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第99章 大結局(1 / 1)

第99章 大結局崇禎四年。

遼東。

大淩河城。

自從上次入寇,已經過去了兩年多。

“報——!”

一騎快馬自城外狂奔而回。

一名身材魁梧,身著鐵甲,頭戴玄武盔的將領見狀連忙走下城頭,看這哨騎一身灰頭土臉,揮手示意讓副將拿了碗水,蹙眉看著他。

“怎麼樣了?”

說話的,便是袁崇煥麾下大將,前鋒總兵官祖大壽。

哨騎狼吞虎咽的喝了這碗水,顧不得擦嘴,便立即說道:“大帥,我看見了!鬆山來的援軍已經在城外三十裡被建奴擊潰,退回鬆山了!”

祖大壽聞言,臉色一黑。

“你可確定嗎?”

“鬆山來了多少兵馬?”

那哨騎微微回想,歎了口氣。

“大概有兩三千人馬,卑職親眼所見,他們正在行軍,奴騎忽然從山頭衝下來,隻是一個照麵便擊潰了他們,為首的將官爺不知是誰,已經戰死了!”

祖大壽得到確切消息,轉頭看了一眼副將。

“去叫何可綱來。”

不多時,何可綱走了過來,聽到消息後,他倒是不無意外。

“當時受命修築大淩河城時,我便屢次向朝廷上疏,建奴又不是傻子,大淩河城地勢險要,一旦築成,即可與小淩河城互為犄角。”

“奴軍必不會坐視我軍將大淩河城修成,現在怎麼樣?”

何可綱冷笑一聲,道:“隻可恨朝廷奸臣作祟,陛下聽信讒言,被文官玩弄於鼓掌之中,聽不進去逆耳忠言,我這些上疏全都石沉大海。”

“我這條命早就當是死了,可連累了他人,我死的也不甘願!”

祖大壽點頭,歎了口氣。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這種戰略上的大事,不是你我可以說動的。”

祖大壽不是個矯情的人,他帶著何可綱來到城頭,看向城外。

“奴騎已將我軍圍困在鬆山一年有餘,四處都有營地,早已經是水泄不通,我軍雖有數萬,但以步卒為主,還有大量的民夫,突圍等於帶著他們去送死。”

“我派人衝了好幾次,死傷不小,但好在是把消息送了出去,過了這麼久,卻還是杳無音信啊!”

“鬆山援軍已經被擊潰,我們現在怎麼辦?”

何可綱也是滿頭黑線。

“若哨騎所言不假,隻來了兩三千人,那就是隻有鬆山守備劉占山了,這劉占山從前是李氏家丁起家,跟李如鬆在援朝時立過不少戰功。”

“李氏厚養部屬,劉占山立的功勞全都實打實到了手上,負責防備鬆山已有數年。”

“兩年前建奴入寇,吳襄的兒子吳三桂也立了功,現在是鬆山前署參將,位序還在李占山之上,鬆山也就成了他吳家的轄地,但因為劉占山的緣故,李氏舊部也有不少。”

“這些李氏舊部一向是不服吳襄,對他的軍令陽奉陰違,連吳三桂也管束不住。”

祖大壽聽到這裡,哈哈大笑。

“這話倒是不假,這些李氏舊部遍布遼東,除了李氏子弟,對很多將帥都不服,但一作戰起來,又都十分悍勇,連我也對他們十分頭疼。”

何可綱繼續說道。

“現在遼東有許多傳言,說是李家新出了一個小輩,驍勇善戰,麾下三千家丁,個個勇猛異常,在兩年前建奴入寇立下了頭功,繼承了多年前李如鬆的寧遠伯爵位。”

祖大壽聽到這,也是想起了一個人,脫口而出。

“李順祖?”

“最近倒是聽到過不少關於李氏即將重新入主遼東的言論,吳襄還曾找過我,要與我共同對付李氏,擠兌走那個李順祖,他現在隻怕坐臥不安了吧?”

何可綱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

“吳襄早對這些李氏舊部心存不滿,這次派劉占山前來,恐怕為的不是救你,是要借機清除李氏舊部,是得到了李順祖要來遼東的消息,在殺雞儆猴罷了。”

祖大壽也十分後悔,恨恨捶在城頭。

“枉我曾經還和吳襄稱兄道弟,真是信了他那番要與我共掌遼東的鬼話!”

兩人正在說話,卻是見到城外有了變動。

“將軍,奴騎退了!”

祖大壽聞言一愣,立即遠眺望去,果真見到,四處圍了大淩河城一年有餘的後金軍營地,在西側的兩藍旗突然拔營北撤,營內人喊馬嘶,旌旗搖動。

過了不久,後金營地好像是出了亂子,兩白旗、兩黃旗、兩藍旗互相吵鬨不休,最後紛紛拔營撤走。

“這是怎麼回事?”

就連何可綱也不懂了,建奴為什麼會突然退兵。

但是很快,他們就得到了答案。

後金軍退走後不久,城外來了一大隊人馬,足有數萬之多。

為首的有兩人,遼東總兵吳襄與副總兵宋偉義。

吳襄哈哈大笑,拱手說道:“幸好得到消息及時,朝廷叫我們率領部下來馳援大淩河城,怎麼樣,祖老弟,沒受到什麼危險吧?老哥來的還算及時?”

聽到他的話,副總兵宋偉義一臉鄙夷,但也沒罵他什麼。

畢竟他與吳襄沒什麼衝突,也不想與吳家為敵。

祖大壽現在也知道吳襄是什麼德行,被圍在大淩河一年多,吳襄就在鬆山,眼看著被圍也不救,他自然明白,這次奴騎退走跟吳襄沒有半毛錢關係。

“到底是怎麼回事?”

宋偉義麵對祖大壽的質問,也是不得不說出實情。

“是這麼回事,朝廷新派來了一位鬆山中協衛指揮,叫什麼李順祖,據說是李家的直係後裔,還在京師襲封了寧遠伯,一到鬆山,消息就炸了。”

“就連我麾下的許多人都不聽指揮,跑到他的營地去了,至於奴騎是怎麼退的,這個在下也不甚清楚,隻是聽說那李順祖往兩藍旗的營地派了一騎,兩藍旗就退了。”

何可綱和祖大壽聞言,頓時驚為天人。

如今執掌兩藍旗的,是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這個阿敏祖大壽還對陣過不少次,那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李順祖是怎麼把他勸走的?祖大壽總算知道,到底是誰救了他,冷冷看了一眼吳襄。

“那就還請宋軍門牽線搭橋,就說我祖大壽有事要見見這位新晉的寧遠伯!”

吳襄本來心情就不算好,李順祖一來,連他的部下也跑了不少人,都說李氏才是遼東之主,這次硬著頭皮過來,本意是拉攏祖大壽共同對付李順祖。

卻沒成想,這個祖大壽給臉不要臉。

“哼!”

想到這裡,吳襄也不打算再給他麵子,兩人不歡而散。

祖大壽的部下被圍在大淩河城長達一年,鬆山的吳軍人馬卻不來救援,此時兩人見麵也根本沒什麼高興之情,要不是還都穿著明朝的衣甲,隻怕就要當場火拚起來。

遠處。

後金營地,皇太極也不好過。

“混賬!”

“這個阿敏,愈發不把本汗放在眼裡了!”

皇太極得知阿敏率領兩藍旗擅自撤走的消息後,頓時怒不可遏,但又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自從兩年前,千裡奔襲入關失敗,皇太極和代善、濟爾哈朗就水火不容了。

本來代善和濟爾哈朗就對皇太極這手奇襲表示很不看好,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皇太極的威嚴也是大損。

但皇太極一開始也沒著急,他本以為阿敏的部下會在關內被殲滅,然後順勢消滅阿敏,奪取大權,壓製代善,濟爾哈朗這個牆頭草會直接倒過來。

卻沒成想,那小子居然堂而皇之的從關內撤出來了。

最讓人不理解的是,阿敏撤出來就撤出來吧,他手下那些兩藍旗也幾乎沒怎麼遭受損失,最後一算賬,反而是他的兩黃旗在關內的損失不小。

阿敏的部下兩藍旗勢力不算小,沒怎麼損失的情況下,再加上和代善、濟爾哈朗的兩紅旗形勢也比較微妙,皇太極自然不敢對阿敏怎麼樣。

阿敏從關內撤出來以後,非但沒有過錯,反而因為保全部屬而得了大功,在後金的地位今非昔比,這一年多以來,是根本不把皇太極放在眼裡。

知道皇太極要弄死自己,阿敏現在倒是沒什麼投鼠忌器了,開始經常在公眾場合上跟皇太極對著乾,凡是皇太極想要的,阿敏就不讓他得到。

反之,阿敏想要的,皇太極也會從中作梗,兩人現在是針尖對麥芒,互相看著都不爽。

這次阿敏玩的更絕,居然公然違背了皇太極的大汗令旨,帶著兩藍旗直接跑路了!

阿敏這麼一跑,多爾袞的兩白旗直接暴露在明軍援軍之下,多爾袞也不想自己的部下受損,也是一溜煙直接沒影了,代善和濟爾哈朗也不想當大怨種,帶著兩紅旗作勢要撤。

“大汗,我們現在怎麼辦?”

“能怎麼辦?”皇太極氣不打一處來,“阿敏的兩藍旗已經撤了,兩白旗也差不多都走了,現在我們不撤,就是被馳援的明軍包圍。”

“這個援是打不成了,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時光飛逝,歲月無情。

二十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原本曆史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

遼東,鐵嶺。

寧遠伯府、遼東總兵帥府。

一名家丁走上前來,抱拳說道:“稟大帥,那個叫李自成的闖營流寇頭子,正如我們所預料的那樣,在西安建國稱王,帶著人馬直奔京師殺去了。”

“陛下連發三道聖旨,命我軍火速入援!”

“行了,我知道了,下去吧!”

李順祖伏在眼前的沙盤之上,目不轉睛的盯著,似乎根本沒有下令馳援京師的意思。

熊興虎是個急性子,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連忙說道:“帥爺,這就是咱們千載難逢的機會啊,伱不是一直說,要把這個姓李的流寇頭子養起來嗎?”

“這些年來,這姓李的幾次差點就被朝廷滅了,是咱們暗中又把他扶起來了,現在他要去打北京,正合了咱們的意,怎麼帥爺你反倒淡定起來了?”

“我們現在該下場了啊!”

喻寬這些年來,跟著李順祖學了不少,早就對眼前這個好似洞悉一切的遼東總兵十分相信,大笑一聲,寬慰道:“你小子急什麼,帥爺在等!”

“等什麼?”熊興虎急得團團轉,“咱們在遼東,拳打建奴,腳踢蒙古,朝鮮現在也平了,入關去打那群流寇還不是玩一樣,有什麼好等的?”

看著他們倆一如既往的爭執,李順祖笑而不語,但依舊沒有下達命令。

直到,一名家丁來到正堂。

“啟稟帥爺,阿敏已經按照約定,將沈陽交割給我軍,現在兩藍旗的使者已經到了府外,要求我軍按照約定,幫助阿敏攻占赫圖阿拉,取建州自立!”

熊興虎這下傻了,看著喻寬嬉笑的眼神,當即撓了撓頭。

“還是帥爺想的周到啊!”

李順祖拿起佩刀,走出堂外。

“傳我軍令,三軍開拔!”

“熊興虎,知道你小子早就急不可耐了,本帥現命你為先鋒官,率領本部騎兵三萬,會蒙古隨征一萬,過沈陽前往赫圖阿拉與阿敏會合。”

熊興虎這下舒服了,立即抱拳喊道:“帥爺放心,就奴騎那點人馬,不夠咱們遼東鐵騎分的!”

遼東鐵騎是這些年來,李順祖花了大精力重新組建起來的精銳,全都是遼東本地人,每一個軍官都是實打實憑借戰功升任,在熊興虎的率領下,立下赫赫戰功。

“喻寬!”

這次李順祖打算兵分兩路,齊頭並進。

取天下的時候,到了。

“命你為中軍主將,統籌全軍,直奔京師!”

喻寬也早就等著這天了,在遼東發育了這麼多年,多少委屈,多少心酸,屍山血海都趟過來了,現在就是跟朝廷和流寇算總賬的時候了。

“末將謹遵大帥軍令!”

三個月後。

京師,永定門。

守城的明軍看著城外遼軍與大順軍剛剛戰鬥過,這屍橫遍野的戰場,早就是被這般震天動地的呐喊嚇得渾身顫抖,看著李順祖轉頭過來,立即舉起了白旗。

喻寬正帶領兵馬打掃戰場,熊興虎則是帶著騎兵追擊劉宗敏去了,還有阿敏,雖然十分殘暴,早年也殘殺了不少漢人,但也當真是個比較不錯的盟友。

在幫助他取得赫圖阿拉,入主建州以後,阿敏當即便上表向李順祖稱臣,隨即親自率領兩藍旗騎兵入關,在遼軍與大順軍大戰的時候,從背後給了李自成致命一擊。

由於遼軍實在強大,阿敏也不敢有太大的造次行為,因此這次入關後,其所部的女真人都十分老實,沒聽說有什麼危害普通百姓的搶掠行為。

“投降!我們投降!”

伴隨著隆隆一陣聲響,京師的永定門打開了。

李順祖單手牽著馬韁,騎著高頭大馬,在兩側百姓和投降明軍的注目下,以征服者的身份,再一次踏入北京城。

在他身後,是身著黑色盔甲,手持刀槍的遼軍將士,他們在熊興虎、喻寬等遼軍嫡係將領的帶領下,整齊劃一的行進在街道上。

李順祖緩步踏入乾清宮,看著兩側伏跪顫抖的群臣,再看一看空空如也的崇禎皇帝禦座,卻是沒有著急坐上去,隻是微微一笑。

“傳令,大軍入城,秋毫無犯,違令者斬。

“找到太子朱慈烺,尊其為皇帝,傳檄天下。”

說著,李順祖轉頭看向周圍的群臣,臉上看不見絲毫的表情。

“殺。”

多年以後。

京師。

年僅四十八歲的大明朝護國公、上柱國、兵部尚書、五軍都督府大都督,遼軍統帥李順祖在平定建州阿敏之亂後,率領遼軍凱旋回京,在武英殿接受皇帝率領群臣道賀。

在武英殿,群臣再一次合詞勸進,朱慈烺第四次禪位。

迫不得已,李順祖接受了朱慈烺的禪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明運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群凶肆逆,宇內顛覆。賴護國公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義,俾九服實受賜。

皇靈降瑞,人神告征,誕惟亮采,師錫朕命,僉日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曲,敬爾位。

於戲!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

君其祇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欽此。”

李順祖微微抬頭,看著宣讀禪位詔書的大明義興皇帝朱慈烺,從後者看自己的眼神中讀到了恐懼,麵上依舊是毫無表情,隻是抬起手恭敬的接過聖旨。

“諸君四請,某不才,添居大位。”

不知為何,聽見李順祖終於同意,朱慈烺反而是鬆了口氣。

北京城內,凱旋而歸的遼軍將士聽聞主將登基,個個都是振奮異常,熊興虎還是那個樣子,全軍最大的現眼包,隻見他登在高處,振臂高呼:“哈哈哈,帥爺登基稱帝了,沒想到老子居然能活著看到這一天!”

“兄弟們,跟我喊,吾皇萬歲萬萬歲!”

沒什麼遲疑的,遼軍的三軍將士多年以來,跟隨李順祖南征北戰,先後平定遼東與關內,拳打女真腳踢蒙古,威服朝鮮,北拒沙俄,為的可不是要當一個大明的忠臣。

如果李順祖不登基,他們也不會願意。

“吾皇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萬歲!!”

遼軍的旌旗遮天蔽日,呐喊聲直穿透雲霄,震天動地!

許多百姓聽到這個動靜,不僅沒有害怕,反而是紛紛走上街頭,對武英殿方向自發的伏跪一片。

新皇登基,國號不再是大明。

但如今,已經無人再去想念曾經那個動蕩的大明。

所有人都知道,東到建州,南達濱海,澄清宇內的便是他們眼前這位統率遼軍的護國公,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也是這位護國公。

李順祖站在武英殿上,聽著四麵八方對自己的高呼呐喊,說不激動是假的,鐵石一般的心腸,已經不知有多少年未曾如此激動了。

李順祖握緊雙拳,儘量平複住了心緒,隨後緩緩睜開雙眼,感受著撲麵而來的歡呼。

大明的滅亡實乃天意,而李順祖現在也不再是當初那個一腔熱血的李氏少年。

打拚奮鬥了一輩子,是時候為自己,為後代考慮了。

做忠臣沒意思,做名臣更沒意思。

要做,就做皇帝。

全書完。

新書本周五發布,感謝所有看到這裡好兄弟們的支持。

我們新書再見,重新開始!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