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瀛海威(1 / 1)

大敗局Ⅰ 吳曉波 844 字 12天前

1999年,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IC)評出的上一年度“中國十大互聯網影響力網站”中,人們首次沒有找到瀛海威;在2000年的“中國互聯網影響力調查”中,瀛海威的得票已跌落到慘不忍睹的第131位。就在人們對它已日漸淡忘的時候,8月底,一場圍繞瀛海威的收購競賽又突然上演,其主角竟還是兩年前反目成仇的一對冤家——張樹新和中國興發集團。8月24日,網上突然爆出驚人消息:張樹新要收購瀛海威。消息透露,由於早些時候大股東中國興發集團與小股東張樹新、薑作賢等之間對於瀛海威債務解決方案不能達成一致,中國興發集團方麵提出一項動議:由注冊地在某英屬群島的兆比特公司收購瀛海威全部股權,其收購方式為零收購——不需要為股權轉讓支付費用,隻需要承擔瀛海威全部債務1.2億元人民幣即可。張樹新當即提出,如果按照零收購進行,臥雲、天樹公司所持有的2000萬股股份在轉讓之後將得不到一分錢的回報,所以她也提出要對瀛海威實施零收購。在離開瀛海威的兩年裡,張樹新一直在IT通信和證券領域行走。她先後出任過盛華元通公司的“投資人”、新潤迅的CEO以及一家顧問公司的總裁。其間,因資金斷流而無奈出走的她對融資行業進行了特彆的關注,一度宣稱要去當一名證券風險投資商。她說:“對資本市場我關注已久,今天我們再來分析中國I的模型,會發現所有的人無一例外地都被困在資本上,對許多互聯網公司來說,如果今天找不到下一筆錢,也許第二天它就會關門大吉。”她對自己的能力評價是:“快速學習、最快速度組合團隊協同作戰一直是我的長項。”其實在此前的某些場合,爽直而口無遮攔的張樹新也表示她對瀛海威已毫無興趣。她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了解我的人都可以猜到,我不會再做與瀛海威相同的事情。它結束了。”可是,當中國興發集團真的要她與瀛海威告彆的那一刻,她還是當了回不了解自己的人。在談到她的收購動機時,張樹新並不諱言感情的因素,她說:“我最了解瀛海威,我出1400萬美元買它是因為我覺得值。說到感情,我隻是覺得瀛海威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讓人辛酸。”為了顯示收購能力,張樹新奔走5天5夜,緊急籌措了500萬美元,存入香港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然而,中國興發集團卻以種種理由拒絕了張樹新的購買請求。不忍割舍瀛海威的張樹新為其利益,憤而公開與中國興發集團較真。而同樣,沒有了張樹新後的瀛海威也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1999年初,中國興發集團耗資380萬元請國際著名顧問公司麥肯錫擔任瀛海威的戰略顧問。11月,瀛海威宣布它已經得到了新的融資,瀛海威的廣告也重新出現在一些時尚雜誌和財經傳媒上。同時,一批擁有較好專業背景的人士進入瀛海威的高層,其中包括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會長及安達信公司前任駐北京代表等。在業務部署方麵,瀛海威提出了一個極為龐大的在“個人接入服務”、“企業網絡平台服務”及“主題虛擬社區內容服務”三方麵齊頭並進的戰略方案。此外,中國興發集團還在香港注冊成立了一家新的瀛海威信息技術公司,以謀求在香港上市。正是在瀛海威剛剛有些複興跡象的時候,突發了零收購風波。事實證明,這樣的股權之爭是很難在短時間裡有什麼明確答案的。很多業內人士均猜測,這是中國興發集團把張樹新等小股東徹底趕出瀛海威的一個信號和步驟,已經走出“張樹新時代”的瀛海威這次下定決心要將最後一絲與張樹新有關的情緣也一刀了斷。而也有不少人對張樹新決心收購瀛海威的可行性表示懷疑,他們認為,在一日千裡的網絡業,重出江湖的瀛海威連講故事的資格都不具備,其現有的資源和商業模式讓人無法對它的前景產生信心。一位叫“倒騎驢”的網上評論人寫道:張樹新要收購瀛海威?也許在瀛海威的創業經曆給張樹新太多美好的回憶,她渴望“鴛夢重溫”;但在更多的人看來,那不過是深不見底的“死亡陷阱”,誰會陪她一起往下跳?張樹新曾對記者表示:“I符合並激發了我所有的創意和可能的創造性,從這一點來說,我是一個很適合I的人。我做過很多事情,自己也不知道能做多久,但今天我敢講,我會終身做I。”對於終生將做I的張樹新來說,瀛海威是她的充滿刺激和懸念的IT世界的入口,卻也很可能是一個永遠也回不去的情結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