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廷為了是否與商毅議和而展開議論的時候,南京政府也在反複權衡比較,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應該在那一邊.送走了鄭成功之後,商毅連續收到了北方的軍情,中華軍在豫北戰場、開封戰場連續獲勝,己經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徹底勝利。雖然說南京政府的軍民各界對這個結果己經早就預料到了,但得到了最後確認,還引起了一番歡慶,到了這個時候,誰都不會懷疑,南京政府奪取天下,隻是時間的問題了。戰鬥勝利,當然是好事,但後續的事情也有一大堆,首先是統計各項相關的數字,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事。在中國古代,一項不重視數據統計,打了勝仗之後,到底取得了多少戰果,基本都隻是一個大概數字,但在商靛的堅持要求下,才開始重視起數據的收集和統計,在每一次戰鬥之後,都會統計殲滅、俘虜、投降、起義的敵軍人數,更會詳細計算自己的陣亡、受傷,傷治不愈、傷愈歸隊、傷愈離伍等等數字,還包括出動的勞伇、消耗的糧食、彈藥、物資、繳獲的戰利品等等。因此中華軍曆次的戰鬥之後取得的戰果都是一目了然,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而這次中原大戰的規模巨大,雙方參戰的人員、民役、所需的武器、糧食、彈藥、物資,以及殲滅、俘虜、投降、起義的敵軍人數,繳獲的戰利品的數字都十分龐大,統計起來,也是一個巨大的工作。而且統計數據隻是工作之一,被中華軍占領的新地區的行政機構設立,官員的委任,還有軍隊向新任的地方官員移交行政權力,和留守地方的軍隊等等,也都是非常複雜而繁鎖的事情。同時最重要的,還是下一步的軍事計劃,和前線軍隊的安排布置。前線部隊的後勤供應,彈藥、糧食、物資的補充,由其是現在己經進入到了冬季,北方天寒地凍,部隊的棉衣供應也成為重中之重。雖然說南京政府為了這次戰鬥,確實積累了充足的物資,但在占領了河南省之後,中華軍的補濟線也拉長了一倍有餘,再加上天氣因素,也給中華軍的後勤供應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中原地區雖然被中華軍占領,但由於戰亂,造成了大量百姓流離顛沛,占領的地區也並沒有完全穩定下來。而其中有一部份己經有向流寇、盜賊轉化的趨勢,加上一小部份零星失散的清兵,也經常打劫、偷襲為生,如果不儘力加以製止,也有可能會引發大規模**。另外還有在這次中原大戰中所抓的近二十餘萬的俘虜,也需要解決。否則就是這二十多萬人吃飯,也是一個大問題。因此**部也決定,各路部隊暫時停止進軍,就地駐紮休整,由湖廣軍區駐紮洛陽、懷慶、汝州、南陽;淮南軍區撤回兩個軍回淮南駐守,其餘兵力駐紮開封、歸德、彰德、衛輝等地;山東軍區返回山東濟南、東昌、大名、廣平等地。南京軍區的兩個軍則都撤回南京駐守,等冬季過後,新年來臨,再聽**部的決定。而在駐守期間,軍隊有責任配合地方政府,維護地方治安,打擊匪盜賊冦,以及零星的清兵。而在南京政府內部,絕大部份的官員和軍人也都主張,開春之後應該繼續進軍,攻取北京,將清廷趕出關外,當然也有一部份官員甚致主張,把清廷趕出關外都不能算完,而是一直要打到遼東,收複整個建州地區,徹底消滅清廷,才算是大功告成。當然主張繼續向北進軍,一方麵是出於對清廷的憎恨,畢竟這個政權己經危險明朝三十餘年了,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南京的官員都清楚,商毅己經做出承諾,隻有收複了北京,才會正式稱帝建國,許多官員也有些迫不急待的想當開國員勳了。但就在這時,南方也連續傳來戰報,南京政府的南方邊境,也開始吃緊了。首先是湖南省受到了三路夾擊,四川的吳三桂出動了十萬人馬,分兵兩路,一路人馬甴馬寶率領,從重慶府出兵,經由黔江,攻入施州衛,己經奪取了川湖邊境的五個都司;而另一路人馬由夏國相率領,從貴州銅仁府出兵,進攻辰州府,這時己經攻取了五司寨和鎮溪所兩地,先鋒人馬己經到達了沅水邊。而在廣西的永曆朝廷,也由督師何騰蛟出動八萬人馬,甴桂林府出擊,進攻永州府,先鋒兵力己經攻占了東安、寧新兩個縣。中華軍的湖廣軍區雖然有五個軍的兵力,但兩個軍參與中原大戰,一個軍駐守南陽,一個軍駐守湖北,在湖南隻有一個軍駐守,兵力隻有二萬五千餘人,因此在永曆朝廷的三路進攻之下,也確實有些兵力不足,雖然中華軍對南明朝廷的進攻有所預料,但還是連連失地。在江西省南部,廣東永安朝廷的尚可喜也出動了七萬人馬,進攻贛州、南安二府,不過中華軍的江西軍區對此早有準備,在贛州府、南安府都布下了足夠的兵力駐守,因此永安軍在南安府連攻了數日,都攻城不下,而在贛州龍南縣,中華軍乘永安軍未到,就出城迎擊,結果將進攻贛州的永安軍殺得大敗,人馬退回南雄府。江西的局麵到是還穩得住,但江西軍區隻有三個軍的編製,其中一個軍還要駐守浙江,因此隻能派出一個師去增援湖南。在南京政府的南方邊境,隻有浙江省暫時還沒有受到攻擊。這是因為在褔建的紹武朝廷內部,正在發生內戰,紹武朝廷的大將金聲桓和尚之信合軍六萬餘眾,正在進攻鄭成功的地盤,這時己經攻下了彰州,接著又在進攻泉州,一但聯軍再攻下了泉州,紹武朝廷也就可以騰出手來,進攻浙江,因此在浙江駐守的一個軍也不能輕易調動。但那怕就是浙江暫時還能幸免,但現在南京政府的南方邊境麵臨著三個勢力,總兵力達到二十五萬左右的軍事攻擊,而守衛的兵力隻有三個軍,約八萬多人。雖然說中華軍的戰鬥力很強,既使是八萬對二十五萬,勝負的比率也能超過五成以上,而且現在中華軍是全麵防守,因此單以兵力來說,並不算差。但中華軍需要防守的戰線太長,這就顯得兵力有些捉襟見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南京政府內部,對下一步的軍事計劃安排,也形成了先北後南,和先南後北兩種觀點,,持先北後南觀點的人占到多數,理由是,現在清廷元氣大傷,正是一股作氣,大舉進軍北低,收複北京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給清廷以喘息之機,說不定又會生出一些其他的變故來。而南明的進攻,並不足為慮,隻要在邊境上再增加一到兩個軍的兵力,就足以守住目前的南方邊境了。等坆占了北京之後,再回頭來對付南明,統一天下,也指曰可待了。當然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全是從軍事方麵來考慮,更多的是從政治角度,因為從大名議上來說,南京政府並不是正統,隻有儘快攻取北京,商毅登基稱帝,對於南京政府來說,像征意義重大,才能在大名份上占得先機。而且放棄清廷,轉向南方,也會給人以不顧抗清大業,隻為自己爭奪權勢的印像,對於一向保持著良好形像的中華軍,也是一種破壞,而另外也有相當一部份官員則是希望商毅儘快稱帝,也好早一天當上開國元勳,封候加爵。但在**部內部,持兩種觀點的人員卻是大至相當的,持先南後北觀點的人則認為,現在清廷己經被中華軍重創,沒有二十年的時間,是難以恢複,也可以暫時放鬆一點,雖然說中華軍收複北京的難度並不大,但南明各朝總是在自已的背後搗亂,也很頭疼,因此不如暫時停止北方的軍事行動,而把目標轉向南方,先掃平南明各朝,然後再全力對付北方。而且以南明的實力,滅掉南眀各朝,幾乎是易如反掌。如果但心清廷趁機從北方進攻,可以在北方布置少量兵力,就足以擋住清軍的攻勢了。另外從政治方麵來說,中華軍早己經占領了南京,在政治領域上,己經處於領先南明各朝的優勢,再收複北京也不過是錦上添花,政治影響力雖然能夠擴大,但也十分有限,事實上現在商毅離稱帝其實也就差一步,明白事的人早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拒死理的人,死也不會悔改。而三個南明朝廷都是甴明朝的藩室建立,還有相當的影響力,能夠鼓動一些人心,這一點就算商毅稱了帝,也改變不了。而且這次是三個南明朝廷首先背約,在中原大戰還在進行的時候就出兵進攻南京政府的南方邊境,完全就是隻為自己私利,破壞抗清大業,不顧大局的行為,南京政府完全可以緊緊抓住這一點,在道義上壓製住三個南明朝廷,借此機會把目標轉向南方,把不能完成北伐的責任推到三個南明朝廷身上,先平滅掉這三個南眀朝廷,從而也徹底斷絕了一些人對明朝的幻想,也未償不可。同時也有一種折中的觀點,就是同時出兵,兩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