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現在正是一鍋粥:昨晚急診科的一位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家屬不允許把屍體抬出重症監護室,而且馬上報了案。醫院的保安正在儘力維護秩序,但是顯然力不從心,看熱鬨的人群把監護室門口擠了個嚴嚴實實,探頭探腦地議論著什麼,一位中年婦女正坐在椅子上前仰後合,呼天搶地。我聽見人群中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彆又是醫療事故吧?”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說這可能又是一起屢見不鮮的醫療事故,可惜他猜得不對——這次死者家屬對醫院的治療並沒有任何異議,就是有,現在也應該先找衛生局,但是這次他們找的是公安局。我從接警的小王那裡知道了事情的大致經過:昨天,正是死者的生日。死者和女友請了一幫朋友,先是一起在酒樓吃飯,大家就喝了不少,後來又去卡拉OK,又灌了不少酒,死者顯然也喝高了,在包廂裡麵鬨了一會就踉踉蹌蹌地和女友回家了,那時候大概是半夜一點左右。兩個小時後女友叫來了醫院的救護車,大約在淩晨五點,死者經搶救無效死亡,醫院的病床床頭赫然寫著“酒精中毒”,我發現,這次並沒有問號。但是家屬起了疑心,而且,懷疑的對象竟然是死者的女友,在這家醫院工作的一位護士!我實在看不出這位護士有什麼可疑,現在她正坐在值班室,身上為抵抗深秋夜裡層層涼意的棉衣尚未取下,臉上正是梨花帶雨,顯然她還沒有從昨天的意外中走出來。那是一張圓圓的臉,甚至還稚氣未脫;一頭長發按照護士工作的要求盤了一個發髻,固定發髻的居然是一隻彆致的圓珠筆;手正哆嗦著,捧著一杯好心同事拿來的熱水。我估計,她的年齡不超過二十歲。這位好心的同事顯然也參加了昨晚的搶救,她正在為小護士打抱不平——昨晚小護士一直跑進跑出,但是絕對沒有給死者進行任何治療,而且,小護士正和死者在熱戀之中,死者的父母也太過分了!此時,我和她考慮著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死者父母會起疑心?“網友評論選登”“西西佛:卡拉OK那種地方不至於靠假酒賺錢,其他朋友昨夜沒事,說明不是甲醇。而唱歌持續時間較長,如果酒精中毒,當時就該發作,而不至於回家之後兩個小時。我懷疑另有原因,小護士也有作案可能,因為某種原因想乾掉這個男人,找到這樣一個合理的機會,回家給他血管裡打一些純的乙醇,也是可能的吧。”“霧行舟隨:過生日出現這樣的悲劇,不管是誰都會很傷心了。父母在關心兒女身體的時候所說的話大部分都很有道理。既然是毒係列的案例,肯定是某種毒了。還是期待下文,不知道今晚能不能看到。”“林姝:是不是酒確實喝得不少,但酒後做了某些劇烈運動,導致酒精在血液裡循環太快,才發生了悲劇呢?我覺得小護士肯定不會故意去殺害男友的,但男友因她而死倒有可能。”“nancy:估計又是意外,法醫同誌寫的是真實的生活,哪有那麼多懸疑。上個案子我就想複雜了,寒自己一個。”死者的父親講述了他們起疑心的兩個理由:第一,兒子酒量不錯,平常喝個七八瓶啤酒沒什麼問題,今天算來算去最多喝了四瓶,但是卻醉死了;第二,這對情侶前一段時間鬨彆扭,說是要分手,會不會是小護士想甩了他兒子藏書網?這的確算得上是理由。但還有一個理由肯定是他們想到了卻沒有說出來:她是護士。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護士給酒醉的丈夫注射大量的無水酒精導致死亡,但是精於醫藥的護士卻沒想到注射的時候留下了職業習慣——消毒。這簡直給法醫留下了一個指路標,黃色的絡合碘實在是太顯眼了。這起案例無論是犯罪手段還是在心理學上都是如此的典型,以至於我在很多學校的課堂上聽過這個故事。我找到了醫院的病例,這不是一起醫療糾紛,病曆並沒有封存,它正靜靜地躺在醫院的病曆車裡麵。從病曆記錄看,這是一起典型的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其實很多人在生活中都見到過,比如說臉紅脖子粗,酒後吐真言之類的,這些成語描述的就是酒精中毒的第一階段;到了第二階段就出現所謂的踉踉蹌蹌了,那是小腦共濟失調的表現;到第三階段患者臉色發白,爛醉如泥,往往扶也扶不起來,這個時候就開始有危險了。進一步發展下去酒精會抑製掌管呼吸的神經中樞而導致患者死亡,而患者正是死於這種中樞性呼吸抑製。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什麼,萬一這次又是護士殺死丈夫故事的翻版呢?如果這是那個故事的翻版,總會留下注射針孔吧?我仔細檢查了死者的每一寸皮膚,除了胳膊肘附近的注射針孔外(那是醫院治療造成的),沒有發現任何注射針孔,我還是不放心,又檢查了諸如口腔粘膜之類的地方,也沒有。我仍然不放心(萬一是這位護士作案,她可是職業高手,雖然我不願意相信這一點),我把血液送去測了酒精濃度:94毫克/百毫升這甚至不到嚴重的中毒劑量(100毫克/百毫升),更彆提致死劑量了(400毫克/百毫升),如果按這個濃度計算一下,死者體內所有的酒精比喝下去還要少一點。我的心裡有點竊喜,顯然這完全可以排除護士給他注射了酒精,我得承認我很不希望她是一位殺人犯。但是很快我的頭又好像慢慢開始變大了:我的解剖沒有發現任何致死性的疾病或者外傷,死者又不是一個酒量特彆差的人,這一切是為什麼?再次找到小護士的時候,她在值班。顯然一開始她把我當作了男友父母的代言人,並不情願和我談些什麼,嘴角也掛著一絲倔強。為了緩和氣氛,我給她和自己倒了一杯水,慢慢拉開了話題。但是當我問到為什麼前一段要和男友分手的時候,她似乎又有點不好啟齒了:畢竟這是她的個人隱私。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終於說出來,最近她發現男友有先天性癲癇。先天性癲癇!我的腦海突然靈光一閃。“網友評論選登”“西西佛:是不是一起癲癇發作,護士當時給他吃了什麼藥,結果因酗酒造成死亡呢。護士可能不敢說,怕承擔責任。”“采菊:如果是癲癇發作猝死,那麼不是和毒無關了嗎?但是是什麼毒呢?”“馬蘭花開:癲癇致死應該是不可能的。我猜測是酒精作用引發了死者本來就有的癲癇,並且加重了癲癇症狀,最終導致身體某些機能出現衰竭而致死。”這一句“先天性癲癇”的確讓我想到了很多。我明白那是怎樣的一種疾病:患者發作起來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失去神誌,倒在地上渾身抽搐、口吐白沫。在這種時候,任何悲劇都可能發生。更糟糕的是,這種病還可能遺傳。我完全理解為什麼小護士會想和男友分手,更明白最終決定留下來需要一種什麼樣的愛。同時,它讓我想到了男友的死因,當然,我還需要證實。很快我就了解到關於男友先天性癲癇的詳情:男友很小就發現有這種病,好在每次發作都有明顯的征兆——要麼是脾氣突然很怪,要麼是身上哪個部位會不自主地抽搐,家人也早就掌握了這個規律,知道預防性地給他吃一段時間的苯巴比妥(癲癇大發作的首選用藥,這種藥效果不錯,但不能很快停,否則隻會讓發作更嚴重),就是這個緣故小護士一直不知道他有這個毛病,直到最近。“最近他有沒有吃藥呢?”我問道。“最近吃了三天了,昨天喝了酒害怕發作,還多吃了一片。”(後來我通過男友的父母證實了這一點:男友最近的確有發作的先兆,正在吃藥。),小護士顯然意識到了什麼,追問道:“怎麼,有什麼關係嗎?”我猶豫了很久,不知道是否應該將實情告訴她,但我最終還是決定說出實情。我理解其他專業的人對這個問題並不了解,因為這不是他們的專業範圍,但是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我認為她有必要知道這一點;何況,最終肯定瞞不住她的。“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抑製劑,苯巴比妥也是。同時服用的話會讓兩者的毒性大大加強,我們把這叫做協同作用。”我解釋道。“有這麼厲害嗎?”有點失神的護士問道。“有。口服常規劑量的苯巴比妥就可以讓乙醇的致死量降低數倍之多,何況昨天還多吃了一片?”淚水突然從她的手指間湧出來,她的肩膀也在劇烈地抖動著,我的話擊潰了護士幾天來一直堅持的自信和倔強:顯然她明白了為什麼男友會死亡了,而且,她認為自己有責任。但是,我想告訴她,我們並不認為她有責任,苯巴比妥一直在服用,這是為了治病;酒是男友自己喝進去的,誰也沒有灌他,何況他們誰也不知道這兩種藥物會發生反應;我們隻能把這個不幸歸於意外,這是法醫的邏輯,也是法律的邏輯……但我最終沒能說出口。這種邏輯,在失去親人的家屬麵前又能有什麼作用呢?我不想誤導大家,我參與的案件絕大多數平淡無奇。例如現在,在我手上的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打架鬥毆案件。當然,我和大家一樣,肯定是對一些比較特彆的事情記憶深刻一點,我發表在這裡的所有故事,就是這些埋藏在大量普通案件中的一些比較特彆案件的真實記錄。比如說我們最常見的死因不明案件,最多的就是我在《毒》係列之一提到的“富貴病”,它們幾乎要占到不明原因死亡的一半;再比如說中毒,我們遇到的最多的是一氧化碳中毒。南方常見於燃氣式熱水器,北方常見於冬季取暖。其次是有機磷農藥、殺鼠藥,這些案例絕大多數屬於意外,並且表現十分典型,而這些案件要占到中毒的一半以上。當然,我選取這麼兩個案件是有目的的:第一個案例我是想告訴大家,接觸有毒物品要小心,有些東西我們認為無害實際上可能致命:比如說我曾親眼看見母親為了讓小孩“明目”而吞食魚膽,而很多魚膽是有毒的,例如草魚魚膽。第二個案例我是想告訴大家,“是藥三分毒”,僅僅就酒精而言,安定等非常常見的鎮靜劑都可以讓它的毒性大大增強。不過,我也不想讓大家過分緊張,有些過分的緊張是由於對毒物的恐懼以訛傳訛造成的。比如說在網友留言中發現的“VITC加海鮮等於砒霜”的說法。我看了一下,這個說法在網絡中傳播甚廣,據說是一位台灣人因此而命喪黃泉,但是以下是台灣官方的說法:本署函請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谘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維生素引起蝦類中毒的醫學報告。另該中心表示,甲殼類如蝦、蟹、龍蝦及貝類如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大部分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達百分之九十九,而有機砷可以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無機砷(包括三價砷及五價砷)確實有毒,若保守估計無機砷含量為海鮮含砷量的十分之一,而蝦含量以4ppm計算,欲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二十毫克,必須吃下五十公斤的蝦。學理上,純化的維生素C與五價砷如在實驗室環境加以化學催化作用,或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三價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中所食用之檸檬及蝦,其分彆所含之維生素C與五價砷量甚低,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並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網友評論選登”“無心萬物:藥和酒混合成毒藥,還自己喝下去。唉,酒有什麼好。”“西西佛:悲劇啊……她這一生可能難逃自責了,作為醫務人員,她卻沒有這方麵的知識……”“反對西西佛:我並不讚成你說的“作為醫務人員,她卻沒有這方麵的知識”,人首先不可能是萬能的,即使細化到某一個行業也不可能知道這個行業的所有方麵。原文寫道:“我估計,她的年齡不超過二十歲。”你覺得對一個剛參加工作的護士說這樣的話公平嗎?”“林姝:這個結果其實是我希望的。我希望生活中即使有不幸,也不要罪惡。法醫,也感謝你,選這樣的案例給大家。”“拇指:是藥三分毒啊,但普通人又怎麼會掌握那麼多用藥知識呢,不知道說明書上有沒有這些說明。”“女巫的冷:人生在世,危機隨處都有,可怕的是因為無知,而觸碰到危機的陷阱。可是因為無知而犯的不能挽回的錯誤太多了。這樣的錯誤,人人都有,如果有機會,則成為教訓,改過即可。如果因為無知,而犯了失去生命的錯誤,那就會讓生者遺憾終生。看了你的故事,可以增長很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