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對在中原作戰如此審慎?這是從當時中原戰局的具體情況所決定的。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國民黨政府統治的中心地區。中原若失,長江天險也就難保。長江天險若失,蔣介石也就敗局已定,無可挽回。所以當時蔣介石和他的國防部長何應欽高叫的口號就是“保江必保淮”。為了逐鹿中原這一場重頭戲,蔣介石把他的機動兵團集中了6個放在這裡,總數有60多萬人,而且有強大的空軍支持。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對國民黨軍隊有利的條件。(一)中原戰場當時的四周都是國民黨統治區,國民黨政府已經統治多年,調動人力物力都比較方便,後勤供應不成問題。這和東北戰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二)如果中原戰場打開了大仗,北邊的傅作義集團和西邊的胡宗南集團都可能予以援助,這就可能使國民黨軍隊的主力部隊到達100萬人以上。而如果傅作義集團南下江淮,我軍要消滅傅作義集團的難度將大為增加。蔣介石把中原戰場的指揮中樞放在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古戰場徐州。如果從較為可信的殷代曆史算起,徐州(古稱彭城)就是我國各方力量爭奪天下的四戰之地。在3200多年前,殷代著名帝王武丁伐大彭的戰場就是在這裡擺開。這以後,曆史上的風雲人物如楚文王、徐偃王、晉悼公、越王勾踐、劉邦、項羽、韓信、曹操、呂布、關羽、石勒、謝玄、宇文化及、隋煬帝、李世民、黃巢、韓世忠、張士誠、朱元璋、李自成、史可法、林鳳祥、李開芳、僧格林沁、曾國藩、賴文光、李鴻章、張勳,直到蔣介石,都曾在這裡打過大仗。抗日戰爭中,著名的台兒莊會戰也發生在這裡。這裡在近代又成了國內交通大動脈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的交彙點,成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的北麵門戶。正所謂是“俯視東海,仰視關中,屏障滬寧,遙扼冀魯,窺蘇皖而撼中原”。辛亥革命元老、曾經擔任過武昌革命軍總司令的著名軍事家黃興曾就徐州的重要性說過這樣的話:“南不得此,無以圖山東;北不得此,無以窺江東,是勝負轉戰之地。”在徐州這個八方矚目的頭等軍事要地,派誰去做領兵統帥?這時在中原地區的國民黨軍隊的最高統帥是桂係領袖、剛從國防部長位子上下來的白崇禧,其職務是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的總司令。蔣介石這時為了拉攏並利用桂係,不能不重用白崇禧,而早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能打仗,這在國民黨各派係中也是公認的。桂係另一個主要領袖、當時的國民政府副總統李宗仁的意見是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調動整個中原地區的全部軍隊。但蔣介石不放心把中原地區的130萬大軍都交給白崇禧,因為白崇禧有可能不聽他的主張,不接受他對下級的越級指揮,所以蔣介石決定把中原的部隊一分為二,即在華中“剿總”之外,單獨設立徐州“剿總”,而華中“剿總”則駐武漢。這樣他就得在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中選出一個人到徐州。蔣介石選定的徐州地區軍事統帥是在國民黨軍隊中地位頗高的“五虎上將”之一的劉峙。嚴格來說,劉峙在國民黨軍隊高級將領的所謂“五虎上將”中是最不能打仗的一個。由於他的資曆老,曆任重職,部下一般都稱他為“福將”,是把“福將”一稱作為一種譏諷,用淮海戰役時期擔任國民黨國防部第三廳中將廳長的郭汝瑰的話說,“這是國民黨軍隊中譏諷劉昏庸糊塗的代名詞”。劉峙在過去的重大戰事中曾經打過好幾次大敗仗。抗日戰爭初期,當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劉峙由豫皖綏靖公署主任調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奉命率軍從開封北進,駐防保定,阻擊日軍沿平漢線南下。在當時全國人民抗日情緒萬分高漲之時,他這個總司令竟是開仗即敗,而且一敗再敗。他指揮部隊在固安和日軍打了第一仗,就丟了固安。然後,徐水、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安陽,一個一個城市相繼落入敵手。戰至11月5日,他隻得將部隊交給副總司令商震指揮,自動卸職。由於他的這次大潰退,引起全國上下的一片罵聲,給了他一個“長腿將軍”的稱號。蔣介石無奈,隻得讓他回到後方,當一個重慶衛戍司令。1946年8月,蔣介石一心想打內戰,劉峙堅決支持蔣介石的內戰方針政策,和陳誠一起高唱“三個月消滅共軍”。他當時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統一指揮河南和陝西兩省的軍事行動。為了掃平我冀魯豫解放區,劉峙從華東和中原戰場調集了14個整編師30多萬人的兵力,發動了氣勢洶洶的進攻。9月1日,他指揮的整編第三師在大黃集被我華東野戰軍全殲,師長趙錫田被俘。而這位師長不是彆人,乃是顧祝同的親外甥。由於劉峙這一仗打得實在太臭,引得當時的參謀總長陳誠和陸軍總司令顧祝同都來到商丘前線,召開會議,並當場宣布撤去劉峙和其參謀長趙子立的職務。蔣介石也罵他太不爭氣,隻給了他一個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的閒職,讓他回上海賦閒。但是,就是這麼個劉峙,竟在中原戰場即將爆發大戰的1948年5月被任命為國民黨徐州“剿總”的總司令。為什麼?這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由於國民黨軍隊中講資曆、講關係,派係嚴重,等級分明,要找一個能指揮得動幾百個將軍、幾十萬人馬的人,在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中並不容易。在當時的中原戰場上,蔣介石既然設了兩個“剿總”,其中華中“剿總”的總司令是桂係首領白崇禧,則徐州“剿總”的總司令必須是資格老、級彆高,屬於蔣家直係、能與白崇禧相抗衡的人。(二)這個時期,國民黨直係部隊的兵團司令和軍長的這一級,絕大多數都是黃埔學生,他們的長官,最好是當年黃埔的教官這一個級彆的元老,方能有些威信。(三)這個人必須要對蔣介石忠心耿耿,要對蔣介石打內戰的政策毫不懷疑,堅決支持。在當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的人選的確不多,在號稱國民黨軍隊的“五虎上將”中,隻有蔣鼎文、劉峙二人可派。蔣介石也曾經考慮過當年曾經當過孫中山副官和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隊隊長、抗日戰爭中當過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蔣鼎文。可是考慮到蔣鼎文生活糜爛,日嫖夜賭,不大理公事,當年在西安擔任陝西省主席時為強行娶京劇名角粉牡丹而鬨得滿城風雨,在部下麵前大失威信。再加之這時國民黨的高層領導整個出現變動,陳誠在內戰中接連失利,被迫下台,何應欽上台就任了國防部長。由於劉峙和何應欽的特殊關係,於是就選定了劉峙來擔任徐州“剿總”的總司令。當劉峙的任命宣布之後,國民黨軍界內部議論紛紛,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頭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這話當然也傳到了劉峙的耳朵裡。在一次高級軍官會議上他竟然這樣說:“有人說我劉某不是虎,不是狗,而是一頭豬。是的,我就算是一頭豬。要知道,豬平時是不動的,可是如果有誰把豬逼急了,豬真的發起威來,豬的牙齒是會把什麼都咬碎的。”這裡談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對於劉峙這一頭蠢豬式的“福將”,我華東野戰軍的政工乾部也十分了解。為了鼓舞廣大官兵進攻徐州、奮勇殺“豬”,當時在魯東南地區曾經廣為張貼的傳單中,有一張是這樣寫的:國民黨在徐州,來過三員大將。前年來的叫薛嶽,打了敗仗撤掉了。去年來了顧祝同,庸碌又無能,我們把他趕走了。今年來的叫劉峙,他是有名的大笨豬。我們要想生活過得好,就要勇敢上前,打開徐州去殺“豬”。對於劉峙這樣的“福將”,蔣介石和何應欽心中當然是很清楚的,讓他出任徐州“剿總”的總司令,其主要目的是要劉峙利用他的資曆和人緣把隊伍組合起來,門麵撐起來,秩序建立起來,而不可能指望劉峙能為蔣介石和何應欽打勝仗,因為劉峙上任時隻是準備打仗而還沒有打起來。對於劉峙自己來說,他也並非沒有一點自知之明,知道在他的學生一輩的中年將領中有一些比他更能指揮作戰的人,他也需要利用這樣的人。所以他上任之後,就接受了由杜聿明出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的任命,並讓杜聿明兼任第二兵團司令,讓他的這位學生來助他一臂之力。杜聿明從東北戰場上灰溜溜地下來之後,一直在上海養病,1948年7月到徐州上任,就碰上了解救濟南之圍的難題。濟南失陷之後,他正在為如何保衛徐州而犯難時,10月15日,突然又是被蔣介石派去解救東北蔣軍即將全軍覆沒的危機。這時,徐州局勢已經相當緊張了,真正打起仗來怎麼辦?蔣介石和何應欽心中有數,真正打起來了,作為大局上的指揮員並不是徐州的總司令,而是南京的蔣介石自己,隻需要到時候任命一位能打仗的黃埔學生來做副總司令,忠實地貫徹蔣介石的意圖,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就行了。這種人事安排是蔣介石多年來的一貫做法,作戰時越級指揮下級是蔣介石的一貫作風。在東北戰場上,任命衛立煌做總司令其實也是如此,其主要目的是要讓衛立煌以他曾經是東北主力部隊幾位軍長過去的老上級的這一優勢來服眾,真正打起來之後,蔣介石一直是在越過衛立煌直接指揮。現在的中原戰場上,蔣介石的打算仍然是任命一個黃埔學生來做副總司令,以便全麵地貫徹和執行他這位校長(在國民黨軍隊中,凡是出身黃埔的高級將領,當著蔣介石的麵,都是稱蔣介石為校長,以示自己是天子門生,真正嫡係,蔣介石也樂意這種稱呼)的意圖與命令。在當時的黃埔係軍人中,在何應欽心中已經選定到徐州指揮作戰的合適人選有兩個,一個是杜聿明,另一個是宋希濂。隻要中原大戰打響,就把這二人之中的一個調來做劉峙的副手,擔負指揮作戰的實際責任。這兩位中將級兵團司令是當時國民黨軍隊中黃埔學生出身將領中的佼佼者,能打仗,其身份地位比他其他同學要高出一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這兩人都對陳誠十分不滿,都是國民黨軍隊中何應欽派的骨乾。蔣介石在密切注視著中原戰場。杜聿明或宋希濂到徐州上任之時,也就是中原決戰打響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