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當我睡眼蓬鬆地下了樓,發現樓下幾個女人一邊吃飯一邊看著電視,一個個全都呆呆地盯著熒幕,表情怪異。當我在桌子上坐下來的時候,赫格滿臉微笑地遞給了我一疊報紙。電視上,正是洛克特克電視集團製作的新聞節目。“昨晚,好萊塢三部重磅電影上映,其中以柯裡昂先生的電視電影《十誡》最為引人注目,到目前為止,《十誡》在全國的票房已經突破850萬美元,加上在本台取得的廣告收入的話,這部電影在二十四小時之內突破1000萬大關完全有可能!《十誡》創造了好萊塢的一項票房神話!”接下來,電視裡放映了昨天晚上很多電影院觀眾的觀影情況。一個個電影院裡麵,座無虛席,對著銀幕,人們時而表情凝重,時而眉頭舒展。接下來,電視台還采訪了出息首映式的一些好萊塢人。麵對著鏡頭,西席·地密爾笑容燦爛:“如果說評好萊塢對這部電影最迫切的人的話,我想肯定是我!很多年前,我也拍了一部叫《十誡》的電影,所以當我在報紙上看到柯裡昂的新作也是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觀眾看了他的這部電影之後,會不會忘記了我的那部。”“柯裡昂先生是電影屆的天才,不,天才是不夠的,他是好萊塢的上帝。雖然今天晚上我隻看了《十誡》的第一部,但是我敢肯定,這個包括十部的電視電影,一定會永遠留在好萊塢的電影史冊上!從來沒有人會拍這樣的一種電影。一種新的形式,用十部電影去闡釋一個共同的主題!”“在我的想象中,柯裡昂先生可能用最深刻的電影語言,去闡述十誡中的最最重要的一個誡條,眾所周知,如果能把這個誡條闡釋清楚並且能夠讓民眾接受,那是十分苦難的,可以說從古至今,無數人在做這件事情,比如中世紀時候的那些傳教者,但是沒有人獲得過多大的成功。”“但是柯裡昂先生卻作出了一件讓我大感意外的事情。他沒有去做神秘深刻的晦澀的說教,他隻是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個寓言一樣的小故事,那麼含蓄,那麼不動手色。然後,我們所有人在一瞬間,明白了那個道理。這樣的做法,精彩絕倫!”西席·地密爾絲毫沒有因為我的這部電影和他的電影重名而麵帶不悅,相反,他很喜歡這部電影,並且推崇備至。“傑作!徹頭徹尾的傑作!當我在報紙上看到柯裡昂先生稱他將拍攝一部電視電影的時候,我就很納悶,對於這樣的一種新的體裁,我並不認為會有多大的改變。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不得不修正之前自己的想法。”“這種形式,比一般的電影更短小,更靈活,也更有力量!凡是看過這部電視電影的人,都會感覺到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而最大的不同之處,我想就是在景彆上!”“整部電影,除了有幾個全景鏡頭之外,幾乎全都是中景和特寫鏡頭。顯然,這樣做,使得整部電影充滿的爆發力,讓影片中彌漫的那份宿命,那份凝重,直接鋪展在觀眾的眼前,產生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而更重要的是,從美學原則上來看,這樣的做法,顯然適合了電視的相關美學,特寫鏡頭和中景鏡頭,對於銀幕摘小的電視來說,十分的有用。”“《十誡》是第一部電視電影,柯裡昂先生創造了這一新的藝術形式。我要說的是,這種藝術形式給電視帶來的機遇,也給電影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我想好萊塢電影人可以在這部電影中學習到很多和以往根本不同的拍攝方法,這種拍攝方法對於我們來說是新鮮的,是生機勃勃的。”“柯裡昂先生從加入好萊塢以來,就源源不斷地為好萊塢輸送新鮮血液,我想正是因為這樣,好萊塢現在才變得生機勃勃吧。”約翰·福特對著鏡頭,很激動。這個虔誠的傳統教派的信徒,臉上的淚水還沒有乾。和約翰·福特相比,二十世紀電影公司的藝術總監金·維多就顯得很冷靜。“作為一個老朋友,我了解安德烈·柯裡昂,我也知道這部電影絕對會是一部傑作!觀看安德烈·柯裡昂的電影,是一種享受,不管是普通的觀眾還是好萊塢電影人。”“整部電影十分的耐人尋味,厚重但又不失靈動,悲鬱卻又不失溫暖,濃厚的人文關懷是安德烈·柯裡昂所有電影的一個明顯的特征,這部電影,依然繼承了他的這種性格。”“《十誡》是一個博大的藝術寶庫,我很期待能夠看到夢工廠電影公司把剩下的九部拍攝出來,那將是對好萊塢電影人以及全美觀眾最好的禮物!”金·維多在電視裡衝著鏡頭作出了代表勝利的手勢。電視上一片熱烈,報紙上同樣熱鬨。《洛杉磯時報》的頭版頭條,一則特粗的新聞標題十分的醒目:“昨晚,上帝凝著在我們!”整篇文章,對《十誡》大家讚賞:“這部電影放映之前,我們都在猜想它的內容將會是多麼壯觀,多麼的宏大,我們熱烈地爭論,爭論這部電影能不能超越那部無與倫比的《耶穌受難記》從而創造宗教電影的新的輝煌。”“昨天晚上,這些猜想通通破碎,我們在銀幕上看到了上帝的凝視。如果說,《耶穌受難記》中,上帝讓我們感覺到高高在上讓我們感覺大有些懼怕的話,那麼在這部《生命之歌》裡麵,上帝似乎就是那個坐在小湖的火堆旁邊的那個須發皆白的老人。他溫情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注視著我們,注視著我們的生活。那麼關切,那麼的無奈。”“二十世紀,我們的科技水平向火車一樣轟轟烈烈呼嘯向前,人類社會在這近三十年中的發展幅度,超過了以往的幾千年的總和!技術進步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前所未有的富足,但是,我們的精神生活變得無比的匱乏。包括我們的信仰。”“美國的信徒數量每年都在減少,而即便是那些自稱信仰上帝的人,也隻是徒有其表,他們從來不上教堂,也從來不會向上帝禱告,他們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彆。”“和以往相比,社會上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了起來,變得有隔閡,很多年前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熱誠,已經蕩然全無,仿佛一夜之間,上帝離我們遠去了。”“《耶穌受難記》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讓我們認識了一條被蒙蔽了一兩千年的光明之路。自從這部電影放映之後,自從宗教改革之後,美國人開始思考宗教,思考上帝,思考自己。”“昨天晚上,安德烈·柯裡昂再次讓我們直麵生活,直麵上帝的凝視,在那部隻有一個小時的電影麵前,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了刻骨銘心的來自上帝的那份關切,那份暖。”“科學技術,我們是需要的,沒有這些,我們的社會就不會發展。但是緊緊這些東西,是無法讓社會健全的。我們還需要上帝,需要溫暖和愛。沒有這個,社會的物質越是豐富,我們就會覺得越是孤獨!”“感謝柯裡昂先生,他總是這麼睿智,總是一眼就看到了我們的傷口。”《洛杉磯時報》一項都是高屋建瓴,不過它的說辭,很有啟發性。是呀,人們心中沒有愛,沒有溫暖,物質再豐富又有什麼用,隻不過是一群冷漠的迷途羔羊。和《洛杉磯時報》相比,其他的報紙就要細致得多了。《洛杉磯論壇報》上,卓彆林發表了一邊評論文章,他對《十誡》中的一些細節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自從去年夢工廠發明了彩色|電|影之後,自從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天堂電影院》獲得了巨大成功之後,今年,好萊塢幾乎沒有公司在拍攝黑白電影。色彩,成了所有電影人熱衷的表現手法。”“無疑,電影多了色彩,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不代表沒有色彩的電影就差到哪裡去。昨晚,柯裡昂先生就給我們上了一課。”“《十誡》的第一部,一個小時的片長。整部電影幾乎沒有什麼硝煙的顏色,主色調是灰、黑,巨大多數的適合,你會覺得自己就是在觀看一部黑白電影。”“但是柯裡昂先生的這種表現手法,成就了這部電影。正事因為這種灰黑色調的運用,使得整部電影顯得是那麼的厚重,重地讓人喘不過氣來!”“這樣的表現手法,這樣的逆反潮流的做法,隻有大師才敢做出來。柯裡昂先生無疑就屬於這樣的大師,這部電影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都道理,那就是對於這位好萊塢電影之父來說,形式似乎已經不存在了,他的最厲害的東西,是他的一顆心!一顆閃閃發亮的心!”對於《生命之歌》的表演,卓彆林也很推崇:“去年,地密爾先生的《芝加哥》給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創造了一個成功的範例,那就是用明星讓電影變得輝煌。這種做法,已經在這半年多好萊塢生產的電影中有了明顯的體現,不管是大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還是小電影公司生產的電影,幾乎都會儘可能地往裡麵塞明星。”“沒有人懷疑明星的力量,在他們的頭腦中,一部電影含有的明星越多,它就會取得越大的成功。而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一個巨大的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電影中明星的存在,可以對電影的票房和藝術效果有很好的確定作用,但是這是有限度的。這個限度就是,那些明星適不適合扮演影片中的角色。如果這個度掌握不好,硬往裡麵塞明星的話,一部電影最終會崩潰的。”“《芝加哥》雖然成功了,但是平心而論,這部電影在這方麵做得不是很理想。60多個明星出現在電影中,雖然有一部分明星很適合角色,但是大部分的明星明顯就是被地密爾硬塞了進去,有些電影形象的刻畫,十分的呆板。但是地密爾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好劇本,他能夠調控電影的節奏讓它整體變得豐盈。”“而其他電影導演恐怕就不行了。今年以來,好萊塢拍攝的一係列的所謂的‘明星片’中,幾乎三分之二都以失敗而告終或者是電影放映之後效果很不理想,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得說,在這半年多以來,柯裡昂先生的這部電影,是名副其實的最成功的‘明星片’。我們可以看到,夢工廠幾乎所有明星演員都在裡麵出現,柯裡昂先生本人,嘉寶小姐、凱瑟琳·赫本、茱麗、加裡·格蘭特、約翰·韋恩,小多多、穆貝尼等等,甚至連格裡菲斯也在裡麵露臉。這麼的明星的加入,沒有絲毫的混亂,柯裡昂先生給每個人都安排了非他莫屬的角色,演員在電影裡麵,完美的演繹了角色的同時,也使得整部電影熠熠生輝。這,才是真正的明星片!我想,這一點,我們好萊塢電影人,特彆是那些以為電影中明星越多就越可能取得成功的電影人,應該好好學習。”卓彆林對《十誡》的分析,某種程度上很有道理。至少他注意到了一些彆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除了在思想上我想給人思考之外,的確,在電影的形式上以及電影的拍攝手法上,我的確也想給好萊塢電影提供一些思考的餘地。卓彆林關注色彩和表演,劉彆謙關注的是電影的音樂。“我一直認為,好萊塢所有的電影公司中,對電影音樂認識最深刻最得電影音樂神髓的,是夢工廠。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有聲電影的發現者,而是因為,夢工廠人和好萊塢其他電影公司相比,有著一顆純粹、明亮的心!”“而在夢工廠的所有導演中,電影運用的最出神入化的,無疑就是安德烈·柯裡昂了。”“從第一部有聲電影開始,柯裡昂先生的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了美國民眾的情感催化劑。《勇敢的心》中的風笛,《與狼共舞》中的鼓聲,《好萊塢故事》裡的百老彙音樂,還有《耶穌受難記》中的宗教音符,不同的音樂風格,不同的音樂感受,每一次,都是那麼完美的和電影的畫麵接合在一起,產生讓人內心震撼的巨大力量!放眼整個好萊塢,能夠達到這種程度的,也隻有安德烈·柯裡昂一個人!”“《十誡》中,柯裡昂先生沒有使用他鐘愛的巴赫的宗教音樂。在觀看電影之前,我十分地肯定,《馬太受難曲》中的那段著名的女聲哼唱一定會出現在電影之中。但是,整部電影沒有一點點巴赫音樂。充滿整個電影的,竟然是意大利人的古老的安魂彌撒。”“剛剛獲得哈維獎最佳音樂獎的安德列阿·莫裡康內,把意大利的古老的安魂彌撒以及威爾第的音樂風格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沉重的、低緩的、宿命的電影音樂,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每當音樂一想起,我的心就在顫抖,眼淚就會奪眶而出!”“從來沒有電影音樂能夠像安德烈·柯利郎的電影音樂這樣帶有如此的殺傷力。安德烈·柯裡昂,無疑也是電影音樂的大師!”對於劉彆謙的這篇談論到音樂的文章,我隻能聳聳肩。因為在拍攝這部電影考慮電影音樂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正是巴赫的音樂。巴赫是我的最愛,在宗教題材上,沒有任何一個音樂家的音樂比他的音樂更合適。莫紮特是絕無僅有的天才,才華橫溢,他的音樂中有的是飛揚,貝多芬是鬥士,他的音樂中,永遠都是對命運的反抗,亨德爾是華麗的建築師,他的音樂,永遠是那麼的富麗堂皇。隻有巴赫,這個把自己的心靈、自己的一聲恭敬的獻給上帝的人,他的音樂才是沉凝的深厚的屬於上帝的音樂!他的音樂,是一間被光芒籠罩的聖殿,一旦進入,你就會記得自己赤身裸體地站在上帝的跟前。所以,《十誡》的電影音樂讓我首先想到了巴赫,是十分自然的。我甚至在寫劇本的時候,就打算把《馬太受難曲》中那首女聲哼唱放到影片最後的結尾。這首樂曲如今已經成為了我的象征,在美國家喻戶曉。如果加入了巴赫的電影音樂,我想絕對可以帶來極大的感染效果。而讓我最後沒有采用的原因,卻是安德列阿·莫裡康內的一句話。他在了解我的想法之後,認真地看著我道:“老板,《十誡》加上巴赫,這是絕配。但是,你知道,太沉重了!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作為一個音樂人,安德列阿·莫裡康內是了解巴赫的。他說得沒錯,巴赫太沉重了。他的音樂加入《耶穌受難記》,那是完美的,因為《耶穌受難記》要表達的,就是沉重!但是《十誡》不行。如果把《耶穌受難記》比作是一個用鮮血和信仰鑄成的沉重的十字架,那麼《十誡》隻是一首溫暖的撫慰人們心靈的讚歌。通過這部電影,我希望讓觀眾感覺到的,不是沉重,而是溫暖和愛,是心靈在迷茫之後,突然被光芒照射時才有的那種幸福的顫抖。所以巴赫的宗教音樂,的確是沉重了。安德列阿·莫裡康內我給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他建議我采用意大利古老的安魂彌撒曲。安魂彌撒曲,是為葬禮準備的,它悲傷,沉鬱,但是不沉重,因為它有安慰生者追懷死者的成分,中間有著一絲特彆的溫暖。這樣的形式,最適合《十誡》。為了能夠讓人們接受,安德列阿·莫裡康內並沒有直接應用那些古老的安魂彌撒曲調,而是把它和威爾第的音樂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彌撒風格。結果是,這種音樂,完美地表達了我在電影中想表達的那種情緒。電影這東西,是一門綜合藝術,任何地方,任何的細節,都大有學問,大到整個電影的結構、劇情的把握,小到一個鏡頭的組接,一首音樂的運用。如果你想電影獲得成功,所有的這些方麵都要儘可能地做到極致。這樣產生的一部電影,才有可能是一部好電影。電影是複雜的,是困難的。一部成功的電影,需要許許多多的因素。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宣傳等等等等,中間牽扯到很多環節,攝影、剪輯、布景、燈光、化妝、電影音樂……,這些環節中,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產生致命的後果。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電影才是一部好電影?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很多人,格裡菲斯、茂瑙、斯登堡、斯蒂勒,這些人都被我問得瞠目結舌。答案可能會很多,比如,好的演員,大的投資成本……可是仔細想一想,擁有了這些元素之後,一部電影就是好電影了嗎?不夠,遠遠不夠!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這要拍攝者有一顆純淨的溫暖的心,不管有沒有大投資,也不管有沒有什麼明星大腕,拍攝出來的,都會是一部好電影!因為一個擁有著一顆純淨心靈的電影人,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根本用不著像一些導演挖空心思去考慮怎麼樣才能夠討觀眾喜歡,怎麼樣才能夠多賺錢,他的心會指揮他的手、眼睛、耳朵和嘴巴,告訴他該如何去拍,如何去創造一部充滿光明的電影。而這樣的電影,這樣一開始就純粹的電影,又怎麼可能不感動人呢?有怎麼可能不受到觀眾的喜愛呢?這,是《十誡》給我帶來的思考。也是它帶給好萊塢電影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