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麵子問題,大部分人都經不住當麵的指責。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經曆:當麵指責彆人,這隻會造成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聰明的人會用神色、聲調,或手勢,告訴一個人他錯了。的確,這些和用語言一樣有效,而如果你直接告訴他錯了,你一定不能讓一個人心服口服。在我的一堂課上,學員傑克·夏布向我們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中午,傑克·夏布偶然走進他的一家鋼鐵廠,看見幾個工人正在吸煙,而在那些工人頭頂牆上,正懸著一麵“禁止吸煙”的牌子。有些老板碰見這樣的局麵往往會指著那麵牌子,會問那些工人說:“你們是不是不識字?”但夏布絕不會這樣做。他走到那些工人麵前,拿出煙盒,給他們每人一隻雪茄,然後說道:“弟兄們,如果你們能到外麵吸煙,我會很感謝你們。”那些工人,已知道自己破壞規定,可是他們欽佩夏布先生不但沒有責備他們,而且還給他們每人一隻雪茄當禮物,使工人們覺得高貴。像這樣的老板都會贏得工人的敬重。如果你要證明什麼事,不要讓任何人知道,要間接的去做,讓人不覺得。約翰·瓦納梅克是費城一家很大的百貨公司的老板,他也喜歡運用這樣的方法。這天,瓦納梅克來到他的百貨公司。他看到一位女客人站在櫃台外麵,等著買東西,可是沒有人理會她。原來,售貨員都聚到櫃台遠處一角,在那裡閒聊。瓦納梅克裝作沒有看見,一聲不響地走去櫃台後麵獨自招呼那位女顧客。然後他把成交的貨物,交給趕來的售貨員去包裝,而他自己就走開了,全程沒有一句批評。我們中的多數人是有成見的、偏執的,他們受成見、嫉妒、猜疑、恐懼、嫉恨及傲慢所困,多數人不願意改變他們的原有思想。所以,如果你想指正彆人時,請你在每天早餐以前,讀下麵一段文字,這是從魯濱孫教授明哲的思想中引申來的。“我們覺得我們在沒有任何抵觸情緒的情況下,可以主動改變自己:但如果有人告訴我們錯了,我們就會反對這種指責,而且不理會彆人的意見。“我們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不注意,但當任何人想掠奪這些信仰時,我們意識中會立即充滿不正常的反抗情緒。很明顯,不是信仰本身對我們有多寶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有一次,我雇用了一位室內裝飾者為我家中做些帳幔,當賬單送到時,我嚇了一跳——價格確實夠高的。幾天後,一位朋友來訪,她看了這些帳幔,一提到價錢,她帶著勝利的樣子大聲說:“什麼?太不像話了,你上了他的大當。”真的嗎?是的,她講了真話,但很少人喜歡聽反映他們判斷力低下的真話。所以,我竭力為自己辯護,我指出最好的到底是最貴的,一個人不能用低廉的價格得到最好的品質和最高藝術品味等等。次日,另一位朋友來訪,她讚賞那些帳幔,她的語調充滿熱情,她表示願意她也有財力為她的家中置備這樣精美的工藝品。我的反應就完全不同了。“哦,講句老實話,”我說,“我也沒有財力置備那些帳幔。我買得太貴了,我真後悔買了它們。”最善於布道的彼德牧師去世了。下一個星期日,艾鮑德牧師被邀登壇講道。他儘其所能,想使這次講道有完美的表現,所以他事前寫了一篇講道的稿子,準備到時用。他一再修改、潤色才把那篇稿子完成,然後讀給他太太聽。可是這篇講道的演講稿並不理想,就像普通演講稿一樣。如果他太太沒有足夠的修養和水平,一定會向丈夫這樣說:“親愛的艾鮑德,這篇演講稿糟透了,哪能用呢?聽的人一定會昏昏沉沉地睡去,因為它讀起來就像百科全書一樣枯燥無味;你講道這麼多年,應當很明白。老天爺,你為什麼不像平常一樣講話,為什麼不自然一些?”她當然可以向她丈夫這樣說!試想一下,她這樣說,後果又會如何呢?那位艾鮑德太太是很有修養的,所以她懂得巧妙的暗示她丈夫,她說:“親愛的艾鮑德,如果把那篇講道演講稿拿去發表,那一定是一篇極好的文章。”她暗示丈夫,她讚美丈夫的傑作,但這篇演講稿並不適合講道時用。艾鮑德明白了他妻子的暗示,就把他那篇絞儘腦汁所完成的演講稿撕碎。他什麼也不準備,就去講道了。我們要勸阻一件事,永遠躲開正麵的批評,這是必須要記住的。如果有這個必要的話,我們不妨旁敲側擊的去暗示對方。對人正麵的批評,那會毀損了他的自重,傷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側擊,對方知道你用心良苦,他不但接受,而且還會感激你。“當這個人侮辱我,對著我揮拳,告訴我,我不懂業務,我用儘了我所有的自製力,我不爭論辯護。那確實需要很大的自製力,但這是值得的。假如我告訴他,他是錯的,我們就會開始辯論。隨後將發生訴訟、惡感、經濟損失、一個重要顧客的失去。是的,我深信告訴一個人他是錯誤的,絕對不值得。”我經常這樣說。讓我們再舉一例——不要忘記我舉的這些例子代表數千人的經驗。克勞萊是紐約太勒木板公司的推銷員。克勞萊承認他曾很多年、很多次告訴老資格的木料檢查員,他們錯了。而他也曾在辯論中得勝,但是對他卻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這些木料檢查員,”克勞萊先生說,“像棒球裁判員一樣,他們‘一旦決定,永不變更’。”克勞萊先生發覺他的公司因為他爭辯得勝而損失成千上萬的金錢。所以在學習我的課程時,他決定改變策略,放棄辯論,不再試圖證明彆人的錯誤。結果如何?下麵是他對同班學員的敘述:一天早晨,我辦公室的電話響了,一位氣憤煩躁的人在電話裡告訴我,他對我們送到他廠裡的一車木料非常不滿意,他的工廠已經停止卸貨,他要求我們立刻設法將貨物從他們的貨場運走。在卸下四分之一貨物以後,他們的木料檢驗員說,木料在標準等級以下55%,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拒絕接收。我立刻趕到他的工廠去,路上我一直思考處理這種局勢的最好方法。在通常情況下,我會引證木料分級規則,用我自己做檢驗員的經驗和知識,使那位檢查員相信木料確實符合標準,是他誤解了規則,但我想我還是應用在班中所學的原則。當我到了工廠的時候,我看見采購代理人和木料檢驗員表情嚴肅,很不痛快的樣子,很可能準備同我辯論、爭戰。我們走到正在卸貨的貨車旁,我請求他們繼續卸貨,這樣我可以看看情況如何。我請檢驗員照常進行檢驗,將拒收的放在一旁,並將合格的另外放一堆。看了一會後,我明白他的檢驗確實太苛刻,而且他又誤解了規則。這批木料是白鬆,我知道這位檢驗員有豐富的硬木知識——但不是一位稱職的、有經驗的白鬆檢驗員。白鬆知識是我自己的特長。但我是否直接否定他的分級方法了嗎?絕對沒有。我繼續觀察,漸漸地我開始詢問為什麼不滿意。我沒有一刻暗示這位檢驗員是錯誤的,我鄭重聲明,我詢問的唯一原因,是為了將來把他們定的貨準確發給他們。用友善、合作的態度詢問,並繼續堅持他們將不滿意的木板分開是對的,我使他溫和起來,而我們彼此間的緊張關係也開始緩和了。偶爾,我小心翼翼地說一、兩句話,使他心中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也許在拒收的木料中,實際上也有符合他們購買標準的,其實他們需要更貴重的木材。但我很小心,不讓他知道我要指出這一點。漸漸地他的態度改變了,他最後向我承認他對於白鬆沒有很多檢驗經驗。他在每塊木板從車上卸下來時,開始詢問我,我就解釋為什麼這樣一塊是合乎規定標準的,但我繼續堅持,如果木料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他們仍然可以拒收。後來出現下麵的情形:每次他將木料放在拒收的木料堆中時,他的神色就顯出不安。最後他看出來,沒有按要求訂購木料,是他們的錯誤。最後的結果是,在我走後,他將整車木料重新檢驗,接受全部木料,我們收到一張付足貨款的支票。單單隻是在這一件事上,一點小手段——即避免“直接”告訴對方他是錯誤的,就為我公司節省了150元現金,至於由此而留下的好感,更絕非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了。附帶的我要告訴你們,19個世紀以前,耶穌說:“趕快向你的對手表示同意。”換言之下,不要同你的顧客或你的丈夫、或你的敵手辯論。不要告訴他,他錯了,不要刺激他,隻用一點外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