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當然沒有任何的懸念,因為清軍對遼陽的中華軍連續進攻了二日,不僅毫無成果,而損失的兵力達到了八千餘眾,兵鋒士氣都己經嚴重的受挫,首先在天時上已經輸;而且現在中華軍己經對清軍形成了前後的夾擊之勢,前後的重要城池關隘也全都在中華軍手裡,進可攻,退可守,在地利上又勝出了一節;而在兵力上,中華軍的兩路人馬合計己經超過了六萬,而清軍現在隻有三萬四五千的兵力,在兵力上中華軍也占據了絕對優勢,更不用說中華軍在戰鬥力上的優勢.天時、地利、人口三個方麵,中華軍都全麵勝出,因此這一戰的最終勝頁結果,實際早就己經注定了。最動,中華軍是釆用北守南攻的戰術,因為在南線,中華軍集中了八成以上的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力量,向清軍發動猛攻,因此在戰鬥一開始,清軍就陷入了絕對的劣勢中。戰線不斷的被中華軍攻破,而且節節敗退,陣地也一再的被壓縮。在戰鬥進行了一個小時左右,清軍在南線的一個陣地首先被中華軍攻破,隨後又有兩個陣地也被攻破,其中有一個陣地,中華軍已經深入清軍的陣地數百步,並且開始向內部擴散,清軍的南線陣地也變待岌岌可危。而就在這時,中華軍在北線也開始向清軍發動進攻,因此在中華軍的兩麵夾擊之下,清軍終於堅持不住,外圍陣地全部都被中華軍攻破,開始全線潰敗。而兩員主將布克沙和賴塔也對現在的戰局不抱任何信心,也在想著如何從戰場上逃走。因此戰局也很快就從雙方的攻防對戰,轉化為中華軍對清軍的追擊和清剿,但現在清軍是受到中華軍的前後夾擊,隻能向左右潰逃,這就給清軍的退逃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中華軍也可以從容的從兩翼出擊,對清軍進行分割、包抄、夾擊,因此真正能夠在戰場上逃走的清軍並不多。而且布克沙和賴塔也被中華軍衝散,隻能各自為戰。清軍的兩員主將分散之後,布克沙率領著一部份親衛兵拚死突圍,但遭到了中華軍的全力阻擊和截殺,因為他一身主將的衣甲,又有大素道旗,目標十分明顯。因此在中華軍的阻擊之下,布克沙身邊的衛兵也在不斷的減少,在最後,布克沙的突圍部隊遭遇到中華軍一隊火槍兵的集中火槍射擊,布克沙親自率軍衝鋒,但身中十餘彈,墜馬而亡,身邊的親衛兵也死傷大半。而另一員主將賴塔則比較靈活一些,他知道自己的衣甲十分顯眼,因此換上了一身普通士兵的衣甲,又把大素道旗也都扔了,混在士兵裡麵,尋找突圍的機會。但他是清軍的主將之一,位置也是在全軍的中央地區,而現在清軍己被中華軍分割成十幾塊,並不是那麼容易逃走。結果賴塔也使出了全身的解術,在亂戰當中,拚命的騰挪內轉,帶領著十幾名親兵,到是連續躲過了幾次中華軍的包圍,一度還突破到了戰場的外圍。但中華軍對這樣的圍殲戰術已經有充份的經驗,一邊在戰場上對清軍進行分割包圍殲滅,一邊也在戰場的外圍布置了一定的搜索、圍捕兵力,當然現在中華軍也有足夠的兵力,因此對外圍的控製也更為嚴密一些。結果賴塔雖然躲過了戰場上的中華軍,逃到了戰場的邊緣,但依然沒有躲過中華軍的外圍部隊。而且在戰場的外圍地區人員稀少,也不那麼容易渾水摸魚,而且他們十幾個人一起行動,目標也十分明確,因此最終還是被中華軍俘虜。到下午二時左右,戰鬥基本結束,在這一戰中,中華軍一共殲滅清軍一萬五千二百七十八人,俘虜一萬四千七百二十五人,經過俘虜的辯認,在屍體中分辯出了布克沙的屍體,又從俘虜群中找出了賴塔,而中華軍自身,傷亡了八百五十八人,另有七百三十六人受傷,因此也可以算是取得了全麵的勝利。中華軍將俘虜安置在遼陽,隨後周少桓和童大勇立刻率軍向盛京發動進攻。現在盛京城裡的守軍雖然已經増加到了一萬五千餘眾,另外又征調了二萬多百姓協助守城,但盛京昂邦章京敦拜和副昂邦章京吳庫禮心裡清楚,這些増加的士兵其實並沒有多少戰鬥力,想要守住盛京,必須等布克沙和賴塔的人馬趕回來才行。但這時清軍在遼陽大敗的消息也傳到了盛京,敦拜和吳庫禮也知道大勢己去,盛京保不住了。在中華軍殺到盛京城之前,敦拜帶領著一隊親兵,連夜出逃,投奔到吉林去了,而吳庫禮則十分清楚,現在不僅是盛京保不住了,而且大清也徹底完了,因此吳庫禮思來想去,終於決定,開城投降,將盛京獻給中華軍,以保全自已的性命。就這樣中華軍兵不血刃,又一次攻占了盛京。而這一次將會是永久的占領了。中華軍進城之後,有不少士兵都是參加過當年跨海突襲的老兵,也是第二次進盛京,因此一路上直直點點,向年輕的士兵描敘自己當然攻入盛京的時候,是怎樣的情景,那些是老房子,那些是新建築,還有在那些地方,曾經留下過自己當年的痕跡。清廷入關之後,也學著明朝實行兩京製,因此在盛京也設有六部等部門,官員也有一大批,而且在盛京的皇宮裡,還有數百名太監宮女。另外在前幾個月,清廷都在向盛京轉移財產人口,有不少清朝官員把自己的家屬、包衣等成員,還有財產都搬進到了盛京,現在也全都成為中華軍的俘虜。周少桓和童大勇步入盛京的皇宮,心裡也都有頗為感概,因為盛京本來就是以前明朝的土地,早在朱元璋時代,就在這裡設立了沈陽衛。但滿族崛起之後,於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占領了沈陽衛,並於天命十年,將沈陽衛成為後金的都城,後來又改名盛京,成為滿族征服中國的最重要基地。儘管現在清廷入關己有八年的時間,但盛京作為清廷的舊都城,己經有二十年的時間,因此至少在目前這個時候,盛京仍然可以被視為清廷的像征。而旦在清廷入關之前,一直都是將盛京做為清廷的退路。因此在五年前,商毅在清軍大軍壓境,局勢危急的情況下,才敢大膽的施行跨海突擊行動,襲取盛京,終於迫使清廷撤軍回救盛京,終於一舉扭轉了局麵,進而收複南京,占領長江六省,奠定了與清廷對抗的資本,而從此一步一步的占據風。實際上在商毅與清廷爭鬥的過程中,跨海突擊行動才是第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轉拆點。而在中原大戰失敗之後,清廷一直都拒絕向帝國抵頭,也正是因為有盛京這一塊退身之地。等中華軍打到北京之後,大不了放棄了北京,退回到盛京去,又恢複到入關以前的樣孑,也成為許多滿人的想法。不過當年中華軍的目地是破壞盛京,迫使清廷撤軍回援,因此連盛京皇宮也燒了,而這次中華軍再度占領盛京,目地自然不同,但意義卻同樣深遠,因為這像征著清廷的敗亡,已經成為了定局。而就在中華軍占領了盛京之後,在另一條戰線上也傳來了捷報,從朝鮮出兵時,中華軍是分兵兩路出擊的,第四軍的軍長滕胤玉率軍從鴨綠江上遊渡江之後,直取清廷的寧古塔副都統轄區,因為清廷在這一帶的兵力也十分薄弱,而且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寧古塔一帶的偏北地區。因此中華軍也十分順利的攻占了吉林、長春等地。而這時出任寧古塔副都統、昂邦章京的是滿洲鑲藍旗梅勒額真沙爾虎達收到告急之後,趕忙調集了五千多人弓,從寧古塔率軍趕回來複奪吉林,結果被中華軍迎頭痛擊,一頓火槍火炮的猛打,被殺得大敗,拆兵兩千餘眾,又逃回到寧古塔去駐守。因此進入洪憲二年(1651年)二月之後,在鬆花江以南,遼河以東的遼東半島地區,都己被中華軍占領,而滿族發源地的寧古塔副都統轄區,也被切斷了和北京的聯絡,中華軍進攻遼東的第一階段戰鬥計劃,收複以盛京為核心的地區,也基本完成。這時中華軍在遼東半島上己經集中了大約近十萬左右的兵力,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分頭向西麵的錦州地區、和北麵的寧古塔副都統轄區這兩個方向同時進軍,全麵收複遼東地區,建立帝國在這一片地區的統治。隨後周少桓下令,調第二師趕赴吉林,受第四軍指揮,向北進攻寧古塔副都統轄區,而童大勇帶領第五軍,向錦州地區發動進攻,徹底收複關外的全部地區。而第二十三軍和第九軍的第十四師留守在沈陽地區,做為預備部隊,並且維持社會秩序。然後周少桓又正式向南京發回了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