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齊越再交兵(1 / 1)

江山入畫 風過而 1724 字 2個月前

第六章齊越再交兵 李國公和劉運忠回朝向越王稟報了。那靈虛道長自然不會說自己無能,添油加醋的把狐妖說的無比厲害,又有熊飛和那武師為證。越王也就被說的儘信無疑了。 越王聽說確有狐妖作祟,而且還捉了齊商的女眷去。心裡更是惶恐不已,唯有看皇甫念豐與霍遠兩人,所率的越軍與齊軍的戰事如何。至於齊瓷坊的齊商,就先用兵看守著,不叫他們逃脫就是了。 劉運忠又向越王獻計,可在周圍山林仔細搜尋,看有無異常。同時在國內暗訪道法高強的法師,來一同對付妖狐。 越王也無他計,就讓劉運忠與李國公商議著去辦吧,但無論如何要儘快找回三王子。 子龍待後麵的三萬大軍到了,就開始向著越地進攻,因為是輕騎進襲,沒有攜帶攻城的利器,所以子龍號令大軍對城池中的越軍隻盯防,騎兵繼續前進。城中的越軍,見齊軍繞城而過,也自念彌陀佛,誰不知道齊國的子龍將軍,那是萬夫不當,百戰百勝的呀。 吳國王子英靖也是調動軍隊,作為子龍的側翼,與子龍共同推進。 齊吳聯軍五萬多人很快就繞過兩座城防,到了距離杭城不足二百裡的寧城。而越軍元帥皇甫念豐的援軍也到了寧城,兩軍遙向對陣。 齊軍另一路大軍在張彥坤帶領下,已經攻克上城,進逼到衢城城下。越國大將軍霍遠帶著援軍進駐蘭城,以逸待勞,等待齊軍。大理的軍隊也從邊境侵入越地,與張彥坤遙相呼應。 蜀國的朝內對於是否援助越國依舊是沒有定論,出兵直接援越,需與楚國借道,而楚國自從新王登基,就有丞相東方胤把持朝政,力主與齊結盟,且楚國的公主也與齊國王子定親,從楚國借道全無可能。若強行從楚國及大理國境內穿過,必然會受到大理國的攻擊,若楚國也乘勢攻擊,則援越的蜀軍必被包圍。且駐紮在臨城和信城的齊軍也已經向蜀國移動,做了防範蜀國的出兵的態勢。 蜀王拿不定主意,還是拖延著繼續朝議,越王空自一天幾次的飛書催促,卻見不到蜀國的行動。 子龍的大軍與皇甫念豐在寧城對峙,吳國的援軍倒是不斷加入,隨著攻城所用器械的到來,子龍已經傳令做好攻城的準備。 皇甫念豐看著地圖,發現子龍所率齊軍並未攻陷後麵的兩處城池,而是繞城來襲。那兩座城中都還有越軍駐守。於是密令兩地的守軍,在約定的時日,一起傾城而出,與自己一起破襲齊吳聯軍。 兩地的守軍,一處是陵城的守軍,約有五六千人,守城將軍是杜成;一處是徑城的守軍約有五千多人,守城將軍是李春。兩人得了元帥的軍令,不得不從,暗中在城內集結好人馬。隻等到時一起從各自城中殺出,襲擊齊軍的後方。屆時皇甫念豐再引寧城內的數萬大軍,對城外的齊吳聯軍進行攻擊,使齊吳聯軍首尾不能兼顧,全殲在寧城外。 雙方的主帥都在緊鑼密鼓的調動人馬,各自打著殲滅敵軍的打算。 至第二天,陵城的越軍一股腦的衝出城去,在城外負責圍戒的幾千名齊軍,一時沒有防備,棄了營寨,就往吳國之地逃跑。杜成見擊退了齊軍,心裡也是飄飄然起來,覺得齊軍不過如此,也是不堪一擊,看來前麵害怕齊軍是自己太過小心了。於是也不管逃走的齊軍,就帶領人馬,往徑城而去,準備著和徑城的李將軍會合,從後麵合圍子龍的大軍。 徑城內的李春也是按照時間,率軍殺了出來,齊軍也是丟盔卸甲,往寧城和吳地奔逃。李春帶軍衝殺了一陣,齊軍四散逃跑,看看無法追上,就準備回城。等著杜將軍前來,然後兩處人馬一起從後麵襲擊齊軍。 快到城池了,就見一隻越軍走過來,象是陵城的軍馬。李春就止住隊伍,想著若是杜成將軍來了,就在城外會合,直接往寧城殺過去。 正在等著,兩軍相聚兩箭之地,對麵那隊人馬卻突然全部換成齊軍的旗幟。接著前麵的騎兵就衝了上來,先是一陣箭雨,然後揮動戰刀就到了近前。 李春立在前麵,把兵刃掛在了馬翅環上,待看到情勢不對,急取兵刃時,那箭雨已然落下,可憐李春被亂箭立時射穿,幾乎成了一個刺蝟,栽倒了馬下,全無了生息。 越軍見主將已死,齊軍輕騎兵來勢又猛,抵擋不住,就紛紛潰敗,有的就往城中逃去,城上的守軍想要關閉城門,已經來不及,潰軍進入,後麵的齊軍騎兵也隨著殺了進來。 徑城被齊軍輕易占領,守軍或是投降,或是四散奔逃。棄械慢些的,多被齊軍斬殺。那些被李春趕跑的齊軍也從四下裡回來。一部齊軍就又換上越軍的占戰服、旗幟,隻等陵城越軍的到來。 杜成離了陵城,就往徑城趕來。聽到前方音樂有廝殺聲,急忙止住人馬。排出探馬查探消息,說是徑城的守軍已經擊潰齊軍,已經回 已經回到城中。遇到一些越軍,正在清剿零散的齊軍。 杜成聽了心裡更是大定,覺得齊軍不過如此。催動人馬趕緊往徑城去,要與李春見快會合,兩人合兵一處,攻擊寧城外的子龍大軍。 杜成此時已忘乎所以,覺得就是齊軍的子龍將軍也不過是手到擒來。到時自己就可以揚名天下,在越國也就會加官進爵。 他正在陶醉,所率人馬已到了城外。隻見城門大開,一隊人馬迎了出來。杜成隻認做是李春的守軍,自己催馬就迎上來。待走得近了,沒有見到李春,正要問詢,卻見對麵的越軍紛紛彎弓搭箭,一呼拉衝上來,然後就是一陣箭雨,鋪天落下。 杜成都沒來得及反應就被亂箭射落馬下。後麵的越軍先是被箭雨射得大亂,接著又被衝上來的騎兵衝的七零八落。散布在四周的越軍及齊軍屍首,也都四下裡圍上來。幾千越軍抵抗了片刻,就失了鬥誌,紛紛棄械投降。 這邊齊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兩城,然後一部整固城防,另一部就打了越國旗幟,向寧城疾進。 與此同時寧城內的皇甫念豐也自城中殺出,數萬越軍和齊吳聯軍啥的難舍難分。正在膠著,遠遠有支人馬過來,打著越軍旗號,卻並未襲擊齊軍後方,而是繞過交戰中的雙方,向著寧城而去。皇甫念豐得到消息,心裡不覺疑惑,待要去攔住那支越軍,前來與自己相會,共戰齊軍,奈何與齊軍的交戰,實難脫身。 此時寧城內留守的越軍也看到了那支越軍,隻見他們丟盔卸甲,旌旗倒拖,前麵的軍兵身上滿是血跡,以為是前麵戰敗的人馬。待到那些越軍喊嚷著要城中的守軍開門,那些軍卒也不細辨,就急忙去開了城門。 那支越軍看著垂頭喪氣的進了城。一進入城中,就忽地精神起來,拔刀挺槍,向著身邊的越軍就殺過去。越軍一時不辨敵我,慌亂起來,被這些潰兵殺得四散奔逃。有潰兵上了城樓,撤下越軍旗幟,從身上取了齊軍的旗幟換上。一時齊軍的旗幟在寧城城樓上飄揚起來。 站在場上的雙方,軍看到了這個變化。齊軍與吳軍士氣大振,拚殺的更為凶猛。越軍卻是軍心大亂,失去了抵抗的意誌。 子龍在馬上也看到了寧城已被自己安排的奇兵襲取,於是大喊一聲:“寧城已被我齊軍所占,越軍趕緊棄械投降,否則儘殺無赦。” 齊軍隨著齊聲大喊:“降,不殺;降,不殺1 越軍更是鬥誌全無,紛紛棄了刀搶,或逃或降。皇甫念豐想要禁止,那還禁止得住,也隻能被敗軍裹夾著往越地而逃。 子龍大槍一指,萬千齊軍喊殺震天,猛追了下去。 皇甫念豐這一退,隻推倒仙霞鎮才止住敗兵。看看齊軍尚未追上來,皇甫念豐急忙收攏身邊的潰軍,看看不足萬餘人,其餘的都不知道是生是死。皇甫念豐也是暗自慨歎,後悔沒有聽霍王爺的規勸。此時隻能在仙霞鎮就地紮駐下人馬,列起陣勢,抵抗齊軍的追擊。 子龍雖然沒有追擊皇甫念豐的潰軍,卻是派一支輕騎繞過仙霞鎮,追著一支潰軍直取臨安。吳國的軍隊也乘著寧城大勝,一舉擊破越軍的守軍,進入了越地境內。 隻一日功夫,越軍寧城大敗,儘失三城,潰軍退守仙霞鎮。這個消息傳回杭城,朝野震驚。一方麵是皇甫念豐請求援軍的告急信;一麵是宜興守軍的告急信。越國北部防線已經呈現全線潰敗之勢。越國境內幾乎也再沒有可調之兵。隻有杭城的城防軍及禦前軍,兩邊合計也不足五萬人。越王心裡也是暗悔,不聽霍王爺之言,此時卻到了這個步數。無奈之下,越王隻得再次移架霍王府,向霍王爺問計。 霍王爺也得知了前方的戰事,不由得長歎。待越王到了府中,霍王爺已經收拾停當,六十多歲的老王爺,重新披掛盔甲。見了越王,行了參見之禮,就請命親自帶領軍隊,整固城防,抵禦齊軍,守得杭城周全。 越王頓時感激涕零,授予霍王爺軍機大權,調集杭城周圍所有軍馬,拱衛杭城安全。 無憂王對於前麵的戰事也是了然於心,他在那日夜裡,就安排古月天及彭雲展偷偷從後院的秘道,離了齊瓷坊,另尋安全的地方躲了起來。 第二天那樓上其實隻有古月天一人,熊飛和那武師上去,古月天隻是忽地出現在那武師身後,待那武師回頭,受到驚嚇,還未來得及反應,就被熊飛從後麵擊中,那武師還以為是中了妖狐的妖術。熊飛自己在上麵打鬥一番,古月天早已悄然離開。眾人被打鬥聲吸引,加之古月天身法如電,沒人注意古月天離開。 劉運忠等人隻是搜索樓上及左右,卻不知道瑩兒等人是提前從彆處出去了。 現在齊軍依然攻入越國,無憂王自然帶著譚掌櫃及夥計乘夜沿秘道出了齊瓷坊,與瑩兒會合,分彆隱身在城內,又由古月天給眾人化了裝,混在百姓###了杭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