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越寬,離蔡縣越近。青雪府在蔡縣東,周家村在蔡縣西。去青雪府,正好從蔡縣縣城大門前走過。每一個城池口,都有一座長亭,而長亭中多發生送彆的故事。江畔亭存在的時間,甚至比蔡縣還要久,沒人知道為什麼這座亭要叫江畔亭。蔡縣臨近邊關,多沙多風,少水。這也是周家村依溪而建的原因。蔡縣外也有河流,隻是離江畔亭有五裡路。老人說,以前那條河就在江畔亭邊,隻是滄海桑田,河流改到,隻剩亭依在。今日裡,亭子邊多了很多人。蔡縣的縣令,縣丞,主簿,縣學山長,這些大官,坐在亭子裡。亭子外,是蔡縣的大戶們。再外些,則是一些周家村的村民和蔡縣學子。他們有低頭飲茶者,有翹首以盼者,也有站著打盹者。陽光升起,白霧慢慢散去,遠處,突然有馬鈴鐺響起。坐在江畔亭台階上,打盹的張縣尉,突然驚醒:“來了!”他指著遠方,那地方出現兩輛馬車。周大顧坐在馬車上,突然看見遠處長亭,有無數身影。他明白,這是來送自己的。他感動,又有些奇怪。“三爺爺,你們咋在這呢!咱們村口告彆也行啊!還讓您老趕夜路走這麼遠!”三爺爺舉起放在一旁的白瓷碗:“咱老家規矩,感情越深,送的越遠,咱蔡縣人都習慣在江畔亭這分手,說明感情深!”“大顧啊!這是從家裡帶的水,以後你出門,好吃的能輕而易舉的吃到,好玩的也能隨便玩,隻是這家鄉水,再想喝就難了!”周大顧上前乾了這碗家鄉水。靠近長亭的商賈上前,為首的是周大顧的老熟人,侯公子。侯公子遞上來一個錦布包袱:“人說窮家富路,周同窗,你走的倉促,我們也沒什麼準備的!”周大顧連忙伸出手來,他已經聽見包袱裡麵銀兩碰撞的聲音。這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周大顧,多謝諸位了!”麵對金錢還客氣,那不是傻子嗎?迎麵走來的是學子方隊。範子衿帶頭開口:“周同窗你走的太倉促了,你在青雪府先行打探,等著我一個月後,我會去青雪府找你!”周大顧有些吃驚:“你也要今年參加舉子試?”範子衿倒是不在乎:“我跟其他人不一樣,縣試我考了幾十年,早就刀槍不入,此次去青雪府,考上了我就專心準備三年後秋季的禮部試,考不上,那我就回來,當做積累經驗了!”對於這個考試,失敗出習慣感的同窗,周大顧也沒有彆的話,隻能鼓勵。“那你加油,我在青雪府等你!”周大顧總算走到長亭內。朱夫子對他微笑點頭,遞給他書信一封:“有事,去找信中人,看在我們舊時情誼的份上,他會幫你的!” 周大顧彎腰鞠躬:“多謝夫子!”張主簿從桌子上拿出一封書信:“這是引薦書,有此書信,你才能入讀府學,到了那邊好好學,給咱們蔡縣學子爭口氣!”周大顧拱手:“主簿放心,學生會的!”郭縣令上前,也遞給他一封書信:“這是我私人名義的書信,你知道,我家是青雪府的,有什麼難事,可找我的兄長,他現在在青雪府軍中任職!”周大顧接過書信,這中長輩的引薦信,一封信就是一個人情,在人生地不熟的青雪府,正是他需要的:“多謝縣令!”喬縣丞是寒門出身,也沒什麼人脈,望著周大顧點頭:“去吧,你收下的人,還有周家村,我會幫你照看好的!”周大顧又是拜謝:“多謝縣丞師伯。”他退後一步對送彆隊伍,長長鞠躬:“多謝諸位,前來送彆周大顧!咱們有緣自會相見!”“那我……”“彆急!”喬縣丞拉住他的手。圖窮見匕。他指著亭內長桌。“離彆多故事,也多詩詞,周鳴州詩才,大家都是知道的,你何不趁著離彆之意,留在一首詩詞,讓後人留念!”周大顧微笑,心裡的疑惑徹底消失。他就知道,這些人,大早上不睡覺,跑幾十裡路來江畔亭。合著是在這等著呢!亭外人群,聽見喬縣丞的話紛紛隨聲附和。“對啊!大顧,你要走了,咱周家村的老少爺們,還沒見過你寫詩,要不你寫一首吧!”“周同窗的詩才,簡直千年難得,我上次見過之後,茶不思飯不想,就想在讀你的詩作,要不然寫一首吧!”朱夫子也是勸說:“寫一首吧!”“周鳴州,寫一首吧!”“大顧哥,寫一首吧!”“周同窗,寫一首吧!”周大顧眼瞅拗不過,擼起袖子,看著晨曦中的眾人:“那,要不,我寫一首?”“好!周鳴州果然大氣!”“可算能開眼了,咱也要看看這才氣到底長什麼樣子!”周大顧剛剛開口,就有兩個捕快迅速趴倒在地,為他鋪紙磨墨。白宣紙鋪展開,墨香在長亭裡回繞,一看就不是什麼便宜貨。周大顧站在江畔亭口,望著楊柳依依。日漸出。霧散去。官道兩旁種著的杏樹桃樹,此刻花朵正豔麗。他望向官道,又回看友人。長亭內外,人群緊張,大氣都不敢喘,生怕驚擾了周鳴州構思詩詞。要是一個不小心,惹了周鳴州詩心,他原本要寫的鳴州詩,變成達府詩,那就虧大了!是了,在周大顧的培養下,蔡縣人已經覺得出縣詩是什麼很普通的家夥,畢竟周大顧從來沒有寫過出縣詩。現在隻有達府詩,才能震驚他們的心神。日更高。周大顧來回望,卻也不是在構思詩詞,他依靠現代人的智慧,能寫出自己的詩,卻也不敢保證詩詞的質量。為了不砸自己周鳴州的牌子,還是用一些傳世詩詞為好。大贏文脈奇怪,隻要詩詞第一次現世,是有你寫出誦出,就算是你的詩詞。所以,京都花柳地,也有不少公子哥,從落魄書生手裡,買寫未寫完的詩詞,由自己寫上最後一句,最起碼也是個出縣詩。周大顧紫府文廟藏有唐詩三百首一書,有前世幾千年文人智慧。自然不用如此。他來回望,隻是為了思考,要寫哪一首詩。終於,在突兀地哈欠聲響起的時候。周大顧注意到長亭的名字。江畔亭。他想起一個晚唐的詩人。那是一位,曾經寫出後世網紅名句,君向瀟湘我向秦的晚唐詩人,鄭穀。周大顧從亭口,一步走到江畔亭中間,他接過狼毫筆。萬眾矚目中,狼毫筆慢慢落下。遠處身影迅速靠近,江畔亭被圍得水泄不通,人們摩肩接踵,隻為一睹周大顧詩才!
第七十章 江畔亭送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