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堆集,這個位於宿縣以西屬於安徽濉溪縣的一個小鎮,過去本來是默默無聞的,就如同江蘇邳縣西邊那個叫碾莊的小鎮一樣,現在一下出名了,各種報紙上幾乎天天都有它的名字。原因很簡單,國民黨軍隊中的嫡係主力兵團黃維兵團在那裡被人民解放軍團團圍住了。黃維兵團被包圍之後,對下一步行動曾經有過爭論。雖然廖運周的起義讓突圍的計劃失敗,但是,有鑒於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在幾天前已經在碾莊的包圍圈中被全殲的事實,楊伯濤等人主張無論如何也要拚死突圍,否則十二兵團即將成為第二個七兵團。為此,楊伯濤願意率領十八軍剩下的兩個師打前鋒,衝向蚌埠。黃維也認為還可以一拚,不能敞開走,就用滾動前進的辦法“滾著走”。黃維要做這種不再前往徐州或宿縣的安排,必須與徐州的杜聿明取得聯係,可是雖然近在咫尺,竟連無線電也聯係不上(按:黃維當時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這個美式裝備的兵團在東進的過程中,一直與徐州聯係不上,與南京的聯絡也是時斷時續,隻能從與空中飛機上有關人員的通話中得到若乾消息,所以黃維竟然連黃百韜兵團已經全軍覆沒的情況都未能從徐州得到應該得到的通報。直到20年之後他原來兵團司令部的電台台長來找他做外調,才知道這位電台台長原來竟是一位中共地下黨員)。不過他的突圍計劃得到了蔣介石的批準。11月26日,他要求突圍的請求得到了蔣介石的回電:“應不惜一切即以主力向東攻擊,擊破當麵之匪,與李延年兵團會師。”27日,他安排了三個師突圍。可是,擔任突圍先鋒的廖運周師不僅在陣前起義,將整個突圍計劃全部破壞,而且使跟在廖運周師後麵的部隊受到中野六縱的堅決阻擊。當廖運周的起義隊伍開過去之後,中野六縱立即就封鎖了缺口,然後按事先準備好的戰術對後麵跟進的兩個師以猛烈阻擊。黃維為了保證突圍的成功,親自上陣督促指揮,發動了一次又一次衝鋒,可是都被王近山指揮的六縱打得一步也過不去。黃維無奈,隻得叫部隊退下來。正在進退不能之時,蔣介石的命令來了,命令黃維不準轉移,就地固守。11月28日,由杜聿明指揮、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從徐州向南進攻,意欲奪回宿縣,打通徐蚌交通線的戰事毫無成效,已被我華野堅決擊退,接著又出現了黃維兵團在雙堆集被圍而又突不出去的嚴重局麵。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顧祝同、何應欽、杜聿明等出席了會議。會議決定,一方麵放棄徐州,徐州的部隊全部南撤。為了能保存點實力,不能讓黃維冒險突圍,而要讓其固守,以便能牽製住解放軍的兵力,而讓杜聿明指揮徐州的所有部隊撤出徐州,待杜聿明率軍向南進攻,進至蒙城、渦陽地區之後,再設法解救黃維兵團之圍。另一方麵,命令蚌埠方麵的劉汝明兵團和李延年兵團向北進攻,力爭進取宿縣,與杜聿明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以解除解放軍對黃維兵團的包圍,救出黃維兵團。根據這一決定,杜聿明在飛回徐州時,就在飛機上與黃維通了話,要黃維頂住,說他正在努力援救。顧祝同也飛到雙堆集上空和黃維通話。他要求黃維一定站穩腳跟,就地固守,並設法把所占地區擴大。黃維說這裡的老百姓都已跑光,所占領的村子都是一些土牆茅屋,既無糧食,又無飼料,連飲水和燃料都難以解決。顧祝同向黃許諾,立即安排空投補充給養。就這樣,黃維兵團就在寒風呼號的淮北大平原上挖掘工事戰壕暫時棲身,行固守待援之計。黃維兵團困守之地,是位於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忠義莊、王朱莊、馬家樓等20多個村莊。雖然雙堆集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但也隻有100多戶人家。這裡由於有兩個相距二三裡、高約十幾米的大土堆,一個名叫平古堆,一個名叫尖古堆,故而村子就名叫雙堆集。兩個土堆雖然不高,但在那平坦的淮北平原上,就顯得相當突出了。不知在何年何月,人們在平古堆上修了一座玉皇廟,每逢廟會,香火還相當茂盛。1984年,文物部門在平古堆和尖古堆中挖出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遺物,最早的竟然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和骨器,才知道這兩個土堆原來是十分寶貴的古代文化遺存。不過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們不可能有發掘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物的心思,就是有那麼幾位有文化的人,也隻可能把它與當時最為現實的頭等大事聯係起來。當黃維兵團處於圍困之中的危局時,兵團中有一個高參就一心想發揮他的文化知識作用。這個高參特地去見眉頭緊鎖的黃維,並一反當時人人臉上的愁苦之狀說:“司令,雙堆集可是大吉呀!”黃維一聲不吭,他也算戎馬半生的統兵大將,也還真不知何吉之有。這個高參說:“我會拆字。司令不必焦慮,曆來大將出師多講究地理征兆。就憑‘雙堆集’三個字,我們就會逢凶化吉!”這句話黃維當然願聽,就叫他講下去。於是,這個高參就大膽地拆起字來:“從拆字格來看,‘雙堆集’三字,‘堆’者,是‘十’、‘一’、‘佳’三字也;‘集’者,是‘十’、‘八’、‘佳’三字也;而‘雙’呢?則是‘佳’、‘又’、‘佳’三字也(按:這是以當時使用的繁體字而論的,繁體字‘雙’字寫作‘雙’)。這三字合起來,正是十一師佳,十八軍佳,而且是佳之又佳。這豈不是上上大吉麼!”初期的十一師和後期的十八軍是陳誠的起家部隊和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正因為如此,國民黨軍隊中通稱由這兩支部隊出身或起家的人為“土木係”。十八軍是土木係的代表和中堅力量,以十八軍為主乾而組建起來的十二兵團也就被時人認為是土木係的代表。至於黃維,當然更是國民黨軍界中眾所周知的土木係的主要骨乾。如果按這個高參的拆字法來看,“雙堆集是黃維兵團的福地”的這一結論可以說是天衣無縫,無可挑剔。遺憾的是,這個高參沒有為自己的拆字行動事先拆個字或者卜個卦,看這次拆字是吉還是凶,看自己是否找對了對象。他的這次十分得意的拆字並未能受到黃維的稱讚,甚至未能使黃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原因是這位高參還不太了解自己的司令官,從德國深造歸國的黃維從來是以標準的新式軍人自詡,從來不信占卜拆字這一套迷信玩意兒,而且對當時國民黨軍隊中很多相信各種各樣迷信活動的軍官嗤之以鼻。不過黃維認為這個高參其心可嘉,他的拆字結果傳到部隊中去也會起到一點鼓舞軍心的作用,所以並未對這個高參有所申斥。黃維站在平古堆上的玉皇廟前仔細察看周圍的情況,對下一步行動做了不少考慮。由於廖運周的起義,11月27日的突圍計劃已經破產。現在蔣介石又下令死守待援,誰能來援助呢?他已經從顧祝同那裡知道了徐州方麵的近況,他難以相信一貫能打硬仗的黃百韜竟會敗得如此徹底,難以相信在他的同期同學中最有頭腦的杜聿明竟會統率著幾十萬大軍而在徐州無所作為。但既然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事實,就隻能說明目前解放軍方麵的戰鬥力要比以往估計的強得多,杜聿明能否按蔣介石的意圖從徐州打出來援救自己,也就會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他的確不能相信那些拆字卜卦的玩意兒,他現在隻能有一種合理的期望,就是期望杜聿明方麵能夠出現奇跡,能夠儘快地打過來,把他救出去。在他盼望援救的各種期望中,有一件事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就是蔣介石從空中給他送下一個人來。此人不是彆人,乃是他的兵團副司令胡璉。在土木係的將領中,胡璉算是能打仗的一個,他一生中打過不少惡仗、硬仗,作風凶狠,軍紀極嚴。在抗日戰爭著名的淞滬會戰中,他曾親臨第一線組織敢死隊和日寇進行肉搏戰;在武漢會戰中,他曾以“炮兵遊擊隊”打擊日寇的長江艦船,用布雷和炮擊的辦法擊沉擊傷敵艦船近200艘,取得了很好的戰果;在保衛宜昌的石牌守衛戰中,他率十一師的1萬多人,與日寇的6萬多人血戰一周,擊退了敵人水陸空的三麵進攻,創造了抗日戰爭中一個大勝利,當時曾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正由於他有這些戰績,故而當時被稱為“虎將”。可也正因為有這些戰績,也使胡璉養成了趾高氣揚、專橫跋扈的作風。胡璉還有一個特點,是特彆頑固和反動,在打內戰中特彆賣命,而且在部隊中反複散布“寧可自殺,也不能當共軍俘虜”之類的言論。在解放戰爭初期,他與華東野戰軍有過幾次交手,打過平手,也吃過敗仗,特彆是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差點步國民黨軍隊中另一個王牌整編七十四師的後塵。從此以後,他的狂勁被打掉了一大半。當十二兵團在雙堆集被圍的消息傳到胡璉耳中的時候,胡璉正在武漢省親。得此消息,胡璉再也無心躺在家中“養病”了,因為他是在土木係中成長起來的,十二兵團和十八軍是他的安身立命所在,十二兵團被消滅了,他這個副總司令也就無依無勢了。在這種情況下,他主動到南京去麵見蔣介石,要求他的校長無論如何不能坐視不救,要想法派兵支援,並表示願意趕赴前線,挽救危局。蔣介石見他有如此勇氣,當然是勉勵有加,要他立刻進入前線,“查明共軍的意圖,采取攻勢防禦,製止共軍的擴張”。同時立即叫人通知黃維在雙堆集的平地上趕修一個簡易的飛機場,令空軍司令周至柔派飛機送胡璉去雙堆集。12月1日,胡璉乘一架小飛機在雙堆集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