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速度回落到400%”(1 / 1)

大敗局Ⅰ 吳曉波 1014 字 12天前

超常規的發展速度,誘發了企業家超常規的膨脹雄心。在1994年8月南北聯合之時,三株提出的經營目標是,當年度銷售1億元,第二年保3爭5,第三年保9爭16。可是,轉眼到了1995年,三株的目標突然放大了上百倍。在《人民日報》上刊出的三株第一個“五年規劃”中,吳炳新提出的目標是:“1995年達到16億元至20億元,發展速度為1600%—2000%;1996年增長速度回落到400%,達到100億元;1997年速度回落到200%,達到300億元;1998年速度回落到100%,達到600億元;1999年以50%的速度增長,爭取900億元的銷售額。”這一連串的“增長”和“回落”,赫然以新聞和專題報道的方式刊登在中國最著名的新聞報紙上,帶來了令人暈眩的驚詫。很多企業界人士小心翼翼地把這些數據剪下來,畢竟那都是一個個轉眼就將到來的年份,他們都十分好奇地想求證三株神話到底是一個泡沫還是一個真實。也就是在這時,一些清醒的專業人士開始了對三株的認真關注。吳炳新可能沒有想到,儘管這些豪情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將激發市場的熱情和員工的激情,可是,他也將承擔公布這些數據所必須承擔的企業家的預期信用。或許正是為了實現這些驚人的目標,三株“向前切入銷售,向後切入科研”,開始了多元化的經營。在接待巨人集團史玉柱時,吳炳新曾經說道,“你不該掙的錢彆去掙,天底下黃金鋪地,不可能統吃,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但能克製欲望的人卻不多”。言猶在耳,可是真的到了自己的天地裡,吳炳新似乎也很難分辨清楚哪些是屬於他的“黃金”,而哪些不是。在吳炳新的設想中,三株應該走的道路是,首先研製出一個成功的拳頭產品,並為此設計出一套全新理論,以產品加理念鋪開一個龐大的營銷網絡;在網絡四處蔓延的同時就不斷開發出一個又一個新產品,填裝進這個網絡之中;待每個新產品成熟後,又裂變出一個個子係統;最終形成“大醫藥大保健”的產業格局,把三株建設成一個不衰的“日不落生物製品王國”。這個宏偉設想是無所謂對與錯的,成功了便自然是對的,失敗了則肯定是錯的,就好像他在農村的牲口欄圈和茅廁牆上刷廣告一樣。在1996年這一年,三株先後推出了“賦新康”、“生態美”、“心腦康”、“保騰康”、“吳氏治療儀”等產品。1997年上半年,三株一口氣吞下20多家製藥廠,投資資金超過5億元,之後又計劃再上一個飲料廠。吳炳新在一次研討會上說:“就連世界名牌可口可樂也無法與我們相比……將來與可口可樂比高低,去占領國際市場。”很快,三株的產業觸角延伸到了醫療、精細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電子及化妝品等6大行業。與此同時,三株的組織隊伍也出現了超常的膨脹,在短短的4年時間裡,其母、子、孫公司管理層擴張了100多倍。著名財經記者方向明先生曾形象地描述道:創業之初三株的體製是一種“長頸鹿結構”——細長的頸部支起高昂的頭,使之中心能高瞻遠矚,而大區、省級指揮部是精乾的身軀,地級子公司一插到底是其靈活的四肢。雖然整個體形略顯修長,但由於結構緊湊依然健步如飛。但是,這種體形隨著軀乾臃腫而演化為“恐龍結構”——省級與地級變成效率不高的中間管理階層,而縣至鄉村的辦事處和工作站變成行動遲緩的手足,由於陷入大量瑣碎管理事務,高度集中的小腦袋也不再那麼靈敏,隨著市場環境的陡變,這個恐龍形結構的應變能力就顯得十分的弱小了。“長頸鹿”與“恐龍”的描述僅僅是對三株組織結構上的一種反思。就深層次上剖析,更為致命的似乎是,從一開始三株就被設計成了一個戰鬥型的團隊,它的營銷建製是戰鬥隊化的,它的管理是全員軍事化的,如同一台快速旋轉中的機器,自然會慣性地產生強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然而,任何機器畢竟無法始終處於這樣的狀態,其機體肯定會因此而快速老化,除非這台機器是一台“永動機”。否則一旦因為某種原因而發生停頓,便不可避免地會轟然解體。就企業而言,除非它始終處在一種永動的創造熱浪中,它不斷有轟動性的、能夠產生巨額利潤的新產品出世,並且每一個新產品都擁有廣闊的市場深度,而且還能夠避開所有的人為或非人為的侵擾事件。否則,一個始終處於戰鬥狀態的企業是無法維持長久的,它必然會產生疲態,必然會發生摩擦,必然陷入激情的過燃和早耗。一個成長過快的企業,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團隊,如同一隊為了利益而嘯聚在一起的強人,他們從一個高地呼嘯著衝向大江南北,迅速地搶取到了巨大的財富之後,然後便不可避免地會各奔前程,一哄而散。據三株審計部門發現,在1995年公司投放的3個億廣告費中,有1億元因無效而浪費掉了。在不少基層機構中,宣傳品的投放到位率不足20%,甚至一些執行經理乾脆把宣傳品當廢紙賣掉了。在三株的4年鼎盛期,至少有數以萬計的經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因為銷售三株產品發了大財、中財、小財,可是作為三株企業,卻缺少真正的維護者,始終沒有來得及培養起自己的傳統、文化和精神。最終,它之所以能夠運轉支撐下去,依賴的僅僅是企業家本人的毅力、商業智慧和人格感召,僅此而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