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三聲感歎,讓潘寧名揚天下。此時的他已經年屆60歲,按慣例已到了退休的年紀,不過沒有人敢公開地提這個敏感問題,連他自己也沒有覺得到了該退下來的時候。除了年齡的敏感外,一個更“提不得”的話題是,企業的產權歸屬到底有沒有明晰化的可能。珠江電冰箱廠儘管由潘寧創辦,但在產權上則屬於鎮政府。潘寧當時的處境十分尷尬,珠江電冰箱廠日漸發展壯大,而經營團隊則無任何股權,潘寧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鎮政府能夠在這方麵給予考慮,可是得到的答複都含糊其辭。另一個讓他頭痛的事情是,容聲電冰箱暢銷國內後,由於這個品牌的所有權歸鎮政府所有,一些鎮屬企業便也乘機用這個牌子生產其他的小家電,嚴重地乾擾和影響了珠江電冰箱廠的聲譽,而對此潘寧竟無可奈何。於是在1994年,潘寧決定另辟蹊徑。他將企業變身為科龍集團,宣布新創科龍品牌,進軍空調行業。在九_九_藏_書_網他的謀劃中,科龍品牌歸企業所有,由此可逐漸擺脫政府的強控。他的這種“獨立傾向”當然引起了鎮政府的注意。也就是從這時起,潘寧和企業的命運變得十分微妙起來。1996年,科龍電器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12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鄉鎮企業。潘寧雄心萬丈地四處攻城略地,先後在遼寧營口和四川成都建立了兩個生產基地,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物流運輸的成本。一個尤為重要的決策是,他宣布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在日本神戶建立科龍的技術中心。當時的現狀是,中國的電冰箱企業靠“價格割喉戰”迅速地擊敗了早先在中國市場上靠品牌優勢而獲得先機的跨國企業。但是潘寧知道,要穩固本土企業的市場戰果,還必須擁有核心的技術開發能力。當時所有的國產家電企業,其實都還是一些裝配工廠,其核心部件仍然需要從國外引進。全球電冰箱的核心技術都被日本東芝、三洋及鬆下等公司所掌控,所以將技術開發的前沿延伸到日本本土去,是一項成本很高卻將有奇效的戰略。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潘寧很激動地說:“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裝出一台百分百的中國電冰箱,我們這代電冰箱人愧對後人。”可惜的是,潘寧的這種“決戰思維”在他退出後竟成絕響,以致10年之後,中國電冰箱產業的核心技術空心化局麵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1997年,科龍實現營業收入34億元,利潤6.6億元,獲香港《亞洲貨幣》雜誌評選的“中國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國最佳投資者關係”殊榮,儼然是中國製冷業乃至家電業的希望之星。然而,也是從這時開始,地方政府對科龍的掌控變得直接起來。這家品牌顯赫、效益絕佳的企業成了政府官員調控地方資源的一個最佳工具。1998年中期,為了延伸產業鏈,潘寧謀劃在科龍空調項目上增大投資。當項目報到鎮政府的時候,他卻得到了一個十分意外的決定:政府希望科龍收購同鎮的華寶空調。華寶空調的興衰是另一個版本的“順德故事”。華寶空調廠是國內第一家生產分體式空調的企業,在廣東空調行業中第一家取得ISO9001質量體係認證。1993年,華寶空調銷售額達18億元,產銷量名列全國第一。這年的11月底,在經營層毫不知曉的情況下,華寶的國有資產控股方順德市投資控股總公司突然決定將60%的產權出售給香港翁氏家族控製的蜆殼公司。當時華寶的總資產達18億元,而蜆殼公司的資產不足5億港元,它隻用了1000萬元的價格就獲得了控製權。由於交易過於“秘密”,引起經營層的強烈反對,創辦華寶的董事長當即辭職,其他高管對香港方持強烈的抵觸態度,企業經營陷入一片混亂局麵。到1994年11月,蜆殼公司見對立狀況緩解無望,便以“空調市場不景氣,宏觀調控使銷售款回收周期加長,空調生產競爭對手增多”為由主動放棄了股權。港方提出,他們已經在華寶“連本帶利投入資金14.2億元”,他們願意“承擔1億元的損失”,其他的款項則要順德和華寶方麵全數歸還。很顯然,這是一筆讓順德方麵很感窩火的交易,不但付出10多億元的賠償金,還弄得華寶元氣大傷,其市場份額被後起的珠海格力空調等搶去大半。在某些政府官員眼裡,此時的華寶已成了一個尾大不掉的麻煩企業。因此,當潘寧提出新上空調項目的時候,便有人提出將華寶空調劃歸科龍,以此打造出一個“空調航母”。潘寧對陷入困境、內部矛盾重重的華寶頗為忌憚。在他看來,與其改造一個結構落後的“老房子”,還不如在一片空地上蓋一個“新房子”。而政府方麵則當然希望他能夠挑起這副“重擔”。為此,市長承諾,並購後可以“撥給”科龍一個上市指標,允許它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權力的高壓和上市指標的誘惑下,潘寧選擇了妥協。就這樣,1998年10月,科龍和華寶宣布聯合,這是當時國內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的一次企業聯合。科龍、華寶合並看上去做成了一艘“大船”,但是實際上這兩家企業從來就沒有真正融為一體,僅從品牌經營而言,科龍決沒有能力同時做好兩隻不同品性的空調品牌。因此,華寶之被棄是預料中的事情。而一個讓人更擔憂的事情是,隨著科龍規模的擴大,政府對之的控製變得越來越直接。1998年12月,就在科龍宣布收購華寶空調2個月後,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科龍集團突然發布公告,潘寧辭去公司總裁職務。第二年4月,潘寧卸任董事長,他的所有職務都將由多年的副手王國端擔當。根據很多當事人的回憶,潘寧對此毫無思想準備。在整個1998年,他一直在全國各地考察,他想收購成都一家軍工廠的車間,將之改建成電冰箱生產線,還到河北等省份洽談建設北方生產基地的事宜。據這段時間與潘寧有過數麵之緣的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觀察,“潘寧下崗,其實他對此沒有做好準備,在過去的1年多裡,他一直在四處奔波”。潘寧幾乎沒有對外界做任何解釋,他迅速做出了移民加拿大的決定。為表示自己的徹底隱退,他與科龍約法三章:“不保留辦公室,不拿科龍一分錢退休金,不要科龍一股股份。”他對媒體記者發表的最後一段講話是:“現在退下來,我覺得非常的榮幸。因為好多知名的企業家,有的升了官,有的沒有後續力,還有的犯了錯誤,極個彆的上了刑場。像我這樣乾到65歲的企業家,屈指可數。我光榮退休,確實好榮幸。”他對外宣稱有6個“退休計劃”:學打高爾夫,學攝影,學開車,學太極拳,讀點近代史,陪太太外遊。一位科龍舊部曾記錄一個細節:老潘臨彆科龍時,曾“口占一絕”留贈部下作紀念:“服務鄉企數十年,縱橫家電憤爭先。闖破禁區成駿業,寄語同人掌霸鞭。”有人指出,詩中的“憤爭先”一句有點彆扭,是不是“奮爭先”或“紛爭先”的筆誤。潘寧肅然地說,就是這個“憤”,發憤圖強的憤,悲憤的憤。潘寧離開科龍後,儘管日後風波不斷,他卻再也沒有對這家傾注了畢生心血的企業說過一句話。每年清明,他必由國外歸鄉掃墓,然後又悄然出境,幾乎與科龍舊人再無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