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彪入關(1 / 1)

東北野戰軍入關,是當時華北戰場上人人關注的大事。這個道理很簡單:東北野戰軍剛剛在東北戰場上消滅了蔣介石以嫡係部隊為主的40多萬軍隊,東北野戰軍的主力有84萬(其中包括12個步兵縱隊、15個獨立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3個騎兵師、1個坦克團)。這支部隊在當時的中國戰場上不僅是人民解放軍中最強大的野戰軍團,也是國民黨軍隊中任何一個軍事集團所不敢望其項背的。曆時52天的遼沈戰役是以解放營口、敵五十二軍殘部從海上逃離營口而告結束的,這一天是1948年11月2日。這以後,又掃除了一些殘敵,11月12日收複承德,東北全境解放。本來按照中央軍委在10月31日電報指示和東北局的安排,經過了長期苦戰的東北野戰軍至少要休整一個月,然後入關。當時,東北野戰軍已開始南下的部隊,隻有二兵團所組成的以四縱和十一縱為主的先遣兵團,在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和兵團參謀長黃誌勇的率領下,於10月底就到了冀東。先遣兵團先行的初衷,是為了對付傅作義搞的對石家莊和西柏坡的偷襲,讓二兵團進入冀東,威逼北平,以策應華北軍區的部隊擊潰傅作義的偷襲陰謀。離開東北時,二兵團駐在錦西地區。1948年11月15日,東野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聯名致電中央軍委,他們認為淮海戰場上的進展很快,蔣介石很有可能將華北部隊中的中央軍調去南方,傅作義則可能西去綏遠,這樣“東北我軍入關將會撲空,不能發揮殲敵作用”。沒有敵人可打,還要革命軍隊乾什麼?他們已經很明確地看到了這一點,東北野戰軍應當入關。第二天,即11月16日,毛澤東就給林彪等回了電報:“……傅部主力均在北平附近。我們曾考慮過你們主力早日入關,包圍津、沽、唐山,在包圍姿態下進行休整,則敵無從從海上逃跑之路。請你們考慮,你們究竟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後入關為好,並將結果電告為盼。”這是毛澤東最早正式提出東北野戰軍早日入關的問題。但是,要東北野戰軍停止休整,提前入關,又存在著很多困難。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在11月17日即向中央發報,談到以下一些問題: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後,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按:東北部隊中,東北籍戰士占絕大多數,當年各路大軍開進東北時,隻去了約11萬人,後來東北軍區的各種部隊有103萬人,野戰軍主力是84萬人,所以東北野戰軍中絕大部分都是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乾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於戰爭,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與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為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未發下。由於有這些具體情況,他們的意見是在東野四縱與十一縱已經入關的基礎上,分批入關,首先是位於海城、營口的九縱和在黑山的十縱,然後是在錦州的三縱和在沈陽的一縱。也就在同一天,經周恩來起草、毛澤東修改的軍委電報也發給了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軍委根據全局的情況發展,決定將傅作義集團抑留於華北而全殲,所以仍然要求東北野戰軍在25日入關,不過不是用命令的語氣,而是用“望你們慎重考慮”的語氣。戰爭的形勢瞬息萬變。第二天即11月18日,由於中央得到了傅作義有可能起義的最新消息,所以毛澤東下決心讓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並在這天立即向林彪等人發出了十分明確的命令:望你們立即令各縱以一二天時間完成出發準備,於21日或22日全軍或至少8個縱隊取捷徑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津3處敵人,不使逃跑,並爭取使中央軍不戰投降(此種可能很大)。當林彪等人接到軍委的電令後,也立即在11月19日回答軍委:“18日18時來電敬悉。我們決遵來電,於22日出發,詳細部署另電告。”在經過更進一步的策劃之後,東北野戰軍於23日出發,而且是秘密出發。毛澤東對東北野戰軍的入關做了很明確的部署,他在11月21日給東野的電令說:20日15時電悉。你們可將位於錦州、打虎山、營口等地之5個縱隊於23日出發,取捷徑夜行曉宿蔭蔽迅速行進,以3個或4個縱隊擔負隔斷北平與天津兩地之敵;以一個縱隊隔斷天津、塘沽兩地之敵;以一個縱隊加程、黃兵團(按:指已經先行入關的程子華、黃誌勇指揮的東野二兵團)擔負隔絕唐山、塘沽兩地之敵;其餘在新民、打虎山、營口地區之各部則可於23日或24日出發。以上各部均走熱河境內出冀東,不走山海關。沈陽地區各部及總部大行李則應緩若乾天出發,走山海關附近出唐山。如林、羅、劉決定先走,則攜帶輕便指揮機構先行,並於走後一星期左右在沈陽報上登出一條表示林尚在沈的新聞,並經新華社廣播(請陳任陶注意)。各部行進均注意蔭蔽。這樣,東野大軍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在11月23日黃昏開始了入關的秘密行動。大軍出發時兵分北南兩路,北路的先頭部隊是從義縣出發的五縱,南路的先頭部隊是從錦州出發的三縱。出發之後,80萬大軍又由中、右、左三條道路入關:中路走冷口,右路走喜峰口,左路走山海關。行動的初期都是以夜行曉宿的秘密方式用以迷惑敵人,當幾十萬大軍的行動暴露之後,就不分晝夜高速疾進了。12月1日,我新華社和《東北日報》發出的消息說:11月30日林彪在沈陽參加慶功祝捷大會,《東北日報》還刊登了林彪和羅榮桓在會議上的照片。當時暗藏在沈陽的國民黨特務立即向南京發出了密電,報告說林彪還在沈陽。蔣介石和傅作義據此判斷,東北野戰軍的主力尚在關外。其實這時我東北野戰軍已經向關內急行軍一周,前鋒已經進入喜峰口。不過林彪和羅榮桓11月30日在沈陽出席會議這一點並不錯,但這些都是有意為了麻痹敵人而安排的。就在11月30日晚上,經過事先準備好的東北野戰軍司令部就離開了沈陽,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等人也都在這天晚上乘吉普九_九_藏_書_網車離開了沈陽直奔錦州方向。這支完全沒有被敵人發覺的車隊經義縣、朝陽、喜峰口入關。12月5日到達遵化,12月7日到達預定地點薊縣以南10公裡的孟家樓。孟家樓是個隻有百來戶人家的村子,距北平、天津、唐山都是90公裡,是事先預定的東北野戰軍入關之後的指揮部所在地。林彪等人的入關行動,也是根據毛澤東的全盤部署進行的。毛澤東在11月26日給林彪等人的電報中曾經明確地指出:“你們大軍入關,敵情必.99lib.有變化,作戰計劃部署必須適時決定。因此,希望你們數日內處理完畢後方事務,在主力到達冀東之前,你們乘車趕過部隊先到冀東。此點甚為重要。”東野的提前入關,完全出乎敵人的預料,也完全打亂了敵人的部署。關於這一點,當時擔任天津防守區司令的陳長捷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說過:傅作義決定堅踞平津、主力保持海口的策略後,我曾和他談到,最可顧慮的是東北解放軍的入關。但估計經一度大會戰後,需要一段時期的休整,從戰爭史實看,都得3個月以後才能舉行另一次會戰。現在東北解放軍要消化遼沈的大戰果,從事擴展,或者需要半年才能大舉行動。當此隆冬嚴寒,難作遠程行軍,預計到明春化凍後,應準備一場大會戰。還估計,東北解放軍進關至多為50萬人左右。因此在量上要爭取平衡,急速擴軍,應即接受美械,在三四個月時間內,擴軍20萬左右,以應付明春的決戰。可是,東野不僅未做3個月的休整,連一個月的休整也沒有就在天寒地凍之時提前入關了,而且入關人數不是50萬而是80萬。可以這樣說,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這一決定,使華北的傅作義集團沒有了任何得以苟延殘喘的希望。12月11日,聶榮臻根據中央軍委的安排,帶著少數隨行人員,也離開了阜平城南莊的華北軍區司令部,經石家莊、涿縣、北平石景山等地,在21日這天來到了孟家樓。林彪和聶榮臻這兩位在紅軍時期共同指揮紅一軍團,抗日戰爭時期共同指揮八路軍一一五師的老戰友、老搭檔又走到一起,又要共同指揮大戰了。他們在研究之後決定,中央已經部署的平津戰役的指揮部就設在這裡。為了方便指揮,林、聶二位還做出了如下決定:(一)為了加強各方麵的通信聯絡,將原來負責無線電通信工作和偵緝敵情工作的華北軍區二局並入東北野戰軍二局,華北軍區二局局長彭富九火速率領全局工作人員到孟家樓報到。(二)為了加強對敵工作,更好地讓我黨的地下工作配合部隊作戰,決定將華北局城工部(城市工作部)部長劉仁調到孟家樓。這裡,有必要先介紹一下華北局城工部,因為它在解放北平時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華北局城工部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晉察冀分局城市工作委員會,1944年擴大為晉察冀分局城市工作部。1948年5月華北局成立之後,就成為華北局的城市工作部,在劉仁的領導下負責領導華北敵占區城市地下黨的工作。城工部的辦事機關設在河北滄縣南的泊鎮,對外掛的牌子是永茂公司。這時,僅在北平市中,就有地下黨員約3000人,有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民青(即中國民主青年聯盟)、民聯(即民主青年聯合會)等成員約5000人,成立了學生、工人、平民、鐵路、文化等委員會分彆領導各條戰線的鬥爭,形成了形式多樣、卓有成效的反對蔣介石政權的“第二條戰線”。在當時地下黨的隊伍中,以學委係統的力量最強,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左右。這是因為,多年來很多地下黨員都是在學委係統加入共產黨的,以後也就長期在學委領導下工作。1948年11月,為了迎接解放北平和天津,城工部將原來地下黨的南係(按:指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下的重慶、昆明等地的地下黨組織,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來到了北平、天津)和北係(指原來在平、津的地下黨組織)合並之後,成立了統一的學委。學委除了聯係各大中學校外,並通過進步學生的各種關係,在各條戰線都建立了廣泛的聯係。工廠、報社、鐵路、郵電,以至國民黨的黨、政、軍、警、憲、特等機關中,都有他們的人員。單在北平,就有三部地下電台、三家地下印刷廠。正因為學委有這樣強的力量,所以城工部把聯係傅作義起義的重要任務,交給了學委。在我城工部領導下的“第二條戰線”中,有很多傑出的戰士,也有很多特殊的戰士。連傅作義的親生女兒傅冬菊,也是在華北局城工部領導之下的我黨地下黨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