,甚至可以看成一個獨立的旗了。多爾袞依靠自己親自控製的正白、鑲綠兩個旗,多鐸控製的正藍和關外九旗固山,阿濟格控製的鑲白旗,可以很好的維持合議製下的大清國。

而多爾袞一死,唯一可以接班給順治當“新阿瑪”的就是多鐸了。如果多鐸成為順治的新阿瑪,那麼朱慈烺的北伐就不容易打了!

除了鼓動順治削藩集權,朱慈烺還想通過東莪,讓順治把科舉製度撿起來。

“東珠,你上回是不是說過福臨想知道咱們這兒太學試怎麼考?”

金東珠一愣,我說過?沒有啊!福臨弟弟怎麼會問這個問題?他最討厭考試了......

朱慈烺笑著,“東珠,朕已經讓畢酒城去整理一套咱們大明的太學考試辦法了,回頭你抄一遍,給福臨寄過去。咱大明這兩年蒸蒸日上,靠得不就是這一套科舉選材之法?”

其實大明的太學考試和官員考試壓根是兩回事兒,過了太學考試也不等於可以當官,而官員考試的難度則大大低於太學考試。如果單純為了混個九品芝麻官,去參加地方省、府(州)兩級或朝廷的吏部官考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了,在將來,擁有太學、京學、講武堂和水師學堂學曆的官員(他們要成為大明文官一樣要參加官考)的官場前途,比沒有這個四張文憑官員可好太多了——京學、講武堂和水師學堂都已經辦了幾年了,陸陸續續開始有一些畢業生入仕做官。而太學卻還沒正式開張,因為考試和老師(大學士)們都還在自學成才呢!

根據計劃,第一屆太學入學試和大學士試,將會在明年,也就是大明洪興五年二月舉行。考試內容除了基本的《四書五經》,就是《子論格物篇》和數學。另外,太學生還要考核六藝。

這個太學,其實並不是為了培養官員而設立的,而是為了培養學者,當然也不反對學而優則仕。

但是在畢酒城整理出來的大明科舉考試辦法中,卻將太學試等同科舉,將官員試等同於吏員試。

也就是用太學考試,將有才能的士子挑選出來,讓他們在太學裡麵學習三年,通過畢業試後,就能分配官職了,基本上就是在科舉之後加了個太學三年,算是一種改良的科舉吧。

朱慈烺之所以要把這種“改良科舉”推銷給順治,則是想推動大清漢化。其實中央集權和漢化是掛鉤在一起的,因為漢化的本質就是儒化,而儒學經過一兩千年的改造,已經變成了一種從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上維護君主製度的學(教)派了。

現在多爾袞在大清朝推行的攝政加合議體製,其實是由滿洲部落政治發展而來的,是滿洲傳統,不是儒家的傳統。

如果順治想要改“皇阿瑪加九旗合議”為皇帝集權,那麼就得去滿洲而行漢化,在清洗老滿洲六旗(不包括兩黃旗)的同時,重用漢人儒臣。

據朱慈烺所知,在大清國那邊,現在已經有不少漢人儒臣借著鑲綠旗的渠道入仕了。

多爾袞在世,這些人當然都是皇阿瑪夾帶裡麵的人,可多爾袞一死,長期在東北督軍的多鐸未必能順利接下鑲綠旗的盤子。如果順治現在可以表現出“崇儒遵孔”的姿態,那麼鑲綠旗就會在多爾袞死後倒向順治了......有了他們的支持,加上兩黃旗的基本盤,順治就能和多鐸鬥一鬥了!

想到這裡,朱慈烺又對東珠道:“東珠,朕讓錢謙益他們編了一個《資政後篇》,總結了宋、元以及本朝二百多年以來的施政得失,很值得一看,你也可以推薦給福臨。”

大儒錢謙益編得《資政後篇》裡麵的內容不管對不對,順治隻要裝模作樣拿著看了,也就表明了他重視儒臣的立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