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參政院(下)(1 / 1)

龍嘯大明 木林森444 1523 字 1天前

商毅將自己擬定好的參政院製度交給內閣的眾人過目,並沒有引起多少反應.雖然在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類似的政治製度,但畢竟商毅對這個時代的歐州議會,以及古羅馬時代的議會製度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因此幾位內閣成員,包括大部份的官員,對議會製度都有一定的了解。另外中國人的理解實力從來就不差,儘管參政院的形式的運行方式,實際己經很接近於近現代的議會,但還是有本質的區彆,因為參政院目前的功能隻是參政,並沒有立法權和決策權,說直白一點,也就是像內閣或商毅提出一些建議,供他們參考,至於內閣或商毅釆不釆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由於議員資格必須都是非政府官員,也就是全部來自於民間,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這實際就是一種變像的向民間求言方式。向民間求言,在明代以前中國曆朝都有過。有時是皇帝下旨向民間征集言路,也有的朝代設有專門的機構,都是表示皇帝開明布公,廣開言路的治國理政態度。從一定程度上說,也能反應一部份**民情。在秦漢以前,這種民間直接對皇帝上言,或皇帝主動向民間征言的事例發生的比較多,這是因為當時的官員選拔製度並不建全,一些真正有才學的人找不到出頭的門道,直接上言也是一種機會。由其是在戰國時期,有不少人就是借這一途進,憑借一筆文章,或者自己的著作,一舉由民間進身入朝堂,實行從平民到官員的華麗轉身。但這種上言製度畢競太不規範,又過於片麵,而且也有不少人為得到晉身的機會,故意標新立異,或誇大其詞,或憤世嫉俗,或阿諛奉承,在秦漢之後,靠這種方式晉的例子己經大大減少了,而唐宋之後,甴於科舉製度形成,官員選擇已經進入一個比較良性的循環,因此向民間征集言論的像征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到了明朝,乾脆就取消了向民間征集言論這一製度。而清朝走得更為極端,連四品以下的官員都不許直接向皇帝上書。但能通過科舉做官的讀書人畢竟是極少數,而且官能做得長久的則更少,而士大夫這個階層曆來都有議論朝政的習慣,由其是在宋明兩代,太學生、士大夫一直以來都關注著國家的政治局麵,也出現過不少由士大夫一層發起,影響國家的政治決策的事情。在明朝,由其是在明末時期,各種書院、學社都是士大夫們議論國策,發表自已政治觀點的場所。比如最著名的東林書院,在形成之初,顧憲誠、高攀龍等東林首領就是以在野的身份,影響著國家政治。在後期還有複社、幾社等組織。雖然現在南京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力度很強,在統治範圍內還沒有出現類似東林、複社這裡有廣泛影響影響力的組織,但在時局穩定之後,類似的組織是肯定會出現,除非商毅也學後世的清廷一樣,規定三十人以上集會者,既為非法。其實像東林也好、複社也好,本身並不可怕,而且出現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果運用得好,還會對國家政治起到相當的監督作用,關建是怎樣加以引導和控製,一是製定一個大家都尊守的規則,二是不讓一方獨大,形成幾方勢力互相牽製。但在這方麵,明朝顯然缺乏足夠的經驗,而當時的萬曆皇帝,釆用的又是一種最消及的對策,乾脆不理事,結果造成本是可以控製得住的局麵,卻朝著無控的方向發展,最後到了真的無法控製。和明朝相比,在商毅來到這個時代之前,就是一個政黨林立,各類政團、社團組織遍地的世界,因此商毅這方麵是有足夠的經驗。設立參政院也包括這個目地,不是想議論朝政嗎?不是要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嗎?那就全部都集中到參政院來,可以在這裡儘情的表達。但想要讓政府釆納你的意見,對不起,請先說服其他議員,至少要獲得半數以上的人同意。因此這就不是靠什麼標新立異,憤世嫉俗,或者是大講仁義道德,就能夠說服其他人,而是要拿出切切實實的理由,照顧多方麵的利益,至少也是大部份人的利益,才能夠通過自己提出的議案。而且內閣和商毅還都有權力,否決參政院通過的議案。本來這一條是讓商毅覺得最心虛的一點,因為這就意味著現在的參議院,實際的參政意義幾乎等於零,隻要是通過的議案不合內閣,或商毅的心意,就可以立馬否決。但卻出乎商毅意料的是,誰都沒有對這一點提出質疑,相反都認為是理所當然。在這個時代來說,君主否定臣下提出的建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需要任合理由的。弄明白了這一點,商毅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該算是好事還是壞事。在內閣通過了成立參政院的決議之後,商毅立刻命人去請吳甡、史可法、黃宗羲、薑日廣、高弘圖五個人到自己的王府來。南京失守之後,在浙江定居的前明官員有二十餘人,在商毅遷移到南京之後,有一部份留在杭州,也有一部份被商毅請到南京來。這五個人就是被請到南京來的一部份之中。因為他們五人在前明遺臣中的地位比較高,而且在士大夫階層中,也俱有比較高的聲望,如果把他們都拉進參政院來,對商毅和南京政府的聲望,對士大夫階層的認同感,都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參政院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官方機構,不算官員,他們加入進來,並沒有太多的心理障礙。按照商毅的想法,這些人將不做為各地推選的參政院議員,而是由內閣出麵邀請的第一屆參政院議員,同時還打算讓他們擔任執委會的執委;包括議長,商毅也希望甴吳甡、史可法、黃宗羲三人中的一人來出任。但就在這時,有人來報告,吳甡和黃宗羲要求見商毅。商毅也怔了一怔,這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不過在前明遺臣中,幾乎從來沒有人來找過自已,反到是商毅主動請了他們兩次,來商議一些政務。現在吳甡和黃宗羲要求見自己,可能是有什麼事吧。命人把他們請到自己的會客室去,而商毅也親自在會客室的門口站立,等侯迎接他們。因為對於這批人,商毅一向都比較注重禮遇。不一會兒,衛兵領著吳甡和黃宗羲進來,商毅上前兩步,拱手道:“吳閣老,南雷先生,一向可好。我們到是多曰沒見了。”雖然現在吳甡早己不在是明朝的內閣首輔,但商毅還是用這個稱乎,表示對他的尊重。因為在明朝遺臣中,吳甡的資格最老,而且和商毅的關糸也是最好。另外雖然商毅己經正式稱王,但並沒有製定禮儀,因此也沒有什麼三叩九拜大禮,雙方見前,還是拱手作揖。不過商毅主動先向兩人行禮,也表示對他們尊重。吳甡和黃宗羲也趕忙還禮,道:“商王爺一向可好。”互相見禮之後,商毅又將他們請進會客室,分主賓落座。商毅這才道:“兩位找我,有什麼事嗎?”吳甡和黃宗羲互相看了一眼,黃宗羲才乾咳了一聲,道:“商王爺,我們來見王爺,確實是有一件事情,想請王爺網開一麵。”商毅怔了一怔,兩人來找自己,肯定是有事,但現在用了網開一麵這個詞,那可就不會是一般的事情,因為這一般是用在請求寬恕某人的意思中,黃宗羲可不是會用錯成語的人,商毅也想莫非是他們有朋友犯事了,才來求自己寬恕,因此也道:“是什麼事情,南雷先生請直言無訪。”黃宗羲的神色也有點尷尬,畢竟如果不是沒有辦法,他也絕不會來求商毅,頓了一頓,道:“事情是這樣,在下有一名摯友,是蘇州昆山人,因為與他人為財產起了一些爭端,牽連了一些事情受人誣告,現在被關押在蘇州府裡,因此想請王爺出麵,查明真像。”商毅聽了,也不由有些重視起來,難道說在南京政府的司法係統裡,己經出現了執法不公,貪贓枉法的現像,涉及到財產爭端問題,向執法人員行賄,這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個苗頭可不能讓他發展下去,因此也正色道:“南雷先生,你放心吧,如果誣告屬實,我必然嚴懲不貸。”黃宗羲忙道:“商王爺,你誤會了,不是你想的那樣?”商毅也有些糊塗了,道:“不是我想的那樣?南雷先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時吳甡道:“商王爺,事情是這樣的,太衝的這位朋友是從廣西剛剛回來,涉及到家中的一些財產爭端,因此對方誣告他私通南方,才被江蘇府關押。”商毅怔了一怔,這才明白,原來是政治問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