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出現之後,勞動生產力得到了最大的增進,運用勞動時的熟練程度、技巧和判斷力也得以加強。社會一般業務分工所產生的結果,可以通過考察個彆製造業的分工狀況來讓人們易於理解。在一般人看來,最完全的分工隻出現在一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中。實際上,這些不重要的製造業的分工並沒有更加周密,而是由於它們隻能供給少數人少量的需要,它們所雇用來從事各部門工作的工人人數自然不多,往往可以集合在同一個工廠之內,可以讓人一覽無餘。那些大製造業則相反,它們要供給大多數人大量的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門都雇用了大量的勞動者,既不可能把這些人都集合在同一個工廠裡,也不可能讓人同時看見一個部門以上的工人。儘管這些大製造業工作部門的劃分實際上比小製造業要多得多,但因為這種劃分不像小製造業那麼明顯,所以這一點很少有人會注意。扣針製造業雖然極其微小,但它的分工往往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就以它為例子來詳細說明。如果一個工人沒有接受過這一職業(扣針的製造會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就是分工的結果)的相應訓練,也不知道怎麼使用這一職業所需要的機械(這種機械之所以有可能發明出來,恐怕也是因為分工的出現),那麼就算他一整天都竭力工作,也有可能連一枚扣針都製造不出來,更不用說二十枚了。分工出現之後,就有了現在的經營方法。分工不但使這種作業全部成為專門的職業,還把這一職業分成了若乾個部門。這些若乾個部門中的大多數,也同樣成了專門的職業。整個工序分為抽鐵絲、拉直、切截、削尖鐵絲的一端、打磨鐵絲的另一端(以方便裝針頭),分彆由不同的人負責完成。僅僅是做針頭這一道工序,就需要通過兩三個操作來完成。裝針頭、把針頭塗白、包裝,都成了專門的職業。這樣細分起來,扣針的製造就分成了十八道工序。在有些工廠裡,這十八道工序分彆由十八個專門的工人負責完成。當然,也有些工廠會讓一個工人完成兩三道工序。我見過一個類似的小工廠,裡麵隻有十個工人,因此有幾個工人就需要負責完成兩三道工序。這樣的小工廠雖然資源匱乏得連必要的機械設備也很簡陋,但是隻要工人們勤勉地工作,一天也能生產出十二磅針。按照每一磅重的針有四千枚來計算,這個工廠每天總共可以生產四萬八千枚針,即每人每天可以製造出四千八百枚針。如果工人們不是分彆專習於一種特殊的業務,而是各自獨立工作,那麼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天之內製造出二十枚針,甚至一枚也製造不出來。如果不是因為適當的分工合作,那麼他們不但不能完成今日成針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恐怕連四千八百分之一都完成不了。對於其他各種操作較複雜的工藝及製造業,雖然不能做這樣細密的分工,但分工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凡是能分工的工藝,分了工就可以相應地增強勞動生產力。分工的這種好處,也體現在各種行業各自分立這一社會現象上。如果一個國家有著較高的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增進水平,那麼其各行各業的分工一般也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在未開化區域中由一個人擔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一般都由幾個人分任。在進步的社會中,各人的身份一般是單一的,農民就是農民,製造者隻是製造者。此外,往往需要由許多勞動者共同承擔生產一種完全製造品所必需的勞動。比如,在麻織業和毛織業中就采用了許多不同的技藝。無論從亞麻及羊毛的生產到麻布的漂白和燙平,還是從呢絨的染色到最後一道加工,都細分給各個部門負責,所采用的技藝也各有不同。農業由於有其特殊性,所以不能進行細密的分工,各種工作都不能像製造業那樣截然分立。比如,木匠與鐵匠截然不同,通常可以看作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但牧民與農民卻不能像前者那樣完全分開。同樣地,紡工和織工分彆由兩個人擔任,但鋤耕、耙平、播種和收獲卻常常由同一個人負責。農業上的種種不同勞動會隨著季節的推移而巡回,絕不可能指定一個人隻從事一種勞動。也許就是因為農業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製度,才使得農業在勞動生產力的增進上,總是跟不上製造業的步伐。現在,就算是農業和製造業都優於鄰國的富裕國家,其製造業方麵的優越程度也必然大於農業。在富裕的國家裡,土地一般都耕耘得比較好,投入的勞動與費用也較多。按照土地麵積與肥沃程度來比較,富裕國家的糧食產量也較多。但是,這樣大的生產量與投入其中的較大勞動量和費用相比,卻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過後者。就農業方麵來說,富國的勞動生產力未必都比貧國大得多,至少不像製造業那樣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品質同樣優良的小麥,在富國市場的售價未必都比貧國低廉。比如,法國的富裕和進步程度遠勝於波蘭,但品質同樣優良的小麥在波蘭的售價與在法國的售價是一樣低廉的。而法國與英格蘭相比,法國可能要在富裕與進步程度上略遜一籌,但是,法國的產麥省可以生產出和英格蘭小麥完全相同的優質小麥,而且兩者的價格在多年內也大致相同。在麥田的耕種方麵,英格蘭比法國好,法國比波蘭好得多。由此可見,貧國儘管在耕種上處於劣勢,也同樣可以生產出品質優良、售價低廉的小麥,有能力在相當程度上與富國競爭。而在製造業方麵,至少是在富國的土壤、氣候、位置適宜於這類製造業的場合中,貧國卻無力與富國競爭。法國絲綢之所以比英國絲綢好且便宜,就在於法國的氣候更適合生產原絲,至少在今日原絲進口稅很高的狀況下是這樣的。但是在鐵器和粗毛織物業,英國卻遠勝於法國。品質同樣優良的鐵器和粗毛織物,英國的售價比法國的低廉得多。據說,波蘭幾乎沒有什麼製造業,僅有的少數幾家製造業也隻生產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粗糙的家庭製品。出現了分工之後,同樣數量的勞動者所完成的工作量,就能比過去多得多。其原因有三點:第一,勞動者因為專業而掌握了技巧;第二,免除了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所帶來的時間損失;第三,隨著簡化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的發明,一個人能夠做原本需要許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第一,勞動者因為掌握了勞動技巧,其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也勢必增加。分工實施之後,各勞動者的業務就隻局限於一種單純的操作,所以他們當然能夠大大地增進勞動的熟練程度。假設有一個普通的鐵匠,他用慣了鐵錘卻從來沒有做過釘子,一旦他因為某種原因而必須做釘子時,那麼我敢說,他一天最多隻能做出兩三百枚質量拙劣不堪的釘子。一個人即使習慣於製釘,但如果不以製釘為主業,那麼就算他再竭力工作,也幾乎不能在一天之內製造出八百或一千枚釘子。我見過幾個專以製釘為業的青年人,他們都不滿二十歲,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手藝,但是他們在儘力工作時,每人每天能夠製造出兩千三百多枚釘子。然而,也不能因為這樣就認為製釘是最簡單的操作。同一個勞動者,既要負責鼓爐、調火、燒鐵、揮錘打製,還要在打製釘頭時注意調換工具。與製釘子相比,製扣針和製金屬紐扣的各項操作要簡單得多,而以製扣針和紐扣為終身職業的人,其勞動的熟練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以,在這一類製造業中,有幾種操作的速度之快,簡直令人難以想象,除非你親眼所見,不然你絕對不會相信人手也能有這麼大的本領。第二,如果節省了由於轉換工作而損失的一些時間,那麼由此得到的利益,會比我們乍一看時所能想象到的利益要大得多。人們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特彆是當另一種工作要使用完全不同的工具,且在不同的地方進行時。比如,一個鄉村人既耕作農田又擔任織工,如果他在織機與耕地之間來回奔波的話,就一定要虛耗許多時間。誠然,如果這兩種技藝能在同一場地上進行,那麼無疑可以減少許多時間上的損失。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很大的損失,因為一個人的手在由一種工作狀態轉向另一種工作狀態時,通常都要閒置一會兒。一個人在開始一項新工作的最初時刻,總免不了會心不在焉,勢必難以立即積極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而且,這種狀態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個農村勞動者,如果他每半小時就要換一次工作和勞動工具,而且幾乎每天都必須從事二十項不同的工作,那麼他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必然)會養成閒蕩、偷懶、隨便等習慣。農村勞動者就因為這種種習慣,常常會流於懶惰和散漫,即使到了形勢非常緊迫的時刻,他們也不會精力十足地乾。所以,即使他們在技巧方麵沒有缺陷,但僅僅就是這些習慣,也足以大大減少他們所能完成的工作量。第三,適當的機械的使用在多大程度上簡化和節省了勞動,大家必定都知道,我也就不再多說了。在這裡,我要說的是:那些簡化和節省勞動的機械的發明,好像也是分工的結果。相比較而言,人類的注意力如果隻集中於單一的事物上,會比分散在許多事物上更容易發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出現以後,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會自然而然地全部傾注在一種簡單的事物上。所以,在各個勞動部門中,隻要哪一項工作還有改良的餘地,那麼不久之後,自然就會有勞動者發現一些比較簡易而便利的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做好各自的工作。正因為如此,如今用在分工最細密的各種製造業上的機械,有很大一部分原本都是普通工人的發明。這些比較便宜的操作方法的發現,就得益於他們所從事的最單純的操作。一個人隻要常去製造廠觀察,就一定會看到一些由普通工人發明的非常精巧的機械。工人們從事的工作都非常簡單。工人們為了能夠容易而迅速地完成工作,自然會用心找出更好的工作方法。最初的蒸汽機,需要有人守在旁邊,根據活塞的升降交替著打開或關閉汽鍋與汽缸間的通路。有一次,擔任這項工作的一個兒童因為貪玩,就用繩子把開閉通路的活動門把手係在機器的另一部分上。這樣一來,活動門就可以不需要人力而自行開閉了。蒸汽機大改良的方法之一,竟然來自一個貪玩的男孩。但是,並不是一切機械的改良都是由機器的使用者發明的。許多改良都來源於專門的機械製造師的智慧,還有一些改良則來自哲學家或思想家。哲學家或思想家不用製造任何實物,他們的任務隻在於觀察一切事物。因此,他們常常能夠把各種相去甚遠、完全沒有關係的物體聯係並結合起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哲學或推想也成了某個特定階層人民的主要業務或專門工作,而且這種業務或工作還分成了許多部門,每個部門又各自成了一種像其他職業一樣的行業。哲學上的這種分工,取得了和產業上的分工同樣的效果,既增進了技巧又節省了時間,使得各人都擅長於各自的特殊工作,不但提高了整體的工作量,而且大大增進了技術含量。因為分工的出現,在政治修明的國家裡,就連最底層的勞苦大眾也普遍富裕。各行各業的產量大增,在這一行業中的產物除了滿足勞動者自身所需之外,還可以大量出賣;同時,其他行業的勞動者也都生產出了大量的產物,他們可以用它們來交換其他勞動者的大量物品。一個人所需的物品可以通過與彆人交換而得到充分供應,彆人所需的物品也可以從他那裡獲得,就這樣,社會各階層都普遍富裕起來。在文明而繁榮的國家裡,考察一下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生活用品,你會發現其中都凝結著無數勞動者的一部分勞動,雖然這些勞動隻占了一小部分。比如,日工所穿的粗劣的羊毛大衣,就是由許多勞動者聯合勞動而製成的。這種產物雖然樸素,但是勢必要許多人聯合起來才能完成,要有分彆負責牧羊、分揀羊毛、梳羊毛、染色、粗梳、紡線、織布、漂白、裁縫的人,還要有其他許多人。而且,這些勞動者往往居住在相隔很遠的地方,需要許多商人和運輸者的勞動,才能把材料從甲地運到乙地。像染工所用的藥料,常常需要從世界上各個遙遠的地方購得,而要搜集起這些品種不同的藥料,勢必要大大地借助於商業和航運業——其中凝結了許多造船人、水手、製帆人和繩索製造者的勞動,而這些普通勞動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種勞動才能夠生產出來!姑且不說水手用的船、漂白工用的水車、織工用的織機這類複雜的機器,單是一些簡單的器械,就需要許多種類的勞動才可以製造出來,比如剪羊毛用的剪刀。這種剪刀雖然極為簡單,但也凝聚了各種各樣的技藝,需要礦工、熔鐵爐建造者、伐木工、燒炭工、製磚人、泥水匠、鍋爐工、機械安裝工、鐵匠等的共同勞動才能生產出來。同樣地,我們也可以觀察他們的服裝和家庭用具。比如,無論是貼身的粗麻布襯衣、腳上的鞋子、睡覺的床鋪、床鋪上的各種物品和裝置、烹製食物的爐子、采掘自地下並需要由水路或陸路運輸才能送達的煤炭、桌子上的全部用具、盛放和分取食物的器皿、麵包和麥酒、廚房中其他的器具,還是能透過熱氣和光線卻遮擋風雨的玻璃窗、製造這些便利品所需要的各種器具,以及一切使世界北部成為舒適的居住地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術……總之,任意一樣你觀察到的東西,都投入了各種勞動。由此可以知道,如果沒有千千萬萬人的協作,一個文明社會中的、微不足道的人,要想按照他現在所適應的舒服簡單的方式取得其所需的日用品,是不可能的。