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又不是第一次實驗了,放輕鬆點,肯定不會有問題的。”徐昀側目注意到身旁潘曉誌的神情,微笑著說了句。 關於眼前這台量子中繼器的研究,雖說絲毫沒有借助外力,徐昀卻胸有成竹。 堅信今天的實驗結果不會讓人失望。 潘曉誌聞聲抬起視線有些尷尬:“我這不是擔心趕不上長征十號首飛嘛。” 徐昀自然明白潘曉誌的意思,因此倒也沒有繼續多說什麼。 反正等實驗結果出來,自然就放心了。 其實在載人航天辦公室那邊確定長征十號首次發射時間的時候,周明偉就主動詢問過量子中繼器的研發情況如何。 越早實現地麵和月球間的量子通訊網絡覆蓋,便能越早開始熔岩管洞基地的建造。 這算是載人登月環節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周明偉著急實屬正常。 畢竟在徐昀完成月球基地方案的優化後,航天科技集團方麵已經著手鑽孔裝置,和月壤加工月球車的改造以及基地核心艙製造工作。 眼下這些項目都已經步入正軌。 可以說就等量子中繼器了。 而徐昀自然也沒有讓對方失望,麵對詢問當場便進行了明確表示。 保證在長征十號首次發射飛行前,完成墨子二號量子中繼器的研發和實驗。 使之能搭乘長征十號這輛快車前往月球。 至於墨子二號,正是徐昀和潘曉誌為自己的量子中繼器項目命名。 早在幾年前相關研究所就已經研發了量子衛星,並成功發射運行。 其命名正是墨子一號。 為此徐昀才特意把量子中繼器稱作墨子二號。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墨子二號的各項功能,可是墨子號衛星完全無法相比的。 “徐院潘院,所有工作都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開始實驗。” 這時隨著一位工作人員走過來彙報,徐昀的神情也頓時變得認真起來。 望著不遠處這台重量隻有兩百斤左右的設備,徐昀自然不再耽擱時間,雖沒有轉身但聲音已經傳了出來。 “開始吧。” 相比較傳統笨拙沉重的量子中繼器,使用了新型量子材料的墨子二號靈巧輕便,不但方便運輸部署,關鍵能夠被月麵著陸器搭載。 從重量上而言也就和一輛月球車差不多。 畢竟某種程度上講,量子中繼器屬於接收裝置。 保證月球能夠接收到來自地球的量子信號,從而完成各種工作任務。 那位工作人員得到徐昀的命令,沒有任何廢話便轉身回到自己工作崗位,開始立刻執行起實驗任務。 此刻實驗室內除了量子中繼器外,還有著架構的超級計算機重當顯示界麵。 實驗正式開始,量子中繼器啟動後會和部署在帝都的祖衝之四號量子計算機進行聯接。 同時測試量子信號糾纏狀態強度,以及能夠達到的最大距離。 這些數據都關乎到能否實現地月兩地連接。 仔細想想祖衝之四號量子計算機的測試實驗也才過去沒有太久,眼下進行量子中繼器的實驗確實沒啥壓力心態比較好。 雖說使用大腦超頻和科學模擬器更有把握,但徐昀對自己的實力還是很信任的。 畢竟如果他自身的能力沒有達到相應水平,開啟大腦超頻所消耗的積分絕對是恐怖數字。 要知道他的能力和開啟超頻消耗的積分是成反比。 能力越強積分消耗越少。 就這樣接下來的時間負責實驗的人員快速操作,神情非常專注認真。 很快便順利完成了量子中繼器和祖衝之四號的量子通信對接。 徐昀和潘曉誌兩人則是寸步沒有離開,始終站在這裡等待最終結果。 量子中繼器和祖衝之四號兩地連接,在強大的量子通用算力和人工智能加持下,不需要多長時間便能得出想要的準確數據。 因此倒也不用等待多長時間。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就在潘曉誌似乎有些腿酸,快站不住的時候耳旁終於傳來好消息。 “成功了。” “徐院潘院,我們的墨子二號對接順利,量子糾纏狀態強度均在理論數值內。” “根據先前的部署設想足以勝任地月量子傳輸。” 負責具體實驗的工作人員,先是滿臉驚喜的大聲喊了這麼一句,然後猛地站起身向徐昀和潘曉誌跑去。 邊走邊彙報具體情況。 手中還拿著份剛生成的實驗報告。 絲毫沒有掩飾自己整個人由內而外表現出的喜悅。 無論徐昀還是潘曉誌,肯定不會去指責一位因為太過高興而情緒激動的實乾型員工,此刻兩人臉上儘皆堆出著欣喜笑容。 最終由徐昀率先把報告接過,垂下目光查看上麵顯示的信息。 “表現還不錯,雖然比理想極限差了點,不過勉強夠滿足航天科技集團那邊要求了。” 嘴角噙著笑容說了這麼一句後,又將報告遞到潘曉誌手中。 看似徐昀的這些話是對墨子二號表現不滿意,可潘曉誌卻欣喜的合不攏嘴。 臉上的笑容簡直都要實質化。 彆人或許對這份數據不了解,但他很清楚墨子二號的研究絕對是真正的成功。 完全能夠滿足地月之間的量子通訊網絡覆蓋。 “我們這次也算是不負眾望,今天終於又能睡個踏實的覺了。” 潘曉誌將報告又重新遞還給工作人員,渾身輕鬆的和徐昀講起閒話。 也不知道是怎麼搞得,自從徐昀輕鬆解決院裡的問題讓他這個院長驚喜連連,現在不是研究出現新的進展他睡眠質量都沒法保證。 哪怕再相信徐昀的能力,平時睡覺精神依舊做不到全身心的放鬆。 半夜起碼要醒來幾次。 哪怕接種了細胞活性藥劑,身體素質得到加強,這種情況依舊沒有改善。 徐昀自然也知道潘曉誌的這個情況,聽到此話也忍不住開了個玩笑。 “那看來以後我要多搞點科研成果了,這樣也好讓院長你睡個好覺。” “那我可求之不得。”潘曉誌同樣笑著回應。 他們兩個人合作了這麼多次,彼此可以說已經非常的熟悉,平時交流起來更是越來越像朋友,仿佛完全忘記了兩個人存在的年齡差。 接著潘曉誌又像是想到了什麼,開口詢問道:“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航天辦公室那邊?” “等下我來和周院士聯係吧。”徐昀點點頭說。 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具體發射時間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但絕對不會拖到明年,也就是說滿打滿算最長也就還有三個月。 既然想讓長征十號搭載墨子二號,肯定要提前準備做好對接。 另外以墨子二號測試出來的量子信號強度,除了月麵上的部署外,還需環月墨子二號量子衛星,以及在地麵部署大型的量子中繼器接收站。 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通訊的穩定傳遞。 此執行方案中也唯有月麵的部署技術難度最高,還需要借助月麵著陸器。 潘曉誌對徐昀的決定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聞聲僅是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麼。 接下來的時間兩人又在實驗室待了段時間,對量子中繼器進行更全麵詳細的實驗,確定各項標準都不存在問題後徐昀這才聯係周明偉。 …… “我可是一直在等你的電話啊徐院,讓我猜猜應該是有好消息要告訴我吧。” 伴隨電話接通,話筒那邊頓時便傳來了周明偉那熟悉洪亮的聲音。 徐昀先前有告訴過對方這幾天會進行實驗,因此對於周明偉知道並不感覺意外,隻是沒想到對方一直在等待這個電話。 說明對方對此次實驗也是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