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共和談時東北在“大打”(1 / 1)

這一時期,我東北部隊的主要任務是發動群眾和部隊整訓。仗打得不多,其原因在於,這時國共兩黨正在和平談判,國民黨政府與蘇聯政府也正在談判。所以整個東北戰局是談談打打,時打時停。從全國來看,以東北打得最凶,時人稱之為“關內小打,關外大打”。1945年8月30日,我冀熱遼部隊攻打山海關,打響了解放東北的第一槍。就在這之前兩天,即8月28日,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重慶談判緊鑼密鼓地進行了43天。這期間,我10萬大軍正在日夜兼程地從內地趕往東北。1945年12月16日,在美國政府的促進下,國共兩黨決定再次舉行會談。這一天,周恩來率代表團到重慶。1946年1月10日,達成了停戰協議,正式簽訂了停戰協定,成立了國、共和美國三方軍事調停處執行部。根據停戰協定,從13日午夜起,必須停止國內一切軍事行動。同日,中共中央發布了由毛澤東主席簽署的停戰通告。這期間,杜聿明正在向熱河進攻,占領阜新,切斷了關內解放區與東北的聯係。按三方達成的停戰協議,全國應在13日實現停火。1月12日,中央為了執行停戰協議,命令東北的林彪和黃克誠停止一切進攻。可是,國民黨並未遵守停戰協議,不僅侵占了原為我軍駐守的營口,還趕在停火之前於1月上旬連續攻占了朝陽、柏壽、淩源。就在13日這天,攻占了平泉,然後就在戰場上高舞白旗,高呼停火。我軍忍無可忍,1月14日我軍吳克華部以兩個團的兵力發起猛烈攻擊,從國民黨軍五十二軍二十五師手中奪回了營口。在此前兩天,黃克誠部還攻占了遼西重鎮通遼。鑒於東北地區這一時期形勢的發展,鑒於蔣介石根本就未認真履行停戰協定中兩黨關於東北問題的四項默契(主要是我方同意國民黨軍進入東北,但國民黨軍在東北的所有調動都必須報告軍事調停處執行部),所以在1月13日中共中央又特地給東北局發了指示,凡是國民黨軍對我的一切進攻都應給予堅決回擊。林彪這時一直認為停火協議是敵人搞的陰謀,他在向中央報告他的看法的同時,於1月15日連續下達了兩道命令,命令說:“時局尚在動蕩中,各部須嚴整戰備,隻有戰爭才能爭取和平!”林彪所以要如此動作,是因為這段時間國民黨軍隊正在大舉向東北增兵。美國第七艦隊在幫助國民黨政府接收東北主權的名義下,將國民黨的新一軍、新六軍、第六十軍、七十一軍、九十三軍源源不斷地運往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國民黨軍隊甚至在蘇軍的同意之下,於1月15日到達了沈陽,不費一槍一彈就占領了大片地區。而這時(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協商會議正在重慶開會。當然,這種情況並非是東北才有,設在北平的軍事調停處執行部派出的執行小組在各地也是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內戰並未能停下來。國共雙方都在抓緊機會,力爭主動。為了打擊敵人的不斷進攻,堅持自衛,以鬥爭去爭取和平;為了保衛已取得的成果,得到群眾的信任;也為了鼓舞戰士的信心,東北局決定在認真準備而又有理有利的條件下,給敵人一點教訓,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打這一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軍即將退出東北,國民黨軍隊必然要趁此機會大舉向我進攻,侵占更多的地域,我們不給予反擊是不行的。針對東北的局勢,中央軍委電示東北局和林彪:“如國民黨不與我談判即向我進攻,在友方(按:指蘇軍)不堅決反對,我在完全防禦的有理條件下,給進攻之頑以堅決徹底殲滅之打擊。”這一仗,就是林彪到東北後打的第一仗——秀水河子之戰。杜聿明為了打通北寧線(即從北平至沈陽的鐵路),在1946年2月9日,集中了4個美式裝備師,由新民一線分三路向東“掃蕩”,北線指向法庫,南線指向遼中,叫囂“要掃除鐵路沿線的共軍”。林彪的指揮部設在法庫,他讓梁興初的一師和彭明治的七旅做好準備。2月11日,北路敵軍的十三軍八十九師兩個團到了位於法庫與新民之間的秀水河子,與其後麵的主力拉開了一天的日程。林彪命令梁興初率一師、彭明治率七旅同時出動,再加上保安一旅的一個團,在12日迅速包圍了秀水河子。我方兵力以四個團圍攻,三個團打援。敵人見到自己被圍,立即組織突圍,被我壓了回去,隻有固守待援。13日夜我軍發起強攻,第二天清晨結束戰鬥,全殲被包圍的4個營,並打退了敵五十二軍第二師的援軍,總共消滅敵人1600多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和兩百多輛汽車。秀水河子之戰是我軍在東北的第一個勝仗。不過稍後我軍又打了一個不該敗的敗仗。就在北路敵軍在秀水河子被殲的同時,南路敵軍新六軍的第六十六團加上一個師部教導營共3000多人也在11日到了遼河南岸的沙嶺。我軍用來對付這支敵軍的是吳克華的四縱。新六軍是遠征過印度和緬甸的國民黨軍隊中的老部隊,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相當強,不僅全部美式武器,還有我軍從未見過的煙幕彈等新式玩意。在沙嶺駐紮之後,敵軍趕修了工事,布了鐵絲網。我軍對新六軍不摸底,有些輕敵。所以,從16日開始進攻,打了兩天也未拿下,殲敵隻有400多人,自己傷亡已超過2000人,隻好撤了下來。戰後在進行總結時,林彪指出了兩點:一是未組織好精銳兵力,二是輕敵。沙嶺之敗,給我軍指揮員敲響了一次警鐘。秀水河子和沙嶺之戰,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大家明白:和談算和談,打仗算打仗。不管重慶方麵的和談進程如何,還是要認真準備打仗。這時,國共和談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就是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和國民黨政府的軍調處首席代表張治中於1946年3月4日訪問延安,和毛澤東當麵討論了東北的停戰問題。3月27日,軍事調停處三方簽訂了《調處東北停戰的協議》。東北的和平共處似乎又有了一線希望。可是,在馬歇爾要求儘快派軍調執行小組去東北時,卻遭到蔣介石的多方拒絕。蔣介石一方麵在進行和平談判,一方麵向東北星夜運兵。蔣介石心中也很明白東北的重要,把他的進攻矛頭指向了東北。就在這年的三四月間,將包括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的新一軍、新六軍兩大主力在內的6個軍運到了東北,總兵力為31萬人。中共中央根據各方麵的情況分析,看到了蔣介石假談真打的本來麵目,看到了東北問題的嚴重性。正如周恩來所說:“停戰令的症結在東北”,東北問題是“鬥爭焦點”。3月上旬,周恩來幾次找馬歇爾討論東北問題,均因蔣介石堅持要全麵接收,堅持要我軍退出的頑固態度而無法談下去。3月11日,馬歇爾回國述職,蔣介石立即部署東北的進攻。根據這種情況,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東北問題的指示》,指出在中央通過談判和交涉來儘力爭取停戰的同時,東北局要積極做好粉碎蔣軍進攻的準備。同時,中央決定不再向東北增派軍隊和乾部,今後東北的工作與作戰,都應當依靠現有的力量。3月23日和24日,毛澤東連續給東北局發出指示,指出在東北可能出現的停戰之前,在不久蘇軍撤退之時,國民黨軍隊都會拚命進攻,搶占地盤,我軍則必須不惜犧牲來保衛戰略要地。所以,要準備大打。根據中央的指示,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做了若乾準備,將原來劃分的10個軍區先後合為4個,即東滿、南滿、西滿、北滿四大軍區,新老部隊合編,此時全區總兵力為31萬人。1946年3月26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下達了準備作戰的命令,林彪也帶著指揮機關從撫順到了四平,因為這時的四平顯得特彆重要,中央要求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打殲滅戰,如果有必要,則應當“決心死守四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