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1 / 1)

在人類戰爭史上的所有戰役中,就其規模而言僅次於蘇聯衛國戰爭中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淮海戰役,以人民解放軍的徹底勝利而載入史冊。淮海戰役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原因很多,若乾具體情況我們已在前麵戰役進程的敘述中作了介紹。但是,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我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廣大群眾對這場大戰的全力支援和巨大犧牲。雖然我軍領導的戰爭都是人民的戰爭,每一次作戰都離不開人民的支援,正如毛澤東所說: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但是,就“兵民是勝利之本”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而言,它在淮海戰役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尤為突出。這是因為,淮海戰役的時間短,準備期也尤其短,戰場集中而又不在我解放區之內,時間又正值嚴冬,更何況我們當時幾乎是沒有任何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所以,要在徐州周圍這個不大的範圍內做好我軍60萬大軍和幾十萬隨軍民工(當然,出動大量的隨軍民工,這本身也就是老百姓對戰爭的巨大支援)的各種後勤保障,其困難之大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正因為如此,作為當時感受特彆深切的陳毅說了一句感人肺腑而又久久流傳的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對於淮海戰役中後勤工作的重要和困難,黨中央很早就有所估計,並多次要前線的黨政軍領導機關儘早有所準備,精心組織。早在1948年9月28日,毛澤東在給華野領導的電報中就十分明確地指出:這一戰役必比濟南戰役要大,比睢杞戰役的規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們必須有相當時間使攻濟兵團獲得休整補充,並對全軍作戰所需包括全部後勤工作在內有充分之準備,方能開始行動。當解決了黃百韜兵團之後,毛澤東在給華野的電報中又指出:“必須準備全軍部隊及民工130萬人左右3至5個月的糧食、草料、彈藥,10至30萬傷員的治療。”為了加強和保證後勤供應,中央軍委采納在遼沈決戰中由李富春親自抓後勤工作的經驗,軍委後勤部部長楊立三被派往淮海前線,統抓淮海戰場的後勤工作。根據中央的一係列指示,華東局、中原局和華北局各級黨組織儘自己當時可能作出的一切努力(在整個戰役中最大的一次聯合行動是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之後在徐州召開的有3個中央局和兩大野戰軍代表參加的聯合支前會議),進行了認真而紮實的準備。這種準備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做好一切動員與組織工作,將解放區的人力物力儘可能組織起來,當大戰一打響時,保證能將前線需要的糧食、彈藥等物資及時送到前線,能將傷員安全地送到後方,能協助部隊完成修築工事和修路、扒路等任務,能協助部隊將大量的俘虜、物資看好、管好並押送到後方。淮海決戰,距戰場最近的解放區是山東解放區,所以,支前的任務主要落在了山東解放區革命群眾的肩上。早在1948年9月間,山東解放區就成立了各級支前委員會,組成了堅強的支前指揮機構。支前委員會將各地的支前民工完全根據作戰的需要按軍事化的編製組織起來,在“全力支援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號召下,廣大支前民工喊出了“解放軍打到哪裡,我們就支援到哪裡”的口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支前的戰鬥。據統計,在整個淮海戰役的過程中,以山東解放區為主,加上江蘇、河南、安徽、河北四省,共出動了支前民工543萬多人(這其中包括在前線隨軍服務的民工、二線轉運民工、後方支前民工三大部分),使用的擔架有20多萬副,大小車輛88萬輛,擔子30多萬副,牲畜76萬多頭,船隻8539艘。民工就是用這些幾乎全要使用人力的運輸工具,向前線運送了自己生產的糧食2.85億公斤,彈藥730萬公斤,油鹽77.8萬公斤,豬肉43萬公斤,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軍用物資。在看到這樣一組巨大的數字的時候,我們還不能忘記,就在積極備戰的這個時期,解放區群眾還選送了10萬以上的優秀子弟參軍,為部隊補充了新鮮血液;在作戰期間,解放區還組織了130多個民兵團直接參戰,配合部隊完成了救護傷員、看押俘虜、警衛物資、捕捉散兵、打掃戰場、維護治安、替換主力進行休整等無法統計的大量作戰任務。上述一組組巨大數字的後麵,包含了無法估量的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具體事例。前線需要的軍糧,最多時是包圍杜聿明集團時期,前線的部隊與支前人員共有150萬人,每天需要糧食200多萬公斤,少的時候也要100多萬公斤。這些軍糧都是在一個個村莊中由婦女們用碾子和磨子加工出來的,大量炒麵是在家家戶戶的小鍋中炒出來的,數不清的軍衣和軍鞋是由大娘大嫂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大量的軍需物資更是用人力小車吱吱呀呀地從一個個屯糧點一點一點地送到前線兵站的,所有的傷員是用擔架一個一個從彈火紛飛的戰場上抬下來的。為了讓支前的隊伍暢通無阻,在魯中南和蘇北地區,幾十萬人一齊出動,把臨沂、滋陽(今兗州)、台兒莊、濰縣、青州、鹽阜地區的各公路乾線全部加固,至於維修和新修的小道,根本就無法統計。從山東平度出發的一位擔架隊員,手中有一根用來助力的竹竿,他每到一地,就在竹竿上刻上這個地方的地名。當他完成任務回家時,竹竿上一共刻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4省72個城鎮的名字。山東臨朐縣南流區出動了300輛小車,每車載軍糧160公斤,在10天中完成了320公裡的運輸任務。江蘇宿遷縣大興區運輸隊中有不少民工是婦女,在女隊長朱永蘭的率領下,1000多人推著900多輛小車,冒著冰雪泥濘,在4晝夜裡推過了200多公裡泥湯路。當到達目的地時,全體民工的雙腳沒有不受傷的。山東莒南縣有一個由400輛小車組成的運輸團,運送5.5萬公斤白麵到江蘇前線。當他們趕到指定地點時,部隊已經向前方開進了,他們所帶的口糧也吃光了。為了趕上部隊,民工們沒有動用車上一斤白麵,硬是餓著肚子,推著小車,趕上了部隊,完成了支前任務。在最後的一天一夜裡,他們隻吃了一頓飯。像這種支前隊伍在當時可謂是比比皆是。據當時的支前委員會負責人劉瑞龍(當時任淮海軍政委員會書記、華東野戰軍第二副參謀長兼後勤司令)回憶,當時的支前民工中,自己的乾糧吃完了就餓著肚子向前方運送軍糧,以至餓昏倒地而被急救的,處處都有。山東膠南縣有一支專門運送軍鞋的小車隊,每輛小車裝有軍鞋160雙。他們在幾百公裡的行程中自己的鞋磨爛了,卻準時把軍鞋送到了前方。可是站在冰天雪地中的他們,一個個全都打著赤腳,每雙腳都裂開了血口,最嚴重的一個民工,腳趾頭已經被凍掉了4個。膠東地區組織了一個民兵團,將糧食運到前方之後,就專門負責押送俘虜。其中有一個叫北莊村的民兵組織就先後4次將1640名俘虜送往後方,行程一千餘公裡,上有敵機轟炸,下有冰雪泥濘路,不知經曆了多少艱難,粉碎了多少次陰謀,俘虜無一逃走或傷亡,成功地完成了任務。當中野決定要來個“黑虎掏心”,拿下宿縣、切斷津浦線時,一大批民工按照上級的指示實施破路。一個晚上,從徐州南郊的三堡到宿縣100多公裡鐵路全部被徹底破壞。而當徐州北邊從今兗州到臨城的鐵路(這段鐵路也是原來打濟南時在一夜之間被扒掉的)需要恢複時,沿途的黨組織立即動員大量民工進行搶修,110公裡的鐵路線,其中還有47座橋梁,需要增加17萬根枕木、2500副夾板,加固2萬多方土基。可是,鐵路竟然在1948年12月20日通車了,對支援淮海前線的戰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徐州解放後,以徐州為中心的鐵路運輸必須儘快恢複。可是,這些鐵路大多在戰爭中被破壞了。原來為了戰爭的需要而破壞鐵路的是民工,現在為了戰爭和建設的需要而重新恢複鐵路的也是民工。就在短短的20天中,徐州地區的隴海線和津浦線就修複了68座橋梁、228座涵洞、220多公裡鐵路,使火車重新在北起濟南,南到宿縣,西抵洛陽,東到新安鎮的鐵路上飛馳。當我軍包圍杜聿明集團時,適逢年終迎新年,中共中央為了慰問前線官兵,決定給每個前線官兵一份慰問品,即一斤豬肉、五包香煙。我後勤部門立即組織,在新年到來之時,如數把這一大批慰問品送到了前線陣地上。除了這些有形的外,解放區的老百姓還完成了一件數量極大、影響極大的無形工作,就是老解放區的人民,以他們熱愛黨、熱愛人民軍隊的言行,以他們高度的組織紀律性,以他們極端的吃苦耐勞精神,給剛剛獲得解放的新區老百姓以巨大的教育,成立了一支幾百萬人的新區工作隊。民工隊伍中提出來的“三愛”(愛人民、愛傷員、互相友愛)、“三好”(服從領導好、省吃儉用好、艱苦勞動好)、“三勤”(口勤、腳勤、腦勤)的優秀作風,為新區人民覺悟的提高,為建設新區和帶動新區的工作,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正是從以上的各個方麵,使我們看到了在淮海戰役的不長的時間中幾百萬支前民工的巨大功績。新中國成立後,反映淮海戰役的影視作品不少,其中有一部電影《車輪滾滾》就是專門反映支前民工的英雄業績。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決戰,在中國人民打倒蔣介石、成立新中國的曆史進程中具有轉折點式的重大作用。淮海戰役又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二大規模的一次大戰役,是我軍在大規模的戰役中以少勝多(我軍總兵力為60萬,敵人總兵力為80萬,至於在裝備上,就更是以簡勝精了)的成功大戰。它至今仍然是全世界很多軍事家進行研究的優秀戰例,將永遠作為戰爭史上的傑作而留名青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