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到殿中,見禮過後李世民賜座,然後詢問,“多少經數?怎生取來?”
沈隆道,“此番西行途曆經十萬八千裡,途經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西梁女國,祭賽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滅法國諸國,又有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各州縣,終至靈山,參見佛祖,蒙差阿儺、伽葉二尊者先引至珍樓內賜齋,次到寶閣內傳經,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備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經與了,出了靈山,又有尊者追去,方才知曉取回來的皆是無字空本。”
“貧僧問之,尊者曰,此經成就之時,有比丘聖僧將下山與舍衛國趙長者家看誦了一遍,保祐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止討了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意思還嫌賣賤了,後來子孫沒錢使用;貧僧聞之愈怒,依舊不給,佛祖見我果決,依舊傳了有字真經,此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一藏也。”
這番話大多都是唐三藏見到李世民之後說得,此時不說西行路上諸事,反倒說起了這個,想來吳承恩也是大有深意啊。
李世民聞言不語,他可是親手打下江山的馬上皇帝,不是那種長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的皇帝,自然懂得其中的根由,隻是頗為失望,先前他以為靈山乃是清淨無瑕的好去處,現在看來這般規矩怕是還比不上他的大唐。
於是又問沈隆西行路上各國見聞,這次沈隆說得仔細了些,各國的人口風俗、地理位置無一不細,然後又獻上了自己的手繪地圖,李世民見了這地圖倒是比看到佛經更加欣喜,這佛經無非拿來忽悠百姓,這地圖可是能幫助大唐開疆拓土的利器啊。
早有當駕官請宴,即下殿攜手而行,招呼孫悟空等,都到閣內觀看,鮮果素菇,無般不備,無件不齊,還有些蒸酥蜜食、美酒香茶,看得豬八戒直流口水,這般享用卻是他西行路上未曾見過的,煌煌大唐果然非那些西域小國可比。
師徒五眾與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李世民仍正坐當中,歌舞吹彈,整齊嚴肅,遂儘樂一日;當日天晚,謝恩宴散,李世民回宮,多官回宅,沈隆等歸於洪福寺中歇息。
次早,李世民升朝,喚來褚遂良,讓他書寫自己昨夜寫下的文章,“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
沈隆細細聽了,這篇文章在書法史上倒是頗為有名,名曰《大唐三藏聖教序》,文章從天地陰陽講起,然後評價了佛道兩派,言辭倒也中肯,接著說了此番西行取經的功績,感謝了他一番。
期間雖有推崇佛教之語,卻也沒有像西域諸國國王那般癡迷,到像是個有為皇帝說的話,朝中諸多儒門中人、道家信徒也儘皆讚歎不已。
念誦完畢,百官齊賀,頂禮聖教禦文,遍傳內外,李世民問沈隆要何獎勵,沈隆指著褚遂良手寫的《聖教序》求之,要彆的東西我也沒用啊,這份書法倒是可以帶回去顯擺顯擺。
《大唐三藏聖教序》的書法作品有兩版比較有名,一版就是褚遂良書寫的,並刻成碑文,而另一版則是懷仁和尚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也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
這兩塊碑如今都尚存人世,褚遂良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位於大雁塔底層,而《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則藏在碑林博物館,隻是褚遂良的親筆書法卻是早就遺失了,這可是好東西,沈隆打算帶回去捐給陝西曆史博物館,反正有時空包袱皮在,加上曆史印記倒也容易。
李世民欣然答應,並將雁塔寺賜給沈隆,讓沈隆在此翻譯經文,然後邀請沈隆開講佛法,沈隆回到寺中,將褚遂良的真跡交給他們刻碑留存,然後把經書收好。
待時間一到,沈隆捧幾卷經文登台,方欲諷誦,忽聞得香風繚繞,半空中有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
沈隆知道,這番要是西去靈山,就要受封旃檀功德佛,而孫悟空也要變成鬥戰勝佛,豬八戒做淨壇使者,沙和尚做金身羅漢,小白龍就可憐了,好好的龍王三太子做不出,卻要去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當裝飾物。
這自然是不能答應的,於是沈隆取出惡魔護照貼在胸口,然後答道,“弟子雖然取回了佛經,卻也不曾翻譯,故而算不得全功,何時翻譯完這些經文,弟子何時再返回靈山!”
嗬嗬,五千零四十八卷經文,你們就慢慢等著吧,這種事情絕對不能馬虎,要認真對待才行,我一天翻譯一頁就了不得了,再加上辦法事、和李世民聊天啥的,這輩子都彆想翻譯完,至於旃檀功德佛你愛讓誰當誰當去吧。
我在這邊翻譯經文,悟空想回花果山就回花果山,豬八戒想回高老莊就回高老莊,沙和尚回不了流沙河,那就讓他在旁邊伺候著,或者去花果山找孫悟空耍去,小白龍想回西海也行,想留在我這邊也可以,不管乾啥,總比掛華表的好啊!
那八大金剛原不想答應,然則抵擋不住惡魔護照的威力,隻能退回靈山去了,料想那如來日後定然還有花樣,不過沈隆並不著急。
見到真佛,李世民就要下拜,沈隆開口阻止,“陛下,今世佛不拜前世佛。”李世民隨即起身,心中喜悅不已。
講經結束,沈隆便在雁塔寺中住了下來,給幾個徒弟放了假,然後一邊隨意翻譯經文,一邊監督工匠篆刻石碑,待碑石刻完,孫悟空從花果山回來,喜不自勝地給自己講起如今的花果山。
這時候,沈隆腦海裡也傳來了係統的聲音,這項任務終於告一段落,他也可以回歸到現實世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