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地陰暗 黑雨降臨(1 / 1)

在最後一次冰河時代,地球上所有生靈遭逢一連串的災禍。從其他體型較大的物種的下場,我們可以推知這些災禍如何影響到人類。這方麵的證據有時令人相當迷惑,誠如達爾文在訪問南美洲後所說的:麵對物種絕滅的現象,沒有人比我更感到驚訝了。當我在〔阿根廷〕拉普拉達港(La Pta)發現乳齒象、大懶獸、劍齒獸和其他已經絕種的古生物——它們共同生活在相當晚近的地質時期——所遺留下的骨骸中嵌著一枚馬齒時,我整個人都呆住了。西班牙人把馬匹引進南美洲之後,它們在曠野中奔騰出沒,繁衍得十分快速,這證明南美洲的地理環境適合馬匹生長,那麼,本地土生土長的馬匹為什麼會在相當晚近的時期絕滅呢?答案當然是冰河時代。它消滅了美洲土生土長的馬匹,也使活躍在這個地區的一些哺乳動物絕種。物種絕滅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西半球。世界其他地區,由於不同的原因,在漫長的冰河化過程中,不同的時候曾經出現過物種滅絕的現象。以整個地球來說,遭建滅種噩運的許多物種,大部分是在冰河時代的最後7000年滅絕的。這段時期,大約是從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8000年之間。冰原時而擴展,時而消退,導致動物大量死亡。和冰原活動有關的氣候與地質事件,本質究竟為何,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暫且不討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場災難中,海嘯、地震。強烈風暴、冰川作用的突然加劇和消滅,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不論造成這些現象的真正原因為何,最後一次冰河時代所產生的動亂,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達爾文在《日誌》(Journal)中指出,這場動亂動搖了"地球的整個架構"②。例如,在西半球,從公元前15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之間,70多種大型哺乳動物遭逢滅絕的噩運,包括7個科的所有北美洲成員和所有長鼻類動物。在這段時期,暴斃的動物總數超過4000萬頭,但是,絕大部分是在短短2000年中(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9000年)被滅絕的。相對之下,在此之前的30萬年中,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大約隻有20種。晚期的、大規模的動物滅絕現象也發生在歐洲和亞洲。連遙遠的澳大利亞也不能幸免——在相當短的一段時期,澳大利亞總共喪失了大約19種大型脊椎動物,有些不是哺乳類。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大地突然凍結13000年前到11000年前發生的地質劇變中,災情最慘重的地區,要算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北部。環繞北極圈的"死亡地帶",散布著無數大型動物的遺骸,包括許多完整無缺的屍體和大量保存完好的象牙。事實上,在這兩個地區,常常有人將巨象屍體解凍,割下它們的肉,喂養拖雪車的狗;在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市(Fairbanks),餐館的菜單上可以看到"巨象排"(mammoth steak)這道菜。一位專家指出:"那個時候,成千上萬的動物死亡後就立刻凍僵,此後一直保持冰凍狀態,否則的話,它們的肉和長牙不會保存那麼完好……造成這場大災難的,一定是某種極為強大的力量。"③"北極生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Arctic Biology)的葛斯瑞博士(Dr.DaleGuthrie)提到,公元前11000年,在阿拉斯加生活的動物種類十分繁多:各種各樣的動物生活在一塊:劍齒貓、駱駝、馬、犀牛、驢、長角鹿、獅子、雪貂、駝羚。想象這情景時,我們難免會對它們居住的世界感到好奇。這些動物跟我們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因此,我們不得不問:當時的環境應該也不相同吧④?埋藏這些動物遺骸的阿拉斯加軟泥,看起來就像一層細致的、灰黑色的沙土。根據新墨西哥大學奚本教授(Professor Hibben)的觀察,冰凍在這層軟泥中的是:扭曲的動物遺骸和橫七豎八的樹乾,摻雜著結晶的冰塊和一層層泥炭和青苔……美洲野牛、馬、狼、熊、獅子……顯然,在某種力量威迫下整群動物驟然死亡……這一堆堆動物或人類的屍體,絕不可能是尋常的自然力量造成的……⑤在不同的地層,學者發現,石造手工藝品"冰藏在地下深處,跟冰河時代的動物遺骸放置在一塊。這個現象證明,人類和已經絕種的動物曾經共同生活在阿拉斯加"。⑥在阿拉斯加軟泥中,學者還發現:強烈的大氣騷動所留下的證據。哺乳動物和美洲野牛的屍體支離破碎,扭曲成一團,仿佛被憤怒的天神一掌殛斃似的。在一個地方,我們找到一隻巨象的前腿和肩膀,焦黑的骨骼上還輪附著一些肌肉、趾甲和毛發。附近,我們發現一頭野牛的頸項和頭顱,脊柱的筋腔和韌帶依然完好,覆蓋在牛角上的角質素也完整無缺。這些動物身上完全看不到刀痕或其他類似的傷痕〔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它們絕不是死於獵人之手)。就像稻草人一樣,它們被撕成碎片,遺骸散布各處——儘管這些動物有些體重高達好幾噸。跟一堆堆骨骸摻雜在一塊的,是一株株歪七扭八、糾結成一團的樹木。在一層細致的沙土覆蓋下,這些骨骸和樹木永遠被冰藏起來⑦。類似的景象,我們在西伯利亞也看得到。約莫在同一個時期,西伯利亞也發生災難性的氣候改變和地質動蕩。這裡的冰凍巨象墳場,自羅馬時代以來,就一直被象牙商人"開采";據估計,在20世紀初,10年之間這兒就生產出2萬對象牙。再一次,我們察覺,某一種神秘的力量似乎隱藏在幕後,主導這些大規模的物種滅絕行動。一般學者認為,皮堅肉厚。渾身毛茸茸的巨象能夠適應寒冷的天氣,因此,我們在西伯利亞發現它們的遺骸並不感到詫異。然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人類的遺骸竟然埋藏在巨象身邊,此外還有其他根本不適合在寒地生長的物種:西伯利亞北部的平原曾經養育過大量的犀牛、羚羊。馬、野牛和其他食草動物;它們是許多種食肉動物——包括劍齒貓——捕食的對象……就像那些巨象,這些動物活動的範圍遠及西伯利亞北端,直抵北冰洋岸,甚至更往北進入裡雅科夫(Lyakhov)和新西伯利亞群島,那兒距離北極隻有很短的路程⑧。研究人員證實,公元前11O00年大災難發生之前居住在西伯利亞的34種動物,包括奧西普巨象(Ossips mammoth)、巨鹿、穴居的土狼和獅子,其中至少有28種隻適合居住在溫帶地區。這一來,我們就必須麵對一個令人困惑的事實:越往北走,我們就發現越多巨象和其他動物的遺骸。這跟我們的預期完全相反。事實上,最早發現新西伯利亞群島(位於北極圈內)的探險家就曾描述,群島中的幾座島嶼,幾乎完全是由巨象的骨骼和長牙堆疊成的。誠如19世紀法國動物學家喬治·居維埃(Gees Cuvier)指出的,這個現象證明:"那些地區的氣候,以往並不那麼寒冷,因為這群動物不可能存活在這樣的低溫下。顯然,這些動物死亡的那一刻,它們居住的土地就開始凍結。"⑨還有大量證據顯示公元前11000年左右,西伯利亞的氣溫驟降,變得十分寒冷。勘探新西伯利亞群島時,北極探險家愛德華·馮托爾男爵(Baron Eduard von T0ll)找到"一隻劍齒虎的遺骸和一株高達70英尺的果樹。這株倒下的樹木,完好地保藏在永凍層中,樹根和種子都完整無缺。青翠的葉子和成熟的果實仍舊依附在樹枝上……今天,在新西伯利亞群島,惟一生長的樹木隻有1英寸高的柳樹。"⑩絕種的動物死亡前所吃的食物,也同樣顯示西伯利亞氣溫驟降所帶來的災難實在非同小可:"在刺骨的嚴寒中,巨象一頭接一頭暴斃。死亡來得太突然,巨象吞下的食物來不及消化……我們在巨象的嘴巴和肚子裡找到野草、風信子、金鳳花、菖蒲和野豆,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認出來。"⑾不必說,在今天的西伯利亞,這些植物是不可能生長的。公元前11000年,它們卻在西伯利亞出現,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那個時候,西伯利亞的氣候一定相當溫和,甚至溫暖,適合萬物生長。在世界其他地區,冰河時代的結束給大地帶來新的生機,為什麼在西伯利亞這個早期的樂園福地,它卻帶來永恒的冬天?這個問題,且讓我們留待本書第8部解答。這裡我們隻想指出:12000年前到130O0年前的這段時期中,嚴寒的天氣突然降臨西伯利亞,很快就把這塊土地變成一片凍原。這使我們回想起伊朗的祆教傳說:原本每年享受7個月夏天的樂土,一夕之間,被轉變成冰雪覆蓋的荒原,每年有10個月是苦寒的冬天。千座火山一齊爆發許多災難神話提到那個氣候酷寒、天空陰暗、含瀝青的熾熱黑雨傾盆而下的時代。一連好幾百年,涵蓋西伯利亞、加拿大育康地區(the Yukon)和阿拉斯加大部分土地的"死亡圈",所呈現的想必就是這樣一幅景象。在這片土地上,"一層層火山灰散布在軟泥中,覆蓋著成堆的骨骸和象牙。顯然,物種的滅絕和火山的大規模爆發是同時發生的"⑿。許多證據顯示,威斯康星冰川消退期間,火山活動格外頻繁⒀。遠離阿拉斯加凍原的南方地區,數以乾計的史前動物和植物一齊沉陷在洛杉磯附近有名的拉勒裡亞(La Brea)焦油坑中。那兒挖掘出來的動物遺骸包括野牛、馬、駱駝、樹獺。巨象、乳齒象和至少700隻劍齒虎。考古學家還找到一整副人類骨骼,關節已經脫落,全身被瀝青包裹,瀝青中摻混著一種已經滅絕的兀鷹留下的骨骸。拉勒裡亞地區發現的遺骸,"破碎、扭曲、混雜、糾纏成一團",顯示這一帶的確發生過一場突然降臨的、災情極為慘重的火山災變⒁。加州其他兩個地點——卡子特裡亞(Carpinteria)和麥基屈克(Mckittrick)——的瀝青坑,也發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冰河時代晚期鳥類和哺乳動物遺骸。在聖皮德羅河穀(San Pedro Valley),乳齒象的骨骸被挖掘出來時,四肢仍然挺立著,全身被厚厚的火山灰和泥沙包裹住。在科羅拉多州佛洛裡斯坦湖(LakeFloristan)和俄勒岡州約翰戴伊盆地(John Day Basin)發現的化石,也是從成堆的火山灰中挖掘出來的。在"威斯康星冰川作用"的末期,毀滅無數物種的火山爆發似乎特彆猛烈,然而,在整個冰河時代,火山活動卻持續進行著,不僅發生在北美洲,也出現在中南美洲、北大西洋、亞洲大陸和日本。我們實在很難想象,生活在那個怪異的、可怖的時代的人類,麵對持續不斷的火山活動,日子到底是怎麼過的。讀者隻需回想一下,1980年美國華盛頓州聖海倫斯火山(Mount Saint Helens)爆發時噴火高層大氣中的花椰菜形狀煙霧就能夠體會到,當一連串火山在世界各地順序爆發時,受影響的絕不隻是本地的生靈,連全球氣候都會遭受嚴重破壞。據估計,聖海倫斯火山總共噴出1立方公裡的熔岩,但比起冰河時代的火山爆發,隻能算小巫見大巫。威力比較可觀的是印尼火山克拉卡托亞(Krakatoa)。它在1883年爆發時,總共奪走3600O條人命,爆炸聲直傳到3000英裡外。從異他海峽(SundaStrait)的震央卷起的海嘯,高達100英尺,有如千軍萬馬般洶湧過爪哇海和印度洋,把輪船卷進幾英裡深的內陸,在遙遠的非洲東部和美洲西海岸引發洪水。18立方公裡的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灰和塵土被噴進大氣層;往後兩年多,全世界的天空都明顯地陰暗下來,落日變得特彆的紅。在這段期間,全球平均氣溫顯著下降,因為火山灰中的粒子把陽光反射回天空。在火山活動頻繁的冰河時代,地上生靈麵對的不隻是一座克拉卡托亞火山,而是千百座。一連串火山爆發的結果,首先,冰川作用加劇進行,因為陽光被火山噴出的熾熱煙霧阻隔,使原本就很低的氣溫降到更低。同時,火山將大量二氧化碳噴進大氣中,而二氧化碳是一種會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當火山恢複平靜時,全球氣候會有某種程度的回升。有幾位學者認為,大冰原的持續擴展和消退,肇因於火山活動與氣候之間有如"拉鋸戰"般的互動⒂。全球大洪水地質學家大都同意,到了公元前8000年,北美洲的威斯康星大冰原和歐洲的沃姆大冰原,已經全麵消退。冰河時代總算結束了。然而,冰河時代結束之前的7O00年,卻是氣候和地質變動最劇烈的時期——劇烈到令人無法想象。少數幸存的人類部落,從一個災禍逃離,馬上又得麵對另一場劫難,惶惶不可終日,急急如喪家之犬。偶爾大地恢複寧靜,他們就盼望噩運從此遠離。可是,當大地上的冰川開始溶化時,他們卻又得時時忍受洪水的肆虐。以往被數以10億噸計的冰塊擠壓到"軟流層"(asthenospher)的地殼,這時趁著冰塊溶化又冒出頭來,有時相當急速,結果引發強烈地震,空氣中充滿可怕的聲響。有時情況特彆糟糕。遭逢滅種噩運的動物,大多死在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前9000年之間,而這段時期正是氣候變動最劇烈的時候。誠如地質學家英柏瑞(John Imbrie)指出的:"大約11000年前,地球上發生一場氣候大革命。"⒃沉澱作用加速進行;大西洋表麵的海水溫度驟然上升,幅度達攝氏6到10度。造成物種絕滅的另一個動蕩時期,出現在公元前150O0年到公元前13000年之間。在上一章我們發現,大約17000年前,"塔茲威爾大推進"將冰原擴展到最大的範圍,接著,在往後不到2O00年中,冰原急速地、持續地消溶,使北美洲和歐洲數百萬平方英裡的土地徹底非冰河化。有些地區的情況很特殊:阿拉斯加整個西部、加拿大育康地區、西伯利亞大部(包括今天全世界氣候最寒冷的新西伯利亞群島),直到冰河時代將近結束之前,一直是不被冰原覆蓋的地區。大約12000年前,這些地區才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結果活活凍死了很多巨象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彆的地區呈現的卻是另一幅景象。當時,歐洲大部分土地被掩埋在2英裡厚的冰層下。在北美洲大部分地區情況也是如此。那裡的冰原從位於哈得遜灣(Hudson Bay)附近的中心向外擴展,涵蓋整個加拿大東部、新英格蘭和美國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一路延伸到北緯37度,直抵密西西比河穀的辛辛那提市南郊,距離赤道也不算太遙遠了。根據專家估算,在高峰時期(1700年前),覆蓋北半球的冰層總體積達600萬立方英裡。當然,南半球也經曆類似的冰川作用,一如我們在前文提到的。構成無數冰山的水源,由世界的海洋提供——那時的海平麵比現在低400英尺左右。就在這個時期,氣候的鐘擺猛然轉向。冰原的全麵溶化發生得那麼突然,涵蓋的區域那麼遼闊,以致學者把它稱為"某種奇跡"⒄。以地質學的術語來說,在歐洲它代表的是溫暖氣候的"波林階段"(Bolling phase),在美洲則是"布雷迪間冰段"(Brady iadial)。在這兩個地區:需要4萬年時間才逐漸發展完成的冰山,在短短2O00年中就消失無蹤。顯然,我們不能用尋常的、逐步發生作用的氣候因素來解釋這個現象(我們通常使用這些因素解釋冰河時代)……冰川的迅速溶化顯示,某種不尋常的因素影響到當時的氣候。根據我們推算,大約16500年前,這個因素第一次出現,200O年後,它就摧毀了大部分——數目可能高達3/4——的冰川。此外,證據顯示,冰川的全麵溶化,大部分發生在1000年或更短的時間內⒅。無可避免地,冰川的全麵溶化所造成的第一個後果就是海平麵急遽上升——上升的幅度可能高達350英尺。島嶼和大陸橋消失在海水中,低窪的海岸線被淹沒。海嘯不時發生,吞沒岸上的高地。海嘯消退後,在陸地上遺留下無可磨滅的痕跡。在美國,"冰河時代海洋生物的遺骸,出現在密西西比河東邊的墨西哥灣海岸上,有些地點的高度達海拔200多英尺"⒆。在密歇根州,研究人員在散布著冰河堆積物的沼澤中發現兩隻鯨魚的骨骼。在佐治亞州,海洋堆積物出現在海拔160英尺的陸地上;在佛羅裡達州北部則出現在240英尺的高地上。得克薩斯州的位置,在"威斯康星冰川作用"所涵蓋的地區的南邊,但在這裡的海洋堆積物中,研究人員卻找到冰河時代的陸地哺乳動物遺骸。另一組海洋堆積物,包含海象。海豹和至少五種鯨魚的遺骸,散布在加拿大東北各省和北極海岸。在北美洲太平洋海岸的許多地區,冰河時代海洋堆集物擴散到"200多英裡的內陸"⒇。安大略湖北岸,海拔大約440英尺的陸地上,研究人員發現一隻鯨魚的骨路;在佛蒙特州海拔500多英尺的地點,他們找到另一隻鯨魚的遺骸;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一魁北克海拔600英尺的地區,他們又發現一隻鯨魚。世界各地流傳的洪水神話一再提及,人類和動物逃到高山上,躲避不斷高漲的浪潮。化石記錄證實,冰原消溶時這種情況的確發生過,但是,逃到山上的生靈卻往往不能幸免於難。例如,法國中部孤立的山丘頂端,岩石的裂縫中塞滿地質學家所說的"含骨角礫岩"(osseous breccia),裡頭包含巨象、長毛犀牛和其他動物的破碎骨骼。法國東部勃良地(Burgundy)吉奈山(Mount Genay)高達1430英尺的山巔上,"散布著角礫岩,裡頭包含巨象、馴鹿、馬和其他動物的遺骸"。在歐洲南端的直布羅陀,研究人員"在動物的骨骸中,找到一顆人類臼齒和舊石器人類使用的燧石"(21)。英吉利海峽岸邊的普裡茅斯市(Plymouth)附近,研究人員在巨象、犀牛、馬、熊、野牛、狼和獅子的遺骸中找到一隻河馬的骨骼。西西裡島巴勒摩市(Palermo)周遭的山丘上,學者發現"大量的河馬骨骸,場麵有如古希臘羅馬的百牛大祭祀"(22)。在這些和其他證據的基礎上,牛津大學前地質學教授約瑟·普萊斯崔治(JosephPrestwich)做出這樣的論斷:冰原迅速消溶期間,歐洲中部、英格蘭以及地中海的島嶼科西嘉。薩丁尼亞和西西裡,好幾次被大水淹沒。根據他的推論:洪水逼臨時,成群動物撤退到深山中,後來卻發現自己被大水圍困,脫身不得……無數動物擠成一團,闖進附近的洞窟,後來被洪水追上,葬身水中……山坡上的砂礫和大塊大塊的岩石被水流衝刷下來,將動物的骨骸砸得粉碎……早期人類的某些部族一定也經曆過這場大災難(23)。同一時期,中國似乎也發生類似的大水災,在北京附近的山洞中,研究人員發現,巨象和水牛的骨骼跟人類的遺骸準聚在一起(24)。有幾位學者認為,在西伯利亞,巨象的屍骨和碎裂的樹木混雜在一塊,是因為"一場大海嘯將樹木連根拔起,把糾纏成一團的動物屍體掩埋在泥沙中。在北極地區,這些遺骸凍結得非常堅實,因此,直到今天,仍然完好地保藏在永凍層中"(25)南美洲各地,研究人員也挖掘出冰河時代的化石:"平日不相往來的動物(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跟人類的遺骸混雜地堆聚在一起。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範圍遼闊的區域內,陸地和海洋生物的化石摻混在一塊,埋藏在同一個地層中。"(26)在洪水肆虐下,北美洲的災情也十分慘重。威斯康星大冰原消溶時,在地上創造出巨大的、短暫的湖泊;洪水迅速湧入湖中,一路上淹死不知多少生物,然後才徐徐退去,幾百年後整個湖泊才乾涸。例如,西半球最大的冰河湖泊亞格西茲湖(Lake Agassiz),麵積一度廣達11萬平方英裡,涵蓋今天加拿大馬尼托巴省(Manitoba)、安大略省和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以及美國北達科塔州和明尼蘇達州的部分地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湖泊維持不到1000年。它的存在顯示,冰原突然溶化,帶來一場災難性的大洪水後,大地又恢複安寧。祛除成見,正視曆史長久以來,學界一直認為,大約11000年前人類才開始移居西半球,但近來的考古發現卻顯示,這段曆史比我們想象的長遠得多。在阿拉斯加育康地區的"老烏鴉盆地"(Old Crow Basin),加拿大研究人員找到25000年前遺留下的石製器具。在南美洲南部的秘魯和火地群島發現的人類骸骨和遺物,經專家鑒定,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研究人員在南美洲發現的另一批遺物,經考證,則是公元前23000年到公元前19000年之間遺留下來的。在這些和其他證據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人類移居美洲,至少在35000年前就已經開始,隨之而來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移民潮。"(27)冰河時代移居美洲的人類,從西伯利亞出發,渡過連接東西半球的白令陸橋,在17000年前到10000年前之間,遭逢到最可怕的情況。那時,威斯康星冰川驟然溶解,使全球海平麵上升350英尺,引發前所未見的氣候和地質劇變。一連7000年,地震、火山爆發、大洪水和詭異的、間歇出現的寧靜,主導西半球人類的日常生活。也許就是為了這個緣故,他們的神話一再講述大火、洪水、黑暗時期、太陽的創造與毀滅。此外,一如前文提到的,在這方麵西半球的神話並不孤立;它和東半球的神話有某種關聯。世界各地的傳說提到"大洪水"、"大寒"、"大動亂的時代"這類經驗時,呈現出一些顯著的共同點。同樣的經驗被一再講述。這點不足為奇——冰河時代和它產生的效應畢竟是全球現象。更耐人尋味的是,同樣的象征和題旨不斷出現在這些神話中:一個好人和他的家庭,神靈的開示,地上所有生物的種子,漂流洪水上的船,抵禦酷寒的圍場,讓未來人類的祖先躲藏的樹洞,洪水消退後被放出去尋找陸地的鳥兒和其他動物……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神話提到"奎劄科特爾"和"維拉科查"這類人物。據說,他們是在洪水消退後的黑暗時代來到這個世界,向劫後餘生、驚魂甫定的民眾傳授建築、天文、科技和法律的知識。給人類帶來文明和教化的這些英雄究竟是誰?難道,他們隻是先民通過想象力捏造出來的人物?他們到底是神還是人?如果他們是人,有沒有可能,他們以某種方式介入這些神話,把它轉變成一種保藏知識、留傳後代的工具?這些想法表麵看來荒誕不經。然而,在本書第5部我們會發現,異常精確、合乎科學標準的天文資料和數據,一再顯現於某些神話中,而這些神話跟大洪水的傳說同樣古老、同樣廣為流傳。他們的科學知識究竟來自何方?注釋:達爾文《物種源始》,企鵝版,322頁。Charles Darwin,The in ofSpecies,Penguin,London,1985,P.322.②達爾文《搭乘皇家海軍兵艦"獵犬號"環遊世界從事博物學與地質學研究之日誌》,1834年1月9日的記載。Charles Darwin,Journal of Re Searches into theNatural History and Geology of tries Visited During The Voyage Of HMSBeagle ROUnd the WOrd,entry for 9January 1834.③《極地之道》,258頁。④大衛·霍普金斯等《貝林吉亞史前生態學》,309頁。DaVid M.HOP Kia!;The Paeoecology of Beringia,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2,p 309.⑤法蘭克·奚本《失落的美洲人》,引述自(極地之道),275頁及其後各頁。Frank C.Hibben,The LOst Ameris,cited ih of the Pole,p.275ff.⑥雷尼《阿拉斯加中部地區考古研究》,《古代美洲》第5卷,307頁。F.Ralney,Archaeological Invstigations Iral Aska,Ameri An tiquity,volume V,1940,p.307.⑦《極地之道》,275頁及其後各頁。⑧同上,255頁。⑨喬治·居維埃《地球曆史上的變革和災難》,1829年版。Gees Cuvi er,Reuolutions and Catastroph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1829.⑩引述自《極地之道》,256頁。⑾伊凡·桑德遜《急速冰凍的巨象之謎》,《星期六晚郵報》周刊,1960年1月16日,82頁。Ivan T.Sanderson,"Riddle of the Quick-Frozen Gi ants,"Sturday Euening Post.⑿《極地之道》,277頁。⒀同上,132頁。⒁普萊斯《新地質學》,579頁。G.M.Price,The NeW Geology,1932,p 579.⒂《極地之道》,132~135頁。⒃《解開冰河時代之謎》,129頁。⒄《極地之道》,150頁。⒅同上,148~149頁。⒆傅林特《冰河地質學與洪積世》,294-295頁。R.F.Gleacial Geology andthe Pleisoet Epoch,1947,pp.294-5.⒇同上,362頁。(21)約瑟·普萊斯崔治《論最後地質時期結束時的某些現象及其對洪水傳說的影響》,36、48頁。Joseph Prestwi Chrtain Phenomena Be IOnging to theClose Of the Last Geological Period九*九*藏*書*網 and on Their Bearing uporadiionOf the Flood,Ma,London,1895,pp.36,48.(22)同上,50頁。(23)同上,51~52頁。(24)李氏《中國地質研究》,370頁。J.S.Lee,The Geology of a,London.1939,p.370.(25)《極地遷徙與大陸漂流》,經濟化石學與礦物學學會專刊第10號,165頁。Por Wandering and tial Drift,Society of Eic Pale ontologistsand Mineralogists,Special Publication No,10,Tulsa,1953,p 165.(26)狄萊爾與歐普《南美洲物種滅絕的證據》,收錄於《極地之道》,292頁。J.B.Deir and E.F.oppe,"The Evidence of Violein In SouthAmerica,"in Path Of the Pole,p.292.(27)《人類的進化》,92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