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升起的“雙子星座”(1 / 1)

大敗局Ⅰ 吳曉波 1432 字 12天前

2000年3月,中國幾乎所有的都市媒體和新聞網站都在同一天刊登了一條不長的新聞:“太陽神集團指控可口可樂公司侵犯其廣告著作權。”來自中國新聞社的消息是這樣的:“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中國太陽神集團有限公司指控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涉嫌使用太陽神集團的企業聽覺識彆係統,侵犯其廣告的著作權,已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太陽神集團發言人今天在北京介紹:從1999年6月份起,在中央、地方各種傳播媒介上,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播出的‘雪碧’廣告歌曲《日出》,與太陽神集團廣告歌雷同,造成對其極為不利的社會影響。太陽神集團認為,其廣告歌曲《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已在廣東省版權局注冊,獲得50年保護的著作權,並在中央電視台及其他媒體上廣為播放。而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擅自采用該歌曲用於雪碧的廣告宣傳,不但侵犯了太陽神的權益,同時在社會上造成許多誤解,如兩公司是否合作關係或其他附屬關係等。太陽神集團希望可口可樂公司儘早向公眾澄清事實,而不是尋找借口逃避責任。”已經很久了,人們在傳99lib?媒沒有讀到太陽神的名字,在電視上沒有看到太陽神的廣告,在商場的保健品櫃台,也已很難覓其蹤跡,哪怕找得到也不過躲在下層的一個角落裡。曾幾何時,這卻是全中國叫得最響亮的、最富文化和市場魅力的品牌,一度,很多人把“創造屬於中國的國際名牌”這一重擔擱在了太陽神的肩上。它是中國第一個係統化引進品牌形象識彆係統的現代企業,在這個意義上,它堪稱典範。它的無形資產一度高達26億元。迄今,儘管企業江河日下,但太陽神的品牌仍然不可低估。它被尊為中國新興企業的“黃埔軍校”。在20世紀90年代的南中國,幾乎所有稍上規模的保健品、飲料和食品企業,都與太陽神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淵源,在這些企業中都找得到曾經在太陽神受過熏陶的青年才俊。它曾經創造了獨享全國保健品市場份額63%的驚人業績,這肯定是一個後無來者的絕版紀錄。“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為了展現命運的生動,我們把太陽神與它的一個多年勁敵——杭州娃哈哈集團放在一起來研究。這對“歡喜冤家”幾乎是在同一時刻闖進企業舞台,它們之間的競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構成了中國保健品市場奪目的風景,然而,不同的經營戰略造就了迥然不同的企業命運,可謂是最好的教案。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會發現,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中國,是一個充滿了暴發渴望的年代。沿著中國的黃金海岸線,大大小小的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在中國叱吒風雲的企業人物相當多的是在這個時刻登上曆史舞台的。他們有的掌管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小工廠,有的則東拚西湊了幾萬元錢小心翼翼地開始了他的充滿艱險的創業之路。他們的年齡當時都在35歲左右,絕大多數是插過隊的城鎮青年,或在國有企業裡浪費了花樣青春的不安分知識分子,命運給了他們最後一次勃發的機遇。因此,他們都具有一種狼一般的堅韌個性,一旦發現獵物,必定會不顧一切地撲擊而上。1987年底,在長江三角洲的杭州市上城區,一家叫“娃哈哈”的校辦企業經銷部誕生了;而在珠江三角洲東莞縣黃江鎮,幾乎同時,掛出了一塊“黃江保健品廠”的木製招牌。它們同時涉足的是當時剛剛處於萌芽期的保健品產業,黃江廠生產的是一種商標名為“萬事達”的生物健口服液,其主要原料從動物身上提取,工廠啟動的資本金僅為5萬元。而娃哈哈的產品定位則更細致一點,直接麵向兒童,其原料則是紅棗、桂圓、米仁和枸杞等,它的生產場地與其說是廠房,不如說是一個作坊。頗有意味的是,這兩家小工廠儘管資本小、規模可憐,可是其經營者則都誌向高遠且頗有戰略家風範,在起步之初,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把“寶”押在了當時還十分陌生的“策劃”和“廣告”上。就在娃哈哈剛剛走上櫃台的時候,杭州當地的一家晚報發表了一篇采訪營養專家的新聞稿,文章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目前我國3億多兒童的營養狀況不容樂觀,由於溺愛而造成的厭食、偏食現象相當普遍,營養不良、身體素質之差實在令人擔憂。就在這篇新聞刊出之後,“全麵促進兒童食欲”的娃哈哈兒童營養液的廣告便隨之而來了,據稱,當時娃哈哈的賬號中隻有10多萬元,廠長宗慶後把它全部投進了公關策劃和廣告宣傳。而黃江廠在此時卻去參加了由國家體委舉辦的全國第一次保健品評比活動,不久一條新聞在各地報紙和黃江廠的廣告上出現了:名不見經傳的“萬事達生物健”一舉榮獲“中國運動營養金獎”。利用新聞、廣告和獲獎效應,推動產品的銷售,這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市場幾乎是最高超的營銷智慧了。很快,這兩家小工廠從眾多的保健品企業中脫穎而出。1988年初,生物健技術的持有人懷漢新辭去公職,全心投入“生物健”,這年8月,黃江廠正式更名,將廠名、商品名和商標統一為“太陽神”(英文為“APOLLO”,意即阿波羅太陽神)。兩個月後,宗慶後的杭州娃哈哈兒童營養食品廠也正式掛牌了。當時,國內的宏觀總需求還處在一個總需求膨脹、產品供應不足的短缺經濟狀態。在當時,企業隻要能生產出產品,就能賣掉,就會有贏利。如果你的管理更好一點、促銷手段更靈活一點、成本更低一點,那麼,你的贏利就更大一點。由於當時保健品剛剛為公眾所接受,市場處於“開荒期”,在廣告和品牌意識上超出同行的太陽神和娃哈哈自然獲益匪淺,同時,其民營體製更是為其製訂靈活的營銷策略提供了製度上的便利和保障。當年度,太陽神實現銷售收入750萬元,比預期整整高出了10倍以上;娃哈哈也實現了產值翻番,達到488萬元,利稅總額210萬元。從其產值、利稅之比,可見當時保健品銷售的毛利之高。到1990年,兩家企業均躍上了“大哥”級的位次,娃哈哈的產值過了億元大關,太陽神的銷售額則是達到了2.4億元,市場份額最高時達63%,創下迄今無人可以超越的紀錄。就在這一時期,這對“雙子星座”開始在市場上發生衝突和碰撞,一場20世紀90年代初在業內非常受人注目的明爭暗鬥開場了。這些角鬥在今天看來似乎是十分幼稚和初級的。比如,一家企業到某城市開拓市場,在召開客戶會議的當天,它突然發現當日報紙的所有廣告版麵都被另一家企業包走了,而無意中它又會發現召開客戶會的賓館的服務員竟可能是對手派出的暗訪人員;再比如,一家企業的廣告在A城市突然被宣布為未經審批的非法廣告,而很快,另一家企業的產品則在B城市被查出含有不利兒童的激素。這樣的富有戲劇性的、針尖對麥芒似的事件在那些年此起彼伏地發生著,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中國的許多經營者為了市場的功利可以摒棄一切道德秩序和遊戲規則的約束,而其破壞的技巧性竟被普遍地看成是他們的商業智慧的一部分。不過,由於雙方的襲擊重點都小心翼翼地避開了要害的致命處,再加上當時的國內傳媒還不夠發達,惡炒習氣尚未生成,所以,這樣的爭鬥無非是給已經有點激烈的市場氛圍平添了一些緊張刺激的硝煙味而已。其最終的結果畢竟是,太陽神和娃哈哈的對壘造就了兩隻全國性的品牌,同時期的其他競爭對手儘管在某些區域市場仍然苟且生存著,可是在全國市場上已逐漸喪失與太陽神和娃哈哈對抗的能力;同時,中國保健品市場被徹底激活,巨人、飛龍、三株、樂百氏等相繼一一登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