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叫張少傑,是上世紀80年代很有影響的經濟學家。90年代初他也一度下海經商,下海之初,我把他介紹給牟其中。有一段時間,張少傑在牟其中那兒當門客,每天吃火鍋,聊天,覺得特彆不過癮,就想自己去做。他托我跟老牟說項,希望老牟給點兒錢,讓他自己做一飯店最貴?你去最貴的那個地方的頂層,就在那兒請客,請上海最牛的人,把這20萬請完,花完,你至少能賺200萬。”少傑說:“這不可能吧?!”老牟說:“你不信!我告訴你,最重要的不是說你有多少錢,而是彆人認為你有多少錢。”這挺有意思的,相當於我們現在說,你一定要讓投資者、讓客戶對你有信心。他當時就說:“你口袋裡有多少錢沒有人知道,但是彆人認為你有多少錢就會給你多少錢的機會。所以如果在那個地方把這20萬花完,請最牛的人全都吃個遍,那整個上海就都認為你是最有實力的,很多有錢人就跑來跟你打交道,跟你做事情,最後你就會有錢了。”張少傑聽了還是將信將疑,覺得這有點兒不靠譜,像壞人蒙事兒。老牟說:“讀書人跟做生意的就是不一樣,好,我再跟你講一個故事。”老牟講的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戰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四川有個軍閥叫範紹增,就是傻子軍長範哈兒。範哈兒那時在四川很落魄,於是就搖個船到上海,船靠碼頭時,吆喝一群挑夫上船挑大籮筐,筐裡頭是紅紙包著的一卷一卷像錢一樣的東西,挑夫們肩上的扁擔嘎吱嘎吱直顫,說明這個筐特彆沉,錢特彆多。於是上海灘的人都知道範軍長來了,錢太多了,挑得挑夫腰杆都要斷了。所有的人都特彆喜歡他,大家都願意跟他結交,他就在一些豪華地方吃喝玩樂,今兒向這個借5萬、明兒跟那個挪6萬。因為都是特有錢的人在一塊兒混,大家都覺得沒事兒:老範家這麼多錢,藏著好幾大籮筐呢!所以沒人著急跟他要。就這麼在上海灘折騰了好幾個月,所有人都知道這家夥有錢,尤其是他那一屋子卸下來的大洋壓根就沒動過。過了一段時間,範軍長突然不見了,所有借過錢給他的人都急了,就把他的房子給圍了,圍了以後就把那些筐都搶了,最後把那些紅紙包打開一看,全都傻眼了,原來全都是青岡木。青岡木特彆沉,一節一節的都用紅紙包著,看上去就像現大洋一樣。而範哈兒則拿著從上海忽悠的一大筆錢回四川折騰去了。老牟對少傑說:“你一定得讓人家認為你有錢,才能獲得成功。”後來,我也專門看了一些範軍長的故事,還真有這麼回事兒。其實範軍長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當時也是為了籌集軍餉,他曾經住進上海的長三堂子,就是上海的妓院最集中的紅燈區,然後找最火的小姐(頭牌),每天都去。他那時候抽大煙,抽大煙要拿個竹簽子挑煙燈,撥亮燈芯;這個範大爺每次不是拿竹簽,而是拿一張最大的錢票兒,把錢搓成一個紙簽子來挑煙燈,挑完了就把錢扔了。這個事被頭牌小姐拿出去顯擺,到處嚷嚷:範大爺挑個煙燈都拿錢做簽子,實在太有錢了!於是上海灘的有錢人都知道範大爺。所以,他通過很多細節,給上海人一個很趁錢的感覺,最後卻在號稱精明人聚集的上海灘謀走了一大筆錢。牟其中講的青岡木的故事和用錢挑煙燈的故事大同小異。他當時就是想用這個故事來啟發張少傑,教他知道什麼叫有錢,怎麼去弄錢。牟其中沒有講什麼叫商業信用、品牌之類的東西,實際上照今天的標準來看,這就是一個商業信用問題:人家都認為你有錢了以後,你就有了商業信用了。就像李嘉誠今天要借5萬塊錢,沒有人不借給他的,他肯定能借到。但如果是一個民工突然跟你說借300塊錢,你肯定不借,你的心理差距會非常大。可見在彆人心裡,建立信譽和讓彆人認識你這個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有趣的是老牟講了這個故事,但自己卻栽在了商業欺詐上;張少傑也沒能用自己的學者名聲將盛極一時的恒通集團從泥沼中救出。老牟講到怎麼應對一些爛事和壞現象時,也給我講過兩件事情,很有意思。一件事兒是說在萬縣鄉下有一個無賴,老惹事,到處招惹是非,跟人鬨糾紛,所有人都特彆恨他,老想修理他,可是每當人家想要收拾他的時候,他得罪人得罪得最狠的時候,他就得癌症了。他一說得癌症了,所有人就都不惹他了,一想他都快死了,還收拾他乾什麼?這股報仇的勁兒就沒有了。老牟說這人第一次說得癌症了,彆人就不招他了;可過一段又說沒死,癌症好了,又出來折騰,然後又惹上很多事,很多人又要弄他,他又說得癌症了,彆人的火一下又消了。這是一個幾近黑色幽默的故事,我想在老牟內心,這樣一個故事一定也會影響到他。顯然,在與外部發生劇烈衝突的時候,示人以弱是最好的保全之策。遺憾的是,當他自己遇到很多危機的時候,他從來不得“癌症”,他的身體還老是這麼好,我想當年遭遇危機的時候,如果他真得癌症了,或者對外宣稱得癌症了,可能就會有九_九_藏_書_網另外一種結局。老牟還說,萬縣另外有一個無賴,沒事就斂錢,斂錢的招數就是過生日。他們家人老是過生日,尤其是他媽生日特彆多,因為他給他媽編了很多故事,一會兒陽曆、一會兒農曆、一會兒記錯了、一會兒又補過,一年整個四五回,想方設法斂錢。他媽的事完了,還有爸爸、哥哥,反正他們家生日特彆多,總是用這種方式來斂財。老牟講過許多這類民間的故事。我覺得,在那個沒有MBA案例可學的年代,作為第一代的民營企業家,他的一些智慧,大部分來自於民間流傳的故事;這些故事很重要,會給你很多基本智慧和人情世故方麵的知識。所以,中國最早的MBA應該是牟其中所講的這些故事,牟其中反複跟張少傑講的故事,是當時MBA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