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1)

中國精神 邢軍紀 1800 字 1天前

在我眼前浮現的是前美國總統克林頓踏上中國國土的一個畫麵。不知是中美雙方外交上的商定,抑或是彆的方麵的考量,克林頓訪問中國的第一站選在了古都西安。當美國的空軍一號總統座機著陸在鹹陽,車隊駛過隋秦漢唐的曆史隧道,最後在西安古城箭樓前戛然定格,不知克林頓有何感言。但是,至少在那千年古城下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克林頓的神色是極其凝重的。不管是誰,到了西安,都會被它發散出來的厚重的曆史和文化感所擊中。據說當年康有為來到西安,終於抵擋不住故國撩人,競當了一回竊書賊。他曾去了一趟臥龍寺,住持見名人來訪,便把鎮寺之寶磧砂藏示他。康有為早有耳聞但難於一見,驀然心動之際,就假言回館細研,待明日再完璧送還。哪知康有為第二天就攜經東行,被和尚們發現後,追至潼關好言相勸良久才將磧砂藏留下。不知這傳說是真是假,但西安有一副對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橫額壽而康,真真切切記錄著這個自詡天遊老人來過西安的印痕。西安之所以稱作西安,就在於它實在是中國文人深藏著的一種文化寄托,這些像霧像雨又像風一樣粉塵狀的東西,曾在幾千年的曆史流程中被沉重地擊潰過。起初是腰斬,繼而是槌擊,再後粉齏,到後來就沒有了形狀,它們隻能像幽靈一樣四處遊蕩。曾經創建過漢唐文化的西安,因為有過未央宮的碎片,有過秦磚漢瓦,有盛傳的《唐詩三百首》作證,才險成傳說。因為有了這些燦爛的文化解讀,那個永遠也不能追回的長安古城就愈加美輪美奐,淒美如一滴眼淚,夜夜滴在文人們的懷想裡。文人說是追念西安古城,實際上是追念永遠也不能企及的文人理念。說古城西安是文化的西安一點也不過分。因此,賈平凹才這樣說西安:……常在夜間獨自逛街,人流車隊漸漸地稀少了,霓虹燈也暗淡下去,無風有霧的夜色裡浮著平屋和樓房的正方形、三角形,誰家的窗口裡飄出了秦腔曲牌,巷口的路燈杆下一堆人正下著象棋,街上的安全島上孤零零地蹲著一個老頭明滅著嘴唇上的煙火,我就常常作想:人間的東西真是奇妙啊,我們在生活著,可這座城市是哪一些人修築的?穿的衣服,衣服上的扣子,做飯的鍋,端著的碗,又是誰第一個發明的呢?我們生活在前人的創造中而我們竟全然不知!人人都說西安是一座文化積澱特彆深厚的城市,但它又是如何一點一點積澱起來呢?文物是曆史框架,民俗是曆史的靈魂,而那些民俗中穿插的人物應該稱作是賢德吧?流水裡有著風的形態,斯文裡留下了賢德的蹤跡,今日之夜,古往今來的大賢大德們的幽靈一定就在這座城市的空氣裡……西安的古城文化在全國是獨樹一幟的,那麼,是誰在進行文化的積澱工作呢?把文化也作為管理城市的一個部分,就像用清潔劑清洗城市也是一種管理方式,最終各自形成城市的亮點,誰是這樣的賢德之人呢?1997年7月23日晚,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以《古都舊貌換新顏》為題,報道了西安市在實施精神文明八大工程戰略中,將古老文化寓於其間,把西安鐘鼓樓上的晨鐘暮鼓再次敲響,使這曾千年回響在傳說中的古音於現代人的耳膜。正是這種聲音,像突如其來純淨的河溪,潺潺流入心底,把往昔的廢都意識和疲憊的心緒衝刷殆儘,使西安人的心頭重新凝聚起名城意識和拚搏意識。就在這期節目裡,筆者發現了可以稱之為賢德之人的西安市文物園林局局長李天順,所謂的晨鐘暮鼓,就是在他主政期間再次敲響的。見到李天順是《焦點訪談》播出後的第二個年頭。陝西是文物大省,西安文物園林局乃是全省文物係統的龍頭老大。既然說西安是曆史的西安、文化的西安,作為文物園林局就顯得舉足輕重。西安有兵馬俑有華清池有驪山墓有古老城牆,還有數不勝數的青銅陶瓷等等寶器。有人說埋什麼種子結什麼果,西安地底下埋著大小十三個王朝,於是西安上空就有揮之不去的氤氳王氣。而文物園林局大概就是掌管西安古代文化的人。西安對於外界似乎隻是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李天順和他的文物園林工作者似乎就是保管老照片的人。看一眼那張老照片,便生出淒婉的憂傷來,但是,李天順等對西安文物園林工作意義的解讀卻不想告訴人們這些。他們要告訴世人的是西安曾經叫長安,長安之地曾出現過秦皇漢武,曾有過盛唐之治。所謂漢人,所謂唐人,其稱謂一概出自這片土地,至今仍江河流傳,必將萬古不息。這實在是西安的驕傲,這種借口裡有秦王掃六合一覽眾山小的精神,有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浩氣,更有唐代萬王之王的猛誌。這實際上就是中國血脈相傳的民族精神。要古為今用,尋找一種載體,讓古都活躍起來,成為一種激勵,成為一種鼓舞,成為一種提醒。當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八大工程之後,市委上下一拍即合,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創意。這就是西安市的晨鐘暮鼓工程。在漢唐,長安城的晨鐘暮鼓可謂天下有名。長安作為帝國京城,鐘鼓樓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報時,它還有吉祥平安祈福天佑的意思。這種一早一晚的敲擊,完全融人古時風月,成為長安人特有的節奏。盛唐時,萬方朝貢,鐘鼓樓除了前兩層意思之外,還有威儀顯赫的意思。想必那一定如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儀式,隻不過現在是用眼睛觀看,而那時是用耳朵聆聽罷了。當那些古老波斯人古希伯來人或者戎狄匈奴韃靼等等來使長安時,這種上國之聲就會飽滿地灌進他們的耳朵,他們除了對大唐帝國的火樹銀花金殿玉宇印象極深外,就是這種鐘鼓之聲的震撼了。對於西人夷人來說,長安城的鐘鼓聲一定會使他們震撼的。對於西人夷人來說,那種來自天籟的聲音讓他們恐懼。這是文化缺失的人對高度發達的大國文化的一種敬畏。那種鐘鼓之聲就是一條波濤洶湧的河流,西人夷人們不能不望而卻步。賈平凹寫了他13歲那年,第一次從偏遠的商州進西安城看到鐘鼓樓時的情景:我第一次來到西安的時候,是13歲,作為中學生紅衛兵來串聯的,背了粗麻繩捆著的鋪蓋卷兒,戴著草帽,一看見鐘鼓樓就驚駭了,當即草帽掉下來,險些被呼嘯而來的汽車碾著。自做了西安的市民,在城裡逛得最多的地方依然是鐘鼓樓。我是敬畏聲音的,而鐘的驚天動地的金屬聲尤其讓我恐懼。以當時的大唐火焰,那些周邊的西人夷人其文化準備並不比一個13歲的孩童高多少,想必他們對鐘鼓樓的印象一定是深之又深了。鐘鼓樓是古長安的一大亮點。晨鐘暮鼓是古長安世代相傳的一道保留節目。但是,自鐘表出現以後,再加上西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廢都,晨鐘暮鼓一聲歎息跌落在塵埃裡,轉眼已是數百年過去。現在,西安市領導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它們的身上。過去,也曾有人想到過重修鐘鼓樓,但鐘鼓樓地區層層疊疊,被一大片棚屋平房所包圍,僅鐘鼓樓之間的通道就有400多家攤點,要想整治猶如登天。因此市裡幾任市長都打了退堂鼓。崔林濤書記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把文明當成一種資源。資源就是財富。比如中東有石油,巴西有金礦,埃及有金字塔,而我們西安就有文化。這就是我們的優勢。人類需要石油,需要黃金,但同樣需要文化滋養。有需要就有市場,就有經濟增長點,就有可觀的效益。我們投入不是不講回報,而應該把它納人市場經濟的軌遭。這就是崔林濤的發展觀。有了這樣一個思路,李天順和專家組們經過精心設計,把原來僅限於實現暮鼓的想法進行放大,把鐘鼓樓地區開拓成一個廣場,以晨鐘暮鼓為主題歌,以一係列文化活動為協奏曲。僅僅10個半月,一個有著濃鬱古城特色的廣場就呈現在市民麵前,新廣場總麵積為6.5萬平方米,廣場的表麵是組合式草坪,伴以新穎彆致的地燈、街燈、水燈、噴泉,還辟有地下仿金字塔式的大型商場,可充分接納前來觀光的夕1客人,整個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商促文、以文拓商、文化中心的設計理念。西安城的晨鐘暮鼓又響徹在古城上空,然而,千年古音又有了新的意義。現在,西安的晨鐘暮鼓已被作家寫進了書裡,賈平凹在《老西安》一本書裡寫道:鐘鼓樓是在許多城市都有的建築,但中國的任何地方的鐘鼓樓皆不如西安的雄偉,晨鐘暮鼓已經變成了一句成語,這裡還依然是事實,至今許多外地人一早一晚聚於鐘鼓樓廣場,要看的是一隊古裝打扮的人神色莊嚴地去鐘樓上鼓樓上鳴鐘敲鼓,恍惚到了遠古的時代。自鐘鼓樓廣場建成後,和西安的古城牆渾然一體,組成了一個構思奇絕的旅遊路線:假如你要遊曆西安古城,你就會把思緒飄進遠古。你或者是一個使者,或者是一串駝隊的富商。你在明眸皓齒的仕女和金盔金甲的武士簇擁下,懷著敬畏和好奇的心情來到古城關前,在一個官員的手中接過古城的金鑰匙,並領取通關文牒,待蓋上紀念朱印之後,你就會步人古城,這時你就是長安城中最尊貴的客人。然後你就會沿著特定的路線來到鐘鼓樓,你會聽到著名的晨鐘暮鼓,讓那飽滿的金石之聲灌入你的心靈……但是,你絕對想不到你會是一個美國總統。當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夫人就是按照這樣的情節人關的。你可以幻想你就是美國總統,沒關係,因為不管是世界上任何人,他們來到古老的西安,都會被這個城市感動。這就是西安。俗語說,十裡不同雨,百裡不同風。中國的城市管理手段愈來愈趨於多元化格局,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路,就像它們身後不同的土地和文化背景。這無疑是一種進步,是一種萬紫千紅的絢麗和龍騰虎躍的生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