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事各自知(1 / 1)

江山入畫 風過而 837 字 2個月前

第六章心事各自知 無憂王望著身邊的項王,這位項王年近五旬,雖國破落難,但依然滿臉的淡定,看不出絲毫落魄的神色。心裡也不覺感歎:看項王氣勢可知項國風尚,這項地易得,項人難收。看來在這裡還得費些心思。 項王彥也注視著眼前這位齊軍主帥。心裡揣度著:這位年輕的齊國親王,看上去很隨和,很少年輕上位者的那種淩厲霸氣,倒象鄰家的書生,謙遜有禮。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年輕人,此時正運籌帷幄,統領十幾萬大軍,或圍或攻,陷敵於手中,談笑間就斬將殺敵數千人。這小王爺絕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這齊軍請來容易,隻怕送走就難了。 項國地處中原腹地,沃野千裡,人口數百萬,項人多以耕讀貿易為主,與各國關係皆友善。項國居於齊陳兩大國之間,一直近齊遠陳,年年向齊國供奉,且項國還以一位公主與齊國聯姻,嫁給齊王為妃。不料陳國覷盱項國土地、財富,發兵入侵項國,不出半月就占了項國京都項城,驅逐了項王。齊項聯盟,項王自然就去齊國借兵複國。本來項王隻是想借齊兵之勢,使陳軍知難而退,複國後以項國幾年的稅賦支付齊**費足矣。但齊王竟發雷霆之怒,誓要為項國主持公道,派重兵征討陳軍。齊國都幫到這個份上,項王也就不好再推辭。 而齊國這次出兵卻是另有內情,因為齊太子禕早就想把項國收在自己封製下,但項國雖然是齊國的屬國,隻納貢不歸屬,太子要想占據道義上說不過去。而陳國入侵項國,齊國早就獲知消息,齊王本可以發兵助項拒陳於項地外,但太子以征兵為由,故意稍遲了幾日。待陳軍占了項國大部分土地,項王被逐流亡齊國,麵見齊王相求,太子也趁機把青州十萬大軍征調過來。隨後發檄文,說是伐強扶弱,助項複國,實際上是借機把十萬青州兵收在麾下,入住項地,兵權、項地儘皆徐徐圖之。齊太子又以齊項聯軍,項王名位仍存,齊軍統帥自然不能低於項王,才好拿捏,請命親自掛帥。齊王擔心陳軍內多能臣猛將,貴為齊太子自然不能輕易犯險,所以太子又力主把代己征討的大任派給了無憂王。 無憂王齊祀深知太子齊禕的意圖。所以他也不介意陳軍在項地多為惡幾日,這樣項人更加思齊恨陳,期間陳軍必然和項國殘餘勢力爭鬥,又就借陳軍之手削弱了項國的力量。自己在項國謀事自然就越發少了阻力。首日攻城,征召死士,項人為複國自然是踴躍報名。攻城一戰,死傷近兩千人,多半是項國的士兵。接著又有散布各處的項軍萬餘人前來加入,無憂王馬上就將他們分拆到各營。項王心內雖然不滿,但無憂王笑臉以對,霸道做事,軍令都下了,再一副謙恭的樣子,征求項王的意見,項王是個明白人,也不好說破。 項城內的大火燒了一夜,到天明還在冒著濃煙。 齊軍的攻勢也在早飯後發動,滿天的箭雨,一波緊過一波的攻擊,不時有齊項聯軍的死士衝上城牆。隨著一個一個落腳點被搶占,齊軍在項城城牆上也漸漸打開缺口。陳軍在將領的帶領下也拚命組織反擊,想殲滅塞入自己防線的敵軍。項城的城牆上進行著一場血腥的廝殺。 陳琦騎在馬上,看著城牆上不時閃現的齊軍身影,他擔心這城是幾乎快要守不住了,就在剛剛他分彆接到了陳王的傳書,塔城、鹽城同時告急,陳王已經派大王子率五萬精兵馳援邊境,為防齊軍乘勢衝擊邊境,項城務必要堅守十日。陳琦在看到堅守十日幾字時,直接搖了搖頭。今天的攻勢就可看出,齊軍是勢在必得,今天的攻勢遠猛於前日,不僅猛攻東城,就是南城和北城也攻勢如潮。加上昨夜糧庫被襲,陳軍士氣低落,隨著齊軍逐漸的占上城牆,已經有地方出現潰退的跡象。陳琦知道一旦被齊軍衝下城牆,打開城門,那麼項城內的幾萬陳軍想再撤出都難。 陳琦心裡雖然焦躁,但還是穩坐在馬上,神色平靜,他身邊立著是二百名親軍衛隊。現在整個項城內守軍、禁軍都已經頂到了城牆上,能不能撐過這次攻擊,隻能是儘人力聽天命了。 而此時,項城的監獄那邊,突得喊殺聲大作。陳琦不禁眉頭緊皺,急忙讓衛隊長帶一半衛士趕緊去監獄那邊看看什麼情況。陳琦暗罵自己真是老糊塗了,那監獄中除了原先關押的囚犯,就是近幾日抓捕的項軍或作亂者,本來是有兵馬鎮守,但因齊軍攻城勢急,手下幾位大將都上去守城了。監獄那邊的防範力量就薄弱了,項城內的齊軍內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衝進牢房,放出被俘的項軍,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