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命的終結而產生的集慮:神秘麵紗下的謎團(1 / 1)

對於成年人來說,死亡的悲劇在於它的不可逆轉性。死亡,是最終的結局,永恒的結局,是所有希望的終結。因此,死亡是個人無法想像的:我們不能想像自己的生命停止,不能想像自己的軀體腐朽。人本身包括記憶和希望,過去和未來,人無法看到沒有未來的自己。由宗教信仰帶來的安慰正好屬於這個範疇,它向人們提供了來世,因此人們可以在平靜中生活,在平靜中死去。如果死亡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一件難以捉摸的事情,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死亡就是神秘麵紗下的謎團。年幼的孩子無法理解死亡是永恒的,不管是父母,還是牧師,都無法把死去的人帶回來。在死亡麵前,魔法願望的無效對孩子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它動搖了他們用主觀願望影響事件能力的信心,這使他們感覺到脆弱和焦慮。孩子們看到的是,不管有多少眼淚和抗議,深愛的寵物或人不在了,結果,他們覺得自己被拋棄了,不再被愛了。他們的恐懼體現在他們經常問父母的問題裡:“你死了之後,還會愛我嗎?”有些父母努力保護他們的孩子,不讓孩子遭受失去某個他們深愛的人的痛苦和悲傷。如果一條金魚或者一隻烏龜死了,父母趕緊用新的來替代,希望孩子不會發現兩者的差異。如果一隻貓或者狗死了,父母會趕緊給痛苦的孩子一隻更可愛、更昂貴的替代品。孩子從這些突然失去又迅速替代的早期經驗中獲得了什麼教訓呢?他們可能會得出結論,失去所愛不是那麼了不得的事情,愛可以很容易地轉移,忠誠也可以很容易地替換。孩子(以及成年人)不應該被剝奪痛苦和哀傷的權利。他們應該能夠自由地為失去某個深愛的人而感到痛苦。當孩子能夠為了生命和愛的終結而哀悼時,他們的人性得到了深化,人格也更加高貴。最基本的前提是,孩子不應該被排除在家庭生活中出現的痛苦之外,就像不能把他們排除在家庭生活的歡樂之外一樣。如果發生了死亡的事情,卻沒有告訴孩子,那麼孩子可能會一直沉浸在莫名的不安中,或者孩子可能會用恐懼和混亂的理由彌補信息上的不足,他們可能會因為死亡而責備自己,感覺自己不僅和死去的人分開了,甚至和活著的人也分開了。幫助孩子麵對失去所愛的人的第一步,就是允許他們充分地表達出他們的擔心、幻想和感受。和一個關心你的聆聽者分享內心深處的情感會帶來安撫和慰藉。父母也可以把孩子一定會有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不過可能會發現表達有點難。舉個例子,當孩子深愛的奶奶去世之後,父母可以這麼說:“你想念奶奶。”“你非常想念她。”“你非常愛她,她也愛你。”“你希望她和我們在一起。”“你希望她還活著。”“很難相信她已經死了。”“很難相信她不和我們在一起了。”“你會好好地記著她。”“你希望你能再次看望她。”這樣的話可以告訴孩子,父母關心他們的感覺和想法,鼓勵他們說出他們的擔心和幻想。他們可能想知道死會不會痛,死去的人還會不會回來,他們和他們的父母會不會死。回答應該簡短而誠實:當一個人死了,他的身體不會感覺到疼痛;死去的人不會再回來;所有的人最終都會死去。跟孩子談論死亡時,最好避免使用委婉語。當一個四歲的女孩被告知爺爺永遠地睡去了時,她問爺爺有沒有帶睡衣。她還擔心爺爺會生她的氣,因為在他睡覺之前,她沒有跟他說晚安。當被告知“奶奶去了天堂,變成了一個天使”時,一個五歲的男孩祈禱家裡其他的人也死去,變成天使。當簡潔、誠實地告訴孩子真相時,同時給他一個充滿愛意的擁抱和關切的眼神,孩子會覺得安心。這種方法隻有當父母自己接受了生命和死亡的現實時,才是有效的。最重要的是,態度比言語更重要,更有效。成長並不容易,成長的過程中充滿了煩惱的想法和感覺,諸如懷疑、內疚,特彆是不安和焦慮。孩子擔心被拋棄,為父母之間的衝突感到煩惱,對死亡和垂死感到困惑和擔憂。父母無法消除孩子所有的焦慮,但是他們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處理這種情緒,表達對孩子擔心的理解,幫他們為煩擾、可怕的事件作好準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