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讀書筆記(4)(1 / 1)

    1979年2月17日,中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戰爭之前,二代領導人效仿當時的楊子任高調出訪美國,使外界認為這次行動得到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同意,從而嚇阻另一個超級大國插手乾預。    接著,二代領導人又出了一招妙棋:遍地落子。    他遍訪緬甸、尼泊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並在2月4日“在圍棋棋盤上布下了最後一顆棋子——路徑東京停留”,達到了將中國融入世界、孤立越南的目的,為對越反擊戰取得輿論上的支持。    當然,這其中也帶著美國的默許和各種協議——當時中美因為蘇聯而走到了一起。    基辛格用《孫子兵法》和圍棋解釋中國領導人的精妙政策,匠心獨運,彆具一格,將複雜的軍事和政治鬥爭化繁為簡,讓我們普通老百姓也能見識到大國博弈的神奇。    政治之事,又何曾是鍵盤上點點便可明白的?!每一次博弈,掀起的腥風血雨和背地裡的各種交鋒、暗戰是我們所不能見的。    抽絲剝繭,不過是能見到一絲的端倪。譬如,解密中那段時間中國拿到的炮兵雷達。    由此我們也認識到,政治不是兒戲。咱們老百姓想當然的事件其實都包含著激烈的政治博弈,因為他們必須為國家的長遠考慮,思索如何才能為自己國家帶來最大的利益。    某些政策、策略甚至是延後十年乃至數十年才能夠看出效果。東歐的顏色革命,當時不斷鼓吹的“中國崩潰論”……等等。    放到了今天來看,東歐卻依然停滯不前。甚至美國、英國等自身也陷入了危機。反觀中國,卻在“崩潰論”中一路前行。這已經引起了他國的注意。    英國首相丘吉爾1945年和西方領導人交談時,對中國根本就不屑一顧,提及“中國人”,他用的還是那個對華人帶有嚴重種族歧視的字眼“aman”。    而現在,哪位首相或者領導人膽敢在公開場合談論中國的時候再提到這個字眼?!這便是我們的成就。    中美外交風雲    作為資本主義及美國的堅決擁護者,基辛格聲稱:“美國堅持通過施壓和激勵來實現價值觀的普適性,也就是乾涉彆國的內政。”    在外交上,中國含蓄而深刻,楊子任一句乍看之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話語往往包涵數層含義,往往令喜歡直來直去的美國人頭痛不已。    他們經常煞費苦心,熱烈討論,方能解出此中曲直。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中美關係開始恢複,這是冷戰時期改變世界格局的大膽舉動,而在這之前,時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為尼克鬆訪華之行打前站。(。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