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周炎在宗門外招的事跡快速傳播,魏氏父子死去的消息也傳入下魏國。之前不少臣服於下魏國的諸侯國,開始蠢蠢欲動,準備侵吞下魏國,不過還沒等他們動手,下周、楚、燕、韓、趙、秦、宋國的七國大軍,就已經聚集在下魏國的邊界處,等待周炎分魏的號令。此刻,群龍無首的下魏國內,可謂是人心惶惶,文武百官聚集在朝廷之上,不知該如何是好。下魏國的政權,一直掌握在魏武侯兄弟幾人手中,如今王室中也隻剩下魏武侯那繈褓中的小兒子,就算有人想要借此掌權,也沒有其他官員的支持,當然也沒有人會在這個關頭出來冒風險。最重要的是,魏武侯引以為傲的鐵甲軍,內部發生了矛盾。其中有三個軍團的統領,提議主動投降,利用割地賠償換取和平。而另外兩名統領,則力求一戰,他們知道現在無論怎麼做,下魏國都將亡國,不如誓死一拚,就算最失敗,也死的光榮!況且,這幾年鐵甲軍不斷擴大,人數足以與攻來的七國軍隊總和相抗衡,他們若是奮力一戰,也許還有一線生機!這一點,周炎也明白,所以他這次並沒有打算利用兵力來分解下魏國,戰爭不止有攻城略池,靠犧牲將士的血肉奪取勝利這一種辦法,無形的戰爭要比有形的戰爭更加可怕。此刻,周炎邀來其他六國太子和領首將軍聚集在自己的軍帳中。“諸位,之前拜托大家的事情,可都準備好?”周炎恭敬問道。“已經全部準備好。”其他六名太子齊聲回答。“好,那諸位立即動身前往原本屬於諸位國家的區域,按照計劃行事,如果有意外有意外發生,諸位立即退守,千萬不要動用武力,傷及無辜。隻要我們表現出和善的一麵,不出五日,我們兵不血刃,就可拿下這下魏國!”周炎再次叮囑眾人自己的計劃後,便分散行事。上官焱送走眾人後,回到帳中仍舊有些憂慮道:“炎兒,我知道你不想傷及無辜,但戰爭哪有不流血的?還有,你這個計劃會不會太冒險了?如果對方以計施計,給我們來個甕中捉鱉,我們這邊不就損失大了?”周炎搖頭微笑,舉起桌邊的杯子抿了口茶道:“舅舅放心,我的計策絕對萬無一失,下魏國的這幾年為了快速發展,經常征兵征糧,尤其對非原著百姓,打壓的十分嚴重,早已引起民憤。如今他們故土之國派兵前來,在鄉音之下,心中的鄉愁定然會狂湧而出,這樣我們不僅不用費一兵一卒,甚至還會增加兵力。”周炎的計劃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各國太子帶領軍隊,前往曾經屬於自己國家的領土,然後讓士兵吹響國樂,詠唱故鄉之歌,用故鄉之情勾起百姓內心的鄉愁,從而轉化為反抗下魏國的力量。 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縮減下魏國的疆土,並增加兵力,在最後攻打下魏國本屬領土時,能夠大幅度減少兵力損失。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是國家乃是世界存在的根本,失去人心,意味著失去統治力。殺戮,不是亂殺無辜,而是有計劃的選擇,暴力殺伐可以統治一個國家,但並非適用所有國家。周炎,現在麵對的下魏國,是一個生存著許多國家人民的拚圖,雖然不大,但卻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隻要此戰,能夠按照計劃完成,那麼日後他就可以安心離開下周國。“稟告霸候,午時已到,是否出征?”一名士兵在帳外大聲問道。周炎戴上頭盔,踱步走到帳外,仰望當空驕陽激昂道:“全軍出擊!”與此同時,其他六國太子也帶領著軍隊,朝著失去的故土奔去。而下魏國內,依舊沒有一個主心骨,甚至有人準備要逃難到他國。周炎之前的大鬨王宮的情景,他們現在想起來,依舊曆曆在目,加上後來周炎的暴力鎮國的行為,以及宗門外招立下的威名,使得他們認定周炎是個嗜血殺戮的暴君。之前下周國差點被他們給滅了,如此過來報仇,必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朝臣,因而一些膽小的人,就倉皇回家,準備逃難到他國。一人恐慌,眾人皆慌。很快,大半數文臣紛紛逃離大殿,返回自己家中。這時候,鐵甲軍第一、第四統領謝無忌、樂騎站了出來,舉刀斬殺那些欲要棄國逃跑的大臣。謝無忌是魏武侯鐵甲軍六大軍團中,最得力且實力最高的統領,掌管十五萬精兵。目前,他是武臣裡官銜最高的一人,所以他主張與前來的七國正麵對抗。可惜,眼前隻有第四軍團統領樂騎,支持他的想法,另外三名統領卻想要投降。按照眼前的形式發展,下魏國很快就會被滅國,無奈之下,他們二人隻好出手將另外三名統領殺死,掌管下魏國四十萬兵力。“你們要是誰敢在動**局麵,我的刀就對你們不客氣了!”謝無忌舉起沾滿血液的鋼刀怒吼。眾人見此,低頭不語,紛紛退回到朝殿內。掌握了兵權,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權利。於是,在謝無忌的一番言辭下,下魏國總算是稍微團結了一點,但這種表麵上的和氣,根本承受不住七國的衝擊。果不其然,在七國的軍隊踏入各自失去的領土,按照計劃吹響國樂,詠唱鄉音後,各個城池的大門,不攻自破,得到了百姓的擁戴,隊伍也宛如潮水彙聚般,以超出預料的速度,不斷壯大。周炎的計劃能夠實施,不僅僅靠魏武侯之前引起的民憤,最重要的是,其餘六個國家,在這亂世中,屹立了百餘年,而且他們治國方針都很溫和,使得人民打心底,願意成為這個國家的國民。加上周炎父親周仁候的仁義之名,使得他們出征更加理所當然,甚至可以用懲惡揚善,替天行道來形容。七國組成的正義之師,不斷收複各自的失地,朝著最後的終戰點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