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文明的體現,一個最重要的集中點就在於這個人怎麼樣同陌生人相處。我覺得這一點最能反映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像我們現在,父母教育孩子,都是說有人敲門不要開,看見陌生人千萬不要跟著走。在火車上、火車站、候車室、公共汽車和公共場所,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話就是:小心看管你的物品,不要把貴重物品托付你不認識的人看管,嚴防扒手等等,都是提醒千萬不要相信彆人,人與人之間要防範和隔膜。這決不是精神文明……人跟人相藏書網處,最能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民族的個人素質如何……摘自一個學者的話:1996年,河北省會石家莊舉行秋季商品洽談會。為了展示石家莊市的風景,有人提議在廣場放置2000把遮陽傘,那些傘五顏六色花團錦簇,既可以裝點城市,自成一景,又可遮陽蔽日,為賓客服務。這個一舉兩得的創意很順利地得到了實施。但是,創意者的美意還沒有來得及綻放,那些傘就如天堂蝴蝶一夜之間飛得無影無蹤。商品交易會由於缺乏美麗而使設計者捶胸頓足,在偌大一個廣場上,那些空缺猶如巨大的問號放置在人們的心上,2000把傘一夜之間無影無蹤說明了什麼?答:素質差。發行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的《北京青年報》,刊發過題為《文明,就差這一點》的紀實短文,它就像一麵鏡子,讓整個城市在文明之光的燭照下,看到了自己最真實的容顏。請看一組《文明,就差這一點》:(1)地鐵車座成了床。我經常乘坐地鐵,有時看見一些人躺在座椅上,一個人就占了四個位置。有人想坐座位,他們也不讓,還裝做睡著了的樣子,現在都講文明乘車了,這些人也該改改了,多為彆的乘客想想。王薇(2)彆讓自來水嘩嘩流北京是一個缺水的城市,但我發現在某些大學校園裡浪費水的現象卻很嚴重,有些人洗一雙襪子要用好幾盆水,洗一件衣服要讓自來水嘩嘩地.99lib.流上半個多小時。趙小晶(3)垃圾桶沒了上半身在一天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旁幾個垃圾桶的上半身,都被人拆掉了,隻剩下內桶。人們把垃圾扔到內桶裡,因為沒有外桶,垃圾全部暴露在外麵,那些偷垃圾桶的人太可氣了,方便了自己,卻影響我們街道的美觀。李秋然。(4)空調車司機彆抽煙845路汽車是空調車,不能開窗戶,可是司機卻在抽煙。使得車廂內煙霧繚繞,很嗆人。希望司機能自覺一點兒。劉先生(5)垃圾車能否兜著走在亞運村到立水橋一帶的路上,經常能看到一些路過的垃圾車遺灑垃圾,還從車上流下湯湯水水,散發著強烈的氣味。這樣的垃圾遺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製止。王先生(6)健身器下埋了雷最近,我們小區裡增添了健身器,吸引了許多人閒時光顧。幾天前,一個遛狗的老人從健身器旁經過,看看左右沒人,偷偷地讓狗在雙杠下麵的沙堆裡排下糞便。老人用腳掩埋後離去。這種暗埋地雷的損人做法的確有失文明。王廣山這些種種問題說明了什麼?答:素質差。據2000年5月1日《遼沈晚報》報道:對它文明點。行不?本報訊記者宋建波實習記者張越報道,3個月前在沈陽地區投放的50個安全套發放機,有近半數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有的已經不得不停止使用。這是昨日從沈陽市計劃生育藥具管理站獲悉的。安全套發放機是作為標誌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走進沈陽的。該機通過各個區的藥具管理站安放在居民小區及繁華地段。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方便於民、每台價值800多元的發放機卻很快受到了那些不文明的破壞。這些鐵製的發放機遭受的命運是多種多樣的,傷筋動骨的外傷就甭提了,設在遼中、新民的6台發放機個個被破壞。就在前幾天,放在大東區205車站終點站,教師新村小區的一台發放機竟然讓人整個偷偷抱走。據沈陽市計劃生育藥具管理站宿站長介紹,破壞者心理多種多樣,有的是圖發放機裡的人民幣,有的是出於好奇心,也有許多的正經人瞅著它不順眼有礙觀瞻。讓有關部門最頭疼的是假幣問題。現在幾乎每個發放機裡麵的假幣占三分之一。有的人用玩遊戲機使用的硬幣當做人民幣的1元硬幣投入其中騙取安全套。設在鐵西廣場附近的一個發放機,打開一看,裡麵的假幣竟然占了一大半。據了解,破壞者的不文明行為並沒有阻礙有關部門繼續實施這項文明工程的步伐。近期,該站還將在市區投放50台安全套發放機。據遼寧某報載,一女子連續兩天與一歹徒不期而遇,但因無人相助,第一次被搶,第二次眼睜睜看著歹徒脫逃。該女子這樣說:本報鞍山消息一女子傍晚下班時手提包被搶,第二天正好又遇上搶包歹徒,在與其搏鬥中無人相助,歹徒逃跑了。15日晚上8時多,一女子下班回家,行至南山賓館附近樓群一樓門時,發現一個30多歲的男子緊隨其後。她回過頭想問:你跟我想乾什麼?那男子猛然上去一手捂住女子的嘴,一手搶走了她的手提包。女子使儘全身力氣與歹徒搏鬥,但終因體力不支,手提包被歹徒搶走,包中有近千元人民幣及傳呼機、身份證等物品。次日下午1時多,這名女子在鐵東某菜市場購物,正遇上昨晚搶她包的歹徒。這女子上去抓住歹徒脖領子要往派出所送。那歹徒被女子的舉動嚇怕了,一邊掙脫一邊說:有話好說,到哪都行。當時圍觀的人很多,那女子說:他昨晚搶我的包,大家幫我一把,把他送到派出所。可沒有一人上前幫忙。歹徒見沒人管,冷不防奪路而逃。等到民警趕到時,歹徒已不見蹤影。事後,那女子說:當時如有一個人站出來幫我一把,那個歹徒決不會跑掉。這些問題說明什麼?答日:素質低。素質。素質。素質。素質是一個城市成長的骨骼和靈魂。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竇文濤說:看一個電視台的主持人,從他(她)的容顏、穿著、談吐、舉止、主持風格,就可隱約看到台長的品位;從一個城市的建築和布局、市容和市貌,就可以看到一個市長的愛好和追求;從一場足球賽事上,就可以看出兩支球隊教練的智慧和風格……按照這個思路演繹下去,我們通常說,人民群眾是城市的主體,是城市的主人,在這個意義上說,從一個城市的形象上,就能看出這個城市市民素質的高與低。市民素質是一個城市和地區創立形象的重要條件和決定性因素,也是一種資源。人的素質是一種隱形物質,它像溪水那樣透明,像沉睡那樣靜默。但它卻如空氣般無處不在。當城市崛起在晨曦裡,那起伏有致的剪影裡就充滿著它;當一個盲人橫過馬路,探詢的拐棍急切地敲打之後一臉茫然地站在路中央,這時伸過來的手臂裡就緊握著它;當一個患了癡呆症的老人坐在你家的窗前,你走過去為他端上一碗熱開水,你關切的詢問裡就有它;當城市像一個二八少女亭亭玉立,那些青青草地筆直馬路林立高樓湖邊垂柳池塘荷花裡就有它……城市堆砌的不僅僅是物質,同時還有素質。素質就是選擇就是判斷,它決定城市的審美眼光價值取向,它決定一座城市的美麗和醜陋,雋永和速朽。人的素質實際上是人的行為能力水平,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職業技能素質、人際關係能力、現代觀念接受能力等等,種種單元構成了一個公民的基本素質,正是這個公民素質,才在當下的新城市運動中充當著強大的精神動力以及智力的支持。素質教育由此浮出水麵。1995年,石家莊市提出強市先強民,強民先強魂的思路,大力加強市民素質教育,一時引起諸多城市的關注。談起何以把目光鎖定在市民教育上,市文明辦主任薛建廷同誌說:石家莊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是一個新興城市,屬於小老弟。由於它缺少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缺少城市所生長的文明蔭澤,因此,和彆的省會城市如西安、濟南、武漢等相比,所謂的文明因素就相對薄弱一些。按照美國學者克拉克洪的論斷,人類文明的出現包含三個重要因素,即城市、文字和大型禮儀建築。其中,城市出現是文明產生的基礎,文字的產生和使用是文明成熟的標誌。如果按照克拉克洪的論點,我們石家莊實際上存在著文明素質先天不足的問題。一個鄉下人和一個城裡人相比,城裡人身上所散發的文明氣息總是要比鄉下人多得多。我們去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那裡的市民的言談舉止舉手投足衛生習慣都有著城市味道,這就是一種文明素質。而我們石家莊人給人感覺就比人家差一些。這是其一。其二,我們石家莊市郊縣人口和外來人口比重較大,這些人身體雖然進了城,但市識還遠遠沒有樹立起來。許多人實際上又把往日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城市來,形成了都市的村莊。這些都成了製約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因素。石家莊市就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打出了素質教育的大旗,在全市廣泛深入地開展了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正是這先人一招的戰略設計,使得後來的石家莊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正像薛建廷所說的那樣,在我國,由於工業化城市化的強力推進,許多農業人口擁進城市,成為新新市民。這個過程充滿著戲劇化和多樣化的情節故事,並非像我們在書本上所了解的那樣,農民進入城市大都歡天喜地,而是彆有隱情:這裡是上海市嚴橋鎮的由由小區。所謂由由,就是田字出頭的意思。由此可見,這裡原是以做田為生的農村。由由小區由農民成為市民之後,他們麵對水泥鋼鐵構築的叢林,麵對沒有風吹雨打的日子,卻顯得萬般惶惑。下麵是筆者采訪幾位居民的實錄:阿拉,王阿發,今年61歲。什麼?不像60多歲?哎呀,不行啦,老了。說起過去,那時候在田裡種莊稼,一年有三季泡在水田裡,薅苗插秧割稻,忙完春天忙夏天,那時就想,啥時候能住上高樓大廈,能用上電燈電話,能過上城裡人的日子,那可是享八輩子的福分嘍。誰知道這說話不及這夢說來就來了。搬到這裡來之前,兒女們都忙著侍弄電器家具,阿拉卻想著那一堆種莊稼的家夥什,什麼鋤頭鐮刀權把依該哪放?阿拉把它們歸攏在一堆堆,勿管三十念一,就給弄到這裡來了。哪想城裡的規矩有那麼多呦,這些家夥什放在廳堂礙了兒女的眼,阿拉就把他掛在樓道裡,哪知道居委會來檢查衛生時又要阿拉把它取下來處理掉,說是容易落灰塵,有礙觀瞻。阿拉把它們抱在懷裡直想哭,它們是咱農人的手和腳,是咱莊戶人家的過去呀,把它扔在哪呢?扔了就一點也找不到自己啦。阿拉現在年紀大了,在家休息時,想著可以提著家夥去種點菜呀苗呀,好想想過去田野上的生活。可那也不行,居委會的乾部說不能隨便亂栽亂種,不準種菜隻能種草,哎呀呀,儂說這是什城市呀,真是管天管地又管拉屎放屁,沒有咱的活路啦。閒時我就想,要早知道這就是城市生活,阿拉說啥也不會做城市夢。阿拉真想過去那在大田裡的日月,阿拉飯吃得香,覺睡得好,白天赤腳走在田埂上,讓風吹風去,想乾就乾,不想乾就躺在田埂上睡一覺,多美喲,多好喲,乾啥非要到這城市來,乾啥非要過城市人的生活呢……阿拉跟你說,阿拉可不是邋裡邋遢的人,阿拉這一把年紀啦,難道還要聽你們居委會的小囡吆五喝六不成?阿拉搬到這裡之後,心裡頭可不舒坦,簡直是觸了大黴頭。阿拉不在田裡做活計了,閒得慌,就讓阿拉的二囡把外孫送到這裡來,阿拉替她看小孩。阿拉的二囡在城裡上班,女婿是區裡乾部,兩個人都忙不迭,阿拉閒得沒事,就替她看看孩子唄。有一次,阿拉和幾個大嫂正在樓下白相相,哪成想阿拉的小外孫呼啦一下屙在了馬路上,這時正好有上級的檢查團來檢查,看阿拉外孫又拉又尿的,居委會的乾部一下子拉下臉來,?中阿拉又吼又叫的,阿拉過去是啥?是生產隊的婦女隊長,好歹也是見過世麵的人,阿拉當乾部時儂還在娘懷裡吃奶哩,給我來這套!阿拉說她是豬鼻子拱土欺生,看阿拉剛到城裡來,想欺負阿拉,阿拉不吃儂這一套!從此,阿拉就和居委會的乾部頂上了牛。阿拉的外孫又白又胖,吃得多,屙得多,尿得多。因此他的尿布也多,阿拉每天就把尿布片片像萬國旗幟(這是居委會乾部說的話?一樣掛在陽台,居委會乾部一遍遍來找,阿拉頂她:誰不生養孩子,誰的孩子不屙屎尿尿?屙屎尿尿不用尿布咋行?尿布拉上屎不晾咋行?要不你們居委會給阿拉找個晾尿布的地方,最好到你們家去,儂……給評評理,陽台上是乾啥用的?不就是晾尿布曬東西用的嗎?可居委會卻嫌晾尿布難看,這是啥個道理嘛!還有,阿拉這裡倒垃圾的時候,要求送到垃圾房去,阿拉可不管這一套,每次阿拉送垃圾時,阿拉偏偏給它扔到垃圾箱外邊,阿拉故意氣氣她們這些不講理的小囡們……阿拉說不出啥好啥不好,隻是覺得住在這裡太悶太憋屈得很。阿拉年紀大了,住在樓上,行動也不靈便。過去住在村子裡,老姐妹們說話多方便,誰家睡覺打呼嚕都聽得清亮哩。可是到了城裡,各家各戶關起門來像住在鴿子籠裡,三五天不見一麵,人都變生了。更不要說誰有病有災,天大的事也不知道。阿拉過慣了農村生活,咋一到了這裡。渾身上下不舒服,要是像這樣下去,跟住牢房沒啥兩樣。孩子們每天上班,家裡就剩下阿拉一個孤老婆子,整天守著空房子發呆,想著這樣的日子不知道啥時候結束,心裡就罵阿拉那個老頭子,你咋不把阿拉帶走哩,留下阿拉一人在城裡受苦?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哩……在采訪由由小區時,居民們毫不隱瞞地訴說著他們初來時的感受。他們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過慣了田園生活,他們生命的一多半是在農村環境裡度過的,他們曾是真正的農民。在他們生命的年輪裡,那些重要的記憶大都是影影綽綽的植物形態,哪年的油菜花開得熱烈,哪年的稻穀長得飽滿等等,這些草民對草根的記憶就像一個人熟悉手掌的紋路。他們把自己活成了植物,因此,他們就像一株植物那樣隻對土地、水、空氣、陽光、風、肥料等與生長有關的東西感興趣,就像成長的玉米總希望灌漿那樣。這種從農村環境裡生長的植物,要是移栽到另外的環境裡,並且還要它們幸福而健康地生長,該是多麼困難的事情。由一個農民變為市民,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就像美國影片《人猿泰山》那樣,一個從小在山野裡長大的人,來到物欲橫流的都市裡,該是多麼無奈和惆悵。影片中的人猿泰山最終仍回歸山野,從他沉重的背影裡,我們人類實際上看到了壓在心頭的惶惑:究竟哪樣的生活形態更適合人類?但是,眼下工業化城市化的趨勢已經山一般軋軋而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在這樣的激變中成為新新市民,就像億萬年前水生動物從海洋登上陸地那樣,一旦脫離以往生養的環境,他們竟是那樣的無助和忐忑不安。這決不像我們一些文本中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幸福和喜悅的過程,他實際上是一個艱難的漸變過程,是一個古老向新興文明皈依的過程,是告彆昨天走向明天的過程。正是洞悉了這個過程的艱難,上海市委市政府才決定,麵向城區招聘居委會乾部,經過層層選拔、嚴格篩選、精心培訓之後,就像當年的南下工作團那樣,來到以農村成分居多的社區,承擔起創建文明小區的工作。由由社區的羅根紅主任就是這個時候被招聘到這裡來的。羅根紅:我家住楊浦,以前在國營單位上班。招聘到這裡後。工資比過去少了,節假日也沒有,但大家的熱情很高。我們過去都生活在城市環境裡,工作在企事業單位裡,這種經曆就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先決條件。首先,由於多年的城市生活,養成了較好的衛生習慣,言談舉止衣食住行人際交往文明素質要相對好一些。這些因素就是我們的優勢。由於以身作則的緣故,再要求和規範居民就有了說服力。另外還有開闊的眼光和現代意識,這畢竟是大都市生活饋贈給我們的禮物,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都是從企業裡來的,我們可以用管理企業的那一套來管理小區,管理居民,把質量管理、人本管理等理念用到小區管理上,這就有了一種科學、文化和進步的意義。但是,哪成想,我們的南下工作團在這裡受到了頑強的對抗,其激烈程度是難以想象的。(由於由由小區是一個村子一個村子整片搬來的,實際上隻是居民們的生活場景變了變,由平房草房換成了樓房,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曬穀場變成了廣場,但農民的習慣一點也沒變。大多數居民在大遷徙的同時再次把這裡變成了都市裡的村莊,在靈魂深處固守著傳統的價值觀、生活觀和生命觀。還有鄉村中的宗法觀念,它們在鄉民的內部起著秩序和組織作用,正是這隻看不見的手,網絡著入住小區居民的思想和行動,同時也鼓動著居民們對入侵者進行頑強的抵抗。)我們一到這裡,就和居民們發生了激烈的對峙。那些居民們說,我們為什麼要讓你們管?你們憑什麼來管我們?你們都是外來人,外姓人,我們不歡迎你們!他們思想上不認同我們,行動上也表現得格外充分。他們亂倒垃圾,亂占地盤,跑馬占地似的,你種一壟蔥,他栽一壟菜,把鋤頭工具掛滿樓道,爛盆破罐堆放在樓前屋後,真是烏煙瘴氣,不堪入目。我們就因勢利導,組織居民們外出參觀彆的文明小區,看看文明好還是放任自流好。看到人家的文明小區乾乾淨淨、井井有條、風景優美、環境舒適,他們受到了很大的觸動,覺得不變不行了,不變就是落後,就是不文明,於是原來的抵觸情緒開始有了鬆動。既然自由放任不行,那就要聽我們的。我們是誰?我們代表城市文明的一部分,是用現代文明影響改造農民的人。我們代表著先進文化,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這個意義一點也不比當年老一輩南下時搞革命的意義差。因此,我們搞得理直氣壯,搞得有聲有色。我們先采取了強製性的行動,規定居民必須執行,不執行的就點名批評或給以處罰。比如要求垃圾袋裝化。我們花了34萬搞了一個很現代化的垃圾站,居委會乾部每天在垃圾站前值班,檢查垃圾裝袋的情況,檢查按規定傾倒垃圾情況,一天兩次,雷打不動,這樣堅持了幾個月,使居民們養成了習慣後才撤了下來。小區中有一些成員來自市區,他們是上海的老市民,且大部分是從機關企事業單位來的公職人員,相對文明素質較高。居委會就以這些住戶為骨乾,在小區內開展領養和幫教活動。老市民們自願和新市民家庭結成對子,開展互幫互教活動,使新市民們遠學有目標,近學有榜樣,由於有了這樣的舉措,小區內的文明因素眼見得一天天多起來……朱福林(由由社區副主任):在小區管理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提高人的素質是根本的根本。因此,我們特彆注重塑造市民形象,讓居民認識到小區就是他們的家,而這個家必須用文明來培育,隻有充分文明的小區才是真正的幸福小區……由由社區中的農民們被一種強大的城市力推動著,一步步從農民漸變成居民,又從居民變為文明市民……中國的西部及偏遠省份,更多的時候,它們是以輸送勞動力的形式走向中國的南方及沿海城市的。這就是廣而熟知的打工族們。這是一片浮動的弱勢部落。它們既有極大的創造力,同時也具有破壞力。如何使這份力量,使城市更加美麗同時也不受傷害,1999年4月,廈門市勞動局與廈門市文明委簽訂了繼續辦好外來人員培訓中心工作的責任書。它們認為,在廈門這個有50萬城鎮人口的城市,外來人員甚至超過這個數字,在反客為主的情勢下,外來人員的舉止文明直接關係著城市的兩個文明建設、穩定和發展。廈門市文明辦副主任洪榮燦對筆者說:廈門人對外來工的思考經曆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猶如三級跳一樣,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認識深,也一次比一次思考的麵廣。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文明就像太陽一樣照耀了幾千年,但是,它現在光芒不在了,一輪新的太陽升起來了,這就是城市工業文明的太陽。在城市化推進的過程中,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將會吸引到城市和工業文明的鏈條中,這是一個既痛苦又充滿希望的過程。毫無疑問,農民迸城,它將帶著弱勢群體的印記,在農業文明的環境中度過這段刻骨銘心的日子。這是一次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學習的日子。它將會給打工族們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為城市一方,我們過去是抱著以免城市受傷害的心態來看待外來打工的。外來工大都是農民,它們是來自自然狀態的人,比如隨地吐痰、不講衛生、不講文明禮貌等等,這些積習若在城市環境中,無疑是對城市文明的傷害。這股力量是一種破壞力。因此,我們在第一階段采取的多是以防為主的學習灌輸。比如我們在培訓時多講《廈門市民文明公約》、《十不準規定》、《學員日常行為規範》等等。第二階段認識到外來工是一支建設新廈門的重要力量。廈門越變越美麗,這份美麗有外來民工的功勞,他們也是美麗的締造者和建設者。既然他們能締造美麗,本身也會因美麗而美麗。這就是說,他們是能動的,可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符合我們堅持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因此,我們把工夫用在外來工的培訓上。1999年初,我們就成立了外來人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廈門市勞動局傅火樹局長任組長、丁以秩副局長、政治處劉光彩主任為副組長,領隊、組長設辦公室,辦公室由廈門市就業培訓中心負責。勞動局特意在勞動市場大廈一樓辟有400平方米的場地作為外來人員就業前培訓用梯形教室。中心還投入100多萬元購置電化教學設備兩套、攝像機一台、29寸彩電10台、VCD機一台、專業功放兩台等,另外還有400座的新式桌椅供學員們使用,中心還投人30多萬元購買了多功能電化教學設備,在大樓三、四、六樓另辟出3000平方米的教室,作為培訓場所。文明辦成員和勞動局領導每人都是這個培訓中心的授課老師,城市文明將從他們的口中具體生動地傳導給外來民工,他們既是領導乾部,首先還是城市文明的傳播者。第三階段適逢西部大開發方興之時,根據民工不少來自西部和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我們認識到,抓好外來人員培訓,實際上是為西部大開發提供人才支持,同樣也是為西部大開發做貢獻。現在離鄉背井出來的打工者,大都是農村中有文化、思想活躍的年輕人,他們在城市的生命力一般在510年,一般過30歲之後就返鄉,就像馬兒眷戀草原那樣,在這5到10年的時間裡,城市就是他們的大學校,他們可以學到城市文明和工業文明所傳授給他們的全部課程,當他們回到家鄉時,正是派上用場的時候,他們可以運用所學到的知識。積極投入到西部大開發的洪流中。因此,培訓中心特意加進科技含量較高和專業技能較強的課程。中心投資400餘萬元,建立電腦培訓、電化教室、製冷、美容、美發、廚師、電拖、汽車駕駛、音控調音等教室。目前,中心已開設45個培訓工程。僅從1998年至2000年元月算起,該中心就培訓外來工1.6022萬人,分站培訓10.12萬人。這30多萬受過培訓的外來工,為廈門市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廈門機電有限公司人事部負責人劉欣說,培訓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不僅減輕了管理上的負擔,而且提高了職工素質與工作的積極性,還顧及了員工的利益,一舉三得,確實是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一位前來參加培訓的學員對筆者說,福建從曆史上就是一個移民的省份,自古以來就有一葦渡江、八姓人閩的傳說,據說福建寧化石壁就是當年客家的祖地。史書上說,從西晉永嘉五胡亂華始,由於戰亂、災荒等原因,大量中原漢人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到寧化石壁,他們來自於8省50多個州縣,然後再從石壁遷往彆處,因此石壁就成了客家人的中轉站,成為客家人心中的聖地。今天,我們又以客家人的身份出現在八閩大地,但是心境卻大有不1司。古代客家大都走的是不歸路,而我們則是客居他鄉,不日還要重返故裡。我們不僅僅是來打工掙份辛苦錢,還想把一些東西學到手,將來為改變家鄉所用。你們知道,出門在外打工不易,在有些地方,遭人驅趕遭人罵,喝五吆六不如雞犬,簡直不拿我們當人看。但是,廈門市勞動局和市文明辦卻在全國率先辦起了打工學校,不光教我們科學技術專業技能,還教我們精神文明,使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幾年來,一批批打工者從這裡走出去,他們在廈門市的各行各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並且不斷受到市民的稱讚,用工單位越來越滿意,廈門市越來越關注這支力量,一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弱勢群體轉化為潛在強勢的力量。說實話,我們對這裡充滿感情,稱它為外來打工者的黃埔軍校,稱這裡為新一代客家人的石壁村,我想這是我們幾十萬打工者的共同心聲……1994年春天,河南省漯河市率先在全國創辦第一所文明學校,並且由此拉開了文明勸教活動,廣大市民讓一雙雙稚嫩的小手牽引著走進校園,學習文明知識,增強公德意識,提高文明素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漯河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豫中南地區的重要樞紐。京廣鐵路縱貫市區,向西漯寶鐵路與焦枝鐵路相通,可直達重慶;向東漯阜鐵路與京滬鐵路連結,可直達上海,形成十字交叉道,溝通了同全國各地區的聯係。漯河公路網以107國道和正在建設的京深高速公路為主乾,形成八麵來風之勢。漯河依托較為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以火腿腸、方便麵、罐頭、飲料、造紙為主的工業體係,湧現出了以雙彙集團、南街村集團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擁有一批享譽中外的工業品牌。1999年,漯河市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從此,漯河人民掀開了一個嶄新的城市文明和經濟繁榮的曆史篇章。由於經濟上的騰飛,才有城市人的規模發展。據資料顯示,1982年,漯河市區人為15.034萬人;1988年,市區人口31萬人,比原來縣級市的城市人口增加近三倍之多。城市人口陡然增加,使近一半的農業人口成為市民,而這些人的文化構成,高等教育者隻占總人口的0.47%;高中(包括中專)文化程度占7.02%;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2.86%;15歲及15歲以下文盲、半文盲占全市人口的15.69%。這樣一個迅速膨脹的城市,卻有著一個非常低下的文化素質的市民群體,而文化素質有時決定文明素質,因此,如何提高這些新近擁進城市的農民就成了漯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議題。漯河實際上該是文化深厚之地。此地向來重視教育,且淵源久遠。是讀書人就不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許慎。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如陵(今郾城召陵許莊?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經學大師和文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學家。他所著的《說文解字》,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探究字源、分析字形、說解字義和辨識聲讀的字典。許慎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咬文嚼字的人,僅就這一點,就很令漯河人驕傲。據《後漢書儒林傳》載,許慎長大後,曾為汝南郡功曹史,掌管一郡的人事,其職務相當於今天縣委的組織部長。後因他奉上以篤義、率下以恭寬,很符合封建時代的精神文明,因而被舉薦為孝廉,並被異地交流到安徽汶縣當了縣長。當時稱萬戶以上的縣官為縣令,不足萬戶的縣官為縣長,因汶縣不足萬戶故任命許慎為汶縣縣長。而許慎最大的貢獻還是在他之後的文字學上。許慎所處的時代,正是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互相排斥、激烈鬥爭的時代。秦王掃六合之後,文字統一,由篆及隸,字形大變,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春秋公羊學解釋今文,一時迷信讖緯之風盛起,並占據著統治地位。而從孔壁中發掘出來的和北平侯張倉等所獻的用六國文字書寫並按照字義解釋很少迷信的古文經,卻一直處於受壓地位。許慎七十懸車之後回歸故裡,曆時22年埋首窮經,用心血寫下《說文解字》,使後人萬世傳揚,被稱之為文宗字祖。《說文解字》獨辟以偏旁分部編纂字書、詞書的方法,至今仍被我們沿用。清代學者孫星衍日:唐虞三代五經文字毀於暴秦,而存於《說文》。《說文》不作,幾於六藝;六藝不通,唐虞三代故不可複識,五經不得其本解。許慎以一人之功,使我們通過《說文解字》和秦漢篆書及商周的甲骨金文相識,可以說《說文解字》堪稱天下第一大書。然而,正是這個文宗字祖之鄉,鐘靈毓秀之地,今天卻因文化的缺失而累及文明素質,不能不令人扼腕歎息。在調查市民素質狀況時,有關部門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近幾年農轉非的洪流中,新加入的市民大都是以四五十歲左右為家長的人,他們大部分文化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文革中被耽誤的緣故。而這一大批農民市民的孩子卻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和父輩相比,文化素質和文明素質都要高出許多。而這些學生對父母的影響也最大,這個每個家庭都有的文明細胞,隻要加以引導和利用,就會對整個家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漯河地區教育一直比較發達,據說臨潁一高曾多年與省會重點中學比賽升學率,一直居高不下,升學率竟然達到百分之百。由於重視教育的緣故,學校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一直比較完備,漯河市領導很好地利用了這個優勢,把利用學生對家長進行文明素質教育又進一步引申到了利用學校上麵。漯河市市長史寧安時任市委副書記,他在談起這一構思時說:人類社會是以文明為核心建構起來的,它有嚴格的秩序感。倘若一個人缺少文明素質,他就會與文明社會格格不入。一個人必須接受文明訓練才能融於這個社會,不管是他耽誤在人生的哪個環節。現在問題比較多的年齡段大都組成中年階層,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在成長時,因為文革的原因而缺失了文化和文明的學習與訓練。古代時,一個人從小就會受到古代文明的洗禮,比如他上學堂時讀的《千字文》和《三字經》,裡邊的諸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等等,就是囑告人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素養。但是,由於這一代人在文革中喪失了接受文明訓練的機會,在他成長的年輪裡沒有這一輪記錄,那他就必須補課。怎樣補課?如果隻搞形式,走走過場,很難人心入腦,因為他們大都人過中年,過了最容易接受教育的季節。因此,我們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娃娃們身上。他們是父母親的連心肉,是父母的未來和希望,孩子的話家長們最愛聽,因此通過孩子們的手把家長們引領到文明的領域,這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小手牽大手的點子得益於該市源彙區的娃娃計劃。當初,為了提高市民素質,源彙區的領導們曾依托過居委會、機關辦學習班,效果都不甚理想。後來,領導們靈機一動,最牽大人心的是孩子,平時學校開家長會,即使家長再忙,也得趕來參加,為什麼?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的未來。同樣,用孩子聯係家長,以孩子的學校為陣地,原班教師在小學生行為規範基礎上編寫教材進行教授,這辦法不是很好嗎?一試,這招果然很靈,家長到校率百分之百!源彙區的做法引起了漯河市領導們的注意,於是,以漯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校長、市文明辦主任田國華任副校長的文明市民學校領導機構正式成立。該機構依托市直和縣區直52所中小學校成立了分校,選拔業務精組織能力強的114名骨乾教師擔任文明市民學校教師,每班還配有一名班主任。文明市民學校建立了各項規章製度,主要是學員管理製度和教師管理製度。學員要按照教學要求參加聽課,有事請假,不得無故曠課、遲到和早退。麵授時要做到三帶,四不準,即帶教材、帶鋼筆、帶筆記本;不準吸煙、不準亂講話、不準看其他書籍、不準開手機和BP機。教師要按照教學計劃,做到六有,即有教材、有教案、有板書、有作業、有檢查、有指導。文明市民學校的教育對象是市區和縣城的廣大居民,包括暫住人口。文明市民學校每半年一期,全年舉辦兩期。在培訓方法上,該市采取集中普及型培訓與經常化提高型培訓相結合。集中普及型是利用23年的時間,把全體市民集中培訓一遍,普及文明市民的基礎知識。第一步,先培訓在校中小學生的父母,每期培訓一名學生的一位家長,分兩期培訓完畢。第二步,培訓沒有在校學生的市民。第三步,培訓城市暫住人口。經常化提高型培訓是指根據城市的發展對市民素質提出的要求,對市民進行經常性培訓。在組織市民人校過程中,小手牽大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漯河市沙北海河路一位姓趙的居民在采訪中這樣對筆者說過去咱是莊稼棵裡長大的。莊稼地裡的文明就是光赤腳,就是出大力流大汗。你穿得光鮮一點,彆人還說你的閒話哩。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咱的生活習慣都是種莊稼養成的,它和莊稼一個顏色,咋自由它就咋長,就是長得支棱八翹的,也沒有誰敢給咱打叉。誰想到快過一輩子了又來到城裡,學起了市民啦。當市民咱不會當,這文明那文明,麻煩得很,但在這城市也有好處,不像在農村八麵透氣,一家喝糊糊全村人都聽到喉嚨響,這兒可以關起門來躲它個黃昏日頭西,你再有本事,俺不給你照麵,你厲害咱不理你,那不就兩不耽誤?過去咱就是這個法,把居委會乾部治得不行。可到底還是人家乾部厲害,他這一招讓你沒辦法治。他讓小孩子治你。小孩子咱可沒法他,他講起文明來不含糊,看咱就跟他的同班同學一樣,而且還是他看不起的那種同學,經常說不許隨地吐痰,公共場所不許抽煙呀,指甲長了要剪呀,要注意個人衛生呀,真是給家裡出了個駐隊乾部一樣,這就叫小手牽大手。要是大手牽大手,那不中,咱閒他手硬,不好握,可這小孩子的手,軟軟的,嫩嫩的,可他就是牢牢把你抓在了手裡,彆想掙脫半步。誰都知道,這小手後麵還有手,那就是市領導、文明辦、居委會乾部的手,他們太會做工作了,這就叫把2作做到家了……這不,說話不及星期天就到了,咱還得去上文明學校去,跟俺孩子他娘開玩笑說,唉,咱這一輩子混得是個啥,老了老了又過顛倒了,咱又回了爐……這位機敏的感慨半是誇讚半是喟歎。在文明學校裡,小學生的手無處不在,什麼你扔我撿、義務治臟、糾章治亂、我與爸媽比成績、比文明等等活動,一雙雙小手把一雙雙大手既寸步不離抓著,又一個活動接一個活動搞著,一步步把父母引領到新的境界裡。文明市民學校的教學統一使用市委宣傳部組織編寫的《文明市民知識教程》,分熱愛家鄉、道德教育、法律常識、交通安全、城市管理、文明禮儀、衛生保健、環境保護和家庭教育九個專題對市民進行培訓。為搞好教育,市裡製定統一教學計劃,由文明市民學校進行命題和考試,合格者頒發證書,不合格者重新學習。學員們在自己孩子的學校裡,都有一種深深的壓力,這種壓力多半來自那雙稚嫩的小手,倘若他們三心二意,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有可能再次被小手牽著二進宮,他們每每想到孩子清澈的目光,想到孩子們企盼的眼神,想到為人父母的權威,就不由自主地把弦繃得很緊。隨著文明教育的深入,一雙雙小手鬆開了。孩子們明顯察覺到自己父母變了,打牌聊天的時間少了,看書學習多了。穿戴整齊了,儀表講究了。不罵粗話了,說話文明了。對不起、謝謝您,這些詞彙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家長又回到老師的位置,他們的表率作用給孩子們一個驚喜。漯河市第三中學一個學生經常和人打架,究起原因,根由在自己父母身上,他們過去篤信拳頭下麵出孝子,人不厲害受人欺,因此打人罵人是家常便飯。進入文明市民學校後,父母變了,變得溫文爾雅,對孩子的教育由暴風驟雨變為和風細雨,由非打即罵變為溫情脈脈,與鄰裡關係也由文攻武衛變為春風習習,因此,這個孩子由打架王變成了好學生。人們稱這一現象叫互動效應。一年一度,待到沙河柳絲變軟時,漯河市便會評選出文明市民學校的優秀學員,其隆重程度不亞於學校高考中榜。這一天無疑將是市裡的重大節日。就像穆斯林的齋月和基督徒的洗禮一樣,它是一種標誌性的重要時刻。它說明農民們真正告彆了使他們備感留戀的往昔,告彆了千年因襲的生活習慣,進人一種城市化的文明狀態。這就是千千萬萬個新市民們正努力追求的現代城市文明。當優秀學員從市委書記劉炳旺、市長史寧安手中接過燙金的紅色證書時,15萬多名受過文明學校係統教育的市民們如雷的掌聲就會從市區的千家萬戶裡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