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聖賢說:“憤怒的人,心裡都會充滿怨恨。”最近,我在德克薩斯州遇到一個商人,這個商人正為某事而發怒。有人告訴我說,隻要我認識他不到一刻鐘,他就會原原本本地將事情告訴我。果不其然,令他生氣的那件事是在11個月以前發生的,但他的火氣還是大得嚇人,簡直抑製不住不談那件事。那件事是這樣的:他給34位員工總共發了1萬元的年終獎金,卻沒有一個人感激他。他很傷心地埋怨說:“我實在後悔莫及,應該不給他們一分錢。”這個人的內心充滿了怨恨。該商人60歲左右,也許還可以活十四五年,但是卻浪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去抱怨早已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可惜了!說實話,我很同情這位商人,其實,他不該總是陷入怨恨與自憐之中,他應該問問他自己,為什麼沒有人感激他?也許是員工認為年終獎金並不是什麼禮物,而是他們憑勞動賺來的;也許是他平時給員工支付的薪水太低,分給他們的工作卻太多;也許是他們認為他之所以給大家年終獎金,是因為這些收益的大部分得拿去交稅;也許是他平常對人太挑剔,太苛刻,所以沒有人敢或者願意感謝他。當然,從另一方麵來說,那些員工也許都很卑劣,很自私,很不講禮貌。也許是這樣,也許是那樣,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我和你一樣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薩姆爾·強生博士曾說過:“感激彆人的恩惠是良好教育的結果,這很難在一般人中找到。”我在這裡想說的是,某個人希望彆人感激他的恩德,這正犯了一般人共有的毛病。可以說,他完全不了解人性。試問,如果你救了某人性命,你是不是希望他感激你呢?可能會。裡博維茲在擔任法官之前,是一個有名的刑事律師,他曾救過78個人的生命,使他們不必坐上電椅被處死。你想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感激裡博維茲呢?猜猜看,有多少?說實話,一個也沒有!耶穌曾在一個下午為10個麻風病患者治好了病,可是這些人中有幾個向他道謝了呢?隻有一個。當耶穌轉身問他的門徒“那9個人在哪裡”的時候,他發現那9個人連“謝謝”都沒有說一聲就走了。還有,如果你給一位親戚100萬美元,你是否希望他感激你呢?安德魯·卡內基就曾做過這樣的事。可是,如果安德魯·卡內基能夠從墳墓裡爬出來,死而複生的話,他一定會吃驚地發現他的那位親戚正在咒罵他。為什麼呢?因為卡內基捐給了公共慈善機構3.65億美元——這使得他那位親戚怪他“隻給了區區100萬美元”。查爾斯曾告訴我,有一次他救了一位挪用銀行公款的出納員。那個人用公款投資股票,舒溫博用自己的錢救了那個人,使他不至於受罰。結果那位出納員感激他了嗎?當然,他確實感謝了一段時間,但他很快就轉過身來辱罵和批評這個曾使他免於牢獄之災的人——查爾斯。這裡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對彆人施了一點點小恩小惠之後,就想得到比耶穌更多的感謝呢?其實,人終究是人,人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在他的有生之日大概都不會有什麼改變,既然對人施恩就不要希望得到回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事情就是這樣。所以,我們為什麼不接受這個事實?曾統治過古羅馬帝國的那個聰明的馬卡斯·奧理歐斯就認清了這個現實,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我今天就要去見那些多嘴多舌的人——那些自私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絲毫不知感激的人。可是我對此既不吃驚,也不難過,因為我無法想象,一個沒有這種人的世界將是什麼樣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一個人總是埋怨彆人不感激自己,那你該怪誰呢?是怪人性如此,還是怪我們不了解人性呢?其實,當我們施恩時,如果我們偶然得到了彆人的感激,那是一種意外之喜;如果我們得不到這種感激,也不必為此而難過。我認識一個住在紐約的女人,她常常因為孤獨而不停地抱怨,她的親戚沒有一個願意親近她。九九藏書網這實在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一個親戚願意親近她呢?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因為,當彆人去看望她時,她就會連續不停地說她對其侄女有多好,在她們患麻疹、腮腺炎和百日咳的時候都是她照顧她們;多年來她給她們提供吃住,還幫其中一個上完了商業學校,另一個也一直在她家住,直到結婚。這個女人沒有必要抱怨,其侄女為了儘義務也來看過她。但是,後來她們都怕來看她,因為她們知道自己來了以後必須在那兒坐好幾個小時聽她旁敲側擊地罵人,還得聽她那毫無休止的埋怨和自憐的歎息。並且,當這個女人再也無法威逼利誘她的侄女來看她的時候,她就使出另一件“法寶”——心臟病發作。當然,她並不是真的心臟病發作。是的,醫生都說她有一個“很神經的心臟”,才會發生這種病症。但醫生們也說,他們對她毫無辦法,因為她的問題完全是情感上的。這個女人真正需要的是愛和關切,可是她將此稱之為“感恩圖報”。可以說,如果她強求它,並認為那是她所該得的,她將永遠得不到感恩和愛。像她這樣的人,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她們都因為彆人的忘恩負義、孤獨和被人忽視而患病。她們希望有人去愛她們,但我們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得到愛的辦法,就是不再去乞求,而是立即開始付出,並且不希望得到回報。這話聽起來很荒謬,很不切實際,很理想化。但這是事實,是普通常識,同時也是讓你和我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當然,像以上事例中的情況隨處可見。幾千年來,為人父母者一直為兒女的不知感恩而感到悲傷難過。就連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也叫道:“一個不知感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齒還要尖利。”但是,你是否想過,你的孩子為什麼要感激呢?忘記恩德是人類的天性,就像野草一樣;而感恩卻如玫瑰,必須給它施肥澆水,給它教養、愛和嗬護。如果你想得到孩子們的感激,那麼,我們就要教育他們應該那樣。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的子女忘恩負義,那該怪誰呢?也許要怪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從來不教他們如何感激彆人的話,我們又怎麼能希望他們感激我們呢?我認識一個人,他住在芝加哥,常常抱怨他的兩個養子對他不知感恩。他的抱怨當然有道理。他在一家紙箱廠工作,娶了一個寡婦,她要他去借錢供她的兩個兒子上大學。他每周的薪水隻有40美元,但要買吃的、付房租、買燃料、買衣服,還要償還債務。他這樣苦苦乾了4年,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有沒有人對他表示感謝呢?沒有,他的太太和那兩個寶貝養子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兩個養子從來都不認為他們欠養父什麼人情,因此連一句謝謝也沒有說過。兩個養子不知感激能怪誰呢?是怪這兩個孩子嗎?當然,可以怪兩個孩子,但是,這更要怪那九*九*藏*書*網個做母親的,她認為不應該給她的兒子增加“負疚感”。她不想她的兩個兒子“一開始就欠彆人什麼”,所以她從來都不曾告訴他們“你們的養父真是個大好人,他幫你們讀完了大學”。她采取的態度隻是“這是他應該做的。”這位做母親的認為她這樣做有利於她的兩個兒子,但是,實際上這是讓他們剛走上人生道路的時候,就產生全世界都欠他們的觀念,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要謹記:子女的行為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我姨媽薇奧拉就從來不會想到孩子們會對她“忘恩”。在我小的時候,薇奧拉姨媽把她母親接到家裡來照顧,同樣也照顧她的婆婆。現在我閉上眼睛還能回想起那兩位老太太坐在薇奧拉姨媽家壁爐前的情景。她們會不會給薇奧拉姨媽惹來什麼麻煩呢?可想而知,肯定會經常有。但是,你從她的態度上一點也看不出來,她很愛這兩位老太太,順從她們,儘可能讓她們過得非常舒適。當然,她從來都沒有想到這樣做有什麼特彆的,或者說接兩位老太太來家裡住有什麼值得讚美的。對她來說,這是該做的事,是很自然的,並且也是她希望做的事。當時,她除了照看兩位老人外,薇奧拉姨媽還有6個孩子。那麼,現在薇奧拉姨媽在哪裡呢?她已經守寡20多年了,而且6個孩子已經成年,並且擁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小家庭。6個孩子全都爭著要跟她住在一起,讓她住他們家。她的孩子們非常敬佩她,都不想離開她,這是因為“感恩”嗎?不是,這是愛,是純粹的愛。在這些孩子的童年時代,就懂得了愛心的溫暖,現在情形相反了,他們也能付出愛心,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記住,要教育出感恩圖報的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先懂得感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在孩子麵前,千萬不要詆毀彆人的善意,也千萬彆說:“看看表妹送的聖誕禮物,都是她自己做的,連一毛錢也舍不得花!”這種反應對我們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孩子們卻聽進去了。因此,我們最好這麼說:“表妹準備這份聖誕禮物,一定花費了不少時間!她真好!我們得寫信謝謝她。”這樣,我們的子女無意中也會養成讚賞和感激的習慣了。所以,尋求快樂的唯一途徑是:不要期望他人感恩,並在付出過程中享受施與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