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精忠不敢把造反的意思表現的太明顯, 三藩之中另外兩家都隻想借這個機會擴大自身實力,沒有一個是真想造反的。

平南王尚可喜在廣東逍遙自在,平南王府把持沿海一帶所有貿易, 天天坐在家裡都有真金白銀從天上掉下來。朝廷對他們在封地的作為睜隻眼閉隻眼,尚可喜樂得在南邊當他的土皇帝。

平西王吳三桂之前對前明遺脈趕儘殺絕,如今若是再叛清,名聲那才叫一個臭不可聞。人年紀越大越拎不清,讓那家夥主動作亂可能性極小, 除非朝廷逼他造反。

小皇帝年輕氣盛,親政之後肯定想大展拳腳, 耿精忠想的很好,吳三桂和尚可喜想借他這邊的東風問朝廷要東西, 朝廷那邊小皇帝肯定無法容忍,氣頭上來了甚至可能直接下令削藩。

削藩不是一句話說說那麼簡單, 吳三桂和尚可喜在封地當了那麼多年的土皇帝, 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手裡的權利讓出去。

本來是借口防備動亂向朝廷討要軍餉糧草,到時朝廷硬氣起來, 弄巧成拙他們也得把這個反給造了。

尚可喜和他兒子尚之信關係不好, 隻要吳三桂一反,他這邊立刻起兵響應,到時候就算尚可喜不想摻和進來, 尚之信也不會放著這個好機會不動彈。

按照耿精忠的計劃, 小皇帝不應該那麼沉得住氣。

以他對朝廷那位小皇帝的了解,那不是個沉得住氣的人,反而有點想一出是一出。

皇帝親自插手讓底下人建廠子賺錢已經很不像話,結果人家不光建了一處,看京城這邊賺錢, 甚至在各省都挑選合適的地方建新廠。

堂堂皇帝行商賈之事,果然是關外不開化的蠻夷,入關了也學不會什麼叫上下尊卑。

小皇帝什麼事情都想插一手,親政之後正是急需立威的時候,吳三桂和尚可喜這時候湊上去獅子大開口,小皇帝肯定受不了這委屈。

一來二去,那兩個家夥被趕鴨子上架,南邊想不亂都難。

他們幾家異姓王都留了質子在京城不假,但是做大事哪能沒有犧牲,他們會記著那些族人為他們的大業作出的貢獻。

被扣在京城的是吳三桂和尚可喜的兒子,他們耿王府留在京城的是他弟弟,兒子尚且能舍棄,何況弟弟?

耿精忠已經想到南邊亂起來後他們幾家留在京城的質子會是什麼下場,萬萬沒想到,小皇帝不光能沉得住氣,還能反過來將他一軍。

吳三桂和尚可喜胃口大開問朝廷要東西,小皇帝不說給,也沒說不給,而是派了幾個能說會道的年輕人去雲南和廣東對那兩個老東西說之以情曉之以理。

也不知道朝廷哪兒找來的鬼才,那幾個年輕人不光能說會道,還不要臉,到地方見了吳三桂和尚可喜後抱著他們的大腿就開始哭。

哭朝廷窮、沒錢,哭大清走到現在不容易,哭幾位王爺勞苦功高,得知皇帝的處境如此艱難後肯定不會再難為朝廷。

哭完之後也不是說不給糧草軍餉,就是朝廷現在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京城那邊勒緊褲腰帶也拿不出來那麼多,王爺要一百萬,他們湊出來十萬送過來,王爺湊活湊活得了。

彆說什麼從蘇湖一帶調糧過來,以前沒這規矩,蘇湖一帶的稅收已經很重,再多收稅那邊的百姓肯定不願意。

哭廟案還沒過去幾年,當年殺了那麼多人才把事情平息下去,兩位王爺不應該忘那麼快,要是把錢都送到雲南、廣東這邊來,朝廷的八旗大軍怎麼辦?

兩位王爺在大清建國的時候勞苦功高,那都是吃過苦立下大功勞的英雄人物。

如今正是艱難的時候,正是兩位王爺和朝廷一條心共克時艱的時候,現在日子過的苦些不算什麼,先苦後甜才是真的甜。

等朝廷解決了這邊那邊的亂子,到時候兩位王爺還不是要什麼就有什麼?

天底下的異姓王不多,親王還不算到頂,沒準兒過兩年皇上施恩,王爺們的親王就搖身一變成了鐵帽子王了。

那可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天大喜事兒,兩位王爺可不能把送上門來的好處往外推。

……

耿精忠不知道那些人具體怎麼遊說吳三桂和尚可喜的,但是不用腦子也能想個大差不差。

說客的嘴那是騙人的鬼,那些人嘴裡能有半句實話都是多的,許下的好處也就能聽聽,到時候讓他們兌現他們肯定找理由裝沒聽見。

又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小子,摸爬滾打一路闖上來的誰會相信說客的那張嘴?

耿精忠想不明白吳三桂和尚可喜為什麼能那麼好忽悠,怎麼說也是起起落落大半輩子的人,被幾個年輕人掉點眼淚就忽悠過去,他們怎麼有臉出門見人?

然而,不管他在靖南王府摔了多少茶具,平西王府和平南王府在收到朝廷送來的糧草軍餉後都偃旗息鼓了。

雖然比他們要的少的多的多,但是朝廷願意給,就說明還是把他們放在心上,舍不得把他們往外推。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他們就是找個機會給朝廷要東西,那麼多年的感情了造什麼反,年輕人想搞事兒彆拉著他們這把老骨頭一起。

耿精忠:!!!

耿精忠鼻子都要被他們給氣歪了。

豎子不足與謀!

話雖是這麼說,該乾的事情還是得乾,吳三桂和尚可喜不上鉤,他還能找彆人繼續合作,天底下那麼多心懷漢家天下的人,他沒必要非得兩棵歪脖子樹上吊死。

台灣鄭經那邊不用說,那家夥就一直沒和朝廷關係好過,廣西將軍孫延齡可以拉攏,廣東那邊尚之信早就想弄死他爹自己稱王,雲南那邊吳三桂手下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動試圖改朝換代。

把小皇帝打回盛京老家有難度,他們和清廷劃江而治卻不是不可能。

吳三桂和尚可喜不給他麵子,他到時候也不用太給那兩個老東西麵子。

扛大旗的機會他讓出來過,是那兩個老東西自己不要,接下來再想要也沒機會了。

到時候他親自扛起反清大旗,起事之後稱帝的自然是他耿精忠。

他隻想反清,可沒想複明。

想造反不能隻靠他們自己,天下大亂才好渾水摸魚,不然他也不用等朝廷和吳三桂、尚可喜翻臉才肯起事。

八旗大軍打起仗來不是鬨著玩的,若是他這一支軍隊吸引了朝廷的所有注意力,他們撐不了多久就得被朝廷鎮壓下去,那樣不行。

一個人造反算不得什麼,遍地開花才是真熱鬨。

耿精忠是個有主意的人,吳三桂和尚可喜都被朝廷安撫下來,他也不敢在明麵上不老實,不過暗地裡的小動作卻沒少乾。

如今當家做主的是關外來的滿人,漢人造反是天經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