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公元前的第11個千禧年(1 / 1)

如果不是有歐西裡斯如此逼真的神話,如果這個以創造科學、製定法律聞名的神祗沒有在"開天辟地"的寓言期將農耕活動帶至尼羅河穀,那麼即使早在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之間,埃及便有了"早來的農業發展"——被一般曆史學家認定為世界最古老的農業革命——也不會這麼受人矚目了。正如前麵數章中所討論的,各種埃及史料,如巴勒摩石、杜林紙草等,顯現出的曆史年代都不一樣,有的甚至互相矛盾。不過,這些資料的編年中惟一的共同處,便是大家都同意歐西裡斯的"開天辟地"創始期,也就是神明統治埃及的黃金時代,發生在非常、非常久遠的年代。另外,所有的資料在極端重視公元前11000年這一點上也不謀而合。公元前11000年,也就是公元前11個千禧年前,從歲差運動來看,為獅子座的時代,也是北半球巨大的冰原正在大規模溶解的時候。或許是偶然,從1970年代開始,霍夫曼(MichaelHoff-man)、哈珊(FekriHassan)、溫道夫(FredWendorff)教授等地理學家、考古學家、史前史學者等,先後提出新的論證,證明公元前11000年的確為埃及史前史中重要的年代。在這期間,尼羅河低地發生過多次的大規模洪水,對地方產生嚴重的破壞。哈珊並推測,長期性災害至公元前10500年左右,威勢加猛(定期發生,持續至公元前9000年左右),將還處於雛形的農業實驗破壞殆儘。無論如何,不論是什麼原因肇始的埃及農業實驗,到公元前11000年左右都完全終止,並且在往後的5000年之間,都毫無複蘇的跡象②。外來的革命埃及所謂的"舊石器時代農業革命"(Paleolithicagricul turalrevolution),有許多令人費解的地方。下麵為從一般教科書[霍夫曼的《法老前的埃及》(EgyptbeforeThePharaohs),以及溫道夫和喜德斯(Schids)的《尼羅河穀的史前史》(PrehistoryoftheNileValley])衝所引用出來,對冰河時代末期,我們認識非常有限的埃及農業飛躍發展的一些描述:公元前13000年後不久,出現了石臼及前端部分閃閃發光的小鐮刀刃等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小鐮刀刃上黏有石英)。石臼的目的顯然是為了調理植物性食物而存在的。②在完全同樣的時期,在許多河邊的先人遺址中,魚類的殘骸突然間消失,顯示魚類在飲食生活中的重要性驟然降低。"魚類不再為重要的食物,和地上的穀物食物的大量出現很有關係。調查相關的花粉,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種植的穀類以大麥的可能性為最大。然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這裡大麥的花粉,在第一批定居者進入這地區前不久才開始出現……"③③舊石器時代後期,尼羅河穀的農業出現得突然,衰退得也極為突然。最令人費解的是,公元前10500年後不久,過去使用頻繁的石臼與小鐮刀刃突然消失,整個埃反而開始使用在舊石器時代以前便有的狩獵、漁獵、采集用的石器。雖然證據並不完整,不過我們應該已經可以看到全貌:埃及在公元前13000年開始,因穀物生產豐富,進入了一段黃金時代,但是到了公元前10500年左右,這突如其來的農業文化卻又驟然停頓、消失。從引進大麥種植後,尼羅河穀便突然繁衍出好幾個新的農耕部落,每個部落的人民都使用高效率的工具與方法從事農耕。但是到了公元前11000年左右,那些人卻又回到了原始的生活形態。麵對這樣的資料,我們不禁要發揮想象力,在謎團中搜尋答案。但是,如此得出來的答案純屬臆測,沒有可信度。惟一值得相信的是,所有的資料沒有一件可以證明舊石器時代所發生的埃及農業革命,是在當地發芽、成長、茁壯而成的。反而,從各種跡象顯示,農業化可能是一場由外人帶進來的革命,突然間因環境的變異,如同它的開始一般,在尼羅河大泛濫以後嘎然而止。當時的氣候如何?我們在前麵的章節中已經提過,撒哈拉在地理學上是一個年輕的沙漠,直至公元前1萬年,遠至上埃及都還是一片蔥綠的大草原,到處可見湖光閃爍、百獸嬉戲的景象。至於北部三角洲,則有許多大而肥沃的島嶼。總體而言,當時氣候比現在要涼爽、多雲,也要多雨。的確,在公元前10500年以前的2000至3000年或其後的1000年間,當地不停地下雨、下雨、下雨,一直下到大洪水來,並帶來環境大變為止。等洪水過後,氣候變乾,而乾燥期一直持續到公元前7000年,接著又是1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準多雨期。接下來的2000年溫和、多雨的溫和氣候,建構了一個適合農業發展的環境:"在那期間,沙漠中植物開花,許多原本不適合人居的地方,都搬進了大批的人口。"不過,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王朝誕生期,氣候再度轉變,日漸乾燥,直至今日。上麵敘述的,便是埃及文明之謎上演的大環境背景:公元前13000至公元前9500年的洪水,然後至公元前7000年的乾燥期,經過一段雨期(逐漸頻繁,但仍不算經常)到公元前3000年,再度回到現在為止的漫長乾燥期。這出曆史神秘大戲的上演時間,在天候轉變的背景下,前後拖長至1萬年以上。但是如果我們將焦點放在解開"黃金時代"發生的年代的話,那麼便應該將目標指向公元前13000年至公元前10500年,神秘的農業實驗時期。隱形的關聯那個時期不僅對古埃及,對鄰近的民族而言也都非常重要。正如我們在本書第4部中所見的,在這個時代中,天候經曆了極大的變化,海平麵上升,地麵動搖,洪水湧上,火山爆發,瀝青雨起,天色變黑,使得世界上現存的許多大災害的神話,都以這個時代為背景。而這個時代是否有可能真如神話所說,是一個人神共存的時代?玻利維亞高原上的神被稱為維拉科查,與可能在公元前11000年大洪水發生以前,便以巨石建設完成的城市帝華納科很有關係。根據亞瑟·波士南斯基教授的說法,大洪水退去後,"高原文化不但沒有再現高潮,反而進入了全麵性的衰退"。當然,波士南斯基的結論具有頗多爭議性,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正麵地評價檢討。不過,令我們感興趣的是,玻利維亞高原與埃及的文明同樣在公元前11000年被大洪水衝毀。而兩個地方,都顯示出先有利用外來引進的技巧開始從事農業實驗,然後又被放棄的跡象。同時,兩個地方有許多遺跡的年代都未獲公認。例如,波士南斯基教授認為帝華納科的普瑪門和卡拉薩薩雅廣場,可能為15000年前所建的,而約翰·魏斯特及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家羅伯·修奇則分彆證明了,埃及的巨石建築如歐希裡恩、獅身人麵像、基沙的卡夫拉王河岸神殿等,應完成於公元前11000年。埃及與南美洲美麗而神秘的巨石建築,傳授人類文明的神祗歐西裡斯和維拉科查,兩個文化都發生於公元前13000至公元前10000年的農業實驗之間,會不會有一些隱形的關聯存在?重寫人類文明史從墳墓區出來,我們驅車從阿比多斯開往路瑟,去會見約翰·魏斯特。我有一個感覺,如果建築物的年代這個中心議題能夠解決的話,其他疑問都會迎刃而解。也就是說,如果魏斯特的地質研究能夠證明獅身人麵像有12000年以上的曆史的話,那麼人類文明史就必須重寫了。而在改寫人類文明史的過程中,過去被認為怪異的、不斷出現於世界各地的其他"上帝的指紋",就會開始變得有意義……當魏斯特1992年於美國科學先端科學協會(AmeriAsociationfortheAdvaofSce)的年度大會中,發表他的調查結果時,至少芝加哥大學的古埃及學家,和基沙地圖化計劃主持人馬克·列那(MarkLehner)博士也參加了討論,而且出乎所有與會者意料的是,列那當場竟然無法提出有力的反駁論點。他為魏斯特的論文結論道:如果你認為獅身人麵像的年代在公元前10000到公元前9000年的話,顯示你認為當時埃及文明程度一定非常高,高到能夠製作獅身人麵像的地步。身為考古學者,我必須問的問題是:如果獅身人麵像是當時建造的,那麼文明的其他部分到哪裡去了④?列那其實沒有說到重點。如果獅身人麵像的確是在公元前10000到公元前9000年的作品,魏斯特並不需要證明埃及當時已經有高度文明,是古埃及學家和考古學家必須要解釋他們為什麼會錯了,而且錯了那麼久,錯得那麼離譜,錯得那麼固執。然而,魏斯特能夠證明獅身人麵像年代古老嗎?注釋另一個例子為西求勒斯(公元前1世紀)所記述埃及高僧告訴他的話:"從歐西裡斯及愛瑟絲,到亞曆山大統治,這期間超過了10000年……亞曆山大在埃及建立了一個以他為名的都市。"見西求勒斯,第1卷,73頁。DiodorusSiculus,VolumeⅠ,p.73.②《古埃及曆史》,21頁。NichosGrimal,AHistoryofAEgypt,Bckwell,Cambridge,1992,p.21.③溫道夫與史其德,《尼羅河穀的史前史》,291頁。FredWendorffandRomualdSchild,PrehistoryoftheNileValley,AcademicPress,NewYork1976.p.291.④美國先端科學協會1992年度會議辯論:獅身人麵像有多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