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謀本部之前的“是否擴大中國戰場”的爭論中,強硬派始終九九藏書表現出咄咄逼人的姿態,要求進一步向中國增兵,給中國致命打擊。而以石原莞爾為首的“不擴大派”始終無法控製局麵,這是因為陸軍大臣杉山元大將、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乃至昭和天皇的聖斷,實際上都是傾向於強硬派的。在他們的支持下,強硬派不斷向“不擴大派”施壓,也是自然不過的了。早在1921年10月,德國旅遊勝地巴登巴登的一次密談,似乎就已經注定了現在這樣的局麵。時任駐俄武官的永田鐵山少佐(陸大23期,後來的軍務局長,就是前麵提到的在辦公室被砍死的那位)、駐瑞士武官的小佃敏四郎少佐(陸大23期)以及岡村寧次少佐(陸大25期)、東條英機少佐(陸大27期)在巴登巴登確定了一個密約,就是主張實行“軍主政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等一切都應該轉為戰時體製。而要做到“軍主政從”,就必須改革陸軍體係。“巴登巴登密約”幾乎就是日本從大正年間的和平走向舉國軍國主義的宣言書,而這也是統製派掌握主要權力的開始。雖然和皇道派一樣,都是主張以軍事立國,但皇道派是要通過“天皇親政”來達到目的,而統製派則是認為必須要通過國家體製的一體化,從而達到軍國化的目的。而除了永田鐵山、小佃敏四郎、岡村寧次、東條英機之外,“巴登巴登名單”上還有以下一些人的名字:梅津美治郎、中島今朝吾、下村定、山下奉文、中村孝太郎、鬆井石根、磯穀廉介。而現如今,除了永田鐵山在1934年死於皇道派的刀下之外,其餘的十人無一不處於日本陸軍的高層:岡村寧次是第2師團的師團長,東條英機則身為關東軍參謀長,小佃敏四郎是日本陸軍大學校校長,中島今朝吾指揮著第16師團長,梅津美治郎是日本陸軍省陸軍次官,山下奉文則是中國駐屯混成旅團的旅團長,中村孝太郎為前任陸軍大臣、現任陸軍參謀本部附、軍事參議官、東部防衛司令官,磯穀廉介則是第10師團師團長。而鬆井石根可以說是目前“巴登巴登名單”最掌握實權的人——現任華中方麵軍兼上海派遣軍司令官。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知道,強硬派毫無疑問地將長期占據著上風。也因此9月27日,石原莞爾辭去第一部長的職務之後,更是被下放到了關東軍任關東軍參謀副長,而他的頂頭上司又是一向與之不和的被其罵作為“東條二等兵”的東條英機。接任第一部長的則是“巴登巴登名單”中的下村定。如此這樣一來,誰都知道,作為“巴登巴登名單”中的一員、新任第一部長的下村定,向來又是日本陸軍中的強硬分子,堅持擴大對華戰爭自然也就成了他主導下的參謀本部第一部的聲音。在下村的策動下,強硬派完全占據上風是肯定的了。而這一切表現則是在11月7日就確定下來了,參謀本部第三部長塚田攻少將、第一部作戰課長武藤章大佐分彆被派遣到華中方麵軍任參謀長、參謀副長,而這兩人在這之前都是積極鼓吹“對華戰爭擴大”的主聲調。甚至早在1936年“綏遠事變”的時候,時任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課長的石原莞爾就曾經和武藤章發生過衝突。當時武藤章是關東軍第二課長,正在積極實施“綏遠事變”,而石原莞爾在11月20日飛抵戰地,試圖阻止關東軍繼續擴大戰爭的時候,武藤章就以一句“石原桑,我們隻不過是在重複先輩在滿洲乾過的事情,有什麼不對嗎?”而將石原莞爾頂了回去。自從陸軍參謀本部的兩名強硬派人物——塚田攻和武藤章被派往前線,一個擔任華中方麵軍參謀長、一個擔任參謀副長以來,無論陸軍參謀本部是否下令前方部隊擴大戰區,這一切都已經是在進行中,有沒有一道命令根本就無關緊要。但是鬆井石根本身的立場此時卻有些搖擺不定。昭和年間的日本軍隊之中的“下克上”早已是久成風氣,而陸軍“暴走”的常態化更早已經突破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模式,甚至成為了一線部隊“隨心所欲的機製”。從河本大作策劃的皇姑屯,到石原莞爾與板垣征四郎合謀搞出的柳條溝爆炸及進攻奉天城,直至扶持愛新覺羅·溥儀建立滿洲國,這一係列的事情都是陸軍基層發動,事後中央省部不得不追認的例子。而就在不遠前的盧溝橋事變後,陸軍省軍務課長柴山兼四郎和參謀本部分管總務的中島鐵藏第五部長向接替暴病身亡的田代皖一郎出任中國駐屯軍司令香月清司中將傳達中央省部的“不擴大”方針時,不但被香月司令官給拒絕,而且遭到了駐屯軍方麵的痛斥。從這個層麵上來說,軍司令官及軍參謀部之間並不一定可以受到中央省部的約束。鬆井石根是個例外,他本身是“擴大派”,可他本人更傾向於和平解決中國問題,但是此刻卻因比自己更為激進、也更為風光的柳川平助不受約束而感到苦惱。飯沼守參謀長很清楚地記得,在上海派遣軍剛剛組建,尚未出發增援上海的時候,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就已經明確表示過:“應該放棄局部解決、不擴大之方案……應斷然地用必要之兵力以傳統的精神,速戰速決。比起將主力使用於北支,更有必要使用於南京,應在短時間內攻占南京。”甚至8月14日,當鬆井司令官從陸軍大臣杉山元大將處獲知將出任軍司令官統轄上海派遣軍時,就對軍方尤其是參謀部本部未將華中作為主戰場而不勝憂慮。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年中,鬆井石根混得並不比柳川平助好多少。也正是由於年紀的原因,無力應對日本陸軍內部的紛爭,鬆井石根也曾被迫脫下軍裝。兩年來,鬆井石根並不想從陸軍內部這個是非之地擺脫出來。其實鬆井石根在日本軍隊中的成長曆程更接近於皇道派,和柳川平助一樣,他同樣是在日俄戰爭中崛起的日本陸軍中下層軍官。不過與以迂回作戰而聞名於戰場的柳川平助不同,鬆井石根卻是踩著無數同僚的屍體,在日俄戰爭中平步青雲的。在日俄戰爭中最大規模的地麵會戰——遼陽戰役中,鬆井石根統率一個中隊的兵力猛攻俄軍右翼的防禦支撐點——首山堡。而此時沙俄帝國的遠東精銳部隊早已從戰前的混亂中擺脫出來,不僅在戰場上構築了嚴密的工事,更集中了占據優勢的火炮集群,因此日軍的進攻從一開始便遭到了對手綿密的炮火壓製。無奈之下,日軍步兵隻能冒著炮火輪番仰攻,鬆井石根所在的中隊幾乎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子彈射穿大腿被抬下了火線。如果不是俄軍前線指揮官庫羅巴特金昏庸無能,遼陽之戰乃至整個日俄戰爭的結局都可能被改寫。日後鬆井石根雖然由於表現突出而獲得了兩枚勳章,並由此而加官晉爵,進入陸軍大學深造,但是此後他更多地活躍於情報戰線之上,於戰場上少有突出表現。陸大畢業之後鬆井石根便長期供職於參謀本部,先後出任過日本參謀本部中國班班員、駐廣東武官、駐上海武官,接著又調任哈爾濱特務機關長,1925年開始調任參謀本部第二部部長。即便是晉升為陸軍大將,也是由於其在情報戰領域的出色表現。不過和柳川平助一樣,鬆井石根在“二二六”事件中也受到了牽連,被迫轉入預備役。鬆井畢竟是統製派的要員,離開軍界後,他隨即把全部精力轉入政界。1936年2月,鬆井以個人身份開始了在中國的華南、華中之行,為他的“大亞細亞主義”進行遊說,並試探中國方麵的反應。1936年2月底,他經台灣首先來到兩廣,會見了和蔣介石矛盾頗深的國民黨右派胡漢民和桂係頭麵人物李宗仁、白崇禧以及陳濟棠等人,會談沒有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3月12日,鬆井到達南京,並先同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張群舉行了會談。3月24日,鬆井拜訪了蔣介石,提出了幫助解決西南問題(即蔣介石與胡漢民及桂係的矛盾問題),但是蔣介石未置可否;鬆井接著又提出要求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偽“滿洲國”問題,立即遭到了蔣介石的斷然拒絕。鬆井在日記中寫道:“要之,蔣、張態度尚不十分明朗,蔣對餘之單刀直入態度頗為警戒,避免當場作答。”至此,鬆井的華南、華中之行遂以失敗告終。就在鬆井石根有些心灰意冷之時,從未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的他以公認的“中國通”和“攻堅戰專家”的身份被征召入伍,這一次再度出山,鬆井石根貴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應該說由於鬆井石根曾經擔任過駐上海武官,對上海一帶的情況是具有一定了解的。但是給他冠以“攻堅戰專家”的頭銜卻實在是個笑話,畢竟他本人唯一的一次攻堅戰便幾乎令自己命喪戰場,幾乎毫無成功經驗可談。不過履曆顯然不是鬆井最終能夠出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這一職位的關鍵原因所在,對於此時掌握日本陸軍的統製派來說,最要緊的是鬆井石根是自己人。在候選名單之中,荒木貞夫要比鬆井在中下級軍官中更具有威望,然而在“二二六”事件之後,統製派已經占據了陸軍高層,要起用被勒令退出現役的皇道派領袖——荒木貞夫,這顯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陸軍教育總監寺內壽一曾擔任過廣田內閣的陸軍大臣,本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是陸軍省已經決定調他去擔任華北方麵軍司令官,無法再調任上海軍司令官。儘管最初答應轉入現役,出任上海軍司令官,但在出發之前,麵對著軍部內及國民間一口一聲的“速戰論”,鬆井石根畢竟要比認為“隻需三個月便可征服中國”的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武藤章大佐等少壯派軍人老成持重得多。他在就任之前便向陸軍大臣杉山元、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等陸軍高層提出“希望統領一支至少由5個師團組成的派遣軍”的要求,當然在這幾乎是漫天要價的背後,鬆井石根還是給予了一個頗為誘人的承諾:隻要撥給上海派遣軍5個師團,一旦占領上海後就進攻南京。因為他早就對上海和南京附近的地形作過詳細的調查。
3、皇道派與統製派(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