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鄧州之戰(三)(1 / 1)

龍嘯大明 木林森444 1554 字 1天前

徐得功、連得成對中華軍的這些攻城路數所知都不多,就算聽說過一點,也之言片語,因此根本就沒有防備.在城牆被中華軍炸開之後,守軍無不心慌,頓時軍心大動,不少人站在缺口附近,都傻在那裡。而在倉促之間,誰也沒有想要要堵住缺口,結果中華軍的突擊隊十分輕易的就通過了缺口,殺入鄧州城內。而隨後第十師、十五師的大隊人馬也都跟著殺入,不一會兒,東、西兩城就都宣告失守了。中華軍也立刻向鄧州城裡擴張。其實雙方根本就沒有進行城牆的攻守做戰,因此這時清軍的兵力損失到並不大,在中華軍殺進鄧州之後,清軍也確實進行了抵抗。但清軍的這種抵抗完全是在倉促之間進行的,隻能看作是一種本能行為,既沒有在中華軍攻入鄧州之後,在城內繼續和中華軍作戰的思想準備,也沒有在城中建立阻擊中華軍的陣地和據點,而且清軍的將領和士兵也缺乏打巷戰的經驗。也就是雖然城牆被打開了,但自己還有足夠的兵力,那就打一下吧。清軍在這樣的情況下應戰,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了。在中華軍有組織、有配合、有套路的巷戰戰術麵前,清軍的抵抗幾乎產生不了任何的作用,無論是清軍駐守在那一條街道,或者是向中華軍發動進攻,都被首先遭到數輪火槍的打擊,等衝近了一些之後,又會遭到手榴彈的一陣暴炸,結果衝在前麵的被打得倒地亡,後麵的立刻轉頭逃跑,就算有幾個能夠衝到中華軍士兵們的近前,還有刺刀在等著他們,而且耿仲明部的清軍,在清廷並不算是精銳部隊,既使是進行白刃作戰,中華軍也不處於下風。類似的戰鬥場景,在許多街道中,都會發生,結果清軍防守守不住、進攻攻不下,隻能逐步後退,讓中華軍向鄧州城裡延伸擴展。鄧州雖然是戰略要地,但並不是什麼大城,城裡並沒有多少區域,因此在城中的戰鬥並沒有進行太長的時間,中華軍就逐漸控製城裡的大部份地區,剩餘的清軍也都從北門逃出鄧州城。而駐守鄧州的兩員主將徐得功、連得成在中華軍攻入鄧州城時,就己被中華軍殺散,隻能在城裡各自為戰,不過連得城比較機靈,一見形勢不妙,也知道鄧州難保了,因此並沒有和中華軍久戰,而是帶領著一部份人馬,從北城逃出。而徐得功就沒有那麼走運了,稍微遲緩了一步,結果被中華軍己經搶先一步,占領了北城的城門,被困在鄧州城裡。這時在鄧州城裡,還有數千清兵,基本都在徐得功的指揮下,守著幾條街道,免強和中華軍對持。徐得功當然知道,現在鄧州城是大勢己去,自己的抵抗根本堅持不了多少時間,還是儘早投降才是正確的選擇,因此徐得功招集了幾名中級將領,簡單的商議了一下,其他幾人也都讚同投降,畢竟誰都不想死,不過徐得功顯然不僅僅隻想保命,他派人去和付責進攻城內清軍的第十師師長丁其兵交涉,要求自己這算是火線起義,而不是火線投降。原來南京政府發表的宣戰詔書,由其是後麵關於反正、起義、投降等概念和處理方式的內容,在清廷,由其是在軍方,確實引起了極大的反應,儘管清廷嚴令,不得散布南京政府宣戰詔書的內容,但清廷對軍隊控製力度畢竟有限,而且在耿仲明部的清軍,也根本沒把清廷的命令當一回事,許多將領都把這些內容作了比較仔細的研究,在私下裡,有時還開始笑,說在戰場上真的不行了,就趕緊投降,致少還能保一條命,而且早一點還能算起義。徐得功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對反正、起義、投降等概念和處理方式的內容都已經爛熟於心了,既然是準備投降,當然希望為自己爭取到一些更好條件,現在戰鬥己經打起來,戰前起義肯定是不能算了,因此徐得功想按火線起義來算。而且徐得功也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現在自已手下還有七八千人馬,並沒有被中華軍打散,還保持著抵抗力,不能算是勝負己分,完全夠得上按火線起義的標準。其他諸將也都認為,能算火線起義當然是好了,因為如果是火線起義,則還算有立功表現,可以在中華軍裡麵任職。聽完徐得功派來的代表講說的要求之後,丁其兵立刻就火了。商毅製定的這些標準,中華軍的官兵們當然都清楚,其中最難介定的,就是火線起義和火線投降,畢竟兩者都是在戰鬥進行的過程中發生,但“尚未明顯分出勝負”,“己經明顯分出勝負”這兩個概念,隻能由一線的指揮官自己來判斷了。但在這一戰都打到這個份上,居然還想算火線起義,那有這種道理,因此丁其兵氣呼呼的對代表道:“回去告訴徐得功,你們隻能算火線投降,不能算火線起義,接受的話,就立刻放下武器,出來投降,不接受那就接著再打,信不信,隻要開打了,最多十分鐘,我就可以把你們全滅了。”代表回去將丁其兵的回複告訴徐得功等人,徐得功又和諸將商議,最後決定,投降就投降吧,至少能夠保住性命,再打下去,肯定是沒命了。於是徐得功再次派出代表,來見丁其兵,表示願意向中華軍投降。就這樣清軍放棄抵抗,全部投降,也標誌著鄧州戰役全部結束,在進攻鄧州的戰鬥中,中華軍一共殲滅清軍四千一百二十七人,投降八千三百二十六人,逃回南陽的清軍不足三千,而中華軍自身的傷亡,隻有四百三十三人,另有三百七十五人受傷。另外鄧州也是淸軍駐守南陽的一個重要地點,因此城裡的各種軍用物資也比較豐富,雖然由於清軍的火器不多,因此火藥的數量很少,但各種糧食、草料、車輛、帳蓬、布匹等等,都有不少,也算是收獲巨大。而在南陽城裡駐守的耿仲明這幾天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亂轉,他願以為調左夢庚去救援鄧州,怎麼樣也可以把鄧州拖上幾天,那知左夢庚的援軍和鄧州會在同一天被中華軍擊敗,兩路一共有三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沒,逃回南陽的,隻有連得城所帶的兩千多人馬。而現在南陽地區的清軍隻剩下五萬多人,和中華軍相比,己不占任何的優勢。隨著中華軍占領了鄧州和新野兩地,南陽的西南部地區,己經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中華軍的兵鋒,距離南陽,己不足五十裡。這時南陽城裡的守軍不足三萬,而通過連得城講說中華軍攻占鄧州的過程,也讓耿仲明清楚,如果沒有足夠的火器,自己就是有再多的兵力,也同樣守不住南陽。因此耿仲明這幾天也連連向石廷柱發令,要求調神兵營到南陽來駐守,同時又連續給吳三桂寫了兩封信,請他立刻出兵,向中華軍發動進攻,調動中華軍的兵力,緩解南陽的壓力。石廷柱接到耿仲明的調令之後,看了一遍,隨手就扔到垃圾筒裡去了。石廷柱當然也知道鄧州之戰的結果,在他看來,鄧州失守,完全是耿仲明的責任,因為耿仲明在南陽完全有足夠的時間去救援鄧州,但他卻按兵不動,偏要等著自己出兵,分明就是想要保存實力。現在鄧州、新野都失守了,雖然中華軍的目標是南陽,但石廷柱也不能不考慮,一但自己領軍去増援南陽,中華軍會不會趁虛來取自己駐守的唐縣。和耿仲明不同,石廷柱對中華軍可是相當了解的,深知中華軍的戰術變化多端,什麼聲東擊西、圍城打援、欲擒故縱、攻其不備樣樣都占全了。唐縣離新野,也不過就是五六十裡的距離,中華軍完全可以不理南陽,先取唐縣。南陽是耿仲明的防區,丟了也不關自己的事,而唐縣、泌陽一線才是自己的防區,其中的利害關係,石廷柱可是十分清楚,可彆為了救援南陽,而把唐縣丟了,那可就是因小失大了。另外石廷柱還有一個打算,就是一但中華軍去進攻南陽,那麼新野、鄧州的防守必然空虛,自己正好可以趁虛去收複新野、鄧州,切斷中華軍的退路,這樣一來,就算中華軍攻下了南陽,也不得撤軍南返,說不定自己還能在半路上打中華軍一個伏擊,而守住南陽的功勞就是自己的了。因此石廷柱一麵將神兵營調到唐縣來駐守,一麵派人回複耿仲明,稱近日發現中華軍有進攻唐縣的跡像,自己要全力守衛唐縣,難以分兵救援南陽等等。而耿仲眀收到石廷柱的回複之後,也氣得頓足捶胸,大罵石廷柱這分明就是借刀殺人,但石廷柱不是左夢庚,耿仲明也拿他沒有辦法。而川軍的人馬雖然逼近湖北,但是否真的出戰,還必須請示在成都的吳三桂下令,因此在短期內,川軍也是指望不上的.但就在這時,中華軍也終於對南陽發動了進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