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幾易其稿的總算寫到了結尾。摘下花鏡擱下筆,鬆口氣、歇一歇的念頭剛要萌生,心底卻湧上一股忐忑不安的情緒。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費儘心機弄出來的東西到底是不是個合格的產品,靜下心來想想,禁不住要向自己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寫一部?”我這個人心眼實在,知道回答問題不必像寫那樣需要構思整體框架,需要設計情節,需要修飾語言,回答問題需要做的很簡單,無非是實話實說而已。所以,我應當向讀者朋友說實話,我最初要寫這部的動機是源於羨慕彆人。兩三年前,與我交往密切且又比我年輕許多的兩位文友劉劍先生和丁愛敏先生都相繼出版了他們自己的長篇。在替朋友欣慰之餘,我心底不免有了想法,人家能寫,我為什麼不能?過去,我主要從事詩歌與散文寫作,則隻寫過屈指可數的幾個短篇,長篇作品還從未寫過。我想,是不是應該趁著自己並不算老、還能寫出點東西來的時候動筆試一試呢?我為自己的這個想法激動不已。決心一下,我便行動了。然而,想寫是一回事,實際動筆又是一回事。我再一次問自己,我應該寫什麼呢?用不著誰來回答,我便直接想到了我們的社會。這個問題一經提出,我的心緒立刻變得凝重起來,原來的羨慕之情悄悄退位了,一股責任感大大方方地進入我的內心。我很清楚自己缺少才華,並不是個能成為藝術家的材料。但是,我的脾氣拗,一向固執己見,想乾的事非乾不可。我開始思考了,我要把心裡的看法寫出來,我要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我感到手中的筆變得沉重了。也許,這就是以前人們常說的那種憂患意識吧。毋庸諱言,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花花世界中燈紅酒綠的幻影撲朔迷離,對人們的心靈構成的誘惑力達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程度。金錢在各領域中的“通行證”作用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而掉入“染缸”裡的人(尤其是各級“公仆”)就其數量而言很難再沿用“文革”期間的那個數量詞——“一小撮”來概括了。但是,我們社會的本質仍然是積極向上的,追求真善美仍然是人們生活的主流,與邪惡勢力作鬥爭仍然是人心所向的正義之舉。因此,我真想在作品中把這些認識通過人物形象表現出來,隻可惜自己文學修養差、思想水平低、寫作功力有限,很難把心中的想法恰到好處地表現成功。對於這些實際情況,我知道光憑自責無濟於事,絞儘腦汁修飾自己的作品也是徒勞之舉。我隻有老老實實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才是明智的,就像一名誠實守信的中學生那樣,交上一份能反映自己實際水平的真實答卷。至於這份答卷能否及格,評判者隻能是我心目中的上帝——讀者。說句真心話,寫下這樣一部並不算長的長篇,我感覺很累。我已年過半百,仍然要為生存出去打工,業餘時?99lib.間還要做些家務,並儘可能抽出空閒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從事寫作的時間隻能像在衛生間裡麵對小半管牙膏那樣用力擠了。所幸我的身體還算健康,這在一個並不富有的家庭中可算得上是最珍貴的財富了。這筆財富讓我擁有一副樂觀自信的心情,也使我在擠時間的過程中能對付得了諸如睡眠不足、頸椎酸痛等客觀狀況的挑戰,堅持著把這部作品寫完。由於是在“擠”,我筆下的每個章節都不是一氣嗬成,所以很難做到文筆流暢,給人生澀的感覺在所難免,這樣的毛病我相信明眼的讀者一定能看得出來。屈指算來,我學習寫作的年頭不算短了,慚愧的是收獲不多,不過是積累了點教訓而已。如今早已過了胸懷大誌的年齡段,內心裡平添了一份冷靜與平和。今後的創作之路能否走下去或能走多遠,對於我來講已經無所謂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感覺還能寫時就平心靜氣地寫點啥,真的寫不出什麼了,就理智地擱筆。我並不敢奢望有誰會為這部叫好(當然,有人叫好的東西不一定就真好),如果有人讀後能對一些社會問題有了一點警醒,或者對正義的力量增強了一些信心,那我就欣慰不已了。最後,向出版這部作品的出版社諸位老師深表謝意。同時,也向這部書的讀者朋友們道一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