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觀同歸京名滿城 皇帝莫名惹奇症(1 / 1)

峽穀大戰之後,幽冥軍隊意識到此刻還沒到跟中天殊死一搏的時候,於是在瀛洲地界大肆地掠奪了一番,將稀有礦產以及大量瀛洲人口擄掠回了戾洲。李雁秋一麵安排人護送李觀同回玄洲,一麵加緊收複失地,鞏固防禦工事,以防幽冥再次來襲。劉醉兒和流雲陪著李觀同,乘坐都督安排的快船趁著最近的一次季風,隻花了二十多天便返回了京城。瀛洲大捷的消息早在十天前便被呈送到了李淳罡的禦書案上,皇帝大為喜悅,一掃近日來精神萎靡不振的狀態,當即宣布大赦天下,免除瀛洲百姓三年的賦稅,普天同慶。當護送李觀同歸來的這支小隊來到京郊約十裡的時候,眼尖的流雲第一時間便看到了官道的前方旌旗招展,人頭攢動。“小姐,快出來看呐!官道上好多人!”流雲撥轉馬頭,靠近馬車車窗對劉醉兒說道。劉醉兒撩起窗簾,除去了戎裝的她姿容嬌麗,剛一探出頭來,隻是輕柔地抬了一下眼眸,那純潔無暇之中捎帶一點美豔的麵容立刻散發出誘人神思的光茫來。照顧李觀同歸京的這段路途竟然成為了她近幾年來無比美好的日子。在沒有了殺戮與擔憂,隻需一門心思與她的傻罐頭朝夕相處,心情也莫名的好了起來。以往陰沉的臉上也多了許多明媚的笑容。劉醉兒竟然有些感謝起射傷傻罐頭的那個刺客來。“發生了什麼事?”劉醉兒笑吟吟地問道。流雲伸手一指前方官道,劉醉兒順著手勢望去,看了兩眼便說道:“我看到了陛下的明黃傘蓋,定是知道了傻罐頭打了勝仗負了傷,特地來迎接的他的。”隨後又吩咐道:“車夫把車趕得快一些,彆讓陛下等久了。”“陛下可真是恩寵觀同少爺啊!這排場迎接凱旋歸來的雁秋公主也不過如此吧!”流雲沾沾自喜道,心中感到與有榮焉。不一會兒,這一車一馬便來到了十裡長亭。這裡的場麵比劉醉兒想象得更加宏大和隆重。除了李淳罡親自到場硬接之外,朝中有頭有臉的王公大臣們以及四大宮的宮主也到了場。李觀同在不久前才被劉醉兒給推醒,整個人還處於懵怔的狀態。他被劉醉兒攙扶著,走下了馬車,一抬頭卻看到了如此的場麵,以為自己還在睡夢之中。“我再回去睡一會兒,怎麼還在做夢?”李觀同說完,便轉身要返回車中,劉醉兒柳眉倒豎,瞪了一眼李觀同低聲嗬斥道:“死罐頭,你昏頭啦!陛下親自來迎你,你竟然還有回車裡睡覺?你沒看到我爹爹也在嗎?你要是讓我下不了台,我不會給你好果子吃的!”劉醉兒的威脅果然比臘月裡的冰水更能澆醒人,李觀同立刻渾身打了一個激靈,隨後睜大了眼看清楚了眼前十步之外的人正是中天當今的皇帝陛下。 李觀同像是被雷急中了一般,捂著胸口,快走幾步來到皇帝麵前,匆匆忙忙地要下跪叩頭。“傷口還在疼嗎?”李淳罡彎腰伸手扶住了李觀同,示意他免禮。第一次聽到皇帝用這般溫柔的聲音對自己說話,李觀同的內心竟然湧起一絲家人般的溫暖。“中中了毒,傷口傷口愈合得有些慢!”李觀同磕磕巴巴地說道。“待會兒讓大內的禦醫幫你看看,再服一些溫補的藥,將養些日子,應該就能痊愈了。”李淳罡說道。李觀同心中有股絲絲的暖流,順著皇帝的話語流淌到了全身。他眼中有些濕潤,這種久違的親人感覺真的會讓人上癮。“回陛下的話,承蒙公主殿下使用滄月珠幫末將祛毒療傷,已經耗儘了滄月珠的精華。公主說這三個月內都無法再使用了。末將何德何能還敢再接受禦醫的治療啊!”李淳罡氣息有些弱,說話的聲音比剛剛要低了許多。蠟黃的臉上擠出一絲微笑,說道:“你率領孤軍在那個峽穀處堅守大半日,纏住敵軍主力,等來飛鳳軍合力擊潰了幽冥賊軍。也正因為這一戰,使得大軍得以收複失地,把賊人趕下了海。此等功勞難道配不得朕親自相迎嗎?”說話,皇帝有些無力地抬了抬手,身邊的傅財立刻心領神會,他清了清嗓子,拿出詔書來宣讀。李觀同望著身穿朱雀朝服的傅財,今日他是以朱雀宮宮主的身份前來參加儀式的。當他宣讀完詔書的內容,李觀同才知道自己又晉升了。“光武將軍,領羽林衛指揮使?”李觀同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一躍成了二品實職將軍,還統領了陛下的禁軍?劉醉兒看到李觀同傻傻地站立在原地,就知道他還處於震驚之中,立刻捅了捅他,提醒道:“罐頭,還愣著乾嘛?趕快謝恩領賞啊!”李觀同如夢方醒,立刻三叩九拜,口呼謝恩。待李觀同行完大禮,皇帝再次彎腰想去將李觀同攙扶起來,可未曾想氣力不濟,一個踉蹌便倒向前去。李觀同眼疾手快,一把將皇帝扶住了。“扶好我,彆讓人看出來我病了。”李淳罡的額頭已經滿是密密的汗珠,他喘著粗氣對李觀同說道。李觀同一臉狐疑,但看過了皇帝的麵色之後,心中也浮現出了幾分擔憂。“陛下莫慌,待末將輸幾道真氣給陛下,可支撐陛下回宮。”李觀同攙扶住了皇帝,右掌按在李淳罡的腰間,暗暗送出了三道真氣。李淳罡頓時覺得神清氣爽,精神忽然好了很多。他立刻轉身,對著身後歡呼雀躍的人群展演歡笑,揮動著右手頻頻向人群示意。“自從你們出征之後,朕便覺得這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精神也大不如從前,往往到了午後便開始覺得困倦,一睡便要睡到第二日的清晨。最令我擔心的是,上個月開始,我的定氣珠無論無何都催生不了真氣了,這具身體如同朽木一般,不堪驅使了。”李觀同攙扶皇帝上了車輦,陪同他回皇宮,一路上聽皇帝斷斷續續地講述自己身體變得如此不堪的原因。就在滿城百姓集體歡迎李觀同凱旋歸來的時候,人群中有兩個人,目光森冷的盯著遠去的車隊。一人說道:“陛下駁了咱們參李觀同的折子,不同意讓他為咱們的兩個孩子償命。老國公,咱們結下來怎麼辦?宏兒和牧之可不能白死啊!”另一老人冷哼了一聲,說道:“既然在朝堂之上動不了那小子,那就隻能動用其他力量了。我的孫子可不能白死。”“您老是說要動用海那邊的關係?可是若這中天真的亡國了,我們又當何去何從?”“怕什麼?咱們還是做咱們的官,誰來當皇帝跟咱們又有什麼關係?隻要咱們兩家氣運延續下去,管他城頭上插的是誰家旗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