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正是吾所想也。”沈隆指著地圖說起了自己的布置,“丞相領兵自官渡入牧野,關將軍領兵出太行,由壺關攻魏郡,則鄴城前後被圍,曹睿插翅難逃!”
沈隆和諸葛亮在這邊攻城略地,關羽也沒閒著,他從解良一路北上,拿下了上黨、並州,如此河東之地儘歸蜀漢所有,可以通過太行八徑攻打曹魏的地盤了。
“吾則領兵北上,直逼幽燕,徹底斷絕曹魏的後路,如此三麵包圍,曹魏必然歸降。”東邊是關羽,南邊是諸葛亮,北邊由自己掌控,就剩下西邊了,可西邊是渤海啊,難不成曹睿還能帶兵逃到倭國去不成?
“子豐以大局為重,亮在此多謝了!”諸葛亮起身恭恭敬敬行了一禮,按照沈隆的安排,拿下鄴城、俘虜曹睿的功勞可就等於是讓給他和關羽了,試問那個領兵的將領能夠忍受這種誘惑呢?沈隆做出這種安排可是顧全大局犧牲了自己的功勞和聲望。
沈隆卻不怎麼在乎,要是曹操還活著,那些鄴城對他來說或許還有幾分誘惑,可如今彆說曹操了,就連曹丕都掛了,曹睿這種小字輩,實在是讓他提不起興趣來,反正自己已經拿下了孫權,至於曹睿就交給諸葛亮好了。
“丞相不必如此,吾出山之時,師傅便曾和吾說了,待天下平定之後,便讓吾仿效留侯回山從赤鬆子遊,些許浮名對吾來說並無用處。”沈隆開始提前打預防針了,這次可是肉穿,等天下重新統一之後自己就得離開。
沈隆如今這麼大的聲望,要是不聲不響就走了,蜀漢非炸鍋不可,所以先透露一點兒信息,好讓劉備、諸葛亮他們能有個心理準備。
“啊?”諸葛亮聞言大驚,他今年也四十多歲了,在這個時代也不小了,眼看著天下一統有望,他也開始考慮蜀漢日後的安排,早已把沈隆當成了繼任丞相的最佳人選,要是有沈隆在,今後數十年蜀漢也就不用擔心了,但如今卻聽聞沈隆要離開,一時無法接受。
諸葛亮連忙勸道,“如今雖天下一統在望,然中原混戰多年,百姓疲憊不堪,若想恢複元氣可不能離了子豐啊!”
“丞相過謙了,如今陛下康健,丞相亦在壯年,朝中又有如此多青年才俊,隻需休養生息,大漢自會恢複文景之時的盛況,又何須擔心呢?”劉禪雖然並非雄主,可他有個好處,就是能聽話,如果是在亂世,劉禪這樣的皇帝不是什麼好事兒,可等到太平時節,這種不折騰的皇帝就再好不過了,正適合大漢休養生息。
沈隆估摸著,劉備還能活個幾年,而諸葛亮不用像《三國演義》中那般鞠躬儘瘁,有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幫他分擔事物,有自己給他開的藥方調理身體,再活個二十來年不成問題,到那時候大漢恐怕早就恢複了吧?
等自己拿下幽燕、關羽和諸葛亮攻占鄴城,天下就將重新一統,比起原來的曆史,三國卻是早統一了五十多年,少了五十餘年的戰亂,中原的元氣也能多保留許多,再加上諸葛亮按照自己留下的法子休養生息,日後斷然不會出現五胡亂華的慘劇。
諸葛亮一再請求,沈隆皆笑而不語,諸葛亮隻好趕緊將消息報給劉備,希望劉備能留住沈隆,越接觸諸葛亮就越覺得沈隆身上的有價值的學識實在是太多了,他能在蜀漢朝堂上多操勞一年,蜀漢就能強大一分,他如何舍得沈隆離開?
隻是如今曹魏尚未被消滅,諸葛亮和沈隆都無法返回長安,這件事兒隻能將來再辦了;商議完畢之後,就按照沈隆的謀劃向曹魏發起最後的進攻。
沈隆將麾下大半兵馬都留給諸葛亮,自己則帶著於禁還有麾下精銳重新上船,沿著渤海灣北上往幽燕的方向而去。
不數日,大軍便抵達遼西外海,自盧龍登陸,此時的幽燕還非常荒涼,當地守軍也幾乎沒有想過會有敵人從海上來,於是沈隆輕而易舉就率領大軍踏上了遼西的土地。
突襲拿下一處墩台,詢問北方最近的情況,從當地守軍口中,沈隆得知,公孫淵派將軍卑衍、楊祚等率步、騎共一萬多人駐守遼隧,在周圍挖壕溝二十多裡;司馬懿的軍隊到了遼隧,數次大敗公孫淵。
司馬懿於是領兵直奔遼隧城下,挖好了壕溝,正巧當時連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遼水暴漲,司馬懿的運輸船可以從遼口直駛到遼隧城下,雨一停,司馬懿立即在城周圍堆起土丘,造望樓,準備了大量的石頭,用弩弓直向城中發射。
公孫淵又怕又急,城中糧食吃儘,開始人吃人,死者不計其數,楊祚等投降,沒多久,公孫淵全軍潰敗,他與兒子公孫修帶著數百騎兵向東南突圍而逃;司馬懿大軍在後麵窮追不舍,殺死了公孫淵父子,遼隧城被攻破,相國以下的數千名官吏被斬首,公孫淵的首級被送到了鄴城,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等地也相繼平定。
但是司馬懿在平定公孫淵之亂後卻沒有馬上返回鄴城,而是以公孫淵餘黨未平為借口繼續盤踞幽燕,似有不臣之心。
“哈哈,料想司馬懿也知道曹魏無力回天了,他這是為將來做打算啊!”沈隆聞言笑道,手握重兵盤踞幽燕,進可攻退可守,若是曹魏奮起餘勇擊敗了蜀漢,中斷天下一統的希望,那麼司馬懿就可以考慮擴大地盤。
而要是曹魏被蜀漢迅速擊敗,那司馬懿手上有兵有地盤,就算投降也能賣出個好價錢來,沈隆猜到了司馬懿的想法,於是派遣使者前去招降,擊敗司馬懿倒也不難,不過能為中原多保留幾分元氣總是好的。
司馬懿聽聞使者沈隆已經占了遼西,諸葛亮和關羽圍住了鄴城之後長歎一聲,知曉已經回天乏術,遂帶著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出城向沈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