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秘境的地圖(1 / 1)

美國空軍第8偵察中隊戰略空軍司令部馬薩諸塞州魏斯歐佛空軍基地1960年7月6日事由:海軍上將皮瑞·雷斯(Admiral Piri Reis)繪製之世界地圖請求鑒定案致:查爾斯·哈普古德教授(Prefessor Charles H.Hapgood)基思學院(Keene College)新罕布什爾州基恩市哈普古德教授道鑒:本部業已遵照您的要求,對皮瑞·雷斯於1513年繪製之世界地圖,就其中若乾不尋常細節進行鑒定。部分學界人士聲稱,這幅地圖下端所描繪的是南極洲穆德後地(Queen Maud Land)瑪莎公主海岸(Princess Martha Coast)以及帕瑪半島(Palmer Peninsu)之地形。經仔細檢視,本部發現,上述學者對皮瑞·雷斯地圖之推測合乎邏輯而且正確。地圖下端所顯示之地理粗細位置,與1949年"瑞典-英國南極考察團"在冰層頂端搜集之地震資料,極為吻合。此一發現顯示,南極海岸被冰層覆蓋之前,已經有人對該地區進行探測,並且繪製成地圖。此一地區之冰層現今大約厚達1英裡。皮瑞·雷斯地圖所呈現之資料,大大超越了1513年當時人類有限之地理知識。何以如此,吾人不得而知。特此函複。哈洛德·歐爾梅耶(Harold Z.Ohlmeyer)美國空軍中校中隊指揮官這封官腔十足的複函,由負責繪製南極洲地圖的美國空軍單位發出後,在學界引起極大的震撼。如果南極洲穆德後地在冰封之前被人探測過,那麼,最原始的地圖應該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繪製成的。但是,究竟多久以前呢?一般學者認為,南極洲的冰層,以它目前的麵積和形態,至少已經存在了好幾百萬年。然而,隻要稍加檢視,我們就會發現,這個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皮瑞·雷斯海軍上將的地圖所描繪的,絕對不是幾百萬年前的南極洲穆德後地。最近的一些證據顯示,穆德後地和鄰近的地區曾經度過一段漫長的"無冰"時期,直到約莫6000年前才完全被冰層覆蓋。這些證據,我們將在下一章詳加探討。在本章中我們要特彆指出的是,這些證據的出現,使我們不必再挖空心思,勉強解釋一個難解的謎團:200萬年前,人類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時,究竟誰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術,在南極地區進行精確縝密的地理勘探?同樣地,由於地圖的繪製是一種複雜的、"文明"的活動,我們不得不解釋:即使在6000年前,這樣的一項工作怎麼可能完成呢?曆史學家所承認的真正的早期文明,那時全都還沒有出現呀。比人類文明更古老的地圖試圖解開這個謎團之前,我們必須記住下麵的一些基本的曆史和地理事實:皮瑞·雷斯地圖是真實的文件,不是任何騙局。它是公元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stantinople)繪製成的。②、這幅地圖的焦點是非洲西海岸、南美洲東海岸和南極洲北海岸。③、皮瑞·雷斯不可能從當時的探險家獲取有關的資料,因為直到公元1818年,在他繪製地圖300多年後,南極洲才被歐洲人發現。④、地圖上顯示的穆德後地不被冰封的海岸,是一個難解的大謎團,因為根據地質資料,這個地區能在"無冰"狀態中被勘探、繪圖的最晚日期,是公元前4000年。⑤、我們無法確定這項勘探可能進行的最早日期——不過,有證據顯示,穆德後地沿海地區在無冰狀態中至少存在了9000年,然後才被日漸擴大的冰層完全吞沒。⑥、據我們所知,曆史上並沒有一個文明,在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間,具有探測這段海岸線的能力②。換言之,這幅繪製於1513年的地圖,其中所包含的真正謎團,倒不是它把直到1818年才被發現的南極洲大陸涵蓋進去。最讓我們困惑的是,它呈現的竟然是尚未被冰封的南極洲海岸,而早在6000年前,這種無冰狀態就已經結束,從此,整個南極洲被覆蓋在堅厚的冰層下,不見天日。這種現象應該怎樣解釋呢?幸好,皮瑞·雷斯在地圖上親筆寫下一連串劄記,為我們提供一些答案。他告訴我們,實際進行勘探和繪圖工作的並不是他本人。他承認,他隻是一個編纂者和"抄寫者",從大量的原始地圖中搜集資料,繪製他那幅地圖。作為藍本的這些地圖,部分是當時或不久前到過南極洲和加勒比海的探險家(包括哥倫布)所繪製,其他則是公元前4世紀,或更早之前遺留下來的文件。繪製早期地圖的人究竟是誰?皮瑞·雷斯並未提供給我們任何線索。1963年,哈普古德教授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一個新奇的、引人深思的解答。他認為,皮瑞·雷斯使用的原始地圖,其中有一部分——尤其是公元前4世紀流傳下來的那些——是根據更古老的地圖繪製成的,而後者所依據的藍本則更為古老。他強調,目前已有確鑿的證據顯示,早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整個地球已經被一個具有高度技術,至今猶未被發現的神秘文明徹底勘探過,並且繪製成地圖。他進一步推斷:顯然,精確的地理資訊經由不同的民族逐漸流傳下來。最早的地圖顯然是一個來曆不明的民族所繪製的,然後經由古代最偉大的航海民族、縱橫世界海洋1000多年的邁諾斯人(Minoans)和腓尼基人(Phoenis)流傳到後代。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圖被收藏在埃及亞曆山大港(Alexandria)的圖書館,經過地理學家整理後編纂成集,供學者研究③。根據哈普古德教授的研究,這些地圖集和一些原始地圖輾轉流傳到其他學術中心,尤其是君士坦丁堡。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君士坦丁堡被威尼斯軍隊攻占,這些地圖落入歐洲水手和浪人手中:這些地圖大部分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圖,但其他地區的地圖也流傳了下來,包括南、北美洲和南北極的地圖。顯然,古代航海家的蹤跡遠達南極和北極。說來也許不可思議,但證據顯示,某個古代民族確實曾經在冰封之前勘探過南極海岸。這個民族顯然擁有先進的導航儀器,可以精確判斷經緯度。他們的航海技術,遠遠超越18世紀下半期之前的任何古代、中古或現代民族。這些年來一直有人推測,遠古時代,地球上曾經存在一個如今已經消失的文明。上述的航海技術足以證明,這些假設並非純然是空穴來風。古代航海技術的證據,大部分被學者斥為神話,但我們在這裡提出的證據卻不是輕易可以推翻的。我們的證據顯示,以往發現的那些證據現在必須重新提出來,讓學者以開放的心胸重新加以評估④。儘管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強力支持哈普古德的推論(見下文),而且,連美國地理學會會長約翰·萊特(John Wright)也承認,哈普古德"提出了亟待學界驗證的假設",但是,至今仍未有學者對這些神秘的早期地圖,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哈普古德在學術界的同仁,非但不曾讚揚他在人類文明研究上的貢獻,反而刻意打壓他。直到逝世之前,他的觀點和研究工作備受譏刺,而這些批評往往是"尖刻的、瑣碎的,禁不起事實的檢驗,回避了真正的問題"⑤。愛因斯坦觀點已故的查爾斯·哈普古德教授,生前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基思學院講授西方科學史。他既不是地質學家,也不是古代史學者。然而,他的研究卻對世界曆史和地質學產生極大的衝擊。他的成就應該會受到後人肯定。愛因斯坦早就看出這點,所以,他破例為哈普古德在1953年寫的一本新書作序。這年也就是哈普古德對皮端·雷斯地圖展開調查之前的幾年。在序文中,愛因斯坦指出:我經常接到各方人士來函,要求我對他們尚未公開發表的論點和觀念提出一些看法。當然,這些觀念和論點大多缺乏科學根據。然而,接獲哈普古德教授的第一封信時,展讀之下卻讓我大為振奮。他的論點雖然簡單,卻極富創意;如果能找到確鑿的證據,他的觀點必將對地殼的曆史研究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⑥。哈普古德這本書所提出的"觀點",其實是一個全球性的地質理論。他試圖解釋,南極大部分地區,直到公元前4000年,為何能一直保持無冰狀態。此外,這本書也探討地球科學其他許多異常現象。哈普古德的論點簡述如下:、南極大陸並非一直被冰雪覆蓋,在某個時期它的氣候曾經比現今溫暖得多。②、當時這塊大陸氣候溫暖,因為在那個時候它的地理位置並不在南極,而是在南極以北大約20O0英裡處。換言之,當時它的位置是在"南極圈之外的溫帶,或溫帶和寒帶之間的地區"。③、在一種名為"地殼移置"(earth-crust dispt)的地質機製(pte-teics)運作下,這塊大陸轉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進入南極圈之內。這個機製不同於結構地質學上所謂的"大陸漂流"(tial drift)。它指的是:地球的整個外殼"有時可能移換,如同一隻橘子的表皮,鬆俄後就會整個的移動"。④、根據哈普古德的推測,"地殼移置"造成南極洲向南移動後,這塊大陸逐漸變冷,地上形成的冰層口愈擴大,經過幾千年的時間演變成今天的模樣。支持這個激進觀點的進一步證據,羅列在本書第8部各章。在這兒,我們要特彆指出的是,正統地質學家到現在還不肯接納哈普古德的理論,儘管他們一直無法提出有力的反證。哈氏的觀點引起太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有哪一種地質機製,能對地表的岩石圈產生如此強勁的衝擊,以致引發規模如此龐大的地殼移置?讓我們聽聽愛因斯坦如何解答這個問題:在南、北極地區,冰雪不斷累積,分布並不均勻。地球的運轉使這一堆堆分布不均勻的冰雪產生變化,從而引發出一股離心的動力,傳送到地球僵硬的表層。以這種方式產生出來的離心動力,能量會日漸增強;當它達到某一個程度時,就會使地殼鬆脫,開始移動……⑦令人驚異的是,皮瑞·雷斯的地圖似乎蘊含一些間接證據,支持哈普古德提出的理論:地殼突然南移之後,南極洲部分地區才開始形成冰層。更重要的是,由於這樣的一幅地圖隻有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才有可能繪製成,我們不得不對人類文明的曆史重新加以考證。根據一般學者的看法,公元前4000年之前根本不可能有文明存在。簡單地說,對人類文明的起源,學術界的共識是:●文明最初發源於中東地區肥沃的新月形地帶。●文明發源於公元前4000年之後,在最早的真正文明(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出現時達到一個頂點,時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隨後出現的文明,崛起在印度河流域和中國。●大約1500年後,與世界其他地區隔絕的南北美洲,獨立地發展出一個文明。●在舊世界,自從公元前3000年以來(在新世界,自從公元前大約1500年以來),文明穩定"演進",變得愈來愈複雜、精致和豐富。●因此,相對於今天的人類文明,所有古代文明(以及它們的各種成就)隻能算是原始的玩意兒(中東古代天文家對上天的敬畏,違反科學的精神,而埃及的金字塔隻不過是"原始工程師"的作品)。皮瑞·雷斯地圖所蘊含的據證,卻跟以上所有論點發生抵觸。神秘的繪製技術在他那個時代,皮瑞·雷斯可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在曆史上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身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將領,他曾參與16世紀中期無數次海戰,功業可謂十分彪炳。此外,他也是公認的地中海區域地理專家,著有航海指南《基達比·巴裡耶》(Kitabi Bahrive)一書,對愛琴海和地中海的海岸、港口、潮流、淺灘、碼頭、港灣和海峽,描繪得頗為詳儘。儘管勞苦功高,他卻失寵於主子,於公元1554或1555年被問罪斬首。皮瑞·雷斯於1513年繪製地圖所使用的藍本,原來極可能收藏在君主坦丁堡的帝國圖書館——據說,這位海軍上將享有特權,可以隨意取閱圖書館收藏的所有資料。這些原始地圖,當初可能取自更古老的學術中心,如今下落不明。皮瑞·雷斯繪製的那幅地圖,直到1929年才在君士坦丁堡的故宮圖書館被發現。這幅地圖繪在一塊羚羊皮上,卷成一卷,放置在塵封的書架上。失落的文明留下的遺產?誠如歐爾梅耶中校在1960年回複哈普古德教授的信中所承認的,皮瑞·雷斯地圖描繪的是"冰層下的地形",也就是南極洲穆德後地被冰雪遮蓋的真正麵貌。自從公元前4000年,穆德後地被冰層覆蓋以來,世人就無緣一睹她的真麵目。直到1949年,英國和瑞典組成的一支科學考察隊抵達南極,對穆德後地展開全麵的地震調查,她的麵紗才被揭開。如果皮瑞·雷斯是唯一接觸到這種"異常"資訊的人,他所畫的地圖也就不值得重視。我們大可以嗤之以鼻:"表麵看來也許意義重大,但說穿了,也許隻是個巧合而已。"然而,在當時,這位土耳其海軍上將並不是唯一擁有這種神秘地理知識的人。至於這種知識如何從一個民族傳播到另一個民族,從一個時代流傳到另一個時代,哈普古德教授已經說得很清楚,我們就不必費心猜測了。不管流傳的過程如何,事實是:有好些製圖者曾經接觸過同樣的奧秘。難道說,這些畫地圖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都曾經分享過一個消失無蹤的文明遺留下來的豐富科學知識?有沒有這種可能呢?注釋:收錄於哈普古德著(古代海王的地圖),243頁。Charles H.HapgoS,Maps of the A Sea Kings,Chilton Books,Phidelph and New York,1996.p.243.②一般曆史學家認為,公元前觀4000年之前,地球上不可能有這樣的文明存在。③見《古代海王的地圖》修訂版作者序。Maps Of the A Sea Kings(evised edition),Tunstone Book,London,1979,Preface.④同上。⑤同上,緒論。⑥愛因斯坦於1953年為哈普古德《移動的地殼:探索地球科學的一些根本問題》所寫的序。Einsteins foreword to Charles H.Hapgood,Earths Shifting Crust:AKey to some Basis Of Earth Sce,Pantheon Books,New York,1958,pp.l~2.⑦(移動的地殼)愛因斯坦序,第1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