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大納言秀長的預言可怕的說中了。有圓有缺,這是用月亮做比喻的大自然的現象,這是對任何人的人生都適用的,既不迷信也不神秘的實際存在。無論怎麼幸運的人生,也不可能一生都在幸福的軌道上行進。圓後即缺,缺後又趨於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圓後即缺”之俚語,如果滿懷希望地改為“缺後必圓”,也是正確的。隻是無可比擬的自信家、不知滿足的理想家豐臣秀吉自己缺乏這種感覺。隻有這種感覺,才能通曉重要的人生萬事之悟。然而,是否也應該說在他麵前的關白太政大臣的威風反而使他自己變得盲目起來了呢?如果讓隱居於堺地助鬆庵中的大日和尚來說的話,缺少這種感覺的人永遠沒有安定。另外,甚麼醒悟啦,達觀啦,講一些難懂的道理是無用的。隻不過如同萬人胸前帶一白扇子一樣,看看是否持有“反省”這樣一把扇子罷了。“保護自己,儘在這‘反省’二字之中。”大日和尚對曾呂利這樣說過,對利休也常說。對這兩個人說了,那麼對自己就更要反覆說幾遍了。說起來,每個人都是帶著各種不同的優秀品質出生的。因此,如果把這種反省當作刀帶在身上的話就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武士,如果當作船槳的話他就會成為劃船的名手,當作算盤的話就會成為有名的商人,當作鋤頭的話就會成為熱心的農民。總而言之,要用反省這把鋤進行自我開發……而秀吉,對於這樣的事是不會不知道的。然而,他當時卻認為弟弟秀長的認真的勸諫不足掛齒。正月一日,讓羽柴秀次從清洲首先討伐奧羽,以敏銳的目光注視著伊達和蒲生的力量對抗。正月十二日,令沿海諸國準備遣外艦船的水手。在這個命令的背後,不用說隱藏著頑固地堅持出兵朝鮮的意念。儘管宗氏進行了各種交涉,但是朝鮮王的話忽左忽右,並未按照秀吉的意願去行動。正在這時,曾一度回到堺地的利休來到了聚樂第,勸諫道:暗示出兵朝鮮或討伐明國的同朝鮮王的交涉,對日本毫無益處。並提議,讓其首先進貢,加深友好就應該滿足了。秀吉大怒。“你連本殿下經綸方麵的事也要指示?給我退下!”秀長的懇切要求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他敲著憑肘幾說。並且再一次將利休趕回堺地。(是的。秀長說過要巧妙地利用那個家夥……)當他突然想起這件事時,秀長死去的消息從郡山送來了。(甚麼,秀長死了?!)這對於為所欲為的秀吉來說,一種命運朝自己背過身去了的預感,變得顯明起來。然而,這一預感並未使他成為深刻的反省者。(難道我秀吉真的輸在這等事情上?)相反,當旺盛的鬥誌被激發起來時,利休的信,即第二次諫言到了。利休聽說秀長死了,越發感到兩人責任之重大。當時傳聞,秀吉在三件事上對利休的言行十分不快,首先是關於茶事及政治上的位置,再者是關於大德寺長老們所關心的茶與禪,最後是這些長老們關於炫耀居士的道業而裝飾在山門之上的木像的見解。進而,清楚的表明了靠武力向海外擴張的不利。如果執行睦鄰友好政策的話,那麼不久朝鮮國王的心就會靠近我國,秀吉方麵不用強求,同大明國的雙邊貿易也必定會恢複。因此,與其使用武力不如用一生中隻能碰上一次的茶的精神去結出豐碩的果實,秀長是這樣想的,自己也是這樣相信的。這個超過了秀長,對於決心向世界顯示一下前人所達不到的日本人的氣概的秀吉來說,簡直是損傷了他的麵子一樣。(啊,這家夥又向我秀吉挑戰了!)這個,以大和大納言秀長生前最掛念的形式爆發了出來。終於,決定把利休從京城趕到了堺地,接著命其切腹自殺,又將大德寺山門的木像卸了下來拖到聚樂第前麵,處以磔刑並示眾。秀長死於正月二十三日,利休以七十歲高齡毅然切腹自殺是正月二十八日。期間曾夾著閏月,大約過了兩個月,秀吉身邊不可缺少的親信們便無蹤無影了。另外,那時起,已經被送回澱君身邊的鶴鬆丸,三天兩頭有病,可真是名副其實的病秧子。一邊為秀長的葬禮、討伐奧羽的結局忙得不亦樂乎,一邊命令新奧羽的怪物伊達政宗進京。因此,鶴鬆的病對於一點兒閒空都沒有的秀吉來說,該是多麼大的損失啊?想到這裡,命運的殘酷令人戰栗。完全如此!天正十九年,是使秀吉這樣的英傑體會人的意誌界限的一年。在這種氣氛中,五月五日,朝鮮的覆信來了。可能秀吉仍然用討明這樣的文字威脅朝鮮國,但對方明確表示:“討明不可”。秀吉斥責宗義智:“你說朝鮮國害怕我秀吉,是不是撒謊?這樣的話,你直接去朝鮮,讓他們回答清楚,因為秀吉的討明不可行,屆時願不願意充當去明國的向導?”聽了這話,宗義智是無法拒絕的。他在六月裡去了朝鮮,確認了對方根本無意去這樣做後返了回來。可是,如果這樣如實地回答的話,很容易立即引起討伐朝鮮的戰爭。於是,同小西行長進行了商量後,態度非常曖昧,含含糊糊地報告了上去。這是在失去利休以後,第一次出現的情報網的混亂。當然了,秀吉似乎完全從反麵接受了這些。“甚麼?使勁打的話,就會照你說的去做了。”於是,七月二十五日,為了整頓國內體製,命令全國同時進行丈量土地的時候,遭到了命運的最大打擊。不是彆的。八月五日,帶著各種各樣問題出生的鶴鬆,在虛齡三歲,實際上滿二歲零二個月時,還未迎來涼爽的秋天便死去了……老來得子,又天生的體弱多病,在當時並非沒有前例。然而,對於堅信自己的意誌或命運靠自力本領是可以克服的秀吉來說,感到如同天地整個都背叛了自己一樣的驚愕。那時,秀吉正在東福寺祈禱兒子儘快康複。當聽到死了後茫然不知所措,好像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的病人一樣蜷縮在屋子裡。直到六日清晨,好不容易才剪下發髻服喪,但是,這恐怕是秀吉一生中使他震動最大的一件事吧……精於戰略戰術、出現在戰場上的秀吉,簡直如同鬼神。然而對於親人的生死,卻非常軟弱。後來,聽到太夫人死訊時,在從名護屋返回途中曾昏倒過。類似這樣的描述,多少有些誇張,但是這是他的本領。如實地在感情上表現出喜怒哀樂來……此事本身,其實是與奔放的自信相聯係的證據……“鶴鬆丸死了……”各諸侯間傳說關白殿下聽到這個消息後瘋了。這好像是事實。當時的事情,在近衛信尹的《三藐院日記》中這樣寫的:“當年(天正十八年)歲末,正值新春之際,卻命我彙報入唐經過。正在遵照禦誌每日建造大佛之時,幼主患疾……醫庵的洋醫竭儘醫術,所有的神社佛閣無一不做祈禱,但天道有圓缺,權威也常不被顧忌,終於化為秋日之晨靄隨風而去。殿下對此不勝悲歎,精神異常,剪去發髻,由於菩薩心腸,上下老少為獻上安慰,也皆自剪發髻,築起墳塚。完全是發髻的墳塚,真是不可思議。”大概是因為秀吉剪了發髻,所以不僅各位諸侯,連百姓們也紛紛仿效做起了毛發塚。德川家康以及毛利輝元也照著秀吉那樣做了。在這種悲傷的歎息之中,被懷疑是否瘋了的秀吉於七日參拜了清水寺,接著九日悄然無聲地躲到攝津的有馬溫泉去了。這期間,他幾乎甚麼也不說,可見打擊是多麼大了。對於他來說,這件事從根底上動搖了人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