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春秋時期(1 / 1)

中國通史 錢穆 565 字 1天前

所謂四夷內侵,乃是本來在中國內部的遊牧人,跑進城圈內,實際上就是華夏與戎狄雜處。由諸夏造成封建係統,此封建係統由共主統領,免得他人欺侮。西周失敗後,失去王室尊嚴,諸夏不服,互相吞並,且要造成內亂。外有並吞,內有篡弑,於是四夷內侵,戎狄來攻城圈了,遂致耕稼文化衰落,此乃春秋初年之大形勢。時有稱霸的諸侯崛起,其口號是“尊王攘夷”。仍尊周為天子,使勿互相吞並,亦不得篡弑,主張不承認新的吞並搶奪得來的政權,使內亂得以減少,進一步采取乾涉行動,使多國相處安定。第二步再取締戎狄之入侵搗亂。故所謂稱霸的諸侯乃根據當時東周之形勢而產生。齊桓公之相管仲,主張尊王攘夷。當世除了周公、孔子以外,以管仲最為國人所欽佩。當時如無管仲,即無中國文化,所以孔子說:“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周封諸侯,當時稱霸的諸侯主張城郭聯盟,一國受到侵犯,各國出動增援。曆史亦曾重演。今日世界外交與春秋一樣,美助韓,英法派象征式軍隊,正如春秋時之乞師。齊桓公帶領各國軍隊幫衛國驅除戎狄,助衛複國,故春秋時中國已有國際聯盟。當時楚國並不加入聯盟,因楚仍要實施吞並。當時,北有戎狄入侵,南有楚國搗亂,所以,“中國不絕若線”。“〔編按:《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齊桓公無力除楚,與楚會議並無結果。封建是周公所發明,沒有封建,就無周朝。尊王攘夷霸諸侯是管仲發明。故今日需要有一個人出來講一句話打開時代的僵局。隻要能發明一句,便是大政治家。齊桓公、管仲死後,接著由晉文公出來尊王攘夷。晉文公流亡時曾與楚會談,晉有之物楚均有,以何來報答呢?我遇楚軍且退三十裡,三天讓三次,第四天不退了。後來楚讓晉文公返國。但晉楚一經火並,楚軍敗。可以說,齊桓、晉文二位維持了封建製度的社會。後來楚則與宋、陳、蔡、鄭建立了一個密切之關係圈。後來晉楚聯合各國舉行弭兵大會。當時晉楚兩國作戰是在中間其他地區,與本身無關。當吳攻打楚之時,春秋於是完結,戰國遂出。今日之世界猶如二百四十年之春秋時代。春秋如何轉變成戰國?起初大國並吞小國或弱國,後來不能吞並了。拿破侖向大陸、海洋進攻而失敗,德國向歐洲大陸進攻亦失敗。英國霸占海上而成功,蘇不奪取歐洲亦成功。從前中國人絕不承認中國是大國,共產黨認為中國是大國是對的。英、美、俄等國無法與中國比。中國不能違背上天與曆史,永遠是一個大國。春秋晚年,晉國力量最大,至晉八世分成三國,稱為趙、魏、韓。我在民國初年看到一本書,其書名為“春秋國際公法”,寫得極好,它用《左傳》的史事來比較當代的國際公法,甚至更為進步。可惜此書已絕版。我佩服孫中山先生,因為他曾說:“中國的政治比外國高明。”可見中山先生眼光精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