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二 萬科的暴利是怎樣賠光的?(1 / 1)

大敗局Ⅰ 吳曉波 1216 字 12天前

“用“玫瑰”來形容暴利,似乎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它絕對誘人又十分的紮手。那些在玫瑰園裡沉浮過的各色人等,無一不是為暴利驅使,始而狂歌,終而哀號。下麵這篇文章講的是中國最成功的房地產商追求暴利、反省暴利乃至拒絕暴利的心路曆程。”“深圳萬科是很多企業研究人士心目中最具有反思精神的企業,其掌門人王石更是一個很有個性和人格魅力的企業家。萬科堅持多年出版的《萬科周刊》儘管是公司內部刊物,卻因其鮮明的人文精神而在企業界享有驚人的認知度。”萬科創建於1984年5月,其A股股票現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代碼為000002號,可見資曆之深,它是中國大陸首批公開上市的企業之一。到1997年底,公司的總資產達39.6億元,淨資產18.3億元。萬科以中高檔住宅開發著稱,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創立了聲名遠播的品牌“城市花園”,並以出色的物業管理領導行業潮流。萬科曾是暴利年代最典型的受益者和受害者。萬科是20世紀80年代搞貿易起家的。最早的時候,搞貿易利潤在80%以藏書網上,利潤高,大家都去搞,結果從80%掉到8%又掉到2%。後來王石作了個計算,把萬科1984年至1994年的貿易盈虧相加,結果是負數。於是,他得出一個十分苦澀的結論:市場是很公平的,你怎麼從暴利賺的錢,你得再怎麼賠進去。在最具暴利色彩的房地產業,萬科更是嘗到過無限甜蜜。王石回憶說:“萬科買第一塊地是1988年的事兒,到1992年,我已經可以做到買一塊地一拆遷一轉手,就是100%的利潤。”可是王石很快領悟到,市場暴利終歸要趨於平均利潤。他認為,追求暴利將導致兩種惡果:一是風險極大,高利潤與高風險成正比,一把贏不一定把把贏,追逐暴利往往是滅頂之災;二是浮躁心態,一心隻想一夜暴富,小利往往看不上眼,反而會喪失許多機會。萬科公司的A股、B股先後上市,籌資近10億元。企業資金多了,就搞跨地域經營,地產項目遍及全國12個城市,涉足行業五大類,有商貿、工業、地產、證券、文化。項目立了,資金投下,才感到人力跟不上,資金太分散了。其結果是企業規模徘徊在12億—15億元之間,再也上不去了,利潤到1.5億元時也上升乏力。而同時期走專業化道路的三九集團,1996年規模有40多億元,海爾有60多億元。王石深刻體會到,如果管理不成熟,資金多了反而給企業造成很大的災難。王石說:“缺錢對民營企業並非壞事,因為資金有限,不允許你盲目投資,不允許你犯大錯誤。如果你的戰略目標不清楚,又沒有控製能力,錢多了反而壞事。我常對那些為缺錢而發愁的企業說,恭喜你呀!你九九藏書網犯不了大錯誤。”正是由於嘗到了暴利的百般滋味,萬科開始奉行一種穩健的發展策略。20世紀90年代中期,深圳房地產業被“利潤率低於40%不做”的暴利心態左右,而王石卻提出“高於25%不做”。這在當時頗有嘩眾取寵之嫌。但由於萬科遵循社會平均利潤率的經營標準,如今在房地產業依然顯示出持續發展的後勁。在多元化之路上磕磕碰碰之後,王石竭力主張專業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把一些賺錢的企業都賣掉了。萬科的調整基本上是經曆了3個階段:首先是從多元化經營向專營房地產集中;然後是從房地產多品種經營向住宅集中;最後就是投放的資源由12個城市向北京、深圳、上海和天津集中。其間對其他企業關停並轉,該賣的賣,回籠資金1.3億元。王石認為,新興企業創業之初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哪個行業有空子能賺錢,就乾哪行。而國家每年的行業政策都有變化,因此利潤空間也不一樣,新興企業很容易隨著政策的傾斜而轉行,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多元化導致高速增長,因此在創業階段多元化無可指責,但企業規模、專業化程度、行業市場占有率要受到影響。他有一個體會是:“如果你真想把企業搞大,讓國際基金把錢給你,你就得轉一個彎子。你對外國投資者說:‘我的增長一直是100%。’你以為他會高興?那要把他嚇死,他認為你是泡沫經濟,他需要你穩定增長。”1997年前後,中央提出對國有企業實行“抓大放小”的政策,當時不少民營企業家覺得一個新的“空手套白狼”的機會又到了,於是紛紛動起國有存量資產低價轉讓甚至零資產轉讓的腦筋。這時候,有切膚之痛的王石卻撰文提醒道:新興企業千萬不要認為這是擴張的時機,現在對“無產者”來說是一個機會,有10%到15%的人會因此成為“有產者”,他們乾不好無非還是一個“無產者”,他們可以去搏。但是對那些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立的企業來說,現在不是擴張的時候,要控製住自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國家都管不了,你怎麼管?從萬科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新興企業初期規模較小,創業資金也很少,因此往往尋求利潤較高的行業鑽進去,尋求短期內急速膨脹。一旦成功,就成為企業固定的發展思路。更為關鍵的是,新興企業的創業者大多沒受過現代企業管理訓練,他們容易將本來有局限性的實踐經驗當成必然規律。創業成功既確立了他們在企業中的權威作用,又形成固態化的經營模式。企業做大之後,他們往往把自己創業的成功經驗推而廣之,殊不知過去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因為前提條件和成長環境都不同了,更何況創業時期快速成長思路在領導大企業時是有害的。然而,因為他們在企業中的權威地位,使他們的過時思路在日常經營中往往是一貫到底的。企業越大越輸不起,這是百年教訓。但怎麼從製度上遏製追逐暴利盲目擴張呢?種種經驗表明,關鍵在於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製度的創新。一般而言,創業者以實現企業超常規發展為榮,有一種不可遏製的打破規則的天生衝動,他希望企業每一天都有新的增長點;而經營者更習慣在既定的遊戲規則下,一板一眼,通過枯燥乏味的管理,形成企業穩定而良性的運作。創業者與經營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角色。王石便認為,自己是創業者,至今保持一種創業衝動,對於能否完成角色轉換,他自己心裡沒底。1999年春天,王石辭去萬科總經理之職,僅任董事長,成為“職業經理階層”最積極的倡導者和推動者。2000年8月,萬科主動被擁有500億元總資產的華潤集團收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