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宗仁為了改變自己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窘境,便利用北平的特殊地位,經常與大學教授、文化界的聞人以及在野的軍政耆宿等社會名流來往,除每周在家中設宴招待這些人外,還常到大學裡去向師生們演講,開座談會,傾聽各方的呼聲。在北方,他正在默默地然而卻是頗為成功地開辟著另外一個不為人注視的戰場。在一陣陣掌聲和慷慨激昂的呼聲中,他在不斷地塑造自己的形象。李宗仁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該怎樣把自己軍人的粗魯、地方軍閥集團首領的狹隘自私等等不利形象磨光、修整、消斂,代之以開明、禮賢下士、甚至塗上一層有些激進的色彩,使他作為一位眾望所歸的民主改革的政治家的形象樹立在華北的大地上,銘刻在各階層人士的心目中。他不但要和共產黨爭奪人心,還要和蔣介石爭奪人心。他相信,隻要在自己北伐、抗日的功勳簿上,再插上一麵民主改革的旗幟,便能無敵於天下了。他認為當今的中國,人們不是害怕共產黨便是厭惡蔣介石,為了尋找他的政治地位,隻有另辟蹊徑,塑造一個連他自己也感到還十分模糊的理想王國。這個王國,也許是放大了二十幾倍的廠西,也許是象征民主自由的美國的影子,總之,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反正,在他的王國裡,決沒有可怖的共產黨和可恨的蔣介石,至於其他的黨派和個人,他的胸懷是可以容納得下的。他的計劃在逐步成功,首先是在知識階層,他的威望正在不斷提高,甚至連北平的青年學生,對他也懷有某種好感。關外的東北,炮火連天,東北的一些上層人士,在絕望之中,竟也有寄厚望於李宗仁的。在一陣陣的頌揚聲中,他有些飄飄然了。誠然,他作為一個南方人,一個被蔣介石吊在北平空中的南方人,卻贏得了眾多北方人士的好評;他作為一個統乓數十年,在血與火中廝殺的武人,卻贏得了眾多文人的支持。他展望未來,感到在夾縫中有了轉機。但是,他又覺得這一次還很不踏實,就象踏著薄冰前進似的,時刻有搖搖欲墜或掉入深淵之感。這一天,一輛神氣十足的羅爾斯·羅伊斯轎車直駛進中南海的大門,在行轅主任辦公大樓前停了下來,小轎車裡,鑽出來一個一頭銀發,麵目慈樣的美國人,李宗仁一見,那顆長時間懸著的心,這才落了地。來者乃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司徒雷登何許人也?為何到北平來尋訪李宗仁呢?說起來其中頗有一番奧妙,但他之欲見李宗仁,李宗仁之欲見司徒氏正可謂不謀而合,是一種互相的需要。卻說這司徒雷登倒有些來頭,他於一八七六年六月二十四日出生在中國杭州的武陵門內美國南長老會的傳教士住宅裡。他的父親司徒約翰是美國南長老會傳教士,一八六九年被派來中國傳教。司徒雷登從小便能說一口杭州話,十二歲時回美國讀書,直到二十九歲才重新回到中國,這時他已成為一名傳教士了。司徒雷登在中國幾十年,他最有名的業績,乃是創辦了燕京大學,並出任燕大校長。抗戰時,他在北平被日軍拘禁三年零八個月,在幽禁期中,曾有譯著多種問世。民國三十五年七月,美國政府正式任命長期在華從事傳教和辦燕京大學的“中國通”司徒雷登出任駐華大使。“李先生,久仰,久仰!”司徒雷登用帶杭州口音的國語與李宗仁寒暄,除了他的外貌,沒有一點不是表現出一個道地中國人的口吻和動作。“大使先生,我能在北平見到您,感到十分榮幸!”李宗仁與司徒雷登握手,表現出一種掩飾不住的興奮之情。隨後將夫人郭德潔向對方作了介紹。“請不要叫我大使好了,我的姓名,不就是中國的麼。我是以朋友身份來看望一位朋友的呀!”七十二歲的司徒雷登既有長者的風度,更有學者的風度,總之在他身上使你看不到那種美國人的傲慢和中國人的官僚氣習,他是一位慈祥的上帝。李宗仁夫婦引著司徒雷登上了中南海的辦公大樓,進入客廳,郭德潔親自為司徒雷登沏茶,她笑盈盈地說道:“大使先生,這是廣西桂平縣的西山茶,是綠茶中的名品,請您品嘗。”這些年來,李宗仁夫婦不論走到哪裡,都隨身攜帶些廣西的土產,他們每次饗客,座上無不以廣西的特產為主,他們力圖讓人們知道,廣西出產的東西好,而從廣西出來的人,一個個也是好樣的。司徒雷登本是個中國通,他喝茶的功夫,簡直勝過李宗仁。他接過那青花瓷的小蓋碗,用小蓋輕輕拂動著茶水,隻見碗中茶葉條索緊細勻稱,色澤青翠,茶湯顏色碧綠清澈,清香撲鼻,他呷了一口,連忙稱讚道:“好茶,好茶,我要向我的美國朋友們介紹西山茶!”李宗仁夫婦見司徒雷登如此稱讚西山茶,歡喜得象飲了一大杯甜茶似的,從口一直甜到了心。郭德潔忙又送上來幾隻碩大的沙田抽、一小籃桂林馬蹄和一盤金燦燦的融安金桔。這些廣西土產,不但色澤鮮豔,而且味道彆具一格,司徒雷登雖生長在中國,但也還是第一次吃到這樣鮮美的廣西水果,他一邊嚼著一顆香味四溢的融安金桔,一邊笑道:“上帝也沒法吃到這樣好的水果哩!”“大使先生,您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便是活著的上帝呢!”郭德潔極會說話,她這話一出口,立刻引得司徒雷登和李宗仁都笑了起來。“夫人過譽了,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扼製共產黨勢力的發展,恐怕將來我們都要下地獄啊!”司徒雷登意味深長地說道。李宗仁知道,司徒雷登要談正題了,便說道:“大使先生由南京來,對時局必有高見。”“中國的局勢,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司徒雷登做了一個手勢,麵色變得沉鬱起來,在這樣的場合,他不象一個職業外交官,而是象一位學識淵博的教授。李宗仁有過與教授們談話的經驗,他忙點了點頭,很明智地使自己不要急於插話。“從今年七月至九月,在全國戰場上,共軍已轉入反攻。劉伯承、鄧小平進行了魯西南戰役後,於八月上旬,越過隴海線,挺進大彆山。陳賡的太嶽兵團,於八月上旬由晉南強渡黃河,進入豫西地區。陳毅的華東野戰軍打破國軍在山東的重點進攻後,於九月初挺進魯西南地區。其許世友縱隊,從九月起向膠東地區發起攻勢作戰。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於八月下旬在陝北地區轉入反攻。關內的軍事形勢如此嚴重,關外的情況,李先生也一定清楚,毫無使人感到樂觀!”司徒雷登是位博士,曾在大學任教多年,他敘述起軍事形勢來,語言簡潔明澈,象位極有造詣的學者在講課一般。對這些情況,李宗仁當然也明白,但他不知道這位美國大使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麼,他正在琢磨對方的話,郭德潔卻輕輕地歎了口氣,說道:“大使先生能否助我們一臂之力?”“夫人放心,美國政府是絕不會讓共產黨獲得成功的。”司徒雷登說道。“不,”郭德潔搖了頭,說道:“我是想請大使先生回南京後向蔣委員長美言幾句,放我們回廣西去!”“啊?”司徒雷登以不解的目光看著這位善於交際應酬而又精明能乾的李夫人,仿佛對於自己了解中國人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李宗仁對妻子的這句話卻非常讚賞,他立刻抓住契機,向司徒雷登苦笑著,說道:“大使先生,照這樣下去,我坐困北平也終非了局。因東北一旦失守,華北便首當其衝,共軍必自四麵向北平合圍。我屬下的這些將領,沒有一個可以聽我指揮的,到時候,難道要我向共軍開城投降嗎?”司徒雷登終於明白了這夫婦倆唱的原來是一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雙簧戲,便說道:“李先生,你何必這樣悲觀呢?”“我既無補時艱,何不潔身而退,現在走還不算晚啊!”李宗仁歎道。司徒雷登臉上掛著慈樣的微笑,顯著一團慈母對於兒女的愛意,他對他的工作對象,一向都是這樣的。在燕京大學當校長的時候,他每聘請到一位新教師,總是把對方先請到家裡款待一番,體貼入微,使新教師一進校就感到校長的親切和溫暖,從而為“燕大”儘心竭力地工作。偌大的燕京大學,教職員工總也有成千上萬,司徒雷登校長的工作,直接做到這成千上萬人的生、婚、病、死四件大事上。為嬰孩施洗禮的是他,證婚的是他,喪禮主儀的也是他。你添了一個孩子,害一場病,過一次生日,死一個親人,第一封短簡是他寄的,第一盆鮮花是他送的,第一個歡迎的微笑、第一句真摯的慰語,都是從他來的……現在,他當了美國駐華大使,他覺得整個中國便是他的燕京大學,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當然相當於這所大學的一個係主任了。因此,對於李宗仁的苦衷,他自然要大加撫慰。特彆是他這次到北平“旅行”的目的,便是針對李宗仁來的。由於美國出麵調停國、共衝突的失敗,短短一年多來,蔣介石便送掉了一百多萬美械裝備的軍隊。國民黨政權腐敗無能,通貨膨脹,人心厭亂,學潮蜂起,整個中國大地象征著一場災難大地震的前奏。美國政府對繼續支持蔣介石“勘亂”,已經信心不足,美國朝野已經發出信號,要司徒雷登大使注意在國民黨內尋找能領導民主改革的領袖人物,準備取代那位被魏德邁當麵指責為“麻木不仁”的蔣介石。本來,論交情,司徒雷登和蔣介石的關係可以追溯到民國十六年的北伐時代。那一年,經孔祥熙介紹,他第一次與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上海相識。過後,他逢人都說蔣介石的“領袖式的人品和有吸引力的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他便公開宣稱:“I am thhLy g man.(“我是一個徹底的蔣的人。”)”蔣介石對於司徒雷登,更是另眼相看。因為蔣介石用人有一個準則,凡是浙江籍的皆予以重用,司徒雷登生於杭州,與蔣同籍,他們見麵都說著帶浙江口音的國語,更是倍覺親切。更重要的司徒雷登既是浙江人,又是一個美國人,這對於蔣介石來說,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人啊!蔣介石把司徒雷登尊為心腹顧問,司徒雷登則為蔣介石奔走於中、美之間,與美國宗教界、財團及政界人士頻繁交往,發動他們大力支持蔣介石政權。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曾吹噓半年之內消滅共產黨,司徒雷登當上美國駐華大使後,也竭儘全力幫助蔣介石打內戰。誰知蔣介石太不爭氣,才一年多的時間,便被共產黨打入了國統區,對於蔣介石政權的無能引起了美國朝野人士的普遍關注。杜魯門總統特派魏德邁來華調查,發現問題更為嚴重。為了不使共產黨席卷中國,他們隻好臨時決定,忍痛中途換馬,從國民黨內尋找他們認為比較開明的人來替代蔣介石,使國民黨政權能夠延續下去。這便是作為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第一件重要大事。找誰呢?正當美國人環顧華夏的時候,李宗仁在北平禮賢下士,聲望日隆,引起了司徒雷登的注意。但是,幾乎是在同時,美國國務院又收到了來自中國的關於李宗仁對國民政府沒有好感的報告。為此,司徒雷登決定在北平作一次私下旅行,一則作民意測驗,二則與李宗仁進一步接觸,作一番具有決定性的考察工作。對於希望從軍界躋身政界的李宗仁來說,這幾年在北平,通過與各方人士的交往,政治上也變得敏銳了。早在七月間,便曾和美國特使魏德邁晤談。魏德邁問李宗仁關於挽回目前危局的意見和如何運用美援的問題。李宗仁坦率地答道:“目前問題的中心是經濟問題。我希望貴國政府能貸款助我政府穩定幣製、安定人心,至於軍火倒是次要的。”魏德邁點了點頭,對李宗仁的建議頗為重視。這次,司徒雷登到北平“旅行”,並沒有象魏德邁那樣先去找李宗仁。他既是私下旅行,當然先去燕京大學,然後在北平的幾所大學走了一圈,找了些有關人士座談。想不到許多人竟當著他的麵稱讚起行轅主任李宗仁來,而對於蔣介石,卻無多大好感,司徒雷登暗自一驚,這才決定去中南海與李宗仁晤談。“李先生,我想我們之間一定會有很多共同之處的,作為朋友,我可以幫助您。”司徒雷登微笑著,即使是對最憎惡的人,他也會報以真誠而慈祥的微笑,也許這便是上帝的胸懷。“大使先生,我目下最需要您幫助的大概隻有兩件事。”李宗仁用政治家的微笑回答司徒雷登那上帝般的微笑。“願聞其詳。”司徒雷登臉上的微笑依然是那麼親切真誠,但他內心卻在嘀咕著,感到某種失望,因為李宗仁如此迫不及待地有求於他,可想而知,這是個比蔣介石更沒骨氣的人。“大使先生回南京後,請向蔣委員長進言,一是讓我李某人回廣西解甲歸田;一是對於各地學潮切勿施以鎮壓。這兩點如能完全實現,對大使先生我真要感恩戴德了!”李宗仁說道。司徒雷登心中一愣,他實在沒料到李宗仁會向他提出這兩點要求,他開始對李感起興趣來了。但是多年在中國政界和知識界獲得的經驗提醒他,一些精明的中國人往往會使用以退為進的手段。他也懷疑李宗仁會向他使用這種中國傳統的計謀,但這卻並不降低他對李宗仁的興趣。“李先生,說到學潮問題,我自認頗有發言權。記得蔣委員長去年曾在南京問過我:有什麼辦法應付國內的時局?我直言不諱地對他說:為了應付中共的挑戰,除了加強軍事攻勢之外,你本人應當領導一次新的革命運動。這樣做,就可以把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集合到你的周圍,有他們作你的義務宣傳員,你就可以挽回正在衰敗中的公眾威信,再一次成為民族意識的象征。我特地提醒他:‘這是戰勝共產黨威脅的唯一途徑!’可是後來……嗯!”司徒雷登做了個表示遺憾的手勢,但臉上的微笑還是那麼富有魅力。他又說道:“蔣委員長們不知道,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主要是由於生活上困難和精神上失望才變得激烈和想要革命的。把這一切都歸之子共產黨的策劃而試圖用野蠻的武力來消滅它,這隻能是火上加油!”李宗仁聽了,心中隱隱一動,他覺得他與司徒雷登之間也許要比和魏德邁之間的共同語言更多一些。這些年來,他呆在北平,和教授們來往多了,對於各個大學的事,耳聞目睹的自然不少,他聽司徒雷登說到這裡,忙說道:“大使先生對待青年學生,誠如父母,對待學潮一向寬容。我曾聽‘燕大’的教授說過先生對待學潮的態度和做法,給我以極大的啟迪。”“啊!”司徒雷登那慈祥的臉上第一次顯出激動之情。五·四運動時,席卷故都的大學潮也涉及到了剛建校不久的燕京大學,彆的傳教士都主張對教會學校參加學潮的學生進行鎮壓,司徒雷登則力排眾議,表示對參加學潮的學生要同情,愛護。他意味深長地說道:“耶穌率領門徒渡海來到格拉森人的地方,治愈一個白天黑夜在山中和墳塋裡嚎叫的病人。這人病好之後,便將這事在低加波利傳揚開來……”幾十年來,故都北平的學潮風起雲湧,中國的當權者們一次又一次地用刺刀、警棍、機關槍將其鎮壓下去,北平的街頭,一次又一次地灑下青年的熱血,那憤怒的呐喊震撼著古老衰弱的中華大地,激起多少仁人誌士的覺醒和抗爭。然而,幾十年來,司徒雷登的燕京大學在迭起的學潮中,卻大都能循規蹈矩,這便是司徒雷登運用那句《聖經》中的格言所獲得的奇妙結果。“九·一八”事變時,舉國沸騰,北平的學生自然又湧上街頭,遊行示威罷課,弄得當局焦頭爛額。在此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燕京大學的青年學生也不甘沉默,他們奮起集會,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眼看學生們將變成失去控馭的轅馬,校長司徒雷登卻不慌不忙地加入到集會的學生隊伍中,他在會上慷慨陳詞,大罵日本帝國主義,仿佛日本侵略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然後,他親白帶領學生上街遊行,和學生一起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他帶著學生在街上轉了一圈,又把他們帶回燕京大學課堂,秩序井然的教學又開始了。可是,彆的大學卻正在大鬨著罷課呢!民國二十二年初,日寇入侵華北,熱河戰事告急。北平的學潮又爆發了,燕京大學的愛國學生一致決定罷課參加鬥爭。恰巧校長司徒雷登因事不在校內,代理校長職務的是一位傳教士,他當即開會,決定對學生采取強硬手段進行鎮壓。愛國學生被激怒了,學生與校方的一場衝突眼看就要發生。司徒雷登聞訊急忙從外地趕回學校,代理校長氣急敗壞地報告說準備抓人,他卻微笑著說:“不,我要請人!”他當即向學生代表發出請柬,邀請他們到校內清靜宜人的臨湖軒來喝茶。他站在門口,用上帝的慈祥微笑迎接怒氣衝衝的學生代表,和他們一一握手。然後親切地間起學生代表們要求停考罷課的理由,和辦理愛國運動的一切經過。最後,司徒雷登虔誠地說道:“我是中國人,也是美國人,與其說找是一個美國人,還不如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愛美國,更愛中國。理所當然的,我和你們一樣反對日本侵略中國。”他做著手勢,仿佛要把自己那顆心也掏出來讓學生代表們看一看,證明它確實是屬於中國的啊!“讓我們大家都想一想,怎麼辦對於中國有好處罷。日本為什麼敢於侵略中國呢?是因為中國落後啊!諸位如果要反日就荒疏了學業,那是幫了誰的忙呢?”司徒雷登誠懇極了,顯若一團慈母對於兒女的愛意,繼續說道:“讓我們大家想想,隻要想得出來,對於中國有益,我去請教職員和你們一道來做,好嗎?”果然,一場風波被上帝的微笑平息下去了。事後,一位學生代表感慨地說:“老實說,我為了國事,也流過淚,貼過標語;喊過口號。經過校長的勸說,這種感情遂為理智所克服,平靜下去了。……”上帝的微笑勝過刺刀、警棍、機關槍的威力!李宗仁在北平幾年,對司徒雷登的這套手法作過深入的研究,所下的功夫,簡直比他當年研究孫子兵法還要大。在國民黨軍界,李宗仁是能征慣戰的鐵將軍,方麵軍的得力統帥。他從司徒雷登身上,終於找到了進入政界的突破口,真可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使先生,我在北平這幾年,真可謂碌碌無為,實在對不起華北父老!但有一點,卻頗能使我得到莫大的慰藉,然而又使我感到莫大的不安。我是一個南方人,卻能獲得眾多北方人的尊重;我是一個武夫,卻獲得學術界的尊重,究其原因,我是從大使先生您治校的經驗中得到不少的教益啊!”李宗仁終於道出了肺腑之言。李宗仁的話,感動了“上帝”,司徒雷登緊緊地握住李宗仁的手,久久不放,他覺得在中國找到了自己的知音。《聖經》說:“上帝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出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出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麼?這器皿就是我們被上帝所召之人,不但從猶太人中,也從外邦人中,這有什麼不可呢?”司徒雷登以一個“窯匠”的權柄,給美國國務院寫下了頗能使人受到鼓舞的報告:“象征國民黨統治的蔣介石,其資望已日趨式微,甚至被目為過去的人物……李宗仁的資望日高,說他對國民政府沒有好感的謠傳,不足置信。”與此同時,李宗仁給他在南京的老友白崇禧和吳忠信分彆發出了兩封長電,正式通知他們,他決定在明年春天國民大會召開時競選副總統,請他們便中轉報蔣委員長。卻說白崇禧接到李宗仁決定競選副總統的電報,不由暗吃一驚,他實在想不到李宗仁怎麼作出這項極不明智的決定。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國防部長,但實權卻操在參謀總長陳誠手裡,白崇禧連出席蔣介石每天在黃埔路官邸召開的“作戰會報”會議的資格也沒有,更不用說指揮部隊作戰了。他的境遇,其實和被蔣介石吊在北平半空的李宗仁極為相似。煩悶極了,他隻能帶上衛士驅車到龍潭一帶打獵解悶。這年春天,台灣發生“二·二八”暴動,其勢如火燎原,席卷全島。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嚇得手忙腳亂,給蔣介石打電報,“祈即派大軍,以平匪氛”。蔣介石的大軍這時正被華北、東北的共軍拖住,動彈不得,不得已他才召見“小諸葛”白崇禧問計。白崇禧當即提出“明施寬大、暗加鎮壓”的八字方針,蔣介石決定照辦,任命白崇禧為宣慰使赴台。白崇禧受命後,便躲在福州沒有馬上去台灣,他向蔣介石請調第二十一軍和憲兵一團趕往台灣,首先以血腥手段,從軍事上控製台灣局勢後,才於三月十五日以國防部長名義向台灣人民廣播,宣布實施四項對台灣善後的寬大方法。三月十七日,白崇禧飛往台灣“宣慰”。他宣布“凡參與此次事變或與此次事變有關人員,除查有實據係煽動暴亂之共產黨外,一律從寬免究”。為了平息民憤,他向蔣介石建議解除台灣緊急戒嚴令,停止軍事鎮壓,由國民政府對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直接公開屠殺台灣人民的劊子手陳儀明令撤職查辦。蔣介石也同意照辦,一場浩然大火,便被小諸葛巧妙地撲滅了。蔣介石對此表示欣賞,準備把白崇禧升遷為行政院副院長。白崇禧當然明白,那也同祥是一張冷板凳,便固辭不受。從台灣回來的第二天,便仍到龍潭去打獵消遣。但過了不到一個月,蔣介石又召他到黃埔路官邸去問計。這回是東北的大事把蔣介石急壞了。原來,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和保安司令部長官杜聿明被共軍打得一敗塗地,東北岌岌可危。蔣介石想請李宗仁去東北代替熊式輝,但李宗仁以胃潰瘍病要作手術婉言推辭。蔣介石還是堅持要李宗仁先到東北就職,然後去美國治病,由白崇禧代拆代行。早在北伐時代,白崇禧就曾想經營東北和西北。他對中國曆史很有些研究,他認為無論是秦、漢還是唐、宋、元、明、清,都是自北而南統一中國的,諸葛亮的北伐,六出祁山之所以屢次受挫,及至孫中山總理建立的民國之所以不穩固,皆是受“地利”之影響,因此他一聽蔣介石要他去東北收拾殘局,頗有臨危受命之概,他自信不但能把台灣的暴亂平息下去,而且也能把東北的共軍殲滅於白山黑水之間,隻要有了東北,哼!……他自負地一笑,便答應了。白崇禧答應了,李宗仁也不好再拒絕去東北。其實他在北平這幾年,已經把抗戰時發作的胃病養得頗為好轉了,他不願去東北乃是以此為他當初薦黃紹竑去東北而遭蔣拒絕出氣的。東北比廣西大好幾倍,而且工業發達物產豐富,更非廣西可比。他在北平幾年,由於與東北上層人士廣為結交,又加上他在北平禮賢下士的作風頗為東北上下所稱道,他見白崇禧決意去東北,便請白來北平磋商方針大計。他們擬訂了一個縮短戰線的調整方案,但卻被蔣介石一口否定,李、白一氣之下,便不再提到東北之事。李宗仁仍在北平與教授們交往,白崇禧回南京去照樣到龍潭去打獵。這樣又過了半年,陳誠在東北吃了敗仗,共軍一次秋季攻勢,便吃掉陳誠十萬精銳,東北局勢已絕無挽回之希望。正在這時,中原共軍劉伯承、鄧小平部象把銳利的尖刀,衝破國軍的重重阻力,越過人跡罕見的黃泛區,進入大彆山山麓一帶,直接威脅到蔣介石長江中下遊這一心臟地區。蔣介石慌了,又急召白崇禧前來問計。“委座,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嘛。”白崇禧胸有成竹地答道。“嗯,很好,很好。”蔣介石見白崇禧有辦法,便說道:“我準備讓你去九江設立指揮所,指揮中原大軍,對付共產黨的劉、鄧大軍。”白崇禧心裡暗笑,你讓我當了這些年有職無權的國防部長,這回才不得不讓我直接掌握兵權,他於是問道:“委座準備給我多少兵呢?”蔣介石伸出三個手指,頗為慷慨地說道:“給你三十個師。”指揮三十個師自然不算少了,但白崇禧明白,蔣介石這回是迫不得已的,因為時局太嚴重了,既是如此,為何不可再敲他一筆竹杠呢?白崇禧想了想,說道:“委座,劉、鄧共軍如在大彆山站穩了腳跟,武漢和整個長江中下遊都不會安寧,為了指揮便利,可將武漢行營和徐州綏署一並劃歸九江指揮所統一指揮。”蔣介石心裡一愣,白崇禧的胃口也實在太大了。現在東北國軍的精銳消耗殆儘,如被白崇禧控製江淮河漢和京畿一帶的地盤和兵力,那將是十分危險的。蔣介石一向認為,共產黨隻要他的命,而桂係卻既要他的命,也要他的錢和兵,他深恐白崇禧兵權太重,尾大不掉,難以控馭——蔣介石費了好大的心才把李、白兩個分彆“吊”在北平和南京的半空中呢!“你先到九江去,武漢和徐州的事待我和程頌雲(程潛時任武漢行營主任。)、薛伯陵(薛拚時任徐州綏署主任。)商量後再說。”蔣介石對白的建議不置可否。白崇禧深知蔣介石的心事,隻好說道:“委座,現代戰爭,機動性極大,況共軍又善於流竄,如果堵擊不力,我可負不了這個責任呀!”“你不用擔心,我一定支持你!”蔣介石拍著白崇禧的肩膀,親切地說道:“我相信你是會象民國十五年帶兵打浙江那祥,不負我之厚望的!”白崇禧雖然沒有抓到武漢和徐州兩大地盤,但卻抓到了三十個師,又得了蔣介石這幾句體己話,心裡倒也暫時滿足了。他便調兵遣將,趕赴九江組織國防部長九江指揮所去了。他是在九江接到李宗仁的電報的,他覺得事關重大,忙趕回南京與擔任國府委員的黃紹竑商量對策。“德公也真是的,既吃不著羊肉,何必惹一身膻呀?”黃紹竑一見白崇禧,便用這句頗為流行的廣西話埋怨起李宗仁來了。他頭戴黑呢禮帽,著呢子短大衣,拄根黑亮的手杖,身材魁梧,臉膛和手指都是白皮細肉的,一看便知是位長期養尊處優的精明官僚。民國三十五年夏天,黃紹竑飛到重慶見蔣介石,請求辭去浙江省主席職務,蔣介石一再慰留,可是當黃紹竑由重慶到上海一下飛機,便接到蔣介石的免職電報,他覺得蔣介石如此捉弄他,是不把他當人看,因此一直呆在上海作寓公,同一些“白相人”或“聞人”來往,吃喝玩樂儘情享受,後來蔣介石雖然給了他一個國府委員的頭銜,但除了開會,他平常是不到南京來的。劉於李宗仁要競選副總統,他頗不以為然,當上了不外乎到南京來坐張冷板凳,在老蔣的鼻子底下更加動彈不得,當不上將有失麵子。他說的“羊肉”,當然不是副總統那張冷板凳,而是指蔣介石的政權,目下,李宗仁是沒有取代老蔣的條件的,因此這“羊肉”是吃不上的,那又何必自惹一身“膻”呢?白崇禧很明白黃紹竑的話的內涵,也覺得言之有理,便說道:“我們德公一向沉默持重,凡事不為天下先,他這回為何如此爭著參加副總統競選?實在令人費解。”黃紹竑笑道:“連你這小諸葛都摸不透德公葫蘆裡賣什麼藥,彆人就更說不上了。我看呀,他在北平呆了這幾年,怕是沾上了點帝王的靈氣啦!”“恐怕不會。”白崇禧搖頭道,“德公還是個審時度勢之人,也許,他是想趁競選之機離開北平,因為東北很快就要完蛋,陳小鬼挾皮包一走,共軍便要入關,北平當然首當其衝了。德公處於既不能戰,又不能守的尷尬處境,那隻有走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著了。”“有道理。”黃紹竑點頭道,“但是,德公走競選副總統這一著太危險。到時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一定會是老蔣,這時和老蔣乾起來,我們是揀不到什麼便宜的。依我之見,德公既然在北平呆不下去了,要找退路可以競選監察院長。這監察院長位至尊而又無所事事,目下於院長年事已高,可能要退休了,德公去競選,既不會遭蔣之疑忌,又可輕而易舉地當選,豈不兩全其美?”“這倒不失為一著穩妥的棋。”白崇禧對黃紹竑道,“現在趁德公尚未作競選副總統的安排,我們要勸他趁早打消此意。我現在很忙,老蔣給了我三十個師,在九江組織指揮所,圍堵大彆山的劉鄧共軍。你空閒,還是到北平跑一趟吧,把我們的意見和德公商量。”“好吧,我去跑一趟!”黃紹竑也覺得這事迫在眉睫,不可推卸,便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